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傳統製造工藝,在最終用途零件進行批量生產之前,通常首先採用CNC加工來製造金屬原型來進行裝配和功能測試,然後再通過其他工藝進行批量生產。金屬3D列印作為一種新型便捷的製造工藝,加工出來的零件性能與傳統零件相當,甚至更好。
GE Additive開發的3D列印燃油噴嘴就是最為知名的應用案例。它將20個零件組合成一個單元,幾何形狀過於複雜以至於無法通過傳統工藝製造,3D列印將其實現了一體化成型,並減輕了25%的重量。
3D列印僅是整個製造過程最前端的環節
然而,3D列印僅僅是整個製造過程的其中一環,將金屬3D列印提升到更高生產水平的一個重要要素是後期處理,包括後期加工選項、材料可追溯性、檢驗報告以及相關認證,以確保高質量零件符合最終用途和行業標準。
通過機加工滿足關鍵特徵要求
3D列印後的CNC加工可以實現高要求零件所需的更嚴格的公差,同時還能滿足增材製造的設計自由度。
通常,SLM列印的零件公差為±0.003英寸(0.076毫米),經過後處理CNC精加工後可達±0.001英寸(0.0254mm)。與大多數3D列印過程一樣,使用線切割工具機或帶鋸將零件從構建基板上取下,並用手動工具去除支撐,對於需要更嚴格公差的關鍵特徵,機加工能夠滿足要求。
與SLM列印後的情況相比,精密加工可在製造後實現更嚴格的公差和更好的表面質量
此外,後期加工也可用於提高表面質量。3D列印金屬零件的標準表面粗糙度範圍為5-10 m,具體取決於方向、材料和層厚度。後期加工可以實現最高2μm左右的表面粗糙度。CNC加工的更高精度非常適合製造精確的孔和螺紋。
通過粉末分析和材料可追溯性進行質量控制
隨著航空航天和醫療等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將3D列印作為最終用途製造工藝,對於粉末材料的分析和可追溯性變得至關重要。
通過按照ASTM標準採購材料並實行單批次跟蹤,材料質量控制在列印過程開始之前就開始了。材料採購後還將進行頻繁的粉末測試確保符合ASTM規定的化學成分。除遵循這些流程外,粒度分布測試也被包括在其中,同時也會記錄源粉末的分析和機械測試數據。
通過熱處理強化零件
對3D列印的零件進行熱處理可以消除應力、降低潛在的變形和開裂風險,同時還可以使最終用途部件韌性更好、更加耐用,提高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常用的熱處理手段包括去應力退火、熱等靜壓、固溶退火和時效處理。
SLM過程中發生的快速加熱和冷卻可能會增加零件內部應力,因此每個SLM零件都需要按照ASTM 3301標準進行應力消除處理。專門的熱處理技術如熱等靜壓(HIP),通過在高溫條件下施加均勻的壓力可以消除大部分零件內部空隙,為減少故障提供了另一種控制方式,這是航空航天應用的普遍要求。
對3D列印的零件進行熱處理
退火是最終用途SLM零件的另一種熱處理選擇。此過程將零件加熱到高溫,然後迅速冷卻,從而改變了零件的實際微觀結構並提高了延展性。時效提高了零件的疲勞強度,使其可與鍛造材料媲美。
機械測試可以在熱處理後進行,確保生產零件的機械要求得到滿足。相關測試通常包括拉伸強度、洛氏硬度、疲勞和振動等。
質量保證和檢驗報告
為了確保具有高要求的零件符合嚴格的標準,需要提供許多質量檢查選項來評估零件的幾何結構、材料組織以及尺寸特徵,檢查零件是否在公差範圍內並具有所要求的內部結構。根據具體零件和注意事項,可以通過坐標測量機(CMM)、光學、CT掃描以及X射線來實現。質量報告和認證有助於根據行業標準驗證零件,這在具有行業特定要求和高度安全考慮的行業(如航空和航天)至關重要。
GE Additive指出,航空和航天是增材製造應用最為激進的領域,其產品以具有很長的壽命周期和極高的安全要求而聞名。有些零件在起飛和著陸期間,或在遭遇空氣湍流的情況下將面臨高水平的熱負荷或機械負荷,這也是大多數部件要求製造檔案的一個重要原因。
3D列印的航空發動機部件與傳統製造部件對比
這些高安全性和質量標準通過AS9100(航空器、航天和國防工業的國際管理標準)進行監管。該標準為供應商提供了全面的質量體系,以向航空航天和軍事實體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製造商可以按照AS9100質量管理體系的AS9102報告進行SLM生產零件的首次物品檢驗(FAI),驗證最終零件是否符合原始圖紙、採購訂單以及其他註明的規範。
總而言之,金屬3D列印的後處理可改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機械性能。生產高質量零件不僅限於3D列印的製造過程,附加的後處理為高要求的最終用途零件提供了高級選項。
註:本文內容來自3D列印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