龍巖30歲小夥俞治華,昨日在省腫瘤醫院捐獻了220毫升造血幹細胞,送去廣州挽救患者生命。而在捐獻之前,受傳統觀念影響,父母極力反對,甚至發動身邊親戚來勸說。面對家庭壓力,俞治華請來志願者、學醫朋友解說,終於將父母和「救兵」成功「勸降」。
俞治華的父親陪他前來福州捐獻
知道有機會救人 心情激動
俞治華出生在龍巖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就是個熱心腸,上大學後,便開始獻血,保持了多年。2013年1月31日,在又一次獻血後,工作人員鼓勵他加入中華骨髓庫。「有機會救人一命,當然不能錯過。」俞治華很爽快地留下血樣。
去年9月30日,俞治華接到福建省紅十字會通知,他的血樣與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俞治華當即就答應了,心情激動又緊張。
終於等到最佳捐獻時機,並經4天的動員劑注射後,昨日,他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前往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成為福建省第246例(今年第3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不過,完成捐獻並不容易。此前,俞治華與家人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鬥爭」,才將父母的極力反對扭轉為全力支持。
爺爺去世母親住院 沒有推遲捐獻時間
俞治華還未成家,在父母的傳統觀念中,捐獻造血幹細胞會對生育造成影響,堅決不同意。俞治華早就想到了,他找來哥哥給父母做工作,同時諮詢醫生,將聊天記錄和相關醫學論文截圖下來給父母親看,還請了一些捐獻過的志願者來現身說法。
「紅十字會不可能去犧牲一個正常人的健康,去救另一個人。」俞治華告訴父母。最終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親還陪同來福州。
然而,本月初俞治華的母親生病住院,前幾天他的爺爺又突然去世,家中變故讓俞治華十分難過,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但同時,他得知患者已經進入無菌艙,無法推遲捐獻時間。「家人希望我推遲去福州,但對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俞治華說,他知道這意味著無法為爺爺送終,雖有遺憾,但能夠挽救他人生命,也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