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實力大學,曇花一現只存8年,卻走出了174名兩院院士

2020-12-08 騰訊網

大學時光是每一個人青蔥少年的追憶,在最美好的年齡跟最好的人度過了最美好的時光,大學承載了我們人生最回不去的寥寥數載,對於大學的回憶也有所不同,有的在大學裡意氣風發,有的卻少年意難平,但當我們離開校園的時候,還是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青澀的校園時光。

不過要說到我國最有實力的大學,清華北大孰強孰弱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但毋庸置疑的是清華北大絕對是位列我國大學界第一梯隊,也是民眾心目中普遍認為的最有實力的名牌大學,其實清華北大都不是我國最有實力的大學,而是一所曾設於昆明的綜合性大學,名叫西南國立聯合大學,也被稱為西南聯大,可能有的人對於這個名字有點熟悉,看過電影《無問西東》的應該都不會陌生。

西南聯大的誕生跟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是一所在抗日戰爭戰火中浴火重生的大學,但西南聯大的存在卻在我國大學演變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曇花一現僅存8年的它,培養了9位領導人,從中走出了174名兩院院士,可見其辦學的質量是有多高。

南開大學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的影響下,被戰爭的炮火所波及,曾經教書育人的學術殿堂淪為了廢墟,同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也在侵華戰爭的影響下被迫停止了辦學,在三所大學高層商議和推動下,決定將三所大學暫時性合併南遷,整合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共同辦學,才有了西南國立聯合大學。

經過一番遷徙,在當時緊張的戰爭年代下,將辦學地點定在了局勢相對來說穩定的昆明,於1938年4月正式成立,別看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長,可能還沒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些名牌高校存在時間的零頭,但卻對中國的影響極其深遠,更是影響了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所培養出的人才造福了中國未來80年。

西南聯大能培養出那麼多的人才,與當時的豪華師資力量是分不開的,華羅庚、朱光潛、沈從文、聞一多、陳寅格、錢鍾書、朱自清等哪一個不是一代大家,西南聯大所集結的師資力量是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標準了,這些飽讀詩書的匠人也意識到,條件再苦再難也要辦教育,只有興辦教育才能從另一種層面上拯救於水火中的祖國,就像當年周總理的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當時受教的學生中也不乏李政道、楊振寧、鄧稼先、朱光亞等為中國做出頗多貢獻的偉人,在西南聯大8年辦學生涯裡也培養了8為兩彈一星功臣、兩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74為後來的兩院院士,這些為祖國默默貢獻的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即便分開了依然位卑不敢忘憂國,格盡職守,用一生所學造福國家,為中華之崛起貢獻了屬於自己的力量。

最後西南聯大也在1946年7月31日,因為國內大環境趨於穩定後停止辦學,雖僅存了八年的時間,培養出的人才質量和數量卻超過了清華北大,足以稱為我國教育界的傳奇,也是那樣的時代造就了英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把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讓西南聯大的事跡成為了中國教育界的榮譽殿堂,能稱之為最有實力大學也是實至名歸。

現在的西南國立大學舊址已經被開發成為了博物館,保留在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供後人參觀學習,如果有機會去到昆明旅行,可別只貪戀彩雲之南的風花雪月,還有這聯大舊址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去實地參觀感受那段顛沛流離的歲月,感受那濃鬱的學術氛圍,適當的緬懷先輩們情懷,學習當年知識分子的風骨。

