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親本對轉錄組和胚胎發育貢獻不等同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10月27日,《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蒙祥團隊的成果,提出了關於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受精後,動物的早期胚胎是由儲存在卵細胞中的母本信息控制的,父本基因不轉錄。
-
武漢大學提出植物受精後父母親本調控胚胎發育的新觀點
受精後,動物的早期胚胎是由儲存在卵細胞中的母本信息控制的,父本基因不轉錄。而父母親本對植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貢獻一直沒有定論,爭論了近30年。Cell|武漢大學孫蒙祥研究組揭秘植物早期胚胎發生母本控制轉換到合子控制的過程)一文,明確了植物合子基因組在受精後就迅速激活,且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具有同等貢獻。然而,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的同等貢獻是否意味著對早期胚胎發育的同等調控作用?該團隊隨後的研究提出了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觀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在小鼠卵細胞發育晚期,組蛋白修飾組蛋白H3第4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會以非經典的形式分布,並通過母源繼承的方式傳遞到胚胎中調控子代的基因表達和發育。由於人類卵細胞和早期胚胎樣本稀缺性以及極低量細胞組蛋白修飾技術的缺乏,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組蛋白修飾的重編程規律及功能並不清楚。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人類親本-合子轉變期間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人類親本-合子轉變期間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1 10:35:32 2019年7月2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43:54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ames M. A.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為解決上述難題,研究人員首先利用空間轉錄組分析方法(Geo-seq)(Chen et al., 2017),對小鼠早期胚胎發育多個時期(E5.5、E6.0、E6.5、E7.0和E7.5)的外、中、內三個胚層構建空間轉錄組,建立起百科全書式全基因組的時空表達資料庫(http://egastrulation.sibcb.ac.cn/)。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重置受精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需要逐步消除配子表觀基因組的差異而適應於胚胎的發育。例如,父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在受精後被整體性地去除,而母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能短暫傳遞到早期胚胎中。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人類植入前胚胎發育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從頭加甲基化的動態變化、父母本基因組差異甲基化等關鍵特徵,研究成果「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單細胞轉錄組揭示人類胚胎腸道發育過程中自噬相關的基因動態表達
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綜述單細胞入門-讀一篇scRNA-seq綜述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揭示人類胚胎腸道發育過程中自噬相關的基因動態表達變化情況。巨自噬/自噬已被證明在胚胎發育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但是,自噬在人類胎兒消化道發育中的作用尚未有研究報導。本研究,使用超過5000個從6周到25周不等的人類胚胎消化道細胞,從單細胞水平探索了自噬相關基因的動態表達,並發現自噬相關基因的轉錄活性顯著增強。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並著重闡述了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的命運和功能,以及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獨特的染色質狀態。例如,父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在受精後被整體性地去除,而母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能短暫傳遞到早期胚胎中。按照在此過程中表觀遺傳修飾的命運和功能,作者認為可以將親本表觀基因組的「命運」以及相應的重編程模式分為幾類:(1)配子發育所需的表觀遺傳修飾部分表觀基因組學特徵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適應配子發育而存在的。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青鱂(Oryzias latipes)是一種重要的脊椎動物模型,已經在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環境科學等領域廣泛應用。目前,青鱂已有高質量的基因組序列,以及大量可用的遺傳學技術手段。然而,目前的青鱂基因組注釋主要是基於生物信息學預測和短讀長的轉錄組測序數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
小鼠早期胚胎全胚層譜系發生的時空轉錄組圖譜問世
為解決上述難題,研究人員首先利用空間轉錄組分析方法(Geo-seq)(Chen et al., 2017),對小鼠早期胚胎發育多個時期(E5.5、E6.0此資料庫實現了小鼠早期胚胎所有表達基因高解析度的數位化原位雜交圖譜,是目前國際上關於小鼠著床後早期胚胎最全面、最完整的交互性時空轉錄組資料庫。
-
中國科大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研究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Nature:內源逆轉錄病毒調控胚胎幹細胞發育潛能
6月13日,Nature雜誌在線報導了胚胎幹細胞發育潛能性研究的重要進展。(ES)來源於囊胚階段的胚胎,被認為功能上等同於內細胞團。而內細胞團不能形成全部的胚胎外組織。本研究發現,在小鼠ES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中有一群稀有而短暫存在的細胞高水平表達那些發現於2細胞期(2C)全能性囊胚的轉錄物。
-
Nature||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ATAC-Seq聯合解碼人類大腦海馬體體發育與形成機制
共30416個細胞分析思路:研究者通過對人腦不同發育時期的海馬體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和表觀遺傳組測序及系統分析,解析出人腦海馬體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關鍵的分子特徵與調控網絡。t-sne分析和細胞類型鑑定,詳細描繪了發育16-27周的胚胎海馬的細胞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