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本質——論痛苦

2020-12-05 同心兒童注意力

(一)逃避痛苦

生活沒有什麼本質。

有的僅僅是生存,以及生存的姿態。

生活之所以並不輕鬆而摻雜痛苦,

是因為不管是生存本身和生存的姿態,人都無法100%為自己選擇。

不能自己選擇,就帶來壓抑和痛苦。

但是話說回來,假設一個人充分選了他的生存方式,恐怕社會也無法不對他加以評頭論足。

而社會的評頭論足不僅在意識上,同時也在客觀條件上影響我們生存的姿態,而這才是人們無法對外界的聲音視而不見甚至過分關注的原因。

且不說憑個人的努力,能否得到他追求而得以滿足的東西,假如就是有一個人,什麼都得到了,那麼這個生存的姿態是不是很值得所有人羨慕?

從字面意思上,結合單純的想像來說,是的。人只要有所追求,有所付出,有所回報,周而復始地獲得一個良性循環,這樣的生活不應該有痛苦,或者說應該算是比較輕鬆快樂的。

正是因為我們相信這個理念,所以人持續地做夢,持續地追求,持續地得不到,持續地痛苦。

那麼人不應該有所追求,不應該自己為自己做選擇嗎?

上面我們討論的都是人如何為自己做選擇,選擇的阻礙,和選擇可能得到的結果。但假如有一個人,他沒有主見,全靠別人為他選擇,那麼他會比較快樂嗎?

在遇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困難的時候,如果有個人能替我出謀劃策,我必然會感到安心和安全,這不能不說是幸運和快樂。

但是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呢?又或者現在我面臨的不是單個問題,而是例如人生方向之類的持續前進螺旋上升的選擇,

如果持續偶遇貴人相助,人生走向越來越順利的話,那麼也一定會很快樂吧?

說了這麼多,我發現,如果說人生是痛苦的,幾乎沒有人可以反對。但是如果說,人生是快樂的,卻要在前面加上許多的限定條件,許多的如果。

何必如此呢?

為什麼痛苦不費吹灰之力就降臨在人的頭上,而快樂卻好像總是要付出努力呢?

叔本華說,痛苦是肯定性質的,因此要避免痛苦;而快樂是否定性質的,所以不要總想著去追求快樂。因此,人生應該盡力避開痛苦,而不要去追求快樂。

但是最近我在懷疑一件事,痛苦是肯定的,快樂是否定的,這是誰發明的呢?是人類啊。對,我不說發現,是因為我覺得它並不一定是自然規律。

同一件事,發生在A身上也許是幸運,降臨在B頭上就是災難。那麼誰說痛苦就一定是肯定性質的?

我開始懷疑一件事,那就是人們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不得而痛苦,而是避免痛苦不成而加倍痛苦。

正因為痛苦只要來臨一次就在心上烙印傷痕,而快樂卻總是微不足道。人總是在追求更快樂的途中,從沒聽見有人想變得更痛苦。

為什麼呢?我們太看輕快樂了。

喝了一杯奶茶不算快樂,看了一部電影,喜歡上一個人不算快樂。

因為奶茶會發胖,電影會結束,喜歡的人會厭倦。

朋友們啊,快樂是不是來得太輕易了,所以我們心安理得地把它趕走呢?或者說我們對它不屑一顧呢?

而痛苦,痛苦就像盤旋在低空的禿鷲,仿佛隨時要啄食我們苟延殘喘的軀體。

如果痛苦離我們這麼近,痛苦使我們如此懼怕,那麼我們要如何逃避痛苦呢?

要多麼堅強,多麼理智,多麼幸運,才能讓脆弱的、愚鈍的、普通的我們,讓眾生全都逃避痛苦?

究竟,當一個年輕的充滿活力的生命初來乍到,就面對一個教他遏制欲望,逃避痛苦的理論時,真的能,真的能,真的就能,感到發自內心的幸福了嗎?

我認為叔本華說錯了,凡人不是因為追求快樂而痛苦,凡人正是因為無法逃避痛苦而痛苦啊。

(二)不存在的痛苦

晚上一到8點,我就開始很想吃東西,一般這種情況我不會去控制食慾。

誠然,我的意志力薄弱是因素之一,但更為重要的是,我不想去控制這種食慾。因為我一直以為胃感到空虛是頭腦和心靈感到空虛的生理反應,後者是我所懼怕的。

因為我太懼怕空虛,正如我太懼怕數學考試,所以在考試前我會忍不住吃巧克力。雖然我一點都不愛吃甜食,也根本不覺得巧克力好吃,我只是想緩解壓力。

不論是高高興興看劇的晚上8點,還是安安靜靜看書的半夜12點,麻辣香鍋、炸雞漢堡、海苔鴨舌都不是我的心之所向,都不是我追求的快樂。

它們不過是,緩解我以為的,即將到來的,心靈空虛的手段罷了。

所以不論是晚上8點突然開始點麻辣香鍋外賣的我,還是半夜12點從床上翻下在黑暗中窸窸窣窣撕開火腿腸包裝的我,都不曾是真的在追求快樂不得而痛苦。是痛苦先一步存在了。

它存在我過去的經驗中,現在想像中,將來的恐懼中。

如果我告訴你,這痛苦其實並不存在呢?

