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超級」科學術語:超我、超導、超弦

2020-11-23 驅動之家

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10月24日刊文評選出迄今為止影響科學界的十大「超級」術語:
 
10、超音速(Supersonic):恩斯特·馬赫,1887年
 
顯然,supersonic最初用於表示頻率高得人耳聽不到的聲音,而現在這個意思用ultrasonic(超聲的)來表達。這讓該術語的歷史變得複雜起來。這項有關特定介質中發射體的飛行速度快於音速的開創性研究是由馬赫和他的合作者進行的。
 
9、超我(Superego):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0世紀初
 
最初「超我」是指某種類似於道德觀念的東西,即阻止你內心的「獸性」產生衝動的東西。如今「超我」一詞更多地被用來形容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
 
8、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葉夫根尼·利希特曼、尤裡·高爾方德,1970年;尤利烏斯·韋斯、布魯諾·祖米諾,1973年
 
這是一段複雜的歷史,但是把物質與力聯繫起來的新的對稱性概念最早來自於蘇聯人利希特曼和高爾方德。不過,韋斯和祖米諾的論文受到的關注要大得多。
 
7、超弦(Superstring):加布裡埃萊·韋內齊亞諾,1968年;南部陽一郎,1969年;倫納德·薩斯坎德,1969年;霍爾格·尼爾森,1970年;皮埃爾·拉蒙、安德烈·內沃、約翰·施瓦茨,1971年;還有其他許多科學家
 
實在不希望漏掉任何人,但是這樣的話名單會沒完沒了。最初人們只是稱之為「弦」論,但是拉蒙、內沃和施瓦茨三人把它與超對稱性聯繫到一起,並在「弦」字之前加上了「超」字。
6、疊加(Superposition):埃爾溫·薛丁格,1935年
 
這個詞有許多科學含義,但在這裡指的是量子疊加原理。儘管這一理論最早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也可以將之歸功於薛丁格,因為他用著名的「薛丁格的貓」來解釋這一概念。
 
5、超大陸(Supercontinent):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912-1915年
 
天文學家出身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確立了「超大陸」的概念。「超大陸」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它未必要求把地球上所有的大陸都連到一起)。魏格納設想它是一塊由地球上現存的所有大陸組成的巨大陸地。
 
4、超導(Superconductivity):海克·卡末林·昂內斯,1911年
 
卡末林·昂內斯發現水銀在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會失去電阻。不久他又發現其他許多金屬,如鉛和錫,也會在如此低的溫度中失去電阻。
 
3、超流態(Superfluidity):威廉·基森等人,20世紀30年代;彼得·卡皮察,1938年
基森和合作者觀察到液態氦在冷卻至絕對溫標2.17度以下時顯示出異常的流動性,包括穿越微小關隘的能力。卡皮察進行了實驗並通過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篇簡短論文報告了自己的分析,他在文中創造了「超流體」一詞來描述處於超冷狀態的氦。
 
2、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數據控制公司,1964年(也許)
 
技術圈的說法是第一臺超級計算機為數據控制公司1964年生產的CDC6600。它被稱為「超級」是因為它的速度比當時的其他計算機快很多。不過且慢,國家安全局的絕密文件聲稱美國總統艾森豪在20世紀50年代曾批准過一項開發「超快速計算機」的計劃,但國家安全局稱該計劃「沒有直接產生出任何機器」。
 
1、超新星(Supernova):第谷·布拉赫,1572年;沃爾特·巴德、弗裡茨·茲威基,1931年
 
當一顆暗得無法被看到的恆星突然變亮時,它看上去像是天空中的一顆新星,因此第谷·布拉赫在1572年有關超新星的報告中稱之為「新星」。巴德和茲威基1931年在加州理工學院使用了「超新星」一詞,並在1934年以此發表了論文。


 

