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第一枚重型運載火箭技術設計方案將於今秋完成

2020-09-03 八戒心說

據塔斯社8月23日報導,升空貨物載重達103噸的運載火箭

俄羅斯第一個重型運載火箭技術設計方案問世

技術實施方案將於今年10月完成。按照技術實施方案要求,在後蘇聯時期,第一枚超重型《葉尼塞》型運載火箭分別由由幾個獨立的構件組合而成。

據參與火箭航天綜合系統設計的《能源》公司新聞處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工作處在對超重型運載火箭技術方案中技術設計要求進行調試階段。預計這項工作將於今年10月完成。

俄羅斯航天局是該項目出資方,據俄羅斯航天局總經理德米特裡 羅高津聲稱,2019年該項目設計方案由俄羅斯航天局科學技術委員會核准批覆,同時也提出了很多需改進的意見建議。

將於2028年正式啟用《葉尼塞》型重型運載火箭進行太空飛行器發射升空。首個重型運載火箭設計和啟用可以實現將103重的貨物送入近地軌道的這一設想。未來,在《葉尼塞》型重型運載火箭的基礎上,計劃研製《頓河》型重型運載火箭,以便能將重量達130噸的貨物送入太空。

相關焦點

  • 摩天大廈飛上天——重型運載火箭
    2020年5月5日晚18時,長徵五號乙型運載火箭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首次飛行任務,首飛取得圓滿成功!2014年12月15日,質子號火箭完成了第400次發射。目前為止,已經發射了423次,其中失敗共計34次。成功率算不上很高,目前正在漸漸走向退役。2019年10月,俄羅斯赫魯尼切夫機器製造公司宣布將製造最後11枚「質子」號運載火箭,完成這批生產後,俄羅斯將開始使用替代的新型「安加拉(Angara)」運載火箭。承載了無數榮光和功勳的質子號火箭,將正式退役。
  • 長徵5號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周四(11月3日)晚,中國發射了首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成為我國航天工業又一個裡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5號起飛重量為870噸,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
  • 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分析
    所以,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研製專門用於運載火箭的,直徑超過3米的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第二,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方案。安塔瑞斯運載火箭,集軌道科學公司的制導控制能力和總體設計之大成,結合了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增壓技術,曾使用傳奇的蘇聯NK-33火箭發動機後來換用俄羅斯產的強大的RD-181火箭發動機。
  • 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原標題:意義巨大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3月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航天的舞臺,目前我國的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完成深化論證,有望15年內首飛。
  • 研製中的美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2011年9月,美國航宇局(NASA)正式啟動了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即「航天發射系統」(SLS)的研製,並將其作為戰略目標予與實施,以滿足未來載人深空探測的需要。基本方案「航天發射系統」是捆綁兩臺助推器的兩級液氫/液氧運載火箭,採用了太空梭行生型方案,大量繼承了太空梭和「土星」-5火箭的技術和部件,包括太空梭外貯箱、太空梭主發動機RS-25D、航纛蔫飄固傣捆綁助推器、"土星」5火箭第二級發動機技術等。
  • 人類工程的奇蹟第七期:全球9大超重型運載火箭
    超重型運載火箭(SHLLV)是指一種具備50噸或以上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的運載火箭。超重型運載火箭是目前運載火箭中最大、最重、技術水準要求最高的運載火箭,目前能成功製造超重型運載火箭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3個超級大國。
  • 三年磨一箭,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發射圓滿成功
    我國第一枚可回收設計的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完成進行首次發射,後續型號將進行一級(和助推級)垂直著陸回收。此前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因天氣原因經過一次推遲。今日上午,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塔架完全打開,燃料加注完成,現已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點火升空。據央視新聞等,長八火箭飛行正常,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祝賀中國航天。
  • 俄羅斯航天國家公司將花費10億盧布發射3枚「格洛納斯」衛星
    (原標題:俄羅斯航天國家公司將花費10億盧布發射3枚「格洛納斯」衛星)
  • 盤點世界現役重型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能力處於何種水平?
    按對重型運載火箭的一般定義,能將20~50噸物資運輸到近地軌道(LEO)進行劃分,我國目前在役的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符合標準,其運載能力近地軌道運載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14噸。長徵五號我國正在預研的重型運載火箭還有長徵九號,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在採訪中表示,「長徵九號」的預先研究工作、技術攻關、方案論證都在進行中,若國家正式立項後,在10年之內研製成功是完全可能的。
  • 俄羅斯計劃2029年發射「頓河」超重型運載火箭 用於運輸月球基地模塊
