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特稿·社會與生活】人工飼養最長壽帝企鵝死亡

2020-12-04 騰訊網

【新華社微特稿】德國一家動物園18日說,全球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最長壽帝企鵝「歐瑪」上周被實施安樂死,死亡時據信有46歲。

德新社以伍珀塔爾動物園發言人為消息源報導,野生企鵝壽命可達20歲。有關記錄顯示,目前全球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最長壽帝企鵝為37歲,而「歐瑪」比那隻帝企鵝歲數大不少。

雌企鵝「歐瑪」的「老家」在南極。科研人員當年把還在蛋中的「歐瑪」從南極帶去南非孵化。「歐瑪」大約1歲時,於1975年被人從荷蘭送到伍珀塔爾動物園,在那裡繁衍3個後代。

隨著年齡增長,「歐瑪」喙部變形,活動不便,視力因白內障下降。近期,它幾乎不進食,很少與其它企鵝互動,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接受治療後仍不見好轉。園方上周為「歐瑪」實施安樂死。

「歐瑪」生前得到數代動物飼養員照料,它的名字德語意為「祖母」。(完)(王逸君)

關鍵詞:「歐瑪」(Oma)、伍珀塔爾動物園(Wuppertal Zoo)

相關焦點

  • 人工飼養最長壽帝企鵝死亡
    【新華社微特稿】德國一家動物園18日說,全球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最長壽帝企鵝「歐瑪」上周被實施安樂死,死亡時據信有46歲。德新社以伍珀塔爾動物園發言人為消息源報導,野生企鵝壽命可達20歲。有關記錄顯示,目前全球動物園中人工飼養的最長壽帝企鵝為37歲,而「歐瑪」比那隻帝企鵝歲數大不少。雌企鵝「歐瑪」的「老家」在南極。科研人員當年把還在蛋中的「歐瑪」從南極帶去南非孵化。「歐瑪」大約1歲時,於1975年被人從荷蘭送到伍珀塔爾動物園,在那裡繁衍3個後代。
  • 【微特稿·社會與生活】印度漁民捕獲雙頭幼鯊
    【新華社微特稿】出海捕魚捕到各種海洋生物並不稀奇,令人驚奇的是,印度一名漁民竟然捕到一條雙頭幼鯊。 英國《鏡報》14日報導,印度漁民尼廷·帕蒂爾9日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附近海域捕到這條大約20釐米長的雙頭幼鯊。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條鯊魚十分稀奇,照了幾張照片後便把它放回海裡。
  • 世界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曾被誤當成雄性24年
    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周三(10月16日)公布,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一隻雌性二趾樹懶今年迎來50歲生日,正式成為世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該只二趾樹懶的經歷不凡,曾有長達24年時間被動物園職員誤當成雄性。Paula成為世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
  • 世界最長壽婆羅洲猩猩「吉普賽」死亡 享年62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9月28日報導,27日,日本多摩動物園飼養的雌性婆羅洲猩猩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動物園表示,這頭猩猩據推測有62歲高齡,是全世界被飼養的婆羅洲猩猩中最年長的一位。死去的這頭猩猩名叫「吉普賽」,是日本東京日野市多摩動物園飼養的一頭雌性婆羅洲猩猩。動物園稱,自從1958年「吉普賽」從婆羅洲島來到多摩動物園至今,她已有4個子嗣,國內一共飼養的33頭婆羅洲猩猩中,接近半數的16頭擁有「吉普賽」的血統。
  • 觀影:帝企鵝的慢生活(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但是,直到這部法國人呂克·雅克特從冰天雪地裡為我們帶來這部紀錄片時,我們才算走進帝企鵝,一睹它們是如何延續生命的。紀錄片展現了帝企鵝罕見的生存能力和特點。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在求愛、交配、產卵、孵卵、養育小企鵝這些時期都必須禁食,公企鵝一年約禁食115到125天,母企鵝則是64天,每隻企鵝的體重可以掉到僅存原來的三分之一。
  • 探訪「十全十美」帝企鵝,在這個地方有了新紀錄
    大洋網訊 近日,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再度傳來好消息—帝企鵝本年度成功繁殖首次突破兩位數
  • 世界上最長壽的烏龜:乾隆年間出生活到現代,送走了三代飼養員!
    就比如說烏龜,人們常用「萬年龜」形容烏龜長壽,那你知道世界上最長壽的烏龜活了多少歲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認識。認識這位「老壽星」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亞達伯拉象龜,它們是陸生龜類最大的一種。成年的亞達伯拉象龜背甲可長達1.8米,最重達375千克。它們不僅長的大,也是地球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而創造陸生龜類年齡記錄的正是一隻亞達伯拉象龜,叫阿德維塔。
