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論類型是愛情,論題材是家庭,論本質是生活,的好電影

2021-01-10 娛樂圈愛微笑

臺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周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而對廚師來講最重要的味覺的喪失,則將其徹底推到人生的低谷,三個女兒雖各忙各事,卻也操心著老朱的晚年生活,計劃著為其找個老伴,但她們沒料到老朱早已悄無聲息地談起了「黃昏戀」。吃驚過後,老朱最看重的繼承了他做菜天賦的二女兒家倩因為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父親、她與父親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而對老朱來講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

我也是看完這部最後笑了的人之一,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卻一點也不覺得長,重要的事情發生的時候都有一桌豐盛的美食,原來這就是飲食男女,我們要吃飯,我們也要生活,生活怎麼能總是波瀾不驚呢,必須是有著很多的問題。沒有一顆細膩的心是沒辦法拍出這樣細膩的片子的,「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極其平淡的生活細節,但無不透盡親情與愛意。歸亞蕾那口熟悉又有趣的湘音也讓我開懷。有時候,生活和烹飪是一樣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果然最後又是爸爸放大招了,不要小瞧爸爸啊!老爺子說自己的生活不能像做菜一樣,材料齊全了才下鍋;而這部電影也像是做菜,這裡一點料,那裡一點料,加起來便全是生活的滋味了。這大概是李安最好的劇本了吧!細膩又不造作,極品好電影。

論類型是愛情,論題材是家庭,論本質是生活。沒想到看完最粗淺的感慨竟是,李安的三觀怎麼能那么正,就拍攝時期來看,他的三觀甚至已經正出了一種超前。「我嘗到味道了,給我來一點,謝謝。」果然真正好的中國電影,總是一言難盡,又言多必失啊。→16.12 重看五星,詳見微博,李安最佳,臺灣最佳,欲望化中國傳統倫理大師級體現。李安是細節處理的大師,各種的鋪墊,影射,和反差,造成非常出彩的戲劇衝突;老三和振振有詞的老大相繼先搬出去了,反倒留下了老二;錦榮和朱老的曖昧從片頭就已經鋪墊了,但是一直到朱老宣布之前我都沒看出來,就感覺朱老對珊珊的愛有點過了。

郎雄和張艾嘉這段關係真的不太適應,不是倫理上的不適應,而是敘事上的不適應,總覺得沒有鋪墊而顯得突兀。但是,但是,李安吶,你的早期的片子真的是太和我口味了。細膩、溫情又不做作,中國式家庭倫理的最佳表述,有幽默的細節,有感情的溫養,有貼切的表達,有真實的觸感,中國人最講究吃。拍得細膩且…好吃!真不該晚上看,各種流口水有木有!三個女兒和父親各自坎坷卻最後又收穫幸福的愛情。恍惚間好像在看楊德昌,不知他對父親三部曲有何評價。郎雄實在是銀幕上最好的中國父親形象。最大的包袱極其意外但讓我很失望,因為感覺沒有鋪墊好而顯得突兀,如此渾然無瑕。選角賽高,老中青三代形成完美和音,郎雄和歸亞蕾給了這片子極美極真實的質地。吳倩蓮每一套衣服都好看,只是她的臺詞跟老戲骨比起來稍有點掉鏈子。

中國人的情感內斂,如同中國廚藝、醫藥,因為內斂而羞於表露,甚至深埋,也可能因此犧牲自己的情感而慨嘆一生,卻不肯走出一步,這或許就是傳統。沒有太多的情節衝突,平靜表述,卻不時觸動淚腺。幸好,結局是傳統而幸福的,只是影片結尾的懷孕是本片唯一的瑕疵。這應該是李安最好的一部作品。不得不說,除了結尾稍微有一點突兀感,其他都拍得幾乎完美,熟悉的生活氣息,綿長深沉的情感,濃鬱的文化都在平靜的節奏下進行鋪敘,細膩而不做作。李安的電影總能恰到好處地拍出「含蓄」二字,通過巧妙營造生活衝突,將諸多情感相互糅合,深入內心。如果說一次一次豐盛的菜餚都是在為這個家最後的瓦解在作準備,那再美味的佳餚意義又何在呢?李安的電影總是感情太細膩,細節太充沛,讓觀者在每一次家庭聚餐時,感受著這個家的變化,體味著人物間感情的流轉。一桌菜,一家人,一個時代,讓人不禁感概,歲歲年年佳餚如舊,年年歲歲人去人留。

