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安裝攝像頭預防城市內澇造成災害和損失

2020-12-02 搜狐網

  新華網新加坡11月3日電(記者陳濟朋)新加坡公用事業局3日說,將在城市內容易發生內澇的地方安裝監控攝像頭,以提升在雨季應對暴雨的水平,減少城市內澇造成的災害和損失。

  公用事業局說,將在全市範圍內容易發生積水的地點安裝55個攝像頭。地點的選擇主要是低洼地帶,以及一些主要的排水渠。

  該機構還表示,安裝攝像頭的做法經過試驗,當局試驗時在一條路上安裝了6個攝像頭。這樣做可以讓渠務部門更快速地應對積水的情形。

  新加坡在去年和今年雨季都發生了暴雨造成商場淹水的事件,因此公用事業局採取措施防止內澇,包括安裝可以從地面彈出的防洪閘門、向公眾發送預警簡訊等。

  作者:陳濟朋

相關焦點

  • 強降雨北方「發力」 需防範地質災害及城市內澇
    但當降雨強度極大時,也可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區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續3~7天,影響範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或更大,災情為一般,但有時因降雨強度極強,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特大暴雨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於一些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雨水不能迅速宣洩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會造成更多的災害。
  • 暴雨下的山體滑坡和城市內澇,怎麼防?
    而事實上自今年進入汛期來,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就不斷發生。針對當前防汛抗洪嚴峻形勢,截至目前,國家防總共派出11個工作組協助地方防汛抗洪。暴雨之下,山區易產生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而對於城區來說,則是內澇帶來的一系列傷害。 強降雨對各地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應對又在如何升級?汛情之下,如何保證命安全,盡最大努力防止次生災害,減少損失?
  • 城裡看「海」,老城區內澇之困怎麼解?
    暴雨引發的城市積水內澇,已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城市的安全運行。 據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截至7月10日14時,洪澇災害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省(區、市)受災。而在數據背後,城市老城區成為內澇重災區,暴雨之後,廣場變汪洋、街道變河道;公交被困,汽車沒頂;井蓋被衝開,下水道成陷阱……逢雨必澇、在「看海」背後,內澇頑疾該如何根治?
  • 治城市內澇須綜合施策
    據中國水利學會主辦的雜誌《中國防汛抗旱》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平均每年有180餘座城市受到內澇的影響。  造成內澇的主因究竟是什麼?  暴雨無疑是造成城市內澇的因素之一。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許鳳雯解釋,城市內澇是由於雨量過多、地勢低洼、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形成的自然災害。我國夏季多暴雨,如果一座城市降雨強度大、範圍集中,就容易出現內澇。
  • 如何解決城市地下水匱乏和內澇難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0 年的調查統計顯示:在受調查的351 個大中城市中,有 213 個城市曾經發生過輕度或重度的積水內澇災害,其中有 137 個城市內澇災害一年超過 3 次,包括乾旱少雨的西安、瀋陽等西部和北部城市。有 74.6%的城市在內澇發生時的最大積水深度大於 50mm,超過 90%的城市積水深度大於15mm,有 57 個城市的最大積水時間大於 12h。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持續的極端天氣讓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災害。7月4日,江蘇南京也開啟「看海」模式,強降雨致使城區內多處嚴重積水,造成部分路段交通癱瘓。而在此前的6月初,廣東廣州受颱風「艾雲尼」影響,市內11區40餘片區出現城市內澇災害,其中內澇積水引起市民觸電致死的傷害性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近年來,內澇像一塊揮之不去的陰雲籠罩在城市上空,考驗著城市的「裡子」——地下管網系統。
  • 「海綿城市」除了治內澇 還有啥作用?附北方四城案例剖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建海綿城市!」北京建築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院長、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俊奇這樣說。「什麼樣的城市適合建設海綿城市?」李俊奇教授認為這一問題從本質而言是偽命題,作為《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指出沒有不適合建設海綿城市的城市,只有針對城市不同需求和特點,因地制宜,各有側重。
  • 高考地理小專題——城市內澇
    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分析M城水患嚴重的自然原因參考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勢低平。全流域徑流均匯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頂託,下洩緩慢。(1)試分析九江市內澇嚴重的原因。(2)簡述解決我國城市內澇的措施。
