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探究丨風電場空氣密度對機組發電量影響有多大?

2021-01-14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近年來,隨著風電機組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變速恆頻的風電機組已逐漸成為風電機組廠家的主流設計方案,其特點在於風電機組葉輪轉速允許根據風速情況在相當寬的範圍內變化,從而使得風電機組獲得最佳的功率輸出。然而,在風電機組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風電機組輸出功率不僅與風速有關,還會受到風電場空氣密度的影響。


  目前,大多數風電機組製造商在選擇風電機組的控制策略時,僅根據風電場年平均空氣密度來確定單一的控制策略,很少考慮空氣密度變化對風電機組輸出功率產生的影響。鑑於中國複雜的地形環境,同一地區空氣密度隨時間推移波動較大,導致風電機組輸出功率達不到廠家設計的最優輸出功率值,因此風電機組製造商在設計風電機組時,應該根據風電場隨全年空氣密度變化的實際情況,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對功率產出的影響,調整並優化風電機組控制策略,確保風電機組儘可能多地捕獲風能。


  風電機組控制策略


  風電機組的控制系統(圖1)是通過對控制器進行設計,選擇與風電機組運行相匹配的控制策略,控制風電機組使其在各種風況下均能獲得最佳的功率輸出,同時確保控制過程的動態穩定性。



  從圖2可以看出,風電機組在運行過程中,只有在最佳轉矩T的狀態下,才能獲得最大輸出功率P。無論風電機組運行轉矩大於或小於最佳轉矩T,都會出現實際輸出功率小於最大輸出功率P的狀況。


  空氣密度與轉矩的關係


  空氣密度與轉矩的關係式:




  空氣密度與轉矩成正比,當風電場空氣密度發生變化時,轉矩也會隨之改變。在風電機組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風電場空氣密度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轉矩受到風電場空氣密度變化的影響,也隨之發生改變,從而偏離廠家設計的最佳轉矩,風電機組輸出功率也就達不到廠家設計的風電機組控制策略中的最大輸出功率值,必然會存在發電量的損失情況。


  實例分析


  本文根據中國的地理狀況,選取南方沿海、北方內陸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風電場開展研究,分析不同地域風電場中風電機組輸出功率受空氣密度的影響程度,為風電機組確定不同的控制策略,以達到當地空氣密度下的最優發電量。


  本文利用某風電機組廠家提供的當地年平均空氣密度下的功率曲線,與風電場每月空氣密度下實際輸出功率作對比,分析每月功率損失值,最終得出全年因空氣密度影響導致的發電量損失值。



  廣東某風電場


  根據該風電場的氣象站資料庫得知,當地多年平均空氣密度為1.167kg/m³,每月平均空氣密度都偏離此值,因此每月都或多或少存在功率損失情況。每月平均空氣密度情況見表1。



  根據圖3中該風電場每月空氣密度的變化情況,發現此區域空氣密度變化幅度較大,廠家在設置風電機組控制策略時,可以按每月平均空氣密度逐月設計之相對應的風電機組控制策略,從而實現風電機組每月都能達到最佳輸出功率的狀態。



  從圖4可以看出,只要空氣密度偏離年平均空氣密度,無論高於或低於年平均空氣密度,風電機組輸出功率都會低於設計值,出現損失情況;而且實際空氣密度偏離年平均空氣密度越大,風電機組輸出功率損失越多。將每月空氣密度下實際輸出功率與廠家控制策略中設計的輸出功率做對比,發現該風電場全年因空氣密度引起的功率損失約0.33%,即全年理論發電量損失約24.75萬千瓦時。


  2黑龍江某風電場


  根據黑龍江某風電場的氣象站資料庫得知(表3),當地多年平均空氣密度為1.259kg/m³,每月平均空氣密度都偏離1.259kg/m³,因此每月都或多或少存在功率損失情況(表4)。




  從圖6可以看出,風電機組輸出功率損失值基本上與空氣密度偏離年平均空氣密度的趨勢一致,無論空氣密度高於或低於年平均空氣密度,風電機組輸出功率都會低於設計值,出現損失情況。將每月空氣密度下實際輸出功率與廠家控制策略中設計的輸出功率做對比,發現該風電場全年因空氣密度引起的功率損失約0.58%,即全年理論發電量損失約59.4 萬千瓦時。


