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一重要指示凸顯了基層網絡建設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一個月後,中宣部在浙江省長興縣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提出2018年先行啟動60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020年基本實現在全國的全覆蓋。由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迎來戰略機遇期。
2018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召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
四個迫切需要,促使快速推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認識到位,實踐執行才能到位。對於中央將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認識和理解。
第一,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迫切需要。2014年8月,中央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吹響了媒體融合發展的號角。全國各級媒體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中央和省級層面都有了代表,如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內容生產平臺融合和浙江日報集團利用資本力量進行融合,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縣級媒體由於體制、人才、資金等限制,融合之路起步較晚、速度較慢。隨著中國網民人數的增多,尤其是城鎮、農村網民規模擴大和網民強烈需求,媒體融合的對象勢必需要從中央、省級深入到地方基層。
第二,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打通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社情傳遞「最後一公裡」的迫切需要。縣級媒體承擔著傳播黨和政府聲音、聯繫群眾、了解群眾、體察民情等重要職能。自2003年中央對縣、市報紙停刊整頓以來,縣級媒體機構以網站、「兩微一端」平臺為形式,開始進軍新媒體,但在實踐中普遍存在覆蓋面不廣、內容同質化嚴重、原創內容偏少、報導方式陳舊、表現手法單一等問題,難以成為黨和政府聲音直達基層群眾的主渠道,迫切需要緊跟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傳播方式、渠道、陣地變革,創新內容生產方式,再造生產流程,豐富表達方式,切實增強縣級融媒體的認同度、信任度、喜愛度,真正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基層輿論引導中的主導性、關鍵性作用。
第三,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更好服務群眾、滿足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移動網際網路全面興起,網際網路在傳播信息之餘,更多地承擔起電子商務、政務服務、文化娛樂、社會交往等功能,日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和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要職能局限在信息傳播上,政務服務、公共服務與文化服務功能基本缺失,需要及時整合基層政務資源、社會資源,提升科教文衛等公共服務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提升基層群眾對縣級新媒體平臺的參與度和使用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四,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解決縣級媒體發展困境的迫切需要。受體制、人才、資金、技術等因素的限制,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相對緩慢且力量薄弱,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很多縣級基層單位都面臨著「缺人缺錢缺技術」的難題,迫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納入中央、省、市、縣四級宣傳思想工作重點任務,為各地加大縣級融媒體中心投入、整合縣內資源、改善融媒體工作現狀提供支持,從實際工作層面解決縣級媒體發展困境。
四點對策建議,助推更好發展
2017年4月以來,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採用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座談研討等方法,對全國各縣網站、 「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建設作了全面調查,系統梳理了當前縣級融媒體的發展現狀、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路徑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對策建議。一是需要明確各縣主要領導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責任,明確具體主管機構和職責定位,設置正式「番號」,解決行政管理歸屬問題,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工作體系。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納入中心工作,強化規劃統籌,有針對性地出臺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扶持政策或指導方案,從具體工作內容、牽頭負責部門、機構編制、人員配置、建設標準、資金扶持等各個層面提供有力支撐,並將融媒體發展情況納入績效考核。
二是需要明確縣級融媒體中心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功能定位,實現多元化經營,建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結合當地社會發展實際狀況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可支配資金、技術水平、人才數量等條件建設融媒體平臺,制定相應的內容生產與分發策略,強化精準傳播和靶向推廣。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豐富自身功能,積極與行政功能連接,利用平臺優勢協助電子政務的開展;依據群眾需求拓展便民服務,成為連接群眾與服務的平臺,加強電子商務、在線醫療、社會生活等領域的垂直服務,在服務群眾中引導群眾。
三是打破機制藩籬,統一規劃融媒體工作流程。在縣級融媒體機構統一指揮調度之下,下屬各類平臺在實踐中要打破工作壁壘,摒棄傳統生產、傳播模式,再造新聞生產流程,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為流量導入口,新聞要素深度融合、報導資源充分共享、媒體互聯互通,形成資源的正向流動,按照不同新聞產品的目標受眾特徵,向各平臺分發和推送,實現一次採寫、多次編輯、多平臺運用。
四是加強縣級融媒體人才隊伍建設,「選用育留」全過程發力,實現主力軍上主戰場。人才是制約縣級融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縣級媒體機構應增加人員編制,拓寬引才渠道,與周邊區縣、本地網際網路企業加強人才引進合作,以兼職、特聘、特邀等多種方式引進並使用好各類優秀人才。積極探索人才雙向交流,縣級新媒體平臺運營管理人員到市級或省級平臺鍛鍊學習,讓上級優秀新媒體人才下沉至縣級平臺開展「傳幫帶」。強化新媒體人才培訓,平臺運營人員和主管領導需通過參訪、座談、培訓等多元方式「補鈣加油」。建立健全新媒體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加強效果管理,創新績效考核指標,形成鼓勵創新、成果導向的正向激勵機制,改變事業單位「機關化」傾向,解決「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謝新洲: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