你認為西南國立大學是我國最有實力的大學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牛」大學,8年建校時間,培養出174位院士和9位領導人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中國最牛的大學,很多人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從綜合教學質量上來說,這兩所大學確實讓很多高校望塵莫及,不過今天要說的這所大學,可以說是「最牛」的高校,那就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是西南聯大。
  • 2020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校友數量排名:150餘所高校擁有院士校友!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和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榮譽稱號,每兩年評選一次,從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是代表著我國科研實力最高水平的一批人。 在一定程度上,兩院院士校友的數量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培養能力和師資力量反映。
  • 2020年中國985大學兩院院士數量排名,看看誰的科研實力最強
    目前中國在世的兩院院士也只有一千多人,所以一所大學的兩院院士的數量,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大學的科研實力和未來的發展,院士對於大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1、院士在基本可以決定大學在該學科的科研項目立項、經費申請和團隊組建,強化科研體系的同時也會壯大該學科的發展。2、院士的科研項目一般成果都是比較重大的,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都佔有相不小的權重。
  • 南京教育實力有多強?科教綜合實力全國第三、兩院院士近200人
    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 ,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 ,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居全國第三位,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和浦口大學城三個大學城,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南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人均受教育超過14年,從南京走出的兩院院士近200人。
  • 列日大學走出的中國兩院院士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但近現代中國科技落後於西方國家,我們需要學習他人之長迎頭趕上。今天為大家介紹幾位列日大學中國博士校友滿懷赤誠,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科學報國的感人事跡。,獲得比利時列日大學博士學位的薛禹勝,是第五代留學潮中渴望報效祖國的一名學子,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校友會2016-2019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排名,清華大學第1,中科大第3
    報告顯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雄居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排行榜前3甲。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北京大學物理學和清華大學生物學等一級學科雄居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兩院院士學科排名前3名。
  • 中國「出產」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 是這個地級市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兩年一次的院士增選工作啟動,「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話題又火了:全國一共有近一億科技工作者,但目前「兩院」相加,也一共只有1637名(中國科學院780名、中國工程院857名,均不含外籍院士)。
  • 浙江大學:30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
    來源:浙股2019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揭曉,共有7位院士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其中原浙江農業大學2名,原杭州大學1名。來自浙大本部、42歲的孫斌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院士。這7名新增院士簡歷如下:葉志鎮,1955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電機本科,1984屆光學儀器碩士,1987屆光儀系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任其龍,1959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高分子化工本科,1987屆化學工程碩士,1998屆化學工程博士。現任浙江大學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
  • 憑什麼最年輕的兩院院士均來自合肥的中科大?
    在最新的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更是一騎絕塵,兩院院士新增選本科校友10人,全國第一,尤其是新增選科學院院士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的佔比高達14%!再結合第四輪學科評估數據回顧,在過去四年中高校新當選院士排名中,中科大增選6位教師校友,位列全國第三,可見不僅是院士校友等畢業生質量硬核,師資院士數量也相當可觀,高層次人才在中科大教師隊伍中也佔比近40%。
  • 一所大學的絕代風流:從這裡走出的畢業生,兩院院士就有86人
    80年前,這所由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大學,浴戰火而生,在巍然屹立的8年零11個月間,融合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清華「通才教育」、「教授治校」的治學理念,南開 「同無妨異,異不害同」的 教育目標,大師雲集,充滿傳奇。在劉宜慶的書中,我看到多位「學術第一人」。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25名兩院院士今年離世事實上,光在今年上半年,共和國就送別了18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在1月份逝世的中國工程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
  • 2019新增兩院院士最多高校:北大第一,中科大第三,清華第幾?
    對於每一所大學來說,院士都是要力爭的人才。院士不光光可以給這個學校帶來榮譽,更重要的是院士在該學校可以帶動學科的快速發展,學科發展了學校的實力就會更強,更強了就有資本吸引更優質的本科生源,獲取大量的資金支持。
  • 原來,2020年中國損失了25名「兩院院士」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安瀾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各國內部都不斷發生一些令人憂心忡忡事情,在這一年裡,中國「送別」的兩院院士也達到了25位。25名兩院院士今年離世事實上,光在今年上半年,共和國就送別了18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在1月份逝世的中國工程院士蔣洪德、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守賢、李方華;2月份,又有兩名科學院院士孫儒泳、周同惠及三名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沙慶林、蔣亦元五人離世;3月份工程院院士寧津生、李道增和盧世璧離開了我們,另外科學院院士周俊也在這個月離世
  • 中國「兩院院士」五成有官員背景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多位院士為高校校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多位「兩院院士」曾任或現任大學副校長或校長。據媒體報導,在2011年新增選的院士名單中,有25人來自高等院校,其中16人為曾任或現任高校校長、副校長,相比上次增選人數明顯增加。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198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返回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工作。
  • 2019年新晉兩院院士本科畢業院校統計,中科大實力盡顯,C9大豐收
    院士,又稱學部委員,是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又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院士是對學者、科學家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最高認可,而高校本科校友院士當選情況又是反映高校高端人才培養能力的最直觀指標,因為目前院士就是國家的最高端人才。
  • 中國各省兩院院士籍貫榜單,浙江排第二,它有463名排第一
    在我國對科教人員一直以來都是有不同的等級評價,從最基礎的副教授、教授、碩士導師、博士導師等等,越往上能力越強待遇也越高,當然很多有能力的人才的水平最高標準就不得不提兩院院士了,這是我國目前對人才最高級別的評定,兩院的院士也被稱為是科學家,教育學家等等學家的稱謂,兩院的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的院士
  • 兩院院士籍貫榜單公布,第一463人,網友:果然是它
    而在科研院所又有研究員等稱呼,提到兩院院士其實是我國人才水平的最高標準了,甚至被親切地稱為領域內的學家,在我國如今存在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種院士,從目前我國院士數量來說還是十分稀少的,特別是兩院院士的評選超級嚴格,需要層層把關才行,甚至連原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顏寧博士最終都落選了兩院院士評選。
  • 盤點:中國藥科大學80年來走出的9位院士
    昨天,中國藥科大學迎來建校80周年。據介紹,藥大有「藥界黃埔」之稱,80年裡共走出了9位院士。  始建於1936年的中國藥科大學,其前身為中國最早獨立設置的國立藥學專科學校(本科四年制)。歷經80年發展,已成為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 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原標題: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這幾天今2015年兩院院士的增選結果引發了大家很大的討論,大家也一直都聽聞說江浙地區歷來高產院士,可是對於江浙地區究竟出了多少院士其實並沒有太直觀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