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亞洲最大風電場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走近亞洲最大風電場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14日09:34

  中國氣象報記者餘亞慶 薛志華 通訊員康永志報導

  說到風電,不得不提內蒙古,說到內蒙古的風電,不得不提烏蘭察布。烏蘭察布有效風場面積達6828平方公裡,技術可開發量達6800萬千瓦,前者佔內蒙古的三分之一,後者全國的十分之一,風電裝機容量達485萬千瓦,被譽為「空中三峽、風電之都」。

  輝騰錫勒風電場地處內蒙古高原,海拔高,風力資源非常豐富,這裡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分別為7.2米/秒和8.8米/秒,風能功率密度662瓦每平方米,年平均空氣密度為1.07千克/立方米,10米和40米高度5至25米/秒的有效風時數為6255小時至7293小時。

  太原重工察右中旗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專注於風電設備製造、大型設備加工和風場開發。該公司經理李毅鵬介紹,「輝騰錫勒地區的風資源具有穩定性強、持續性好、風能品質高等特點,是建設風電場最理想的場所。」

  輝騰錫勒風電場不僅能緩解京津等地用電不足的局面,而且形成最具觀賞性的風電景觀。李毅鵬說,察哈爾右翼中旗這裡有1300多個風機,年均能發150多萬千瓦的電,電量充裕,在發電高峰期,電廠會對電能進行存儲備用。作為清潔能源的風能在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積極響應能源結構調整,太原重工察哈爾右翼中旗新能源公司通過發展電鍋爐儲能供暖產業,充分消納風電過剩負荷,為節能減排做貢獻。

  在風電場建成運行後,電場的安全生產很關鍵。風機運行期間,需要注意雷擊天氣。雷電釋放的巨大能量引起風機葉片爆裂,電氣設備絕緣燒損,控制元件擊穿等。此外,還會使葉片結構溫度急劇升高,分解氣體高溫膨脹,壓力上升造成葉尖前後部分爆裂破壞。

  為避免葉片等部位直接遭受雷擊,技術人員安裝避雷針和避雷器、選擇適當的導體結構、合理設計雷電電流路徑,避免風力電機設備免收損壞。根據不同的雷擊損壞機理,對葉片、機艙、軸承等機械部件以及信號、控制線路等採取不同的防雷措施。

  察哈爾右翼中旗的冬季漫長寒冷,多寒潮天氣,而較低溫度會影響這一地區的風電機組的正常運行。低溫時空氣密度增大導致風電機組特別是失速型風電機組的額定出力增加,出現過載現象;同時也會引起風輪葉片產生空氣彈性振動,導致葉片後緣結構失效而產生裂紋。

  李毅鵬說,在南方地區主要防腐,而內蒙古地區主要是防低溫。低溫對變頻器影響較大,低溫對傳輸也有影響,針對低溫問題對風電機組產生的不利影響,根據氣候資料,從提高風力機用採用的性能入手,進行技術上的改進,研究適用於低溫環境條件的風電機組技術標準和設計規範,降低技術風險。

