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成功站在巨人肩膀上牛頓的一生

2020-08-26 艄箕壩

(1643~1727) 85歲

1643年 出生

簡介:

牛頓,男,曾用名(亦名):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伊薩克·牛頓

出生:

1月4日,出生於英國英格蘭東密德蘭林肯郡南凱斯蒂文伍爾索普的伍爾索普莊園

父母:

父親為艾薩克·牛頓(同名),母親為漢娜·艾斯庫

背景:

  • 在牛頓出生前三個月其父去世
  • 牛頓是早產兒,剛出生的牛頓十分瘦小。
  • 牛頓母親改嫁,而牛頓被寄養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家,對生母和繼父關係不睦。
  • 牛頓有個很厲害的舅舅艾薩克·巴羅。


1644年 2歲


1645年 3歲

生母改嫁,寄養外祖母,疑似患自閉症:

母親改嫁並住進了新丈夫巴納巴斯·史密斯牧師位於北威特姆的家,而把牛頓託付給了他的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

牛頓不喜歡繼父巴納巴斯·史密斯和生母,疑似患有亞斯伯格症候群,即自閉症


1646年 4歲


1647年 5歲


1648年 6歲


1649年 7歲

舅舅艾薩克·牛頓(伊薩克·巴羅)當選為三一學院院委


1650年 8歲

鄉村學校生活:

牛頓在鄉村學校開始學校教育的生活(年代不詳)


1651年 9歲


1652年 10歲


1653年 11歲


1654年 12歲

中學生活:

到英國英格蘭格蘭瑟姆的國王中學(年代不詳,12歲左右到17歲)


1655年 13歲


1656年 14歲


1657年 15歲


1658年 16歲


1659年 17歲

中學生活:

牛頓在校圖書館的窗臺上留有籤名


中學退學:

10月,退學回到伍爾索普


農夫牛頓:

順從母親(當時繼父已經去世)意思,牛頓當起一名農夫,耕作工作讓牛頓相當不快樂

舅舅在歐洲各國訪問(1655-1659)歸來


回校復讀:

國王中學的校長亨利·斯託克斯、舅舅艾薩克·巴羅(英國著名數學家)說服了牛頓的母親,牛頓又被送回了學校繼續讀書


1660年 18歲 初戀

中學畢業:

完成了中學的學業,並得到了一份完美的畢業報告


情竇初開,初戀:

在國王中學讀書期間,寄宿在當地的藥劑師威廉·克拉克家中。與藥劑師的繼女安妮·斯託勒訂婚。之後因為牛頓專注於他的研究而使得愛情冷卻,斯託勒小姐嫁給了別人,牛頓也終生未娶


1661年 19歲

劍橋大學學習:

6月,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1662年 20歲

舅舅任倫敦格雷沙姆幾何教授,並任劍橋大學數學教授


1663年 21歲

舅舅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664年 22歲

舅舅任劍橋首屆盧卡斯教授


1665年 23歲

發明微積分學-為高等數學奠定基礎:

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同時期德國萊布尼茨也獨立發明微積分)


獲得學位,在家研究:

牛頓獲得了學位,而大學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而關閉了,牛頓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倫敦大瘟疫1665-1666:

發生在英國的大規模傳染病(淋巴腺鼠疫)爆發,超過10萬人死於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當於當時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是英國本土最後一次廣泛蔓延的鼠疫,之後隨著英國政府著手改善地區衛生條件,鼠疫對英國民眾的威脅也逐漸消失。


1666年 24歲

在家研究:

因為倫敦瘟疫,牛頓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蘋果的故事,發現萬有引力:

回到了住在林肯郡的母親身邊。當他在一座花園中沉思散步時,受到一顆從樹上掉落的蘋果啟發後,闡示出了他的萬有引力定律。漫畫作品更認為,掉落的蘋果正好砸中了牛頓的腦門,它的碰撞讓他不知何故地明白了引力


各國著名大學移栽牛頓老家的蘋果樹枝條:

南京大學、天津大學、汕頭大學、英國劍橋三一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拿大約克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都曾將牛頓老家的蘋果樹的後裔的枝條栽種到自家校園


1667年 25歲

讀劍橋大學研究生:

牛頓獲得獎學金,作為研究生重返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成為三一學院研究生條件必須是牧師,牛頓不具條件:

因牛頓持有非正統的宗教觀點,不願意成為牧師,牛頓先獲得了研究生的名額,而牧師職位的任命被無限期地延後了


1668年 26歲

1669年 27歲 盧卡斯教授

舅舅讓賢:

著名數學家舅舅艾薩克·巴羅自動辭去盧卡斯教授之職,舉薦牛頓繼任數學教授一職


經國王查理二世許可,授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且無需履行神職工作:

10月27日,之前,劍橋或牛津的所有成員都是經過任命的聖公會牧師

盧卡斯教授之職的條件要求其持有者不得活躍於教堂(大概是如此可讓持有者把更多時間用於科學研究上)。

牛頓認為應免除他擔任神職工作的條件,收到查理二世的許可,避免了牛頓的宗教觀點與聖公會信仰之間的衝突


舅舅著作:

科學著作是《數學講義》(1683年)、《光學講義》(1669年)、《幾何講義》(1670年)。精通希臘文和阿拉伯文,晚年把主要精力轉到神學(那個年代神學為主流,小眾的是自然科學)


1670年 28歲

發明牛頓望遠鏡:

發明的反射望遠鏡,主鏡使用球面鏡,第二反射鏡是平面的對角反射鏡。(具體發明時間不詳)

反射望遠鏡優於折射望遠鏡,射望遠鏡都會受到光色散成不同顏色的影響


發現光的構成及色的種類:

研究了光的折射,表明稜鏡可以將白光發散為彩色光譜,而透鏡和第二個稜鏡可以將彩色光譜重組為白光


1671年 29歲

公開展示牛頓望遠鏡:

向皇家學會展示了自己的反射望遠鏡,隨後出版了自己的光學筆記,後來擴編為《光學》一書


舅舅是院長:

舅舅艾薩克·巴羅升任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


1672年 30歲


1673年 31歲


1674年 32歲

1675年 33歲

舅舅是劍橋大學副校長:

舅舅艾薩克·巴羅任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薩克·巴羅1630-1677


出版《解釋光屬性的假說》:

牛頓認為粒子間力的傳遞是透過以太進行的,&34;才能更好地解釋光學現象,如衍射


1676年 34歲


1677年 35歲

引導人舅舅去世:

伊薩克·巴羅(Isaac Barrow,1630年10月生於倫敦,1677年5月4日卒於倫敦)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傳教士


1678年 36歲


1679年 37歲

力學研究:

牛頓重新回到力學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對行星軌道的作用、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與胡克和佛蘭斯蒂德在力學上的討論


萬有引力爭議-胡克貢獻:

胡克寫信給牛頓,信中認為天體的運動是由於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結果,而且認為引力與距離平方應成反比。按照這個想法,地球表面拋體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如果地球能穿透,物體將回到原處,而不象牛頓所說的,物體的軌跡是一條螺旋線,最終將繞到地心。


1680年 38歲


1681年 39歲


1682年 40歲


1683年 41歲


1684年 42歲

力學著作《物體在軌道中之運動》:

包括引力及其對行星軌道的作用、克卜勒的行星運動定律、與胡克和佛蘭斯蒂德在力學上的討論

包含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初步的運動定律


1685年 43歲


1686年 44歲

萬有引力爭議:

牛頓將載有萬有引力定律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卷一的稿件送給英國皇家學會時,胡克希望牛頓在序言中能對他的勞動成果&34;,但遭到牛頓的斷然拒絕。這是後來胡克控告牛頓剽竊他的成果的來由。


1687年 45歲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闡述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7月5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勵和支持下出版,該書中牛頓闡述了其後兩百年間都被視作真理的三大運動定律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一個靜止狀態的物體趨向於保持靜止狀態,而在勻速運動中的物體趨向於保持勻速狀態,除非受到合外力的作用,表達式∑Fi=0→dv/dt=0
  • 牛頓第二定律:作用於一個物體上的作用力F等於其動量p隨時間的變化率,表達式∑F=ma
  • 牛頓第三定律: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等值反向的反作用力,表達式F=-F&34;萬有&34;皇家造幣廠廠長",這是一個年薪2000英鎊收入的政府高職,比劍橋大學的年薪高十倍。