我剛才看到丁香醫生的一篇文章,說人類在生物時間的晚上八點左右尤其感到飢餓是由於濃度比白天更高的飢餓素所引起的,也就是說,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也就是說,這不是由於我頭腦和心靈的空虛造成的;也就是說,這或許不是痛苦的徵兆。

我突然就覺得,以後每一個(劃掉,我儘量)突如其來感到飢餓的夜晚,我都可以做到不被食慾俘獲了。

相關焦點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不久叔本華因為失望離開了柏林大學的教學生涯,開始選擇了長達幾十年時間,隱居的生活,直到死去,在這段時間裡有一隻叫世界靈魂的金毛犬與他相伴,有人說是他用來粉刺黑格爾的,因為黑格爾的哲學講的就是世界靈魂。叔本華的理論是唯意志論,叔本華很認同康德的把表象與本質兩分的概念,叔本華認為意志是本質的世界,現象(表象)是意志這種本質外化的表現。意志這種本質植根於所有世界裡,整個自然所有的事物包含,人,動物,植物,星體,本質中都潛藏著意志,都受意志的支配。意志是這樣一種東西,意志的目的就是尋求他的滿足。
  • 無意識生活的本質,是創造痛苦而渾然不覺
    大色老師說: 生命的覺醒,並非從生活中逃離,而是帶著覺知與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 生活藝術的秘密 生活藝術的秘密,也是所有成功和快樂的秘密: 與生命合一,與當下合一。然後你就會明白,其實不是你在活出生命,而是生命經由你活出來。生命是舞者,而你是舞步。
  • 這是一部:論類型是愛情,論題材是家庭,論本質是生活,的好電影
    ,三個女兒雖各忙各事,卻也操心著老朱的晚年生活,計劃著為其找個老伴,但她們沒料到老朱早已悄無聲息地談起了「黃昏戀」。吃驚過後,老朱最看重的繼承了他做菜天賦的二女兒家倩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父親、她與父親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而對老朱來講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我也是看完這部最後笑了的人之一,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卻一點也不覺得長,重要的事情發生的時候都有一桌豐盛的美食,原來這就是飲食男女,我們要吃飯,我們也要生活,生活怎麼能總是波瀾不驚呢,必須是有著很多的問題。
  • 牛津通識本質邏輯哲學論
    然而《邏輯哲學論》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才取得這種特徵的,因為它的勻稱和表面上的嚴格性導致極大地過分簡化了它所探討的問題。這種情況在許多方面都有表現。首先,維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假定語言有單一的本質,他可以通過揭示其邏輯結構來指明這一本質。
  • 宇宙的共同本質:宇宙本體論,宇宙本因論
    大家好,我是小花,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宇宙本體論,宇宙本因論。天地萬物極其複雜,它們究竟有沒有統一的東西呢?有沒有共同的本質?古代哲學家在尋找宇宙統一性中提出了宇宙的共同本質的不同說法。這些共同本質,我們就稱之為宇宙本體。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有些人經歷的痛苦你不理解,又怎麼能說人家的心理創傷不存在?或者,這個世界悲傷的人那麼多,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如何能說成不存在?是的,乍一聽上去,的確有些荒誕。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 把握社會主義的共性和普遍性加深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認識
    而在這一系列理論闡發和創新中,尤以社會主義本質論最具關鍵性和最帶根本性,是其集中表現,居於最高最深的層次,起著引領統攝的作用。  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正式表述,是鄧小平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原則,總結國內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歷史經驗教訓,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的理論問題進行長期思考和探索的重大成果。
  • 坤鵬論: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就是我的身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不僅實現生活中有把謊言當真實的情形,而且,在那些自詡給人絕對真理的各種有關人、世界、歷史、人的命運、價值和本質的堂而皇之的學說中,也大有把謊言當真實並要求別人也同樣說謊的情形。特別是訊息越來越多的今天,我們越來越分不清究竟什麼才是真實的東西。所以,懂些現象學、學會並應用它的方法,就顯得越來越難能可貴。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去世後不久,人們發現大數學家高斯的手稿中記載了關於非歐幾何的同類成果,他的思想才逐漸被接受.羅巴切夫斯基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管理者,創立了喀山數學學派和喀山數學教育學派,在無窮級數論(特別是三角級數)、積分學和概率論等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羅巴切夫斯基反對康德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人們頭腦裡產生的概念來源於客觀世界的物質運動.數學概念從現實世界抽象和概括出來,反映了諸多客觀事物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和共性
  • 遊戲創新的一般方法論,本質就是排列組合?
    本文系用戶投稿引言之前說過未來想成功只靠改進可能已經不行,必須要創新,那麼今天就聊聊創新的一般方法論。很多人都聽過「創新的本質就是排列組合」,但怎麼個排列組合法?用什麼材料來排列組合?這些材料又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問題是排列組合的前提,也就是創新的前提。