  結語


  根據以上兩個案例發現,在風電機組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只要空氣密度偏離廠家提供的風電機組控制策略設計值,風電機組無法達到其廠家控制策略中最佳設計值,就會存在發電量損失情況。因此風電機組廠家在設計風電機組的控制策略時,不能全年僅採用單一的風電機組控制策略,應該考慮一年內空氣密度變化對風電機組輸出功率產生的影響,採取一年內按月、季度或者半年多次調整控制策略的方式來優化風電機組的運行,使風電機組儘可能多地處於最佳轉矩狀態,充分捕獲風能,獲得最大輸出功率。


  (來源:《風能》2015年第12期 作者:劉麗麗 作者單位: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2006年成立,是業界最早關注風電行業的垂直網站,主要提供風電行業新聞動態、市場分析、政策導向、企業產品等相關資訊,目前頁面瀏覽量居同行業網站之首。

↓↓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更多精彩推薦

一鍵關注: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成功關注

相關焦點

  • 【計鵬視角】空氣密度對發電量的影響分析
    在用軟體計算發電量的過程中,影響風機(風電場)發電量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本文採用業界認可的WT軟體來進行下述分析。WT軟體計算發電量的輸入條件有地形圖、TIM氣象數據文件、粗糙度文件、風機坐標文件、風機功率曲線文件和測風點處的空氣密度及海拔高度,本次短篇則是在保持地形圖、TIM氣象數據文件、粗糙度文件、風機坐標文件、風機功率曲線文件和測風點的海拔高度等輸入變量在保持相同的情況下,通過人為改變輸入的空氣密度來計算風場發電量,重點分析空氣密度對一個風電場發電量的影響。
  • 空氣密度修正,到底能不能提高發電量?
    01 現場實際空氣密度的變化情況    根據東北吉林省某個風電場的記錄數據,一年期的原始數據是這樣的:有些無效數據,需要做數據清洗及修正,截取三天的數據,是下圖這樣的。很明顯的正弦變化,白天空氣密度小,夜晚比較大,小周期波動。
  • 【技術】風電場尾流最大影響範圍可達40公裡
    一段時間以來,開發人員已經意識到風電機組間距和風電場整體布局的優化可以降低尾流效應對項目效率和發電量的影響效果。這意味著前排風電機組對風速的影響將會影響並減少來流風速對後排機組的影響,進而降低後排機組的發電量。本質上,當風速經過第一颱風電機組後,收到阻力影響,使得下遊風速降低。結果是由於流經後排風機的風力較弱,使得現場的很多風機只能在減少的容量下工作。
  • 走近亞洲最大風電場
    輝騰錫勒風電場地處內蒙古高原,海拔高,風力資源非常豐富,這裡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分別為7.2米/秒和8.8米/秒,風能功率密度662瓦每平方米,年平均空氣密度為1.07千克/立方米,10米和40米高度5至25米/秒的有效風時數為6255小時至7293小時。
  • 這個風電場在河南地區的發電量不一般(附圖)
    這個風電場在河南地區的發電量不一般(附圖) 發布時間:2018-07-19 14:08    來源
  • 大型併網風電場儲能容量優化方案
    大型風電併網將對電網運行的穩態頻率產生一定影響。風電場優化輸出[8]是保證電網頻率穩定的重要技術問題。文獻[9]用飛輪儲能系統來實現風電機輸出功率補償,具有儲能密度大、充放電速度快且無環境汙染的優點。另一種辦法是降額發電,即在正常情況下,風電場不按照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方式運行,而是按最大功率的一定百分比發電,當風力下降或上升時,相應地提升或降低發電能力,以減緩發電量的隨機波動。這種方法直接影響了風能利用的效率,大大降低了運營利潤,且調節能力有限。
  • 如何讓風電場更友好、更智慧?
    規模化開發、大功率機組行之有效的降本舉措平價時代,開發商、整機商從不同維度提出的降本策略均指向了同一方向:規模化開發、採用大功率機組。從風電場開發建設角度而言,擴大開發體量可有效均攤造價、運維、管理成本,越來越多的百萬基地、千萬基地風電項目投入建設。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智庫 | 大型海上風電場尾流模型及大氣穩定度影響研究
