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菸專利戰淺析專利侵權判定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從電子菸專利戰淺析專利侵權判定

(圖一)

(圖二)

袁 武 劉 廣

近日,美國Juul Lab公司向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337調查申請,調查對象為深圳卓力能電子有限公司等6家中國電子菸企業,Juul Lab要求ITC頒布有限排除令(LEO),限制被告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據查詢,Juul Lab提起337調查涉及的4件美國專利於今年8月和9月陸續獲得授權,可見在拿起專利武器攻擊競爭對手這方面,美國企業真是「迫不及待」。

而就在此前2個多月,電子菸「行業老大」菲莫國際在日本向「行業老二」英美菸草集團發起了專利侵權之訴,兩大行業巨頭的專利大戰就此拉開帷幕。此次菲莫提起訴訟涉及的專利其公告號分別為JP6210610B2和JP6210611B2,而涉訴產品為英美菸草於2016年重磅推出並獲得良好市場反響的「加熱不燃燒」電子菸glo。

電子菸經過多次升級換代,專利數量巨大,僅菲莫國際(「奧馳亞」旗下子公司)和英美菸草集團等幾大行業巨頭在全球布局的專利就已達到數萬件。在電子菸行業出現的專利侵權訴訟已超過200起,這些都對我國的電子菸產品出口構成嚴重威脅。面對如此之高的專利侵權風險,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呢?

無論是面對337的專利侵權調查,還是專利侵權之訴,企業首先要確認自己的產品到底有沒有侵犯到對方的專利權。

判斷產品是否侵犯專利權所做的工作稱為專利侵權分析。侵權判定涉及「全面覆蓋原則」「等同原則」和「禁止反悔原則」三大原則。簡單來講,如果一項權利要求包括A、B、C三個特徵,而涉案產品也包含了A、B、C(或還包含D等)特徵,那麼該產品即涉嫌落入對應專利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如圖一)。

本文以菲莫國際起訴英美菸草集團產品侵權的涉案專利(公告號為JP6210610B2)作為待分析的專利,以涉案產品glo作為待分析產品,進行簡單的專利侵權分析。本文僅對glo與上述涉案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1做比對分析,該權利要求1原文為日文,通過人工智慧翻譯引擎(AIPTS),將上述日文權利要求翻譯成中文,然後製作侵權比對分析表,最終得出是否落入專利保護範圍的結論。如圖二所示,可以初步判斷glo產品已經落入涉案專利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侵權判定是一項十分嚴謹的工作,需要專利律師在熟練掌握專利侵權判定的相關法律依據及擁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的前提下,深入了解侵權產品特徵,深刻理解專利權利要求內容和說明書中的技術方案,並結合審查記錄,最終依據判定原則來做出是否侵權的結論。如果企業擔心正在開發的產品存在專利侵權的隱患,可以委託專業機構做一份侵權分析/FTO(自由實施)調查,以明確標的產品是否存在侵權的風險以及可能侵權的專利,以提前採取規避設計、專利無效等應對措施,避免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責編:龔霏菲、王珩)