相關焦點

  • 楊振寧反對之聲未遠,王貽芳再回應,主張中國建造超級對撞機
    一方面隨著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逐漸深入,大型科學裝置就成為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前提。而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在最核心、最重要的地方去跟別人競爭。而超級對撞機,正是一種在高能物理領域用以探索和理解微觀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尋找新的物理規律的大型科學裝置,完全符合中國現在的需求。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然而,文中大幅都在講故事,或者編故事,並沒有進行深入討論對撞機該不該建以及背後的科學。而且對諸多的科學概念都有混淆,比如CEPC、SPPC、超弦理論、超對稱理論等等。不僅如此,文中通過「傳教士」、「超弦教」等名詞誤導讀者對科研的理解,通過「利益」、「結盟」等暗示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利益勾結,通過「權利」等字眼又暗示裡其中權利鬥爭。
  • 龍科多:遊說中國建超級對撞機 是美國的戰略忽悠嗎
    那麼,建超級對撞機,是否真是一個投資上千億但99%不會取得成果的「超級大坑」,這一切是不是美國的一次「戰略忽悠」呢? 為什麼要建超級對撞機 在走向衰落的同時,高能物理界開始把理論希望寄托在超弦理論上,對,「超弦」就是你在《三體》中看到那個名詞。這次來充當「說客」的丘成桐,就與超弦教主威滕(Witten,圈內戲稱Pope)長期合作過好幾篇數學論文。
  • 超弦理論的最科學解讀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物理學家新成果,用光波加速超導電流,或將實現超快量子計算!
    量子控制方面的最新發現,將可能會實現基於量子力學的超快量子計算:光誘導無能隙超導,超導電流的量子節拍。太赫茲和納米尺度的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每秒幾萬億次周期和十億分之一米),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
  • Superstring 超弦理論
    弦理論或者超弦理論是那些象量子和夸克等等已經溶入大眾詞典的諸多新科學專用詞彙之一,但它們卻很少能被人解釋清楚。即使會議的參加者也會告訴你,超弦理論,象許多新興科學和研究領域一樣,涉及了許多高前沿的數學領域,並不是很容易能把握的。超弦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超弦屠龍統一場
    1942年春,他致信醫生說:「我成了一個孤獨的老光棍兒,我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出門不穿襪子。但我比過去更狂熱地工作,滿懷希望想解決我的老問題——統一場。」按照愛因斯坦的想法,統一場成功,即可當場推翻量子論。相對論在研究微粒子世界時完敗給量子論,愛因斯坦始終沒服這口氣,他認為統一場可以無縫解釋微粒子世界,從而一勞永逸地擊敗堅持聲稱上帝在擲骰子打麻將的玻爾他們幾爺子。
  • 超弦理論:顛覆一切的超級理論
    這便是超弦理論早期的原型。約翰-道爾頓基本粒子然而,即便擁有這樣的,顛覆當時人們三觀的學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微觀探測手段的進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超弦理論登上了歷史舞臺。超弦理論下顛覆的微觀世界根據超弦理論:光子是一種以最簡單的方式振動的開弦,不振動的節點只有一個,以中間不動的節點為中心,兩端做急速振動。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
    《科學》雜誌官網在12月19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人類首次一窺黑洞「真容」位居榜首;新晉「網紅」丹尼索瓦人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往昔歲月。科技改變生活。這一年,各國科學家又讓科學的腳步再次向前邁進。
  • 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
    解碼宇宙最微小生命超弦《人類的靈魂是超弦》   《人類的靈魂是超弦》是中國非學院派學者、天才物理學家高國新耗時6年完成的科普著作。作者用最簡淺的語言解釋宇宙關於靈魂最重要的科學知識,通俗易懂,適合大眾閱讀。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背後:超級對撞機CEPC爭議始末
    原創: 姜辛宜 復旦青年2019年12月3日,自媒體寫手醋醋發表的《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讓公眾聚焦「超級對撞機」。其實有關超級對撞機項目的爭議由來已久,在科學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見。
  • 上帝口袋裡的「糖」——弦理論與超弦理論
    那麼,超弦理論為什麼要在弦理論前面加上一個「超」字呢?這是因為施瓦茨等人認為每個基本粒子必須有一個超對稱的夥伴,如電子對超電子,於是,弦理論就有了它的夥伴一一超弦理論。在超弦理論中,任何基本粒子都不再是一個點,而是一根閉合的弦。當弦發生振動的時候,會分別對應宇宙中不同的粒子。不過,施瓦茨等人研究出的超弦理論受到了巨大的考驗。
  • 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
    比如,根據弦理論,粒子被看作是長度為普朗克尺度一維弦,在引入費米子的座標後,科學家提出了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暗示的平行宇宙時空必須擁有十個維度,時空中也存在超對稱現象,但沒有真空穩定態的問題,超弦理論的形成意味著此類平行宇宙並非由粒子和場構成的時空
  • 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放棄美籍戶口,堅持中國籍: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
  • 用科學術語怎麼說「我愛你」?
    用科學術語怎麼說「我愛你」?)用方程式表白「你是sin平方,我是cos平方,讓我們合二為一吧!」「我對你的愛導(與)數(日)為(俱)正(增)。」「你讓我進入了激發態。」——查爾斯·達爾文」「我的心為你而墜落(I Fall For You,fall for在英語裡是『愛上』的意思)。——艾薩克·牛頓」戴維·弗裡德曼(David Friedman)用雙關語來作為表白。大家都認識查爾斯·達爾文和艾薩克·牛頓,當把他們的科學成就用「情話」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時候,你一定會會心一笑。9.
  • 超弦空間(一)
    超弦新約我們試圖建立這樣一種文明
  • 《環球科學》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出爐,這些值得銘記
    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下,科學雖會遭遇波折,但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滯。從第一次室溫超導到實現量子優越性,我們為未來構築起更多可能;從第一張人類細胞圖譜到破解蛋白摺疊難題,人類也在重新認識生命的本質。《環球科學》雜誌近日在專家顧問團隊和優秀學術媒體的大力支持下評選出了2020年十大科學新聞,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那些影響深遠的科學瞬間。
  • 我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正式退役
    2012年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通過國際合作研製成功的世界第四個、中國首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合肥超環」(HT-7),在全所百餘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員的共同見證下,進行了最後一次放電實驗,為其「職業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HT-7服役近20年來,在推動聚變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完成了科學使命,是中國聚變事業的重要裡程碑。
  • 物理學界的真真假假,對相對論,量子力學,超弦,暗黑物質的聯想
    其中,波普爾是二十世紀一位對科學觀及科學方法影響深遠的哲學家,他對歸納論證的批評及提出證偽觀念,剛好是二十世紀物理學上最重要的幾個理論的寫照,一起來看看這個世界的有多少是真的。牛頓力學及重力定律的成功,讓人類在數百年來驚嘆自己的成就及感覺自身在宇宙中的偉大。無數的實驗及生活經驗,從傳說中的蘋果落地到月亮繞地球運行,從旋轉木馬到宇航,無一不在印證牛頓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