    上風向風電機組和鄰近風電場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尾流不僅會引起下風向的風速衰減和發電量損失,而且也會導致湍流強度升高和疲勞載荷增加。準確評估風電場的尾流效應對於風電機組科學選型、優化排布方案、保障運行安全、提升整體發電量至關重要。
  • 湘西州首個風電場併網發電(圖)
    紅網永順縣分站10月20日訊(分站記者 田新寬 通訊員 周小明)10月18日,湘西州首個風電場羊峰山·大青山風電場首批機組調試成功並正式併網發電。   羊峰山·大青山風電場項目地處永順縣石堤和松柏兩鎮境內,佔地面積69.59公頃。場內海拔高度為1000—1450米,風能密度大,是湘西州內最為理想的風能發電場址。
  • 三峽集團德國梅爾海上風電場年發電量創歷史新高
    三峽集團德國梅爾海上風電場年發電量創歷史新高 2021-01-12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基地時代 你的風電場尾流算準了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隨著平價、大基地時代的到來,整個行業正在不斷優化風場的機型配置和排布方案,以期獲得最優發電量。在制定排布方案之前,準確、科學地評估尾流對風場的影響尤為重要。
  • 圖說長治丨武鄉縣分水嶺鄉風電場
    圖說長治丨武鄉縣分水嶺鄉風電場 2020-11-30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型海上風電場風機排布優化策略研究
    ,並結合蟻群算法對風電場集電線路規划進行了探究,但該類智能算法通常適用於邊界較規則的風電場,若風電場邊界形式複雜則優化過程較難實現。1.2 尾流模型當來風沿某一風向經過風電場時,上遊風機在獲取風能的同時會在下遊產生風速下降的尾流虧損區,使得下遊風機因來流風速減小而導致發電量降低,這種現象稱為尾流效應。尾流效應受風資源情況、風電場風機排布、風機參數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 遼寧某風電場45號機組機艙著火事故調查報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遼寧某風電場45號機組機艙著火事故調查報告來源:微信公眾號「電力安全生產」,ID:dianlianquan1、事故簡稱:某風電場45號機組機艙著火事故
  • 甘肅白駝風電場全容量併網發電(圖片新聞)
    11月18日,白駝風電場最後一臺機組併網發電,這標誌風電場全容量投產
  • 風電場的尾流效應研究有哪些新變化
    一段時間以來,開發人員已經意識到渦輪機間距和整體風電場布局可能會降低尾流效應項目的效率和生產。這意味著風速對渦輪機的影響將影響並減少風對其後的渦輪機的影響。基本上,第一臺渦輪機產生阻力,降低下遊風速。結果是:由於風力較弱,現場的許多渦輪機可能在減少的容量下工作。Luzzatto-Fegiz稱之為「減少風速回歸。」換句話說,在現場增加更多的風力渦輪機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阻力和更少的生產。
  • 【計鵬原創】淺談空氣密度幾種計算方法
    衡量一個風電場的風資源狀況主要通過測量平均風速、平均風功率密度、風能年可利用小時數及風向分布等這幾個參數來評定。如只有其他高度的氣溫、氣壓及水汽壓觀測時,可先用上述公式計算實際觀測高度的空氣密度,然後採用下述公式進行輪轂高度處空氣密度推算:
  • 我國風電場效率僅為75% 風電系統優化是關鍵
    報告在描述我國風電行業現狀時指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風電發電量可滿足約6%的用電需求,但目前的一大問題是風電利用效率低下,棄風率嚴重。  風電利用效率和風電消納是業界長期存在的難題,涉及的原因複雜多樣,而優化風電系統,提高風電機組運行效率,增大投入產出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風電利用效率不高、「棄風」等頑疾,也為風電機組更為穩定長久的運行創造條件。
  • 這種運行策略能讓風場發電量將提高50%!
    史丹福大學近日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可以顯著提高風場發電量,尤其對於低風速地區的風場,發電量增長甚至接近50%!尾流效應尾流效應是指風力發電機從風中獲取能量的同時在其下遊形成風速下降的尾流區。若下遊有風機位於尾流區內,下遊風機的輸入風速就低於上遊風機的輸入風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