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為什麼停止發育?逃不出這10個因素!

2021-01-07 騰訊網

對於所有期盼能有一個小baby的家庭來說,停經都是一個喜訊的開始,可當興高採烈去檢查時卻被通知胚胎停育了,沒流血沒腹痛怎麼孩子就沒了?!百思不得其解,我們來了解下導致胚胎停育的十個因素。

1先了解究竟什麼是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embryo damage)是指早孕期由於受精卵缺陷、母體自身因素或外界等不利因素影響而導致的胚胎死亡現象。超聲檢查結果常表現為枯萎卵,有胚芽無心管搏動,有形態不規則的胚芽或胎兒存在於孕囊。

胚胎停育可分為兩類:

·一是受精卵著床後未發育出胎芽,彩超表現為孕7周後仍未見胎芽只見一空(胎)囊。

·二是曾有胎芽發育但不久停育死亡,超聲結果胎囊中有胎芽但發育明顯落後於孕周,同時沒有胎心管搏動,胎囊大小符合孕周或萎陷變形,稱為孕囊枯萎。

2為什麼會發生胚胎停育?

1、解剖學異常

早孕期胚胎停育的病因包括子宮畸形,如子宮發育不良、單角子宮、雙子宮及子宮縱隔等;子宮異常,如宮腔粘連(Asherman症候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疾病、宮頸機能不全等,這些均可影響宮腔內環境和子宮血供,從而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

2、遺傳異常

夫妻雙方及胚胎存在染色體數量或結構異常、基因多態性、基因突變、遺傳性血栓前狀態、內分泌或生殖道結構異常等,均屬於遺傳異常。

染色體異常是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佔導致孕齡

常見的染色體數量異常為三倍體,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染色體缺失、重疊、倒位及平衡易位等,以倒位和平衡易位最常見,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的因素中由9號染色體(p11;q13)臂間倒位所致比例較高。

16號染色體臂間倒位亦可引起妊娠早期自然流產或胚胎停止發育。研究表明大Y染色體核型具有一定的遺傳效應,與精子生成和配偶孕早期胚胎停止發育有關。

大Y染色體是指異染色質區延長使Y染色體長度≥18號染色體,患者精子發生各種異常(無精子、少精子、死精子、精子畸形),不育,生長發育遲緩等,患者其妻可有不同類型的生殖異常(流產、生育遺傳缺陷胎兒、胚胎停止發育、死胎、畸胎、早產。)

3、感染因素

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的感染因素包括全身感染和女性生殖道感染。衣原體及支原體是導致女性生殖道感染的2種最主要病原體。可引起宮頸黏膜上皮損傷,造成宮腔內感染,從而損害胎膜完整性而引起胚胎停育。

近年研究發現,細菌或病毒感染可導致胚胎停育,風疹、巨細胞病毒和弓形蟲,也可通過胎盤導致胎兒染色體畸形而發生胚胎停育。其它梅毒螺旋體、淋病奈瑟菌、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細小病毒B19等多種微生物以及Q熱、登革熱、萊姆病和瘧疾等罕見感染均可能引起胚胎停育。

4、免疫異常

同種免疫異常係指母胎之間免疫耐受機制發生異常,胚胎受到母體對其進行的免疫應答攻擊從而產生排斥反應。受精卵在母體種植可視作是一種半同體異體移植,胚胎和母體通過複雜而特殊的免疫關係,使母體產生免疫耐受,使胚胎不被排斥。研究表明胚胎發育障礙的次數與免疫功能異常呈正相關。

導致胚胎停育的免疫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封閉性抗體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等產生不足的同種免疫紊亂,抗心磷脂抗體的形成,組織特異性抗體,抗精子抗體(AsAb)、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抗hCG抗體等表達增強。AsAb是精漿內有強效的免疫抑制物,通過消化巨噬細胞,對配子及胚胎產生毒性作用,也可以直接損傷滋養層細胞引起胚胎發育障礙。組織非特異性抗體,抗核抗體、抗DNA抗體,CD4+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增強,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幹擾素γ和腫瘤壞死因子β等。

另外,血型不合與胚胎停育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血型不合有ABO與Rh血型不合,在我國則以母親為O型,胎兒為A型或B型者的ABO血型不合為主。胎兒紅細胞表面附有ABO抗原,當紅細胞經胎盤進入母體循環時,可刺激母體產生抗體,造成因母胎血型不合所致的同種免疫反應,直接影響胚胎發育致使流產發生。

5、內分泌異常

黃體功能不足(LPD)、泌乳素升高(PRL)、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甲狀腺疾病等是引起胚胎停育的重要內分泌因素,可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主要表現為孕激素及其代謝產物分泌異常,從而引起早期流產。

·黃體功能不全是由於孕激素產生不足或黃體維持時間過短,子宮內膜發育不良或子宮內膜成熟遲滯2d以上,妨礙孕卵著床和胚胎發育而致流產,臨床一般需要通過口服黃體酮膠囊或肌注HCG 和黃體酮針劑增加體內黃體酮含量來達到保胎作用。

