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多部門聯動防控城市內澇

2020-12-04 中國紀錄

《中國紀錄》通訊員 易先雲 呂峰

7月4日大雨下個不停,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聯動防澇措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多部門進行聯合排查水漬情況,巡查轄區內棋盤街、馬蹄營、雲架橋、大東門小學旁邊隧洞易漬水點位6處,並安排聯動110車輛守控在小東門天橋下,因雨勢較緩糧道街轄區沒有形成內澇。

根據氣象預報近期大雨較多,為保證完成防控城市內澇,建立聯防機制,城管、環衛、社區各盡其責,加強易漬水點位的巡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理,保證城市道路通暢,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出行環境。

糧道街工委書記成潔、辦事處主任劉啟斌親自部署指導防汛工作,分管城管工作的辦事處副主任陳偉一線現場調度指揮。

糧道街辦事處公共管理辦公室制定了工作預案,保證了在雨來臨時能夠有效組織城管、環衛、社區聯合進行防澇管理。

糧道街城管科長李紀鵬負責調度管理。為了保證完成防漬排澇工作,糧道街組織了20人的防汛突擊隊,並配備了防雨服及排漬工具。

由於領導靠前指揮,組織嚴密,全員上陣,糧道街轄區沒有出現一處險情,居民生活安然無恙。

相關焦點

  • 治城市內澇須綜合施策
    何江華攝  今年入夏以來,多地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出現「看海」現象,內澇問題再次凸顯。即便是建設水平較高的大城市,有些地方也難逃內澇之苦。  城市內澇的癥結到底在哪裡?如何加大力度破解?公眾該怎樣有效防禦?本報記者最近對此進行了調研。  城市規劃建設滯後、強降雨頻發等因素導致內澇  近年「城市看海」現象時常發生。
  • 疫情防控好助手——東方網力硬核產品PVG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在引發全民關注的同時也考驗著各級城市的綜合及危機治理能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視頻監控聯網化身城市的「千裡眼」成為重要的防疫工具之一,東方網力作為視頻監控管理平臺的領導廠商, 其「硬核」產品PVG在這場戰「疫」中再顯身手,用技術的力量助力著城市全面突圍,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 大雨拷問 海綿城市為何難成吸水海綿?
    今年7月初,對武漢城區最大的影響不是長江洪峰,而是城市內澇。  從6月30日開始的一場罕見強降雨,讓武漢市的部分地區陷入「一片澤國」。儘管7月7日開始天空已經放晴,但還未褪去的漬水仍在拷問,我們的「海綿城市」究竟去了哪裡?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 原標題:   ◆ 地上地下多重因素造成城市極端天氣下排澇難,需多部門合力、軟硬兼施,系統施策  ◆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多位專家,號脈極端天氣下城市「排澇難」,尋找完善城市排洪系統之策  隨著幾場特大強降雨席捲我國部分地區
  • 為何又現「城市看海」?「海綿城市」成績如何?
    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多地再現「城市看海」。城市內澇幾成頑疾,如何推進綜合防治,才能不再年年「看海」?區域性暴雨洪水重於常年 城市「洪澇混合」近期,我國暴雨過程多、水量大,局地出現極端暴雨,一些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區域性暴雨洪水重於常年。
  • 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內澇
    (1)試分析九江市內澇嚴重的原因。(2)簡述解決我國城市內澇的措施。2018年5月8日凌晨至上午,廣州市遭遇大暴雨,造成市區多地嚴重內澇。下圖所示工程能有效減輕雨澇危害,值得廣州借鑑。簡要分析廣州借鑑圖示工程得以減輕內澇的原因。
  • 武昌區舉辦在漢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交流會暨在漢重點企業人才對接...
    攝影:黃夢雲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劉達)12月3日,在漢國家重點實驗室人才交流會暨在漢重點企業人才對接洽談會在武漢市武昌區舉辦。作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系列活動之一,本次人才交流洽談活動旨在促進全國高校與武漢市、武昌區的校地校企合作。
  • 政企聯動,響應迅速 確保市民無涉電安全之憂
    在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的「局保供電及應急工作群」裡,微信叮鈴聲連響不斷,該局安監部應急管理專責周斌迅速將南寧市城市防內澇辦公室發布的冰雹、暴雨等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實時傳達到轄區各單位。各城區供電分局和縣級供電企業立即行動,做好應急搶險準備工作,並根據南寧市內澇辦提供的實時城市內澇信息迅速對周邊的電氣設備進行巡維,避免公共設施漏電傷人事故的發生。
  • 城市內澇「彈」起「海綿」 日常功夫誰來監管?
    近期,特大降雨覆蓋我國南北多地,城區「看海」現象多發。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海綿城市建設,備受社會關注。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近半數城市近期曾出現內澇。業內專家認為,海綿城市建設是解決內澇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這是系統工程,建成面積不達到一定規模,防治內澇不會馬上見效。如何讓城市的水也有「彈性」?
  • 各部門迅速響應強化聯動防禦颱風「安比」
    氣象、農業等各部門加強聯動,嚴格落實責任,抓緊做好各項防範應對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颱風預警。中國氣象局於20日9時30分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三級應急響應。淮河、海河、太湖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和遼河流域防汛抗旱協調領導小組發出通知,要求重視颱風「安比」防禦工作,密切監視颱風發展動向,加強預報預警,強化會商研判和應急值守,各級防汛責任人要及時上崗到位,適時啟動應急響應,落實各項防禦措施,切實做好船隻回港避風、海上作業人員及近海養殖人員上岸避險等工作,強化旅遊景區、施工場所等人員密集區防汛安全管理,突出抓好強降雨及山洪、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防禦、水庫安全度汛和城市內澇防範等工作
