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到底好在哪裡?除了其精細的畫工之外,主要美在其神秘的微笑。美國作家海明威對於寫作提出過「冰山原則」或稱為「八分之一原則」。他說:冰山在海裡移動很是威嚴壯觀,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而作家依靠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這並不是讓作家把這八分之七合盤託出,相反,要把它深藏在水裡,以加強八分之一的基礎。」德國藝術家萊辛也說藝術作品「不是讓人一看了事,還要讓人玩味,而且長期反覆玩味。」要獲得這樣的美學效果就必須含蓄,因為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
從欣賞的角度進行攝影創作
進行攝影藝術創作,當然要宣洩攝影家個人的情感,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與觀眾、讀者見面,讓廣大欣賞者有美的感受,滿足他們的審美願望。
回顧中外攝影佳作,它們之所以能引起社會轟動和人們的認同,當然與作品的內容、主題有關(表現人們關心和好奇的事物),同時攝影家尊重欣賞者的審美心理,在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上,提供了人們進行再度審美創造的契機。這也就是,攝影人在表現客觀生活和主觀感受的同時,從讀者和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情趣愛好出發,調整自己的藝術創作。
那麼,具體又該如何調整呢?沒有死板的教規,但如果對優秀的作品做些分析,也可以歸納出二種類型
一、藏露相宜恰到好處
在藝術表現上,景和情、形和神的兩者關係既統一又辯證,不寫景難以表情,不描形也難以傳神,但它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總是成正比的。有時對景和形的描繪過於客觀、繁瑣,把一切都說白了,就會阻礙讀者和觀眾發揮想像力,破壞他們對情和神的體驗感受。
古人說得好:「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顯,境界愈小」,高明的藝術家善於選擇客觀景物,總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在作品中給欣賞者留下想像的餘地。
在人像攝影中,如何來刻畫人物?首選方案一般是正面拍攝,尤其應該突出面部表情。但反其道而行之,避開正面表現人物,把表情藏起來,如採用背影、剪影或虛影處理,常常會更引人入勝。古來就講美的分寸,提倡「猶抱琵琶半遮面」。
再如拍攝山嶽風光,攝影家一般都借雲海、霧氣來遮擋局部山體,使群峰時隱時顯,若即若離。在畫面中雖沒有山的全貌,但卻更使人感受到它的奇險和神秘。筆者也曾多次登山攝影,有時遇到大晴天,山體一覽無餘,什麼都看清了、反而毫無情趣,引不起一絲詩興或哲理的思考。
正如中國宋代畫家郭熙所述:「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流則遠矣。」
綜上所述,畫面景物的露與藏關係恰當,便能激起欣賞者的想像,從畫內伸展至畫外,從有限中看到無限。所以攝影家必須學會對客觀景象和物質運動進行「取一於萬」的選擇和「收萬於一」地概括。
二、欲擒故縱妙趣橫生
在我國《古今小說》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書生誤把一張白紙當信寄回家,妻子看了十分激動,情意綿綿地寫下七絕一首:「碧紗窗下啟緘封,一紙從頭徹底空。 知汝欲歸情意切,相思盡在不言中。」一張白紙本來空無無物,但卻讓人從中悟出無窮情思,反而比直接訴說衷腸更為感人。這種違反常規的表達方式,猶如《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要釣大魚先不能收網,反而應放長線。欣賞這類作品一開始我們感到「意外」,但正是這種「意外」才引起欣賞者注目和好奇。
藝術創作最忌諱直露和平淡,那是無法讓人進行再度審美創造的。欲擒故縱是克服直露和平淡的有效藥方,它首先能出奇不意地徵服讀者的視線,仔細品味之後,又讓人豁然開朗,橫生妙趣,情歸於理,達到新的認識境界。
三、含虛蓄實移情共鳴
所謂「虛實」,不只是說畫面內景物模糊還是清晰?更主要的是指:通過被攝體的造型圖像(實體),應透視出內在的理念和情感(虛義)。中國傳統美學提倡「義興於此而歸於彼」,作詩必須升華出超越形象的內涵。如唐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表面上是寫的植物生態,實際上是人化的自然,詩人用野草作為載體闡述平民百姓不可戰勝的真理。詩人在作品中只描寫了原上草,而內在含義留給了欣賞者在二度審關創造中完成。
優秀的攝影作品也是講究虛實,以實引虛的。攝影具有特殊的紀實性它不像詩畫可以有許多假定性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這就需要我們在造型方面給以必要的加工。
四、隱喻象徵借題發揮
這也是一種虛實相結合的表現樣式,與第三類作品的不同在於它往往利用構圖、剪裁、光影或色彩組合,有意在畫面上製造「形象錯覺」從而來比喻或象徵某種物體。如果說第三類作品主要是從內在詩意去品悟,那麼,這第四類型的涵義就比較直觀具有可視性,即表現對象和別人想像的境界往往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
藝術創作是生活的反映,但這種反映不是鏡子般地映現和複印機式的拷貝。它需要誇張、渲染。沒有誇張,渲染,則無法調動欣賞者的想像,撥動人們的心弦來參與再度審美創造。而製造「形象錯覺」,正是一種誇張和渲染的表現手法,我們使用它,可以化平淡為奇巧,讓一些「貌不驚人」、「索然乏味」的被攝對象,煥發出富有魅力的光彩。
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隱,及乎感會於心,則情見於詞, 此所以入人深也。
我是曉峰
一個學生物醫學的平面設計師、展覽展廳策劃設計、影視編導、後期剪輯工作者。
一個攝影愛好者,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修行,在修行的路上,背著相機,以一顆瀏覽的心發現美、感悟美、傳播美。我不喜歡分享攝影技巧,而更擅長分享攝影思維、美學知識。總結出相關頭條專欄教程!歡迎關注@曉峰影像生活美學,讓我們一起把照片拍成一首抒情詩,一起在更美的生活裡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