·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孕期用二甲雙胍治療,其流產率顯著降低。

·垂體功能異常或佔位病變時,可引起高催乳激素血症,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合成和釋放,引起卵泡發育及排卵障礙,並幹擾受精和胚胎發育,導致胚胎停止發育。

目前對高催乳激素血症患者妊娠後是否停用溴隱亭仍存有爭議。對於泌乳素微腺瘤患者妊娠後如停用溴隱亭應每2個月複查,如發生頭痛、視力損害等應重新開始溴隱亭治療。

·甲狀腺功能異常者,如甲減患者,使用甲狀腺素或左甲狀腺素鈉,而甲亢者,應在甲亢控制後再妊娠,孕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6、血栓前狀態-易栓症

又稱血液高凝狀態,指凝血因子濃度升高,或凝血抑制物濃度降低而產生的血液易凝狀態,尚未達到生成血栓的程度,或者形成的少量血栓正處於溶解狀態。目前研究較多的是抗磷脂抗體症候群,並已肯定它與早、中期胎兒丟失有關。

普遍的觀點認為高凝狀態使子宮胎盤部位血流狀態改變,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胎盤梗死,使胎盤血供下降,胚胎或胎兒缺血缺氧,引起胚胎或胎兒發育不良而流產。

低分子肝素(LMWH)單獨或聯合應用阿司匹林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低分子肝素一般用量為5000U皮下注射,每天2 次。用藥時間從早孕期開始用藥。對於程度較重或孕前未使用過阿司匹林的患者,應在排卵前開始用藥。報導指出單獨應用阿司匹林臨床效果不及單獨應用低分子肝素或兩者合用療效好。

7、環境因素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環境因素對早孕期胚胎停育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環境影響可損害或幹擾生殖功能,導致胚胎停育。既往認為導致早孕期胚胎停育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3類:

·物理性因素:X射線、微波、噪音、超聲及高溫等。

·化學性因素:化學藥物及電離輻射等。

·不良生活習慣:酗酒、吸菸、毒品及咖啡等。

8、心理因素

情緒緊張使機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破壞了原來的穩定狀態,使體內神經免疫及內分泌發生紊亂,特別是孕激素的改變。體內孕激素水平下降,胚胎發育不良,造成胎兒停育。因此孕婦應注意調暢情志,避免精神過度緊張。

9、創傷刺激

子宮創傷如手術、直接撞擊、性交過度亦可導致胎停。

10、不明原因的胚胎停止發育

研究發現胎盤形成過程中血管機能不全和細胞凋亡,是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蛻膜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胎盤生長因子、血管生成素、基質金屬蛋白酶、Notch受體蛋白等異常表達,通過一系列級聯反應,參與血管的發生,影響胎盤對胚胎的營養,致使胚胎停止發育的發生。

