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亞洲最大風洞群 殲10在此做試驗

2020-11-27 人民網

「殲十」在1.2米×1.2米風洞做試驗

新型飛機、神舟飛船、高速列車等在研製過程中都離不開風洞的「千錘百鍊」。風洞,是一種產生人造氣流的管道,用於研究空氣流經物體所產生的氣動效應。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坐落著亞洲最大規模的風洞群。在這裡,記者有幸了解到我國的風洞事業,更有幸接觸到為我國風洞事業默默奉獻的氣動人。

引領未來航空航天科技

「十二五」以來,中心累計風洞運行20萬餘次,試驗成果直接服務於數十個重點裝備型號。目前,數十座風洞正同時運行,100餘項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在這裡全面鋪開,數十個關鍵氣動難題已取得歷史性突破......

作為某新型飛機氣動關鍵技術研究與型號試驗任務的主要承研單位,中心承擔了絕大多數風洞試驗任務,為飛機選型和首次飛行試驗成功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我國某型火箭彈研製中,中心經過多輪設計和優化,設計出全面滿足總體指標要求的氣動布局方案,被總體單位採用。

中心還在我國未來大飛機降噪、飛機防除冰等關鍵技術上進行試驗與數據挖掘,將不斷引領我國航空航天事業邁向新的高度。

「一個國家的空氣動力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航空航天實力,影響著國民經濟建設水平。」空氣動力學家張涵信院士說。「目前,我國空氣動力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與最先進國家相比肩。」

風雷精神

「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聽著讓人振奮,可一路走來,並非易事。

1960年代,中心初建風洞時,我國面臨的是與世界先進國家半個世紀的差距。沒有外援,沒有資料,有的只是科研工作者的堅韌毅力與聰明才智。那時的風洞設備都是要建在大山裡,許多科技人員白天和工程兵、民工一起開山破石,晚上在油燈下搞設計。他們邊摸索邊實踐,愈挫愈勇,攻下了一道道難關,自主建起了一座座風洞。

「無私奉獻、不懈攀登」是那時氣動人的精神面貌。而這種精神面貌,也成為一代代氣動人傳承至今的「風雷精神」。

「在事業與個人、事業與家庭面前,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往往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事業。他們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 中心副主任範召林這樣說。

74歲的空氣動力專家劉政崇,如今已是滿頭銀髮。為了填補我國在結冰風洞領域的技術空白,他經常在風洞裡一站就是一上午。為了一個噴嘴設計,他甚至跑到生產廠家待了大半年。

結冰風洞主任設計師肖斌,患有糖尿病,可他一天打三次胰島素,不肯離開戰鬥一線。

「風雷精神」不只是口號,它是一種力量,滲透在每位風洞人的骨子裡,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裡。風洞人們擰成一股繩,火力全開,瞄準國家最迫切的戰略需求,向一座座科學高峰發起進攻。