    1700年 58歲 鑄幣廠廠長


    1701年 59歲 鑄幣廠廠長


    1702年 60歲 鑄幣廠廠長


    1703年 61歲 廠長、會長

    皇家學會會長:

    牛頓成為皇家學會會長和法國科學院的會員,會長做到去世為止


    萬有引力爭議-胡克漸漸為人遺忘:

    英國皇家學會中的胡克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就被解散,胡克的所有研究成果、研究資料和實驗器材或被分散或被銷毀,沒多久,這些屬於胡克的東西就全都消失了。


    1704年 62歲 廠長、會長

    著書《光學》:

    牛頓著成《光學》,其中他詳述了光的粒子理論


    1705年 63歲 廠長、會長

    獲封爵士:

    4月16日,安妮女王授予牛頓騎士爵位,這次授爵是出於即將到來的國會選舉的政治需要,這個騎士爵位並不屬於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爵位中的任何一個。


    1706年 64歲 廠長、會長


    1707年 65歲 廠長、會長


    1708年 66歲 廠長、會長


    1709年 67歲 廠長、會長


    1710年 68歲 廠長、會長


    1711年 69歲 廠長、會長


    1712年 70歲 廠長、會長


    1713年 71歲 廠長、會長


    1714年 72歲 廠長、會長


    1715年 73歲 廠長、會長


    1716年 74歲 廠長、會長


    1717年 75歲 廠長、會長

    改革英國貨幣體系-建立貨幣金本位制度:

    通過安妮女王法案創立了在金幣和銀幣之間的聯繫,非正式的把英鎊錢幣從銀本位轉移到了金本位;後議會通過決議,將英國的黃金價格定為每盎司(純度0.9)3英鎊17先令10便士,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定價決策

    從此,黃金價值正式與英鎊面值掛鈎,而在當時的英國市場,黃金早已取代白銀成為主要支付手段,於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金本位制度正式建立。這在當時是重大的改革,相當程度的增加英格蘭的財富和穩定。


    1718年 76歲 鍊金術士

    牛頓的另外一面鍊金術士,以至汞中毒:

    牛頓沉迷在早期英格蘭鍊金術士的藏書中,試圖把不同的金屬變成黃金,並且留下來有關鍊金術的手稿超過100萬字。(具體年代不詳,因為手稿公開,才為世人所知)


    牛頓另外一面虔誠的基督教徒,沉迷神學:

    沉迷神學的研究,企圖證明上帝的存在。曾有130萬字的著作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對《聖經》中的《啟示錄》和《但以理書》兩卷研究最深,學希伯來文努力求索聖經密碼。(具體年代不詳,因為手稿公開,才為世人所知)


    1719年 77歲 廠長、會長


    1720年 78歲 牛頓炒股巨虧

    牛頓另外一面股市韭菜:

    牛頓第一次炒股,小試牛刀賺兩年工資:

    在2月左右購入英國南海公司股票投資7000英鎊,4-5月左右賣出賺5000英鎊


    牛頓炒股再追高,巨虧十年工資:

    牛頓賣出後,1個月左右內南海公司股價持續翻翻高漲,較牛頓上次賣出已經漲了8倍,智商290的牛頓,失去了冷靜,一邊懊悔自己過早賣出南海股票,一邊又怕錯過賺錢的機會,決定追高買入。

    在5-6月期間,牛頓拿出大部分身家再度買入南海公司股票。7-8月股價達到頂峰。8月初左右開始震蕩,之後崩盤。在崩盤後,牛頓在10-11月左右割肉自救,虧損25000英鎊

    兩次交易合計虧損約20000英鎊。造幣廠廠長年薪2000英鎊,保守估計此次牛頓巨虧十年工資。


    近80歲的牛頓感嘆:我能預測天體軌道的運行,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1721年 79歲 廠長、會長


    1722年 80歲 廠長、會長


    1723年 81歲 廠長、會長


    1724年 82歲 廠長、會長


    1725年 83歲 廠長、會長


    1726年 84歲 廠長、會長


    1727年 85歲

    去世:

    3月31日,在倫敦睡夢中辭世


    身後:

    於西敏寺舉行國葬,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


    汞中毒:

    1970年,對牛頓頭髮的化學分析顯示其中水銀含量比正常值超出50多倍


    歸宿:

    牛頓墓位於倫敦市中心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中殿,墓地上方聳立著一尊牛頓的雕像,其石像倚坐在一堆書籍上。身邊有兩位天使,還有一個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紀念他在科學上的功績


    子嗣:

    終生未婚,無子女



    說明:

    1、「評價過的可好?」為純個人主觀異想,請勿對照主流客觀評價,不喜勿噴,感謝。

    2、若是沒有任何資料或記錄,「評價過的可好?」中某些類別評價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論意義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僅僅是為了右邊雷達圖能閉環。

    3、年歲說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為1歲,第二年為2歲,不管是否滿整12個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記為1歲;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則記為2歲。

    ②、以去世的最後一年計年齡,不管是否滿整12個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歲,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過世,仍然記為100歲。

    ③、與周歲、虛歲沒有關聯,一一對照無意義。

    ④、出生年月記錄有誤,以目前記錄的為準,暫時不管對錯。如農曆,公曆年月混亂,多個文獻資料互相矛盾,太離譜,出生去世年月出現混亂,大體採用作者個人主觀喜好,本著年歲長壽,出生年月混亂暫以早為準,去世年月混亂暫以晚為準。

    ⑤、樣式「7月20日」表示公曆日期,樣式「七月二十日」表示農曆日期。

    4、本著年歲順序展現一個人的大體完整的成長經歷,箇中出現重大低級錯誤等,敬請提醒,以便提高閱讀體驗。再次聲明這裡不是官方正史,這個作者也愛胡「扯淡」。

相關焦點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由頭上被砸蘋果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的,這是牛頓寫給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觀察細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現的一句話,之後就被世人廣泛流傳。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為了嘲諷胡克,在給胡克的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不僅僅是克卜勒,還有比如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在萬有引力的發現上,他們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在牛頓前已經有了產生萬有引力概念的萌芽。以至於牛頓後來曾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讓我豁然開朗,並立即買了一本筆記本,在第一頁就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想來因小學初中作文寫過太多形式上的讀後感,寫這一類作文形式的文章一直讓我深惡痛絕,以至於相當長的時間裡面我都不願意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觸動,但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很順暢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並不在有心理負擔。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得肩膀!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一下運動和力之間的糾葛,以及牛頓第一定律是如何誕生的,多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的肩膀!運動屬於八年級上冊知識,力屬於八年級下冊知識,這所以這兩個知識點之所以經常連接在一起我們要感謝亞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這兩個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蘋果樹下的牛頓到底受了誰的啟示?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2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他的家庭處境的影響。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是當代人的責任
    至於船是誰發明的,卻是不得而知之,歷史上並無記載。人類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語言。人類可以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動物只能簡單的傳遞一些信息。但是光憑語言,也不足以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們聰明的先祖,想出了一些辦法,「結繩記事」、「契木為文」,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文字因而誕生了。傳說皇帝的臣子,倉頡造出了文字。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以後還是不要說「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了
    巨人的肩膀==巨人者,指已經取得很高成就的前輩。==肩膀者,意指前人的成就就是後人成功的基礎。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風景,這是一種無法替代的優勢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一個人的成功,無法離開伯樂的相助,假如你能夠遇到一個賞識你,幫助你發展的上司,自然就是遇到了你的「伯樂」,他將是你走向成功路程上的一張通行證。現實世界中,多數人都是在平庸中度過一生,多少匹曾經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千裡馬最後威力消磨殆盡淪為普通人中的一員。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12歲那年,牛頓被送到附近的城鎮去上中學。他寄宿在一個藥劑師家的閣樓上,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牛頓的中學生活依然極度艱難。藥劑師的兩個兒子對牛頓都很不友好;在學校裡,由於矮小的身材、孤僻的性格以及遺腹子的身份,牛頓飽受霸凌,甚至經常在放學後被打得鼻青臉腫。在一本日記中,牛頓曾多次哭訴,說他的中學生活如同「地獄」。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點擊上方文字關注「婷婷隨筆」圖片來源:攝圖網全文共1254字,閱讀需要4分鐘名人語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