相關焦點

  • 試管嬰兒過程中胚胎為什麼會停止發育?
    試管嬰兒過程中胚胎停止發育既胎停,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打擊是相當大的。因此女性朋友要引起相當的重視,一旦出現不適應的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的診斷和治療。那麼,試管嬰兒中為什麼胚胎會停止發育呢?這個問題由專家詳細的解答一下吧。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在哺乳動物的胚胎發育中,胚胎的順利著床可謂是關鍵的一步。著床的失敗被認為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 試管嬰兒過程中胚胎發育遲緩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在試管療程中,如果精子和卵子取出後在實驗室器皿中結合順利,就會形成受精卵,這意味著一個新生命的啟程即將開始。通常受精後受精卵細胞會分裂,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直至受精卵變成胚胎。
  • 試管嬰兒移植了1個胚胎卻懷了雙胎?這是什麼情況?
    怪不怪?只移植一個胚胎,卻生出雙胞胎??? 一個案例: 有遇到過這樣的患者,只移植了一個囊胚,卻發育成兩個胚胎,有了意外之喜,這也是緣分。擁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想想都開心。
  • 人雞混合胚胎揭示人體發育的重要過程
    在一團細胞發育成為胚胎之前,哪一端是胚胎的「上部」就已經是確定的了。這一(發育)過程從未在人體中被觀察到過——直到最近為止。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研究人員得以觀察到人類「組織者」細胞如何指揮細胞團形成胚胎的上部、底部、正面和背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把人類細胞「嫁接」到雞胚胎上的技術,來避免直接在人類胚胎上進行實驗的種種限制。
  • Science:揭示設定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
    2020年9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為什麼有些物種的懷孕時間比其他物種長?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找到了設定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並發現該機制基於蛋白的製造和分解方式。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哺乳動物是如何進化而來的,並有助於改進再生醫學的方法。
  • 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特別研究助理陳雪鵬告訴《中國科學報》,染色體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表達調控、發育等密切相關。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影響著細胞功能的發揮、疾病的發生等。
  • 人類胚胎發育過程
    第六周(36-42天)最裡層形成一條原始管道,它以後發育成肺、肝臟、甲狀腺、胰腺、泌尿系統和膀胱。中層將變成骨骼、肌肉、心臟、睪丸或卵巢、腎、脾、血管、血細胞和皮膚的真皮。最外層將形成皮膚、汗腺、乳頭、乳房、毛髮、指甲、牙釉質和眼的晶狀體,這三個細胞層分化成一個完整的人體。  3周末,心臟開始跳動。懷孕第4周  到了第四周末,胚胎已不再是一個由很多細胞組成的中空細胞團。它
  •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 23:52:5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小鼠胚胎發育的動態染色質圖譜。
  • 為什麼說試管嬰兒冷凍胚胎移植率高?
    冷凍胚胎移植是試管嬰兒治療過程中常遇到的一種移植方法。一些患者由於身體原因導致不能移植新鮮胚胎,即將胚胎暫時冷凍,待身體條件良好時再做移植。不能移植的鮮胚會放置在-196°的液氮中保存,使胚胎細胞停止生長代謝,待移植時再將其解凍。
  • 八、胚胎發育中的某些機理
    八、胚胎發育中的某些機理   從受精卵發育為一個新個體歷經複雜的演變過程,包括細胞增殖、死亡、分化、識別、遷移和功能表達,以及組織和器官的形成等。這些變化具嚴密規律,具有精細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關係。來自同一受精卵的細胞,它們的基因結構是相同的,胚胎發育變化中,細胞基因的表達起決定作用,並受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豬胚胎和人胚胎細胞在它們的早期發育階段如何表現出顯著的類似性。通過結合這兩種模型,他們希望改進人們對小兒生殖細胞腫瘤和胎兒畸形等疾病起源的理解。
  • Nature|角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不對稱分配與細胞譜系特化
    而發育生物學家則會將該問題進一步深化,比如你媽怎麼知道哪個是胎盤哪個是你(啊不是),發育生物學家好奇的問題是胎盤和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相應的細胞譜系是如何特化的呢?這是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問題。
  • 同卵雙胞胎胚胎發育有遺傳差異基因組不一定完全相同
    原標題:同卵雙胞胎胚胎發育有遺傳差異基因組不一定完全相同英國《自然·遺傳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在胚胎發育早期就開始出現遺傳學差異,而同卵雙胞胎的。同卵雙胞胎也就是單卵雙胞胎,是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產生的一個受精卵,但這個受精卵一分為二,形成了兩個胚胎;而異卵雙胞胎則是因為母體卵巢同時排出兩個卵子,並且分別受精成胎。同卵雙胞胎的二者出自同一個受精卵,嬰兒性別相同,外表會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有時甚至連身邊親近的人都很難分辨。一般認為,他們接受的也應是完全一樣的染色體和基因物質。
  • 為什麼日本科學家要進行「人獸雜交胚胎」?目的是什麼?
    批准了第一例人獸雜交胚胎實驗,並且允許研究者將這種胚胎「撫養長大」。什麼是「人獸雜交胚胎」?「人獸雜交胚胎」可不是字面上的人和動物交配產生的胚胎,這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將來看到人頭馬、美人魚等生物。「人獸雜交胚胎」是採用各種細胞技術,把一種物種的細胞引入到另一種物種的胚胎當中,從而形成兩種物種的細胞在胚胎內融合、生長的狀態。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聖杯」,這項研究中我們鑑別出了胚胎附著在子宮到形成第一個解剖軸這一過程的新細節,在這期間胚胎細胞就開始分化為前後兩側的身體了;這是整個身體解剖平面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進展不順利的話可能會引發胎兒畸形或死亡。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早期胚胎在子宮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什麼樣的分子機制可以調控和維持它的正常發育?哪些因素又可以影響它的正常發育?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李天晴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實人懷孕的前2至3周,是保證胎兒發育的核心關鍵期。
  • 胚胎發育相關研究最新進展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2018年10月24日/生物谷BIOON/---胚胎發育一詞通常是指從受精卵起到胚胎出離卵膜的一段過程。而無脊椎動物胚胎學家則常把其概念擴展到胎後發育直到性成熟,甚至整個生活史。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領域取得了眾多亮點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這個領域的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父母親本對轉錄組和胚胎發育貢獻不對等
    10月26日,《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蒙祥團隊題為《父母親本對轉錄組的同等貢獻不等同於對胚胎發育的同等貢獻》的成果,提出了關於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受精與早期胚胎發生是動植物有性生殖過程中的關鍵發育事件,長期以來一直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受精後,動物的早期胚胎是由儲存在卵細胞中的母本信息控制的,父本基因不轉錄。而父母親本對植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貢獻一直沒有定論,爭論了近30年。此前該團隊明確了植物合子基因組在受精後就迅速激活,且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具有同等貢獻。
  • 胚胎發育速度由誰決定?
    為什麼有些動物的孕期比其他物種長?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蛋白質的製造與分解。這項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哺乳動物是如何進化的,並有助於改進再生醫學方法。所有哺乳動物從胚胎到成年都遵循相同的步驟。這些步驟順序相同,參與其中的基因及分子信號也相似。然而,其進展速度因物種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