  • 2019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的海洋災害:風暴潮災害!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7.03億元,死亡(含失蹤)22人。
  • 城市頻頻內澇 城市化導致雨水下滲量減少(圖)
    「水城」,「下雨天去看海」、「汽車成了潛水艇」,一時成為網友對城市內澇的調侃。濟南城區也存在低洼區域內澇問題,1987年「8·26」和2007年「7·18」讓人記憶猶新。為此,全面查找濟南城市內澇成因,制定防治城市內澇的有效措施,顯得尤其重要。「城市化導致雨水下滲量急劇減少,增加了洪澇災害機率。」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有關負責人說。
  • 黑龍江:颱風「美莎克」造成的農作物倒伏和農田漬澇將比前期「巴威...
    「美莎克」造成的農作物倒伏和農田漬澇將比前期「巴威」嚴重,特別是東部和南部與「巴威」影響疊加區域,漬澇會進一步加重,建議及時排澇,並繼續採取防風防倒伏措施,對倒伏作物視情況採取有效措施。2.松花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降雨量仍然較大,與前期「巴威」強雨區有重疊,請防範江河水位上漲及中小河流洪水。
  • 颱風"威馬遜"因對我國造成重大損失被"永久除名"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6月18日電 相信對於去年7月份給海南造成重創的超強颱風「威馬遜」,不少人仍記憶猶新,然而,這個名字不會再出現在今後的颱風中了。6月17日,海南省氣象臺臺長蔡親波告訴人民網記者,因為給我國造成巨大的損失,「威馬遜」已於今年2月份,被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永久除名」,不再用來給其他颱風命名。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我國沿海地區的三大脆弱區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三角洲及江蘇和浙北沿岸地區、黃河三角洲及渤海灣和萊州灣地區,將承受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威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張全說。 張全推算,到2050年,我國海平面上升100釐米的情景下,淹沒損失將高達30.8萬億元,相當於2010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40.15萬億元)的四分之三。
  • 史上首次颱風三連,黑龍江:農作物倒伏和短時農田內澇風險較大
    本次降水可能導致黑龍江省,尤其中部地區農田土壤溼度加大,作物根部易鬆動,受颱風影響作物倒伏和短時農田內澇風險較大。建議有條件地區採取有效措施防範作物倒伏和農田內澇,風雨天氣過後及時查田,積極補救,加強田間管理。這接踵而至的颱風使黑龍江省的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受颱風「海神」疊加影響,黑龍江省中東部中小河流將會出現不同程度汛情,大江大河有超過警戒水位的可能。
  • 颱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颱風災害主要是在颱風登陸前和登陸之後引起的。颱風引起的直接災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風。颱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 卓尼強降雨冰雹災害造成經濟損失一千多萬元
    卓尼強降雨冰雹災害造成經濟損失一千多萬元 2020-05-08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暴雨疊加天文大潮 廣東沿海有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
    新華社廣州5月19日電(記者 田建川)記者從廣東省防總獲悉,20日起廣東將迎來新一輪大範圍暴雨和強對流天氣過程。由於恰逢天文大潮,珠三角等沿海地區受天文潮頂託可能發生嚴重城市內澇,賀江、綏江、連江、梅江等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 為何又現「城市看海」?「海綿城市」成績如何?
    6月以來,重慶先後經歷多輪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多條穿越城市的河流出現超警戒、超保證水位。加上重慶獨特的立體城市形態,一些沿江低洼路段的積水無法排入江中,漬澇嚴重。在廣西桂林陽朔縣,前段時間的連續大暴雨達30小時之久,造成縣城大面積內澇,其中城市主幹道甲秀橋因是高點,成為水中「孤島」,停滿車輛。記者注意到,城市內澇呈現出一些特點。
  • 建風險評估機制預防風暴潮災害
    根據史料記載,風暴潮災害曾給上海造成多次重大災難。1949年以來,總計有22次強風暴潮襲擊上海。隨著上海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匱乏促使上海城市不斷向風暴潮災害易發的海岸地帶拓展,新的災種和致災源不斷產生,災害的「放大效應」更為顯著。  近20年國際減災戰略的實施表明,災害預防、防備和減災三項工作中,預防工作最為重要,而災害風險分析是城市安全防禦的重要基礎。
  • 集成陸面模式在土壤蒸發和城市內澇研究中的進展
    城市內澇是影響城市交通、人民生產生活的重大問題。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問題,而是互相關聯,核心問題就是水循環問題,包括自然下墊面水循環和城市水循環。近期,城市院孟春雷博士與張文龍博士合作,開展對集成陸面模式的評估和比較研究,探討模式在土壤蒸發和城市內澇研究中的進步,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Advances in Meteo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