  風電場功率也影響著電網穩定運行和供電系統的可靠性。李毅鵬介紹,為保障安全運轉,對風電場發電量進行短期和中期的準確預測,可以有效降低風力發電系統成本,並且為電網運行調度提供可靠的依據,為風能開發又好又快的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王若嘉)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探秘世界最大在役風電場塞罕壩風電場
    因風緣聚 御風前行——探秘世界最大在役風電場塞罕壩風電場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白宇  草原盛夏,綠草如茵。在塞罕壩,一臺颱風機迎風而動,葉片發出的颯颯聲,冷靜而執著,而這就是塞罕壩風電場中的一幕。就是在這樣一片土地上,誕生了世界在役最大的風電場。  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驅車行駛約三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塞罕壩風電場的所在地。沿途之上,沃野千裡,蒼翠欲滴。隨著車輛的行駛,隱藏在山後的一座座風機逐漸映入眼帘,風機葉片在風力的帶動下慢慢轉動,同時也為記者開啟了此次塞罕壩風電場的探秘之旅。
  • 荷蘭最大海上風電場全面投產
    荷蘭最大海上風電場全面投產 2020-12-01 16:42:00   據介紹,兩座海上風電場共配置
  • 英擬修建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
    據新華社電(張家偉)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已批准一項在該國東北部海岸對開海域修建一個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的開發計劃,風電場建成後將是全球最大的一處海上風電場。據英國政府介紹,這個風電場將坐落在距約克郡海岸89公裡處的海域,面積相當於大倫敦區域的近三分之一。
  • 這個當初南半球最大的風電場在運行了二十年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其興建時,塔拉魯瓦風電場便是南半球最大的風電場。如今在紀念該風電場建成20周年時,我們將看到激情如何真正推動成功。從丹麥到紐西蘭,跨越半個地球的合作塔拉魯瓦風電場(Talarua Wind Farm)從無到有的過程對我來說仍然是在維斯塔斯歷歷在目和珍貴的經歷。這主要是由於該項目的規模巨大,並處於在當時還相對未知的地域。
  • 【技術】風電場尾流最大影響範圍可達40公裡
    然而,風電機組的尺寸只是成功風電場的一個重要特徵,風場的選址和風電機組排布方案也很關鍵。根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究人員的說法,風電機組很少能夠「與其他機配合的很好」。研究發現,即使藉助數學模型,設計風電場的最佳布局也是很困難的。賓州州立大學貝倫德學院和大不裡士大學(伊朗)的研究人員接受了這一挑戰,並一直致力於通過基於生物地理學優化的算法改進風場選址。該方法著眼於自然,以及動物如何自然地分配自己,以充分利用其環境來滿足其需求。
  • 德陽研發亞洲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40層居民樓的高度、葉輪直徑相當於3臺波音747並排、風輪掃風面積相當於3.7個標準化足球場、單臺機組每年可以輸送電能可滿足20000個三口之家1年的正常用電……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
  • 大型併網風電場儲能容量優化方案
    不過,按現有的儲能方式,即風力發電機始終以最大功率點跟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方式運行,當負荷較輕(如夜間)時,部分電能被儲存,當負荷重且遇到弱風時,儲能設備中的能力被轉換成電能進行補償,這時因為電網負荷的波動特性往往並不與風電功率的波動特性一致,仍存在如何合理選取儲能容量大小的問題。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融資關閉,啟動在即!
    英國海上風電開發商SSE宣布,正在開發中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場Dogger Bank即將融資關閉。今年9月,兩家開發商對外宣布,三階段共3.6GW的項目都將使用GE Haliade-X 13MW風機,GE喜獲史上最大風機訂單。該項目也是英國「綠色工業革命計劃」的核心項目之一,整個計劃將為英國帶來25萬個工作崗位。按計劃,Dogger Bank將於2023年開工,2026年投運。
  • 裝機總容量粵港澳大灣區最大 金灣海上風電場首批風機併網發電
    11月18日8時16分,伴隨著集控中心裡傳出的陣陣歡呼,粵港澳大灣區最大裝機容量海上風電場——廣東能源集團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以下簡稱「金灣海風場」)首批風機成功併網發電,標誌著金灣海風場由基建正式轉入投運階段。
  • 風電場遠程監控系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530.htm風電場常常建立在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而且風電場內風機數量不僅較多,生產廠商也不盡相同。根據風電場安全生產管理的特點,需要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長期運行,但是由於風電場的風電機組分布面積廣,數量多,並且遠離集控中心的特點,不能同時掌握每個風電場的運行情況,也無法同時對不同的風機進行分析對比,且運營維護成本較高。所以,對風電場遠程監控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是十分必要的。