  • 城市頻頻內澇 城市化導致雨水下滲量減少(圖)
    ▲東濼河北園大街以南整治前▲東濼河北園大街以南整治後▲北園大街三孔橋鐵路立交雨、汙水冒溢▲歷山路鐵路立交雨、汙水冒溢▲臨街商戶將油脂倒入雨水口▲魚鱗坑提供山體綠化水源▲綠地設置滲透淺溝今年入汛以來,武漢、北京等多座城市變身
  • 新加坡安裝攝像頭預防城市內澇造成災害和損失
    新華網新加坡11月3日電(記者陳濟朋)新加坡公用事業局3日說,將在城市內容易發生內澇的地方安裝監控攝像頭,以提升在雨季應對暴雨的水平,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災害和損失。  公用事業局說,將在全市範圍內容易發生積水的地點安裝55個攝像頭。
  • 特別報導「人大代表新作為」下篇《多管齊下促履職》
    多管齊下促履職.mp33:35武漢市武昌區人大準備的《履職提醒函》人大代表履職如何管理?怎麼考核?武漢市武昌區有一套不斷完善的代表履職積分管理制度,對代表參加活動、提出書面建議、撰寫調研材料、回選區述職等進行履職積分,並作為年度優秀代表評選的重要條件和換屆連任提名的重要依據。如果有代表履職不到位,就會收到一封「提醒函」。
  • 2018武漢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評選結果公布
    聯繫電話:85791363  聯繫人:賀萱萍、何立淋  郵寄地址:武漢市江漢區萬松園路88號,武漢市教育條件建設管理處,郵政編碼:430022  附件:2018年全市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評選結果 7 李 核 擺的研究 武昌區南湖第二小學 8 李雅婷
  • 中醫藥優勢在社區、隔離點疫情防控中得以彰顯
    誰能想像,這位家住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的居民,曾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喘、吃飯靠餵、上洗手間靠攙的重症患者。杜大爺治癒出院,得益於中醫藥抗疫的「武昌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昌區率先在社區發放中藥,探索並形成了以「中藥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為重點的「武昌模式」,即中醫藥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鏈條幹預,築起阻斷疫情蔓延的「防火牆」。
  • 暴雨疊加天文大潮 廣東沿海有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
    由於恰逢天文大潮,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受天文潮頂託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賀江、綏江、連江、梅江等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天文大潮一般發生在農曆初一和十六前後,此時,太陽、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條直線,對海水的引潮力作用於同一方向,會增大海水的漲落。
  • 中醫藥優勢在社區、隔離點疫情防控中得以彰顯-駐馬店網——駐馬店...
    誰能想像,這位家住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的居民,曾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喘、吃飯靠餵、上洗手間靠攙的重症患者。杜大爺治癒出院,得益於中醫藥抗疫的「武昌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昌區率先在社區發放中藥,探索並形成了以「中藥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為重點的「武昌模式」,即中醫藥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鏈條幹預,築起阻斷疫情蔓延的「防火牆」。
  • 做好疫情防控服務保障 氣象部門在行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報導連日來,氣象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批示和國務院部署,加強上下聯動和部門協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1月21日,中國氣象局黨組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對疫情防控氣象保障工作做出部署。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疫情防控氣象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氣象保障組和部門疫情防控指導組;3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落實國務院有關部署,制訂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氣象保障工作方案》,細化落實了氣象保障5項重點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
  • 《阜陽市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範應急預案》出爐
    近日,今年度《阜陽市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範應急預案》出爐,預案顯示,今年城市防汛防澇,還有許多「短板」要消除。去年暴雨暴露不少問題去年6月9日晚至6月10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降雨強度達到30年一遇標準,我市各個地區,市政道路均出現嚴重積水。
  • 城裡看「海」,老城區內澇之困怎麼解?
    從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到2013年7月暴雨侵襲遼寧多座城市,瀋陽、阜新等地均出現嚴重城市內澇;再到2014年7月,安徽合肥突降大暴雨,致使長江東大街與東一環路下穿橋嚴重積水,數十輛車被困……根據水利部歷年《中國水旱災害統計公報》的數據,2006—2017年全國平均每年有157座縣級以上城市進水受淹或發生內澇;隨強降水次數和範圍的變化而年際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