《飲食男女》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老朱是臺北最了不起的名廚,是臺北圓山大飯店的主廚,但妻子去世後他便要肩負起撫養三個女兒的責任,惟她們性情各異,充滿叛逆個性,有著自身的問題。女兒們都逐漸長大了,老父親也漸漸力不從心,不過他那一手爐火純青的廚藝卻依舊維繫著全家的和睦。吃晚飯也就成為全家團聚溝通的唯一時刻。這樣的時刻理應是其樂融融的,但是因為三個女兒和老父親各自的「宣布」,令每頓晚飯都充滿了意外:閃電結婚,投資失敗,未婚先孕,續弦娶妻。不僅令劇中人驚訝不已,更使觀眾原本平靜的心情頻起波瀾。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期間有人懷孕,有人被拋棄,有人找到真愛,也有人死去。直到有一天,一向最乖巧、不露聲色的三女兒宣布自己已經懷孕;大姐宣布自己已和男友結婚後,還沒等父親和老二回過味來,就跳上男友的摩託車飛奔而去。最想搬出去的二女兒反而一個人留在舊居,原來一個完整的家,肥皂泡一樣破碎了。 同時,朱家隔壁搬來了一位聒噪的寡婦,她終日痴纏著老朱,老朱周旋於她們之間,最終,即將破裂的大家庭再度團聚。