  • BBC女攝影師記錄帝企鵝生活 稱其為最完美的企鵝
    BBC紀錄片攝影師休弗勒德(Sue Flood)即將推出自己的新書《帝企鵝:最完美的企鵝》。這本攝影集裡記錄了帝企鵝在冰面上遷徙的過程以及它們在南極棲息地的生活。休來自威爾斯,為BBC拍攝紀錄片已經有11年了。
  • 章魚如何人工飼養,有什麼樣技術要求,飼養方法介紹
    章魚如何人工飼養,有什麼樣技術要求,飼養方法介紹章魚大家都知道,這種生活在海裡的軟體動物,在很多的電視作品中都有出現,可能大家還不知道,這種動物看起來很可怕,實際上也是一種很好吃的美食,現在吃章魚也非常的流行了,而且也開始進入到普通人的餐桌上了。
  • 【微特稿·社會與生活】印尼一少女養六條蟒蛇當寵物
    【新華社微特稿】印度尼西亞一名14歲少女近期因為飼養的寵物在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她的寵物有點與眾不同,是6條大蟒蛇,包括1條黃金蟒。 女孩名為察瓦·伊斯瑪·卡邁勒,住在中爪哇省普沃勒佐。美國奇趣新聞網站28日報導,儘管與6條大蟒蛇相伴,小姑娘並不害怕。
  • 蜈蚣的飼料,黃粉蟲的人工飼養
    人工飼養黃粉蟲設備簡單,管理方便,技術要求不高,不受地區條件限制,家庭可以飼養。現在已有商品黃粉蟲專業生產者。1、飼養條件(1)光照黃粉蟲具有趨性,幼蟲及成蟲都喜陰暗環境。成蟲常常潛伏在黑暗的角落,或菜葉及其他物體以下,所以,黃粉蟲飼養室要求光線弱或黑暗環境。(2)溫度黃粉蟲整個生命周期都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生長發育和交配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溫度低於6℃,黃粉蟲就進入休眠狀態,不吃不動,新陳代謝處於最低狀態。
  • 國際特稿專線1月9日發稿預告
    2、【特稿】日本多地要求發布疫情緊急狀態 3、【特稿】韓國新增病例數降至1個月以來最低 4、【微特稿】韓國通過「鄭仁法」加強兒童保護 5、【微特稿】罕見暴風雪襲擊馬德裡 今日已發重要稿件:
  •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
    美洲紅䴉最引人注目的表觀特徵是其羽毛的顏色,在雛鳥期其羽毛顏色呈灰色或白色,幼鳥期呈橙黃色,而在成鳥期除了長喙為灰黑色外,全身上下(包括腿和腳趾)全部呈鮮紅色,被公認為「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 。近年來,美洲紅䴉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進行人工飼養繁育。
  • 大食蟻獸的人工飼養
    大食蟻獸是分布於南美洲的一種貧齒目動物,是貧齒目中真正沒有牙齒的物種,主要生活在草原
  •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 娃娃魚如何飼養娃娃魚繁殖飼養管理方法
    【娃娃魚的人工飼養】娃娃魚即大鯢,是一種兩棲類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下遊的支流中,最大個體長達1.8米,體重60多千克。它肉味鮮美,肉質潔白細嫩,營養豐富,是宴上的珍饌佳餚,並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它是我國出口的重要水產品,許多地方已開始人工飼養。(1)建池。
  • 澳大利亞依靠人工飼養拯救袋獾
    新華社雪梨7月25日專電(王靖雲)在澳大利亞,面部腫瘤致使大多數野生袋獾死亡,甚至一度瀕臨滅絕。近日,雪梨北部山區一個名叫「惡魔方舟」的動物保護區通過人工飼養,使足夠數量的袋獾得以存活,從而確保該物種不會滅絕。
  • 【微特稿·社會與生活】加州天氣狀況或加劇山火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官員13日警告,炎熱、乾燥天氣和強風恐讓該州史上最嚴重山火季變得更糟糕。 加州北部陣風、南部酷熱,可能加劇今年夏季開始的山火併引發新山火。美國國家氣象局發布加州南部高溫預警,提醒居民小心火源。
  • 重慶觀背青鱂的人工繁殖及飼養技術
    重慶觀背青鱂的人工繁殖及飼養技術羅金強觀背青鱂是通過人工對野生青鱂改良培育出來的小型淡水觀賞魚,其個體較小,體長3~4釐米,色彩豔麗多變,具多種體形,因此衍生出許多極具觀賞性的品種。相比於孔雀魚、斑馬魚等小型熱帶魚,觀背青鱂最大的優點是在沒有過濾、增氧、加溫設備下也能正常生活,而與金魚、錦鯉等傳統觀賞魚相比較,觀背青鱂使用小容器就能飼養好。
  • 他守護中國麋鹿33年 飼養出世界最長壽麋鹿
    他守護中國麋鹿33年 飼養出世界最長壽麋鹿  保護區內的麋鹿群  如果不是33年前的一場招工,他不僅見證了回歸的39頭麋鹿繁衍到5000多頭的盛況,迎接了第一頭新生麋鹿的誕生,還曾飼養出世界壽命最長壽的麋鹿。  儘管老家就在保護區附近,他幾十年幾乎整天待在保護區。盧興保用最樸實的語言詮釋著馴養工作和安全管理的責任,既有三十餘載的「髒、苦、累」,也有成為一個合格的馴養員必須具備的「愛心、細心、耐心」。他說,退休後帶孫子來看看這個他和麋鹿共同生活的地方。
  • 這隻雌性鍬甲活了「300多歲」 ,打破日本飼養紀錄
    11月2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發現,飼養在博物館地下室的一隻雌性黑扁鍬甲死去。這時,博物館館長趙力才意識到,這隻捕獲於2016年8月的鍬甲,存活時間已經超過了3年,不僅大大超過了生活於野外的鍬甲的存活時間,也刷新了此前由日本人飼養創造的2年10個月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