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熱度不減,讀書會早已不是一個 新鮮的概念了,之前給大家分享過適合銀行業用來做讀書會的書單以及銀行讀書會的活動策劃方案,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想要提升銀行讀書會的活動效果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太長不看系列
1、書籍挑選原則:略有難度且耐讀的好書。
2、活動組織原則:讓參與者真正參與進來而非流於形式。
3、活動評價原則:讀書後的改變最重要。
書籍挑選原則
略有難度且耐讀的好書。
為什麼要略有難度?我們都有這樣一種經驗,上學的時候如果老師課上講的內容是一些比較淺顯的知識,那多半課堂紀律都不會太好,同理,在銀行內部做讀書會時,如果選取的書籍都是大家已經「讀熟、讀透、讀爛」的,可想而知,讀書會大概率會淪為一場「哈欠連天」的內部會了。
書籍適當的超出與會成員的目前水平,所謂的「適當超出」是指成員當前的認知能力或業務水平在組織者通過精心策劃的活動中,能通過積極參與的過程可以「夠到」,這樣整個讀書會相當於一場有目標感的攻關遊戲,能帶給所有參與者更多的積極性和成就感。
至於耐讀,更多的和書記的語言風格有關。太過於理論化的專業領域書籍基本上不會是太好的選擇,也要注意篩選營銷過重的所謂「暢銷書」陷阱。
活動組織原則
讓參與者真正參與進來而非流於形式。
這也許是組織者們最頭疼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技術性問題。其實也是最簡單的問題。很多朋友提到自己參加的讀書會,都是提煉出書中的精華,拿出來講一講,既節省時間也不耗費過多精力不是挺好的嗎?
真的不是很好,自己逐字逐句的去看去思考和聽著「某人」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差別真的很大,這就是主動學習和被動填餵的差別。對於一些學習基礎薄弱的人,更應該自己去親力親為才能有所收穫,尤其是一些經典的書籍,很多人還在認為讀書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見識,了解那些未知的世界,其實不然,讀書更重要的是與賢者無聲的交流的過程,是思維不斷構建的過程,思維的世界才是最廣袤無窮的,有的事一定要親力親為才有意義。
所以這裡需要搭配一些方式方法,比如交作業,復盤學習,設立評分系統,引進管理制度,但目的一定是讓每個人都能認真的去讀完一本書而非其他。
活動評價原則
讀書後的改變最重要。
辦一場讀書會說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有人,有書,有時間,大家坐下來各自分享對書中內容的理解,除了知識的拓寬也增加了與會成員之間的交流,團隊也因此更具有凝聚力,表面上看起來真是一舉多得,然而,大量的市場調查結果表明,真實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這麼樂觀。多少讀書會最後都淪為一場場「形式」主義的犧牲品,除了幾張照片和一篇報導見諸於世,並沒有改變什麼。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更多的責任還是在組織者,提前定好的主題,選好的發言人,準備好的稿子,為了保證活動「效果」,最後讓活動沒了效果。
書香銀行項目合作
聯繫人:朱先生
郵箱:lei.zhu@tizifinance.com
官網:www.tizifinance.com/scholarly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