  • 玻爾和愛因斯坦的爭論:人能否認識事物的本質?
    那麼,玻爾和愛因斯坦的爭論實際上就是:人能否認識事物的本質。人靠什麼來認識外界世界?有人說,靠我們的感官。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就是我們中華文明最樸實的認識論。認為人是靠感官認識世界的人,就如同認為電腦是靠滑鼠來認識外界一樣笨。要知道,感官不過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通道,而不是我們處理信息的器官。如果,我們是靠我們的大腦來認識外界的。
  • 為什麼動物權利論是荒謬的?
    此前,歸真堂的第一次開放導致了「子非熊」的爭論,歸真堂認為熊在取膽汁的時候沒有痛苦,熊的表情似乎很安詳。而記者覺得「你不是熊怎麼知道熊不痛?」歸真堂則說,「你也不是熊,怎麼知道熊一定痛?」其實歸真堂風波的本質不是一個虐待動物的故事,而是有關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爭辯。這場爭辯可以上溯到17世紀,即人類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動物?動物是否有類人的權利?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而懷疑論存在的事實本身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卻昭示著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這就迫使我們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的辯護必須超越認識論的視野,以人之存在及古代希臘懷疑論的生存論本質為基礎,實現向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轉換。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從昨晚到今天上午,中間幾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我用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看見》。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知道她要發新書,驚喜之餘,也有些擔心:距離她第一本出版物《用我一輩子去忘記》,已經十幾年的光陰,所有的柴迷們都在期盼著她有新作產出;但柴靜平時工作那麼忙,還要寫幾十萬字的書稿,會不會只是將博客裡的內容梳理、整理一遍,畢竟,講這十年的故事,她的博客信息量,足夠大了。
  • 洞察商業思想演化:追溯進化論與機械論的本質區別與核心啟示
    二、進化論的核心思想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是巨大的貢獻,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本質規律,而這是一套與機械論所代表的科學觀截然不同的獨特邏輯。這裡我總結為:從「靜態思維」到「動態思維」 如果充分運用「奧卡姆剃刀法則」,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兩者最關鍵的不同,其實在於:進化論本質上是一種大規模試錯法(機械論可以說是一種演繹法)。知道這兩者的核心區別後,下一個問題很自然就是:什麼時候適用哪個方法論?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看為什麼之前一直不太適用。
  • 叔本華論生命的本質、意志、智慧和死亡的輪迴!
    2,人的本質——認識和意欲我們的本質可區分為「認識」和「意欲」兩部分,即可了解「我」實際是很曖昧的詞彙。有人認為「死亡是『我』的完全終止」,有的見解則較樂觀:「正如『我』只是無限世界中的一小點,『我』的個人現象亦為『我』的真正本質的極微小部分」。
  • 【京師哲學】羅松濤丨阿多諾非同一性哲學視域中的生存論存在論批判
    在《存在與時間》中,海德格爾以「此在」指代人,意在懸擱傳統形上學對人的種種本質主義定義,進而讓「在世存在」的此在在領會自身生存狀況時使存在本身如其所是地顯現。然而在阿多諾看來,這種生存論存在論分析依然是一種主觀主義的(或者說唯心主義的)先驗設定。
  • 靳北彪新著《創造論》出版 論述人類創造本質與邏輯關係
    人民網2月26日電 熵零技術邏輯工程院集團公司董事長,兼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靳北彪博士新書《創造論——關於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的論述》日前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該《創造論》從創造關係系統入手,全面論述了人類創造活動的本質與邏輯關係,闡明了革命性地提升人類創造活動水平、革命性地提升科學技術產出、革命性地和極大地提升社會生產力、戰勝日益嚴峻的挑戰和使人類社會更早駛向更美好明天的方法論與具體實施模式的概論。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但關鍵是經曆本身不會決定什麼,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才是直接決定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我們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畢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有個小故事挺有意思,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理解阿德勒著名的「目的論「。說的是有一天母親和女兒在大聲爭吵。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他贊成悲觀的哲學主義,把生命視為不幸的,無意義的,充滿痛苦的,與東方的思想相呼應,特別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將對人生痛苦的拯救寄託於對美的沉思,對人的同情,對欲望的控制。在此精選叔本華5句經典名言進行解讀,一起探尋並揭開人生的本質。【人們最終所真正能夠理解和欣賞的事物,只不過是一些在本質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