相關焦點

  • 《愛情進化論》大結局 著墨現實開拓創作新思路
    明星讓光環於素人 《愛情進化論》映社會生態  與以往影視劇創作的形式不同,《愛情進化論》大膽將素人對於愛情難題的問答融進正片之中,從劇本身進行提煉。該劇在每晚更新的最後,特別開闢了素人採訪的環節作為彩蛋片段。素人將坐在鏡頭前,作為訪問的對象,表達心中對愛情相關問題的理解。通過素人平實而不失幽默的解讀,整部劇的煙火氣又增添了許多。
  • 宇宙的共同本質:宇宙本體論,宇宙本因論
    大家好,我是小花,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宇宙本體論,宇宙本因論。天地萬物極其複雜,它們究竟有沒有統一的東西呢?有沒有共同的本質?古代哲學家在尋找宇宙統一性中提出了宇宙的共同本質的不同說法。這些共同本質,我們就稱之為宇宙本體。
  • 論愛情相對論與愛情絕對論
    原因是愛情觀做為一隻"看不見"的手,無形影響諸位的婚姻生活。愛情觀,有兩種,一種稱為李聖傑版的愛情絕對論,另一種則稱為韋小寶版的愛情相對論。愛情絕對論者在地域上講究絕對地,反對異地戀,例小編是長沙的,如果小編是以這種哲學為愛情觀,那麼我就只找長沙女人,不會找重慶女人或四川女人,北京妹子等各地女人。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而懷疑論存在的事實本身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卻昭示著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這就迫使我們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的辯護必須超越認識論的視野,以人之存在及古代希臘懷疑論的生存論本質為基礎,實現向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轉換。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近幾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蓬勃發展,2017年內地總票房558億元,2018年內地總票房607億元,可以說是高速發展階段,國際知名大片的主演們一定會來中國做一次宣傳,可見中國市場之大,但是如果把時間放回到30年前,那時候一個城市能有一家電影院已經不錯了,可見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這幾十年間是迅猛提升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可能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怎麼可能?有些人經歷的痛苦你不理解,又怎麼能說人家的心理創傷不存在?或者,這個世界悲傷的人那麼多,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如何能說成不存在?是的,乍一聽上去,的確有些荒誕。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 牛津通識本質邏輯哲學論
    《邏輯哲學論》一書的命運頗為奇特。人們將它看作一部有歷史趣味的著作,而不是當作一種對需要接受哲學論題時通常會遭遇的挑戰和考驗的論述。人們往往對它作出闡述、說明和解釋,但卻很少對它進行認真的批評。這是有充分理由的。
  • 本體論和認識論
    皮浪的懷疑論斷無意中勾勒出了哲學發展的的一個脈絡,即本體論哲學,認識論哲學和語言哲學。 哲學和科學密不可分。我們做任何科學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哲學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實的本性。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存在?解決這類問題的哲學領域叫做本體論。第二個問題,獲取知識的方法。
  • 遊戲創新的一般方法論,本質就是排列組合?
    這一步需要平時大量收集素材,以便需要時快速檢索查找適用的素材。多玩遊戲、多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的目的就在這。電影、廣告、動漫、經濟學、博弈論、物理學等等領域的素材都可能用的上,遊戲的包容性極強。對職業化的設計者來說,靈機一動的創意根本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都是靈機一動。下面講講我是如何拆解遊戲,也是這三板斧的用法介紹。
  • 黃昱寧︱當簡·奧斯丁遇見博弈論
    (《理智與情感》)電影《理智與情感》劇照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上百次地研究這些案例的過程。作為一個有過編輯、翻譯和創作經驗的文學從業者,作為奧斯丁的重度發燒友,這個過程既親切又新鮮。那些熟悉的名字和場景次第出現,卻是透過嶄新的觀察角度、考量工具和分析手段,從而展現別樣的風景。
  • 形上生存觀與科學方法論——關於懷疑的兩種類型學分析
    [1](P16-17)於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便就會看到人們輕易地對哲學說「不」,儘管「他們自己承認不懂哲學」。當然,也正是哲學語言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概念認識與分析在哲學學習與哲學研究過程中相對於其他學科更為獨特的重要性。而在概念的類型學分析中,通常則要以語義學的考察為前提。 首先,我們對懷疑概念的語義學認識與分析可以在漢語言系統中來進行。
  • 漫談博弈論
    對於每個人的每個決策來說,孤零零地說它好還是不好並沒有意義,因為每個人能有多少收益,不完全取決於他自己的決策,還要取決於其他人的決策(當然,自己的決策同時也會影響其他人的收益)。所以,博弈論更加貼切的學科名稱應該是「互動決策理論」。記住上面這一點,然後到日常生活中去觀察,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博弈(注意不是博弈論!)
  •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
    愛情進化論更新時間什麼時候播出 每周几几點更新幾集愛情進化論播出時間  電視劇《愛情進化論》將於2018年08月2日起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上映播出。愛情進化論網絡更新時間  愛奇藝 每天22點更新  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張天愛、張若昀、許魏洲領銜,何泓姍、趙東澤、白冰、張齡心、梁寶羚、許娣[微博]等主演的都會愛情電視劇《愛情進化論》首度曝光劇照。
  • 坤鵬論:一切,為意識而存在?
    ——坤鵬論經過了以下階段性系列文章的追根溯源:《人的大腦可能本身就是一部機器!》《還原論尋靈魂不遇 活力論復活助陣》我們應該明白,科學界都不否認意識的存在,只是更多篤信還原論的科學家認為它是物質的,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
  • 《發條橙》:一部關於自由意志的電影是如何體現社會的強決定論?
    接下來Y老師講一講電影史上最奇妙的幻想電影之一《發條橙》,希望你們可以靜下心來重新反思「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早已被其他因素所決定好?就像宿命一樣的存在嗎?那如果我今天早上起床,偏偏我就要玩一個隨機挑戰來選擇今天早上吃什麼。正如「強決定論」一樣,也並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而是早已被外界決定了的,所以說,我們就是一個符合「強決定論」的傀儡。
  • 諾貝爾獎得主澤爾滕眼中的納什和博弈論
    1961年, 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一個關於博弈論的研討會,那時納什就已經病了, 他們雖然坐在一個桌子邊, 卻從來沒有說過話。不過,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澤爾滕與納什成了好朋友。2005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他表示,以納什為故事原型的《美麗心靈》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但人們不能根據這部電影來看待納什的一生,而且影片中關於博弈論的描寫並不準確。
  • 交互主體性:從關係本體論到關係認識論
    在廣松涉看來,傳統認識論中主—客二元圖式的真正被超越,當然首先是在馬克思的哲學革命中實現的。在這一點上,許多當代資產階級哲學家並沒有意識到。因為,在馬克思的哲學視域中,意識的社會歷史本質第一次得到科學說明。然而,馬克思沒有明確突出強調的方面是,「人的意識在本源上是社會化、交互主體化這一與件」[1](P18)。
  •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總是習慣於用「本體」去解釋西方的oV(存在、是)、用「本體論」去翻譯西方的ontology(存在論、是論)了。這是因為,中國人觀念中最高、最抽象的範疇都沒有脫離日常生活的經驗性事物。
  • 《愛情進化論》顏值在線話題時尚,這是一部值得圍觀的都市愛情劇
    《愛情進化論》由張天愛和張若昀主演,暑期裡雖然幾部大女主古裝戲成了屏霸,但是這部貼合時代流行話題的清新現代愛情劇,就像一眼清澈的甘泉,也在吸引著粉絲們前來圍觀。她飾演的女主艾若曼在工作上勇往直前,在生活中有男閨蜜鹿飛的精心陪伴,在感情上卻是曲曲折折,一時間沒有著落。這樣的人設在現代社會很真實,因此一出場就引起了粉絲們的共鳴。
  • 末世論就等於是災難論、毀滅論?——有多少基督徒對聖經末世概念...
    我想可能會有不少基督徒認為又一次找到了展示某種末世論觀點的機會,又要以慣常的末世論認知模式對此事件做一番屬靈的分析——什麼末日近了、主再來的預兆、神的震怒/審判、罪人有禍了云云。事實上有些基督徒群裡已經有很多言論,比如有人就驚呼,稱這是「大異象,末世徵兆,審判日近了!」仔細觀察一些基督徒對天災人禍的回應模式後,筆者發現有不少基督徒在末世論認知上誤區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