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在建倉階段有多種手法,這些手法雖然隱秘,但從價量觀察上來看,應驗了那句諺語「沒有不透風的牆」。在股價極易被大資金操縱的情況下,成交量猶如中小投資者手中的一把利刃,只要能夠對成交量的變化進行仔細的分析,就不難發現主力的真實意圖。
莊家要建倉一隻股票,那麼這隻股票就必須會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1、建倉時間:莊家建倉時間的長短與其自身的實力,當時的宏觀經濟,上市公司,大盤市況,技術形態等因素有關密切的關係,莊家在先王圈內建倉時間越長,收集的籌碼越多,未來股價的升值潛力就越大。一般情況短線莊家建倉時間在一周左右,中線莊家建倉時間在一個季度左右,而長線莊家的建倉時間側在一年左右,甚至更長。而新股建倉時間側會相對短些。
2、建倉的空間:建倉的空間是決定莊家獲利空間的重要因素。如果建倉空間過小,市場沒有拋盤,莊家就拿不到籌碼。如果空間過大,就會縮小莊家的獲利空間。。
主力建倉跡象:
1、放很小的量就能拉出長陽或封死漲停。
2、K線走勢我行我素,不理會大盤而走出獨立行情。
3、K線走勢起伏不定,而分時走勢圖劇烈震蕩,成交量極度萎縮。
4、遇利空打擊,股價不跌反漲,或當天雖有小幅回調,但第二天便收出大陽,股價迅速恢復到原來價位。
1、成交量的大小通過換手率的高低反映了市場的活躍程度。一般來說,成交量越大,表明市場對當前股價的認可程度越小;反之則越大。指數或價格處於上升階段時成交量往往很大;股指見頂時成交量便極度萎縮。
2、成交量的異動預示股價即將發生較大的突破。當股價處於相對底部的區域時,如果成交量在放大的同時股價並沒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則表明主力正在進行積極的吸籌;相反若股價越往上漲,成交會比前期減少;隨著股價升高,願意拋售的人反而減少,則反映出市場強烈的惜售心理。而黑馬的出現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會在低位時大幅放量,甚至超過前期築頭時的成交量,這種情況被稱為「巨量過頂」,表明該股後市看好。有些黑馬在主力吸納時往往能在量上找出跡象,而有些主力則喜歡悄無生息的吸納,在低位時並無明顯的放量現象。這些個股在上升過程中明顯的特徵是成交萎縮,甚至越往上漲成交量越小。主力用少量成交即可推升股價,從而透露出這樣可靠的信息。
3、成交量的活躍也反映了個股突破後的爆發力度。換手率越高,參與者越多,一旦市場向某個方向突破,原來巨大的多空分歧會因一方的勝利而迫使另一方不得不加入己方;換手率較低,日換手率一般不超過10%,以極少的成交量即保持持續升勢,則說明上升趨勢一時難以改變。雖然直接快速拉高建倉的方式目前被主力應用得並不多,但是投資者從一段時間的換手率也能夠捕捉到主力的意圖。
4、個股的活躍程度反映的是新主力還是老主力及其實力水平:一般來說,當新主力介入時,從收集到控盤的時間相對較長,成交量會相應的活躍;但當主力已經完全控盤,籌碼高度集中,要拉多高則由老主力決定,從而產生第一波升浪。
如何識別主力建倉時機?
1、大盤底部時建倉
大盤在長時間或者大幅度下跌之後,往往會出現一個大盤的底部。當大盤底部出現後其後市很可能出現反彈,甚至會出現報復性的大反彈。對於這樣的賺錢機會,主力怎麼能放過呢?但是搶反彈是有風險的,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在這個過程,主力可以憑藉其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降低風險程度,使搶反彈成為可控的交易。因此,經過謹慎判斷之後,主力就會在大盤底部時建倉。
上證指數在2010年7月2日跌至了低點2319.74點,均線也呈現出空頭排列,此時主力看到這樣的情形,就會選擇一些強勢股進駐其中進行坐莊,從後市來看,股價一路上揚,雖然中間有調整過程,但待大盤調整完畢後,股價又一路攀升,一直攀升上了3000點。
2、股價底部時建倉
當個股的股價經過長時間大幅度的下跌後,往往會出現股價的底部。當主力判斷股價的底部時,會結合當時的市場環境判斷該股是否有反彈需要以及反彈空間是否有利可圖。如果值得參與,主力會在底部積極收集超跌籌碼,然後順應反彈之勢將股價拉高,趁機獲利;如果股價底部出現在大盤盤整市道或上市市道中,主力的獲利空間就更大,獲利可能性也更高,主力建倉的可能性就更高。
張江高科的股價在經過漫長的下跌後,股價逐漸止跌企穩,形成盤整格局,此時主力開始入駐該股進行建倉,此時的成交量並沒有放大,顯得非常的清淡,一副沒人管的樣子,其實這是主力在悄悄地吸納籌碼,後市股價是會大幅上漲的。
3、新股上市時建倉
新股的題材非常豐富,會給投資者帶來許多的想像空間,對於主力來說非常易於炒作。另外,新股沒有套牢盤壓制,主力可以很輕鬆地將股價拉升。
一般來說,有主力介入的新股上市當日都會保持低調,呈現出高開低走的局面,甚至上市幾天內連創新低。這通常是主力為清洗籌碼或壓低價格吸納更多籌碼,故意在臨近收盤時打壓。
