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冰山理論,攝影的8分之1原則,從欣賞者的角度進行攝影創作

2021-01-11 曉峰影像生活美學

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到底好在哪裡?除了其精細的畫工之外,主要美在其神秘的微笑。美國作家海明威對於寫作提出過「冰山原則」或稱為「八分之一原則」。他說:冰山在海裡移動很是威嚴壯觀,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而作家依靠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這並不是讓作家把這八分之七合盤託出,相反,要把它深藏在水裡,以加強八分之一的基礎。」德國藝術家萊辛也說藝術作品「不是讓人一看了事,還要讓人玩味,而且長期反覆玩味。」要獲得這樣的美學效果就必須含蓄,因為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

從欣賞的角度進行攝影創作

進行攝影藝術創作,當然要宣洩攝影家個人的情感,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與觀眾、讀者見面,讓廣大欣賞者有美的感受,滿足他們的審美願望。

回顧中外攝影佳作,它們之所以能引起社會轟動和人們的認同,當然與作品的內容、主題有關(表現人們關心和好奇的事物),同時攝影家尊重欣賞者的審美心理,在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上,提供了人們進行再度審美創造的契機。這也就是,攝影人在表現客觀生活和主觀感受的同時,從讀者和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情趣愛好出發,調整自己的藝術創作。

那麼,具體又該如何調整呢?沒有死板的教規,但如果對優秀的作品做些分析,也可以歸納出二種類型

一、藏露相宜恰到好處

在藝術表現上,景和情、形和神的兩者關係既統一又辯證,不寫景難以表情,不描形也難以傳神,但它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總是成正比的。有時對景和形的描繪過於客觀、繁瑣,把一切都說白了,就會阻礙讀者和觀眾發揮想像力,破壞他們對情和神的體驗感受。

古人說得好:「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顯,境界愈小」,高明的藝術家善於選擇客觀景物,總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在作品中給欣賞者留下想像的餘地。

在人像攝影中,如何來刻畫人物?首選方案一般是正面拍攝,尤其應該突出面部表情。但反其道而行之,避開正面表現人物,把表情藏起來,如採用背影、剪影或虛影處理,常常會更引人入勝。古來就講美的分寸,提倡「猶抱琵琶半遮面」。

再如拍攝山嶽風光,攝影家一般都借雲海、霧氣來遮擋局部山體,使群峰時隱時顯,若即若離。在畫面中雖沒有山的全貌,但卻更使人感受到它的奇險和神秘。筆者也曾多次登山攝影,有時遇到大晴天,山體一覽無餘,什麼都看清了、反而毫無情趣,引不起一絲詩興或哲理的思考。

正如中國宋代畫家郭熙所述:「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流則遠矣。」

綜上所述,畫面景物的露與藏關係恰當,便能激起欣賞者的想像,從畫內伸展至畫外,從有限中看到無限。所以攝影家必須學會對客觀景象和物質運動進行「取一於萬」的選擇和「收萬於一」地概括。

二、欲擒故縱妙趣橫生

在我國《古今小說》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書生誤把一張白紙當信寄回家,妻子看了十分激動,情意綿綿地寫下七絕一首:「碧紗窗下啟緘封,一紙從頭徹底空。 知汝欲歸情意切,相思盡在不言中。」一張白紙本來空無無物,但卻讓人從中悟出無窮情思,反而比直接訴說衷腸更為感人。這種違反常規的表達方式,猶如《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要釣大魚先不能收網,反而應放長線。欣賞這類作品一開始我們感到「意外」,但正是這種「意外」才引起欣賞者注目和好奇。

藝術創作最忌諱直露和平淡,那是無法讓人進行再度審美創造的。欲擒故縱是克服直露和平淡的有效藥方,它首先能出奇不意地徵服讀者的視線,仔細品味之後,又讓人豁然開朗,橫生妙趣,情歸於理,達到新的認識境界。

三、含虛蓄實移情共鳴

所謂「虛實」,不只是說畫面內景物模糊還是清晰?更主要的是指:通過被攝體的造型圖像(實體),應透視出內在的理念和情感(虛義)。中國傳統美學提倡「義興於此而歸於彼」,作詩必須升華出超越形象的內涵。如唐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表面上是寫的植物生態,實際上是人化的自然,詩人用野草作為載體闡述平民百姓不可戰勝的真理。詩人在作品中只描寫了原上草,而內在含義留給了欣賞者在二度審關創造中完成。

優秀的攝影作品也是講究虛實,以實引虛的。攝影具有特殊的紀實性它不像詩畫可以有許多假定性引起欣賞者的共鳴。這就需要我們在造型方面給以必要的加工。

四、隱喻象徵借題發揮

這也是一種虛實相結合的表現樣式,與第三類作品的不同在於它往往利用構圖、剪裁、光影或色彩組合,有意在畫面上製造「形象錯覺」從而來比喻或象徵某種物體。如果說第三類作品主要是從內在詩意去品悟,那麼,這第四類型的涵義就比較直觀具有可視性,即表現對象和別人想像的境界往往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上。