    (觀察者網訊)俄羅斯火箭與航天工業的一名消息人士14日表示,俄羅斯計劃2029年用「頓河」運載火箭向月球運送起飛著陸系統,以便制定月球登陸方案。按計劃,"頓河"超重型火箭將比計劃於2028年首次發射的"葉尼塞"超重型火箭載荷量更大。
  • 美國完成新型「安塔瑞斯」運載火箭試驗發射
    我們將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安塔瑞斯』火箭和『天鵝座』飛船的整體ISS貨運補給驗證任務。」  4月17日,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安塔瑞斯」(Antares)火箭首次發射進入倒計時,由於乙太網臍帶式管纜過早地與助推器的第二級斷開,倒計時暫停了12分鐘。此後工程師們在4月19日再次嘗試了發射。「安塔瑞斯」火箭發動機採用蘇聯時代探月技術。
  • 用飛彈發射衛星賺大錢:美國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分析
    所以,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 第一,研製專門用於運載火箭的,直徑超過3米的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 第二,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方案。 安塔瑞斯運載火箭,集軌道科學公司的制導控制能力和總體設計之大成,結合了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增壓技術,曾使用傳奇的蘇聯NK-33火箭發動機後來換用俄羅斯產的強大的RD-181火箭發動機
  • 重型運載火箭實力對比,美國火箭排行首位,中俄技術正突飛猛進
    我國目前發射飛行器主要依靠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長徵系列火箭大大小小也有8中型號。當年將神舟五號送進太空的就是長徵2F型運載火箭,當時的運載能力僅有8噸,根本無法滿足日後在太空中建立大型空間站的需求,所以在1999年,我國就開始研髮長徵五號,目標是把運載能力提高到25噸,能夠跟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相匹敵。
  • 中國重型運載火箭計劃2028首飛 運載能力將是長五5倍
    關於中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和長徵九號運載火箭一項是網友關心的話題。近日在京舉辦的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主題論壇上,航天部門就透露了我國計劃於2028年實施重型火箭首飛及火星探測採樣返回等任務。期間,還透露了兩型火箭的最新消息。
  • 獵鷹重型首飛成功,獵鷹重型火箭結構大揭秘!
    獵鷹重型火箭與獵鷹9號有什麼區別?獵鷹重型火箭的發射成功又意味著什麼呢?特斯拉跑車鏡頭此次發射的獵鷹重型火箭,將該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個人的一輛櫻桃紅特斯拉跑車送上天,這輛跑車最終目的地將是火星軌道,如果不出意外,它估計將在宇宙待上10億年之久。
  • 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的過冷推進劑技術
    從此,蘇聯的彈道飛彈和運載火箭技術開始大量吸納德國的彈道飛彈技術。 1953年,蘇聯工程師開啟了人類第一款洲際彈道飛彈R-7的研發。 R-7,起飛質量超過280噸,設計指標是能夠將3噸重的彈頭投擲到8000公裡之外。
  • 重型火箭在世界各國都發展到了什麼水平?
    這一系列的航天活動要想能夠成功實施,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火箭的運載能力直接決定了載人登月及載人登陸火星的規模、模式以及各相關系統的組成及構型,從而直接決定了載人登月或登陸火星的方案選擇。
  • 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3.35米直徑的一子級和兩枚2.25米直徑的助推器取自長徵七號,再將長徵三號甲的三子級拿來做二子級,一個兩級半結構的新火箭型號就出現了。從SpaceX和OneWeb的選擇來看,相比於需要發射次數多、組網效率較低的小型運載火箭以及生產和發射周期較長的大型運載火箭,組網效率和研發周期適中的中型運載火箭成為了完成組網的理想方案。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是為運載東方紅一號而生,在1970年4月24日首飛成功。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後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先後成功發射運行。
  • 簡述中國新921運載火箭的發展思路、需求及總體方案
    該火箭將按照載人飛行的最高安全標準設計,可實現垂直起降重複使用,火箭未來可用於載人月球探測,將快速推動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和進出空間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在更遠的將來還可以和重型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實現月球可持續開發利用。
  • 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 2030 年前後實現首飛
    IT之家3月10日消息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任務規劃預計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首飛。據了解,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芯級箭體直徑9.5米級、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至140噸、奔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5噸至50噸、奔火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2噸至44噸,總高度近百米,運載能力是現有中國火箭最大運載能力的5倍多。這是我國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深化論證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九號研製的一系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