年末消息滿天飛時是主力建倉的好時機
每次到了年末,各上市公司內部也要進行多種年終總結,制訂新一年的經營計劃,甚至牽涉到重大的人事變動。此時,股市受多種傳聞、消息的影響比較大,波動劇烈,主力利用其敏感的嗅覺,可以尋找到很好的建倉機會。
4、利空放出時建倉
俗話說「利空出儘是利多,利多出儘是利空」,這從側面反映了主力對利空消息的態度。
例如,如果某家上市公司的年報慘不忍睹,那麼當公司發布年報後必然會影響一些投資者的持股信心。此時,只要主力利用手中少量的籌碼打壓股價,就會引起散戶的大量拋售,股價就會發生暴跌,主力也可以趁機低位建倉。等利空消息完全被市場所消化後,股價就會逐漸企穩,但關注度依然很低,主力可以繼續從容建倉。建倉完畢後,由於利空已經出盡,接下來隨便出現一些利多消息,股價都會隨之上揚,這樣主力就能很輕鬆地獲利了
主力建倉動作:
1、橫盤式建倉:橫盤式建倉一般出現在股價長期下跌之後。主力在低位暗中吸籌,只要市場上有拋單,主力就會一一通吃,但只要股價稍有上升,主力就會用大單把股價打壓下去。
2、箱體式建倉:主力用這種方式建倉,股價走勢往往表現為長期在一個箱體內上下波動,當股價上升至某一高點,盤中就會出現拋盤令股價回落,而一旦股價跌到某一低點,盤中即有買盤介入令股價回升。
3、反彈式建倉:這是主力利用投資者「高拋低吸」「搶反彈出貨」「逢高減磅」的心理,來吃進籌碼,從而快速完成建倉任務。
4、拉高建倉:拉高建倉是主力獲取籌碼時間最短,成本最高的一種方法。一般是股票基本面突發利好,主力迫切的想介入,於是通過拉高股價誘惑投資者賣出股票來獲取籌碼。
下圖就是000040在2006年10~12月吸貨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6年下半年股價已經跌無可跌,開始橫盤探底,這時主力開始隱蔽潛伏建倉進入。為了消磨散戶耐心,主力減少橫盤震蕩的幅度,使得博取差價的參與者如食雞肋,最終將籌碼交給主力。
(二)緩升式建倉
緩升式建倉,也叫推高式建倉或邊拉邊吸式建倉。主力採用這種方式,多是由於股價已被市場慢慢推高脫離底部,市場前景看好,投資者出現惜售,只能逐步推高進行收集。在圖表上會出現階段性特徵,即進二退一或進三退一,先拉出兩三根小陽線,再拉出一根小陰線。由於主力無法在相對底部吸到足夠的籌碼,因而成本較高,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主力在選股時必須配合豐富的市場題材,否則得不到市場的認同,根本沒有獲利派發的空間。採用此方式建倉的前提,通常是在大勢中短期已見底,並開始出現轉跌為升的跡象時進場,成交量緩慢溫和放大。
主力意圖是通過股價的緩慢上漲,達到邊建倉、邊洗盤、邊換手的目的,逐步抬高底部,為日後拉升奠定基礎。
散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買陰不買陽,即在股價下跌收陰線時買進,不在衝高陽線時介入。同時以中、長線操作為主,待放巨量時分批出局。
下圖就是000042在2008年年末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8年年末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見底,這時主力開始建倉進入。為了不引人注意,主力採取緩升方式推高股價,成交量也溫和放大,為後期拉升贏得了寶貴的底部籌碼。
(三)緩跌建倉
緩跌式建倉也叫邊壓邊吸式建倉,與緩升式建倉相反。這種手法大多出現在冷門股或長期下跌的股票裡,主力在吸貨時常以緩跌的方式完成,因為這類股票已基本為市場所遺忘。在走勢上陰氣沉沉,黏黏糊糊呈小陰小陽下行,疲弱態勢終日可見。通常,緩跌很少出現跳空走勢,股價總體下跌速度緩慢,單日跌幅也不大,但下跌周期很長,很難判斷股價在什麼時間可以真正見底。其間震蕩幅度不大,成交量萎縮,開盤以平開為多,有時主力為了做盤的需要,故意以低開高走的方法,製造出實體很大的假陽K線,但當日股價仍在下跌,而且可能連續以這種方式下跌。投資者多持悲觀態度,對後市的漲升不抱太多的希望,認為每次盤中上衝都是解套或出逃的最佳時機,早一天出售就少一分損失,於是紛紛沽售股票,這樣主力就可以吃進大量而便宜的籌碼。
最後選擇合適的跟莊時間:
第一時間介入,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參與。此時的技術指標分析基本無用,因為主力不會按照技術指標來操作。
第二時間(即拉升期)介入,適合追漲型的投資者參與。此時漫長的吸貨階段和難熬的盤整階段已經過去,是跟莊的最佳時機,即將迎來股價的主升浪,具有漲幅大、時間短、快速獲利的特性。此時的技術分析基本有用,主力會根據技術指標來操作,要注意設置止損點,越往上漲越需要及時止損。
第三時間(即拉高出貨期)介入,適合短線高手參與,穩健型的投資者應儘量避開。此時是主力決定勝負的決戰階段,是主力最後瘋狂階段,是最非理性的階段,也是跟莊最刺激的時候,獲利最快、時間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