藝術創作是生活的反映,但這種反映不是鏡子般地映現和複印機式的拷貝。它需要誇張、渲染。沒有誇張,渲染,則無法調動欣賞者的想像,撥動人們的心弦來參與再度審美創造。而製造「形象錯覺」,正是一種誇張和渲染的表現手法,我們使用它,可以化平淡為奇巧,讓一些「貌不驚人」、「索然乏味」的被攝對象,煥發出富有魅力的光彩。

詩者,述事以寄情,事貴詳,情貴隱,及乎感會於心,則情見於詞, 此所以入人深也。

我是曉峰

一個學生物醫學的平面設計師、展覽展廳策劃設計、影視編導、後期剪輯工作者。

一個攝影愛好者,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修行,在修行的路上,背著相機,以一顆瀏覽的心發現美、感悟美、傳播美。我不喜歡分享攝影技巧,而更擅長分享攝影思維、美學知識。總結出相關頭條專欄教程!歡迎關注@曉峰影像生活美學,讓我們一起把照片拍成一首抒情詩,一起在更美的生活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如何運用格式塔原理進行攝影創作?
    在攝影創作中,攝影人特別關注的是形狀和形式,排列的組合性,間隔的秩序性、持續性、節奏性、形象和環境、接近性、相似性、對稱性、連續性和同型性。要了解攝影的構圖,就必須注意了解這些注意事項這些概念和這些原則。這些規則往往幫助攝影者,如何把線條、形狀、形式、形體、色彩、節奏、韻律、紋理、動感和運動等,以最簡潔的方式進行安排,處理各種景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組合效果。
  • 不會用光線構圖的攝影者,攝影作品很難有感召力
    攝影創作光線之上,光線是攝影的靈魂,攝影用光線作畫,攝影者通過對光線的感知,通過光線來突出表現主體,將主題情感展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攝影者都應該掌握用光構圖的基本方法。1、散射光與構圖散射光沒有明顯的光線方向和光影,照明均勻,表現細部,中間層次豐富。但散射光影調平淡,缺乏立體形態。
  • 藝術攝影之後,攝影何去何從?
    [1]現代主義藝術攝影注重圖像的自足性與作者的明顯在場,勞森伯格等人的作品卻與之相反,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強調對來自大眾傳媒的現成、約定俗成之圖像的依賴。因此,在介於「高雅」與「低俗」文化形式之間的現代主義壁壘被打破或被遮蔽時(十年前,它是波普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主義對審美能指之純粹性的重視也被合理地拋棄了。
  • 攝影大師必備的5個攝影用光技巧
    當選定了拍攝角度以後,被攝體具有什麼樣的明暗造型效果,主要靠主光來形成。被攝者的亮面,由主光進行照明。主光燈的左右方向和高低角度,甚至距離遠近的改變,都會使被攝體的明暗效果立刻發生變化。背景光:即燈光位於被攝者後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線,用以突出主體或美化畫面。
  • 北京2010年自考攝影專業調整情況頂替關係
    、攝影藝術發展簡史、分類攝影創作技巧等部分,通過世界著名藝術攝影流派的介紹和分析,提高考生的鑑賞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實際動手拍攝能力,使考生全面掌握相關的藝術攝影創作技巧,為從事藝術攝影創作及理論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 攝影初學者,先了解攝影中常用的八 種構圖方法
    視覺,只為啟現心靈初學攝影的時候只知道大師的作品很震撼,後來慢慢才知道,他們的作品所帶來的震撼,不光是在內容上的,還有形式感上的。 攝影創作離不開構圖,這就像寫文章離不開章法一樣重要,不是可有可無的,實是作品成敗的關鍵。
  • 攝影基礎知識:攝影創作先要搞定光線,種類及特點一覽
    在攝影創作中,任何光線下都能夠進行拍攝,只要攝影者掌握了光線的種類及特點,就能結合進行曝光控制,創作出適宜的攝影作品。1、強反差光線對於存在強烈陰暗對比的影像,如果重要畫面區域曝光適宜,那麼純陰暗區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拍攝強反差光線下的圖像,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為高光區曝光,對陰暗區進行構圖並保持其暗色。
  • 攝影技巧:延時攝影怎麼拍?這些創作思路教你拍!
    每一位攝影師都應該明白,不管拍什麼題材的作品,第一步就得有創作思路,讓照片有主題,那麼拍攝慢慢攝影可以有什麼主題思路呢? 一、讓物體充滿運動感 在之前介紹過慢門攝影不一定需要非常慢的快門速度,只要快門的速度低於物體移動的速度就可以。
  • 電影用光如何運用到攝影中?
    《如何從電影中尋找拍攝靈感》之二「電影用光如何運用到攝影當中的問答」有的攝影師嘗試借鑑繪畫、雕塑,有的則堅持尋找攝影獨到的藝術語言,當時就有討論,到底該不該去「模仿」。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這兩類中都出現了大師以及名作!留下的只有膜拜欣賞。我也聽過一件趣事,一位廚師在欣賞過畢卡索的名畫之後研製出了備受好評的美食。相近的或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務都可以彼此啟發,何況同根同源的「電影」和「攝影」。