相關焦點

  • 我國建亞洲最大風洞群 殲十梟龍曾進行試驗
    資料圖:利用NF-3全機低速風洞對「運-8」模型進行吹風試驗資料圖: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某主力高速風洞中的國旗依舊高高飄揚亮相珠海航展的殲-10戰機新華網成都11月13日電(孫彥新、曾強)記者13日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基地組建
  • 全球頂尖的風洞群,居然在我國境內,這才是殲20真正的「娘家」
    要知道無論是全球最先進的五代機和火箭,甚至是高鐵上奔跑的動車都要經過風洞群的檢驗。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美國風洞了,能將整架戰機和放入風洞中進行檢測。之所以要進行這項測試,完全是為了測試戰機和動車的阻力係數,比如說F-22的阻力只有0.034,可以說已經達到全球一流的水平了。
  • 中國建成亞洲最大風洞群 助研殲10宇宙飛船(圖)
    「殲十」在1.2米×1.2米風洞做試驗   新型飛機、神舟飛船、高速列車等在研製過程中都離不開風洞的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坐落著亞洲最大規模的風洞群。在這裡,記者有幸了解到我國的風洞事業,更有幸接觸到為我國風洞事業默默奉獻的氣動人。   引領未來航空航天科技   「十二五」以來,中心累計風洞運行20萬餘次,試驗成果直接服務於數十個重點裝備型號。
  • 川西風洞群排名世界前列 可測試24倍聲速飛行器
    資料圖:用於高速風洞吹風用的模型本報成都11月13日電 周建君、記者趙波報導: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懸浮模型今天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基地低速風洞通過試驗鑑定至此,該基地位於川西山區的亞洲最大風洞群已累計完成風洞試驗50餘萬次,獲得各級科技進步成果獎1403項,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手段齊備、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空氣動力試驗、研究和開發機構,其綜合試驗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國產風洞群大顯身手!直接將DSI進氣道白菜化,三代機都能用得上
    文/山峰 殲20 強大的隱身能力很大一部分得益於DSI進氣道,這種進氣道只有經過先進風洞群的無數次試驗才能建立。而我國就有全亞洲最大最先進的風洞群,正是有了這些高精尖的設備,才有了國產五代機殲20,以及DSI進氣道技術。我國掌握這項技術後將其白菜化,甚至在一些三代機上都有應用。
  • 近乎悲壯的拼搏:殲10超過1.5萬次的風洞之旅
    殲10飛天前,在風洞裡累計吹風超過1.5萬次     今年2月,從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殲10戰機因先進的性能和多項自主創新技術,一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航空工業的最大突破。
  • 鑄就殲-20超越基石,超級計算機立大功
    先進的風洞設施是先進戰機的搖籃,航空工業集團空氣動力研究院是我國主要風洞試驗基地之一,是殲-10戰鬥機、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C-919大型客機等項目的氣動試驗主力單位。數天前航空工業氣動院迎來了成立65周年紀念日,當天他們公布了一大批罕見的風洞試驗照片。
  • 1997年12月21日 我國建成亞洲最大跨聲速風洞
    1997年12月21日 我國建成亞洲最大跨聲速風洞2017-12-21 08:19 來源: 科普中國 1997年12月21日1997年12月21日,我國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建成當時亞洲最大的跨聲速風洞,並成功進行了通氣試車。這標誌著我國擁有了世界級高速風洞,跨聲速空氣動力研究試驗能力更是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 走近亞洲最大風電場
    走近亞洲最大風電場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7月14日09:34
  • 中國風洞:亞洲規模最大 部分世界最強
    據悉,自1968年錢學森、郭永懷倡議的氣動中心在四川組建,目前已經成為了由數十座風洞設備和專用設施組成的亞洲最大風洞群。其中,用於解決飛機飛行降噪問題的航空聲學風洞,背景噪聲只有75.6分貝,目前是國際最高水平。
  • 殲10研製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與最大使用過載和最大允許速壓不同,它是允許超載的。絕大多數戰鬥機的結構強度上都為此留有50%的額外餘量。這個餘量既是安全性的可靠保證,也是飛機壽命儲備的重要來源。比如最大允許9G過載的戰鬥機,結構可以保證很短時間內14.5G不解體;新設計的飛機,在結構強度試驗做到67%指標的時候就可以允許首飛。
  • 中國神秘51區終於露出真容:亞洲最大軍用機場震撼國人!
    該機場興建於1958年,稱為鼎新場站,是亞洲最大軍用機場,兩條跑道長度均在3500米以上,集體停機坪四座,地下機庫一座,按殲8飛機標準可容納450架,基地配備殲-20、殲-16、殲-11B和殲-10C四種戰鬥機。
  • 殲20後繼有人,疑似國產第六代戰機風洞測試系統獲突破
    近日,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就在自己的官方平臺上發布了一條「重量級」消息——《國之重器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航空工業FL-62風洞主壓縮機最大轉速試車順利完成》。至於那些5倍音速以上的高超音速風洞,光是一根噴管就值幾百萬元,堪稱「一根管子一套房」,而這樣的風洞往往需要同時配備N多根噴管……國產殲10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該機製造了3架,用於全機靜力試驗和試飛。後來,因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體制調整,沒有繼續研發、項目中止。據統計,米格-15戰鬥機各型機總產量超過16500架,是蘇聯製造數量最大的噴氣式飛機。中國曾在抗美援朝時期從蘇聯引進大批米格15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