  • 風電場的尾流效應研究有哪些新變化
    一、風電場建立1、渦輪機尺寸是風電場成功的一個重要特徵,風場的選址和渦輪機放置也很關鍵;2、在最大化項目的能源生產方面
  • 實例探究丨風電場空氣密度對機組發電量影響有多大?
    然而,在風電機組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風電機組輸出功率不僅與風速有關,還會受到風電場空氣密度的影響。  目前,大多數風電機組製造商在選擇風電機組的控制策略時,僅根據風電場年平均空氣密度來確定單一的控制策略,很少考慮空氣密度變化對風電機組輸出功率產生的影響。
  • 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將併網發電—新聞—科學網
    福建不僅是我國海上風電資源稟賦最好的省份,更是亞洲海上風電資源最好的地區,年利用小時數甚至超過4000小時,內蒙古的陸上風電年利用小時數也僅2000多小時。基於此,截至目前,我國已在福建海域規劃了上千萬千瓦風電裝機。
  • 風電場仿真,如何探明那些「隱秘的角落」?
    其中1號測風塔距離機位點約5km,海拔530m,70m高度的年平均風速為6.38m/s;2號測風塔距離機位點10km,70m高度的年平均風速為6.91m/s;風電場東南方向有一條河。評估偏差最大達到了732h,平均偏差也達到了370h。↑ 傳統商業軟體評估與實際情況對比究其原因。一方面,普通商業仿真軟體在模擬時,受計算資源和本身特點的限制,網格範圍有限,不能考慮大地形的背風影響,測風塔代表性不足。另一方面,該項目在規劃期並未建立測風塔,利用了周邊項目的測風數據進行計算。
  • 大型海上風電場風機排布優化策略研究
    在海上風電場逐步走向大型化、商業化的同時,如何提升風電場整體效益,降低建造、運營成本已成為行業內重點關注的議題。目前,部分學者對如何合理布置海上風電場風機機位進行了相關研究。,並結合蟻群算法對風電場集電線路規划進行了探究,但該類智能算法通常適用於邊界較規則的風電場,若風電場邊界形式複雜則優化過程較難實現。
  • 東北首個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由三峽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大連市莊河Ⅲ(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2016年12月,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III海上風電場項目取得市發展改革委核准批覆,總投資51.4億元,於201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 大型風電場及風電機組的控制系統
    如10分鐘平均風速仍大於起動風速,則檢測風輪是否已開始轉動,並開啟晶閘管限流軟起動裝置快速起動風輪機,並對起動電流進行控制,使其不超過最大限定值。異步風力發電機在起動時,由於其轉速很小,切入電網時其轉差率很大,因而會產生相當於發電機額定電流的5~7倍的衝擊電流,這個電流不僅對電網造成很大的衝擊,也會影響風電機組的壽命。因此在風電機組併網過程中採取限流軟起動技術,以控制起動電流。
  • 亞洲最大功率!10MW海上半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在河口下線
    該機組是目前亞洲功率最大的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具有單機功率大,結構緊湊,轉矩密度大,抗失磁能力強,繞組溫升裕度大,電流諧波、電壓畸變小,振動、噪聲低等特點,榮獲鑑衡認證中心認證證書,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此次下線產品由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配套開發,再次見證了雙方海上風電領域的協同合作。
  • 亞洲最大海上10MW半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成功下線
    該機組是目前亞洲功率最大的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具有單機功率大,結構緊湊,轉矩密度大,抗失磁能力強,繞組溫升裕度大,電流諧波、電壓畸變小,振動、噪聲低等特點,榮獲鑑衡認證中心認證證書,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此次下線產品由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配套開發,再次見證了雙方海上風電領域的協同合作。
  • 走近亞洲最大風洞群 殲10在此做試驗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坐落著亞洲最大規模的風洞群。在這裡,記者有幸了解到我國的風洞事業,更有幸接觸到為我國風洞事業默默奉獻的氣動人。 引領未來航空航天科技 「十二五」以來,中心累計風洞運行20萬餘次,試驗成果直接服務於數十個重點裝備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