  •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攝影試題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新聞攝影試題湖北自考網8月17日整理課程代碼:00659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攝影基礎-光的藝術之光的屬性
    光對於我們研究攝影的意義不言而喻!攝影離不開光,有光才有影。攝影就是用光來作畫的,如何利用光與影的關係來構成影像和影調,是攝影創作中的一大關鍵。現實生活中的自然光來自唯一的太陽光,對於投射在被攝體上的光線,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陰影的位置和面積會隨之改變,而被攝體的印象、感覺,包括影調和色調也會呈現出明顯不同的視覺效果。所以,選擇適當的光線,包括適當的光線方向和角度,便是從事攝影創作不容忽視的第一步。
  • 室內攝影燈光運用:「柔光漫反」VS「柔光無閃」
    對攝影師來講,飽滿的光線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因為攝影是一項雕刻時光的藝術,充足的光線意味著豐富的創作空間。但大多數情況下,比如陰天、陰影、室內等等,自然的光線是不充足的,因此催生了室內燈光運用的普及和多樣化。
  • 張中山:淺談教育與「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冰山理論」的提出,首先來自於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後著名作家海明威於1932年運用到文學創作中。他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學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謂的「八分之七」。正是因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領域將「冰山理論」提出並加以應用,「冰山理論」才得以廣為流傳,並應用到廣泛的管理學界中。我想「冰山理論」在教育中也同樣適用,且非常重要。把我們的一個老師或職工的全部才能看作是一座冰山,呈現在我們視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則佔7/8。
  • 自考新聞攝影試題_浙江省2002年1月自考試卷
    8.請簡述三原色的原理及其與三補色的關係。9.新聞攝影記者採訪前的準備有哪些?10.新聞攝影的觀察特點是什麼?六、問答題(注意:本題共有四道題,請考生選做其中的兩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請簡要分析光線的變化對曝光的影響。2.請簡述順光、側光和逆光的特點及其表現方法。3.什麼是攝影記者的採訪?在採訪前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工作?
  • 攝影中的「意境」從何而來?6大拍攝要素,表現攝影中的意境之美
    1、尋找特殊光影攝影很大程度上就是光和影的記錄。如果你想拍出更好的照片,使其更具藝術氣息,可以試試去找有著較強光影對比的東西來拍攝。拍攝創作一些光和影有對比的場境、剪影效果、高光或低光類別的照片也是很好的嘗試。
  • 攝影用光專題,各類方向光的運用技巧,學會受用終身
    哈嘍,大家好,上一期小李給大家講解了直射光與漫射光的運用技巧,本期咱們繼續講解攝影用光,大家知道,不論是自然光還是人造光源,它們發出的光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不同方向的光線可以造就不同視覺效果,對各種光線方向的拍攝技巧的掌握,是一個專業攝影師的必備素養。
  • 別說你懂構圖,這些理論見過嗎?愛好攝影的一起補習理論知識吧
    構圖是一門學問,不只攝影。會拍照的都會構圖,但真正懂構圖的不多,尤其是我們業餘攝影愛好者。構圖是熟悉又陌生的攝影技巧,來劃劃重點,我們一起補習專業理論構圖知識吧。以下是我學習網絡上構圖理論的札記,非純原文是個人整合與理解,有可能存在錯漏。
  • 單反攝影 光的認識 之-光質
    我們常說: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光是塑造物體形狀,營造畫面氣氛的重要保障,用光在攝影中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沒有光就沒有影,光是攝影的先決條件,因為本來就是在用光繪圖。所以攝影師不僅需要對光有基本的認識,還要研究光影的不同效果,在拍攝過程中準確的把握好各種用光的方法,才能拍攝出更加完美精緻的作品。
  • 深入研究望遠鏡攝影
    改造成望遠鏡頭後可以達到八百至數千毫米,在色彩和層次表現上也能夠達到攝影的許多專業方面要求。據了解1支傳統的800mm鏡頭售價為六七萬元左右,而1臺徠卡單筒望遠鏡僅1萬多元,良好的性能價格比讓越來越多的觀鳥攝影愛好者選用後者,並創作出許多作品。
  • 劉志超:專題視域下人物攝影之考量
    世界上幾乎很少有與人毫無關係的專題,有專題必有人物攝影,不論專題何種內容,那裡都有要通過描寫記錄人的情感與足跡來完成專題的全部流程。因此專題攝影除了選好題材、主題思想和必要文字需求外,重要的是如何去拍好適合那個題材內容的人物群,甚至是特定的人物專訪、特寫。人物行為的採集與創作成為專題創作的核心內容和施展作者才華的基本功。我選出幾部分老照片,分出國外人物攝影部分和國內人物攝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