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這是牛頓的舅舅對牛頓說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改變了牛頓的一生。可我似乎觸摸到了更多的東西。
是什麼?繁複的思想讓我的心好沉重。
小時候,我很貪玩。「謙虛」點說,方圓幾十裡地的泥土受過我雙腳的親暱。春季和煦的春風帶走了我懵懂的歲月,夏季奔放的驕陽熔化了我所有的憂慮,秋季飄落的枯葉見證了我最純真的笑意,冬季呼呼的北風留下了我最美好的記憶。這樣的日子似乎很愜意。「或許我的人生就是如此的精彩。」我在心中默默的想。時光如水,日月如梭,終於我發現我錯了。
有一次,因為貪玩,繁重的家庭作業我竟隻字未寫。我沒敢告訴父親,因為我比誰都清楚,只要我「金口」一開,「呼啦啦」迎接我的必是一陣狂風暴雨。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家中度了最煎熬的時光。公雞終於叫了一聲,這真是上帝賜給我的禮物。「媽,我上學去了。」「還沒吃飯哩!」「老師說今天要早到。」為了我的目的——早點到校抄別人的作業,我犧牲了自己的最美味的早餐,甚至撒了一個小小的謊。
但鈴聲似乎並不眷顧「奮筆疾書」的我,舞著一個人的腳步,發出最刺耳的聲音:「你們班主任生病了,今天自習。」「噢,上帝,慈眉善目的上帝,你太偉大了,知道我今天沒完成作業,就讓老師生病,我真該給你燒三炷香。」我在心中默默地念,默默地為上帝祈禱。傳達室的老師走了,平時不安分的我今天卻開始很認真的學習——因為我的作業沒有完成。
作業終於完成了,放學的鈴聲也響了。
回到家,我很興奮的告訴父母。當我生動的講述故事的發展情節時,他們的臉變得蒼白。「把昨天的作業重做十遍,並向老師做深刻的檢討。」父親丟下狠狠的一句話,離開了。「真是不孝女,白養活你了。」母親也離開了。但我並不傷心。我那時很小,我雖然接受的是懲罰,但我仍然很高興。
時間很快就流逝了,我長大了。再回想起這件事,心中感到無限的慚愧。
「比起牛頓,我簡直就是一隻跳蚤。」我在心中埋怨自己。望著書中的牛頓,我感覺自己好渺小。「都是上帝惹的禍,幹嘛要讓老師生病請假。」直到現在,我都在推卸一切責任。哎,為什麼這會是我。
人生有太多的選擇要我們去面對,有太多的責任要我們去承擔,有太慢長的旅途要我們去走完。我們沒有任何捷徑,我們只能腳踏實地的學習。比起牛頓,我們很幸運,我們不必躲在籬笆下學習,我們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裡舒舒服服的接受知識。那我們還有什麼權利推卸刻苦學習、努力學習的義務呢!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永遠是真諦!
《心聲》這篇文章記述了一個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他住在城裡,從小與鄉下的爺爺一起生活,城裡的日子並不如他和爺爺在一起那樣美好,一次教研課,終於讓他把滿腔的思念化作讀書的動力釋放了出來。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在讀六年級的小學生,叫李晶晶,他——普普通通,一個老師瞧不起,同學看不起的孩子,他有著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經歷,他深愛著他的爺爺,同時也對一篇文章有著難以忘懷的心情,那裡面也是一個小主人公,且比他還要小,那個孤獨的孩子也有一個爺爺,這讓他現在充滿著渴望,渴望在教研課上讀那篇文章,「老師,我想讀書。」他說。面對老師和同學的不屑,依然義無反顧,這麼多天來,與鄉下爺爺在一起的日子已成了他最深的渴望,他注重親情,想要把對爺爺的感情釋放出來。他終於實現了,讀得那樣專注,那樣深情,所有人對這個從不起眼的小孩都感動了。放學後,他跑進樹林裡說:「我也要寫一封長長的信寄給爺爺……」可見他多麼富有親情感。
許多現代的偉人,像毛澤東、周恩來,也都執著於自己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那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這一直影響著我們,也如文中的李晶晶,他不因搬遷城裡而忘記鄉下的爺爺,而忘記這質樸又難能可貴的親情。文中說:「他記著爺爺的煙杆子是那樣光滑亮堂。」可見這對作為一個孩子的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視親情,對每個細節都記憶猶新。
其實,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種美德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試問:「當今有多少孩子是如同父母對待我們那樣去對待他們的呢?幾乎少之又少。可我們的父母卻一如既往。文中的李晶晶生活那樣堅辛,雖與爺爺相隔甚遠,卻對爺爺懷著一顆思念的心,有一句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當父母的不易,換回的是孩子的不屑一顧,又該是多麼傷心啊!
一時之間,對那些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人是多麼崇敬啊!就好比父母。我不想再多做些什麼,多說些什麼,只是想像他那樣,存在一顆感恩的心,回去以後一定好好和父母談談心,好好想一想,當我或其他人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作為我們的父母,此時該是多麼欣慰呀!
在寒假裡,我看了一本名著,叫《城南舊事》。
這本書分為很多個小故事,在《城南舊事》中,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陪伴著英子度過了她難忘的童年……第一章是《冬陽童年駱駝隊》,也是《城南舊事》的序言。敘述了英子在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問爸爸為什麼要系鈴鐺、想為駱駝剪肚皮底下的絨毛,以及問媽媽春天駱駝去哪兒了這幾件小事。當我讀到天真的英子學駱駝咀嚼時,不禁笑了起來。
多麼可愛,多麼天真的孩子啊!童年是最幸福、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在這充滿童真的時光中,每個人的做過傻事,連小英子都不除外。第二章叫《惠安館》。
英子遇見秀貞和妞兒,並幫助她們重逢,多麼感人啊!第三章是《我們看海去》,講了英子與「小偷」的故事。他是英子的知心朋友,小英子卻在無意中出賣了他……這些章節都細膩生動的描繪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表達了英子對童年的留戀以及對老北京城南的思念。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幼兒園的時候,是否也這麼由天真無邪變成現在的樣子?童年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因為它沒有罪惡,也不懂得罪惡。在它的眼裡,什麼事都是最簡單的,沒有什麼複雜之處。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哪怕那個人是強盜,是土匪,他也有真誠的一面,他的心底也有最純潔的地方。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也許我們該學學那些小孩子,用童眼去看世界,因為這也是有太多好處的,就像英子那樣,如果她當時和其他人一樣認為秀珍是瘋子,也不會擁有這段珍貴的情誼;
如果她當時遇見小偷是慌忙逃跑,說不定就沒有下面的故事了。一件事不要把它看得那麼複雜,先用最簡單的眼光看它,如果看不透,再一一解開它的秘密,這樣會輕鬆許多。來吧,讓我們以後用童眼先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