相關焦點

  • 外觀專利侵權判定的標準有哪些?
    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即辨別被控侵權商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不是產生相同或是相類似。關鍵留意下列倆個問題:第一,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時,應當以一般消費者的目光和審美觀察能力為標準,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隸屬領域的專業設計人員的目光和審美觀察能力為標準。
  • 雷石普法|外觀專利侵權判定的標準是什麼?
    下圖為涉案專利和被控侵權產品圖: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被訴侵權產品外觀設計是否落入涉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根據司法解釋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採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即認為落入外觀設計 專利權的保護範圍。
  • 通過MEMS麥克風發展與專利訴訟淺析潛在的專利侵權風險
    一個小小的MEMS麥克風,引起中國歌爾股份和美國樓氏電子(Knowles)中美兩大巨頭長達近兩年的專利糾紛。 雙方交火的起點在2013年6月21日,樓氏電子在美國伊利諾州北部地區法院,對歌爾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歌爾聲學電子(美國)有限公司發起了涉及MEMS麥克風產品的專利侵權訴訟。
  • 外企專利化合物「被」到期屢發聲明能否解決涉嫌侵權問題?訴訟是有...
    10月25日,拜耳發布聲明,堅信其螺蟲乙酯專利依然有效,並表示在人民法院作出最終判決之前,任何未經拜耳許可生產、銷售、用螺蟲乙酯的行為,拜耳認為均構成專利侵權行為。這已經是拜耳第三次發布有關螺蟲乙酯專利的聲明。其實,做出類似表態的並非拜耳一家。
  • 「微觀領域」的專利侵權司法鑑定
    ,需要對技術特徵是否相同或等同進行鑑定,進而判斷涉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中。涉嫌/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分為方法技術方案和產品技術方案,本文主要涉及涉嫌/被訴侵權的產品技術方案,論述「微觀領域」產品專利侵權的司法鑑定。 我們通常遇到的鑑定事項是「涉嫌/被訴侵權產品的技術方案中的相應技術特徵與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中的技術特徵是否相同或等同」或者「涉嫌/被訴侵權產品是否具有與專利權利要求中的某個技術特徵相同或等同的技術特徵」。
  • 日亞化在德國成功捍衛專利 YAG LED專利有效
    8月16日德國聯邦最高法院支持日亞化學主張,判決日亞化學持有的YAG專利EP 936 682(即德國第DE 697 02 929號專利,下稱「YAG 專利」)有效,此判決為最終結果且無法再上訴(案號X ZR 96/14)。日亞化學肯定判決結果,相信此次判決對白光LED市場是個關鍵性的判決指標。日亞化學將針對億光電子過去的侵權行為請求損害賠償,藉此展現日亞化學強力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決心。
  • 「PTC加熱器」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
    (即本案專利)的專利權人。無錫國威陶瓷電器有限公司(簡稱國威公司)為本案專利的獨佔實施被許可人。國威公司、蔣國屏以常熟市林芝電熱器件有限公司(簡稱林芝公司)生產、銷售的空調PTC加熱器侵害其專利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1500萬元。
  • 專利侵權案件「周期長」原因的實證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專利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進步,但專利維權尚存在「時間長、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等狀況。我國實行專利無效宣告與專利侵權民事訴訟分離的二元分立體制。  針對目前在專利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時間長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現行法律規定的專利侵權民事訴訟與專利無效行政訴訟並行的「二元制」程序架構中,審理民事侵權案件的法院無權對專利權有效性進行審查,只能等待專利行政無效程序的結論,專利行政無效程序對民事侵權程序造成了單向性的制約和影響,嚴重影響了訴訟效率。
  • 蘇泊爾「蜂窩不粘鍋」被指專利侵權 德國康巴赫稱損失近百億
    康巴赫稱,杭州市中院已對蘇泊爾專利侵權糾紛正式立案。微博截圖 康巴赫發廣告直指蘇泊爾侵權 10月21日,《羊城晚報》刊登了一版德國康巴赫品牌的整版廣告,掃描廣告所附二維碼便可跳轉其官方網站。據浙江省高院發布消息稱,康巴赫中國官網有一則聲明,指控蘇泊爾公司「盜用、山寨」其專利技術,侵犯其專利權。
  • 「失重餐廳」滑軌系統專利被侵權獲賠100萬元
    原告系名稱為「餐館服務系統」發明專利權的獨佔實施被許可人,原告發現被告在其經營的Space lab失重餐廳中使用的螺旋形軌道系統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範圍,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遂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專利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人民幣800萬元。
  • 爬牆玩具車發明專利侵權!
    爬牆的原理就是其發明專利的技術要點:專利號:EP1676613,CA2528520,AU2005244570,US9675897遙控爬牆車之所以能吸附在光滑的牆壁上,主要是靠著真空負壓原理,依賴車身內先進的離心式風機系統,由車身底部的電動機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
  • 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
    但是有關科技的這個話題,最容易產生的就是相互侵權的問題了,之前有爆料聲稱蘋果侵權我國上海一公司的手機智能助理。英特爾大家都聽說過,是世界上有名的科技企業,但是近日英特爾也出事了?侵權中科院FinFET專利,或將賠償2億元!這其實是在2018年2月份就已經有的一件事情,但是到現如今還是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 甘肅省專利首次獲中國專利獎金獎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甘肅省專利首次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據了解,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共產生專利金獎30項,銀獎58項,優秀獎696項;外觀設計金獎10項,銀獎15項,優秀獎60項。
  • OPPO在專利訴訟中獲勝的原因
    繼荷蘭法院判定小米手機不侵犯Fractus的天線專利之後,Fractus針對國內手機廠商的激進攻擊策略在中國遭遇慘敗。 西班牙公司Fractus是近十年來最活躍NPE之一,從2009年到2019年間,Fractus頻繁在國內外發起專利訴訟,被告的終端廠商包括三星、HTC、LG、黑莓等國際大公司,並成功迫使幾乎所有被告與其達成協議。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8月31日,從蘭州大學傳來喜訊,該校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也是該校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 臺積電專利布局深 格芯告侵權2個月解決
    記者張文川/專題報導大立光與先進光的專利、侵權糾紛,纏訟8年仍未能得解,令不少企業界懷疑臺灣的專利訴訟環境是否有待改進?臺灣專利師公會前理事長、現任副理事長林宗宏認為,臺灣是國際知名的專利地區,產業極具創意,但專利訴訟案件的原告勝訴率相當低,也影響大企業在臺灣打專利戰的意願。
  • 德國聯邦法院首件基於FRAND原則的SEP專利侵權判決 ——Sisvel vs...
    獵評 對於ICT領域的資深IP從業者來說,Sisvel Vs Haier案是近年來SEP海外專利侵權訴訟中頗有裡程碑意義的案件,本案的判決對於ICT領域中那些正在經歷、即將發起、或有潛在風險捲入到海外SEP專利侵權風險的企業以及相關服務機構而言,意味著在全球訴訟戰場上,德國戰場對於權利人方
  • 億光電子『2835 LED封裝』產品被判構成對首爾半導體的專利侵權
    打開APP 億光電子『2835 LED封裝』產品被判構成對首爾半導體的專利侵權 首爾半導體 發表於 2019-08-27 15:22:38
  • 滑軌送菜系統被訴專利侵權 「失重餐廳」被判賠償100萬元
    圖說:涉案的餐廳軌道送菜系統 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供圖原告是「餐館服務系統」發明專利權的獨佔實施被許可人,發現被告在其經營的Space lab失重餐廳中使用的螺旋形軌道系統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範圍,侵犯了原告的專利權,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於是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專利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人民幣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