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超:專題視域下人物攝影之考量

2021-01-08 今鏡頭

人物攝影並不是攝影分類的專用名詞。如果按人像攝影層面分類,也可從這層面再細化出燈光人像攝影、室外人像攝影種類等,這種方式常常集中於照相館集體合影、個人特寫、工作照、印證性公務照等。當時帶有藝術眼光的人物照相稱其為藝術人像和肖像人物。而我所談的人物攝影係指各門類人文攝影含專題攝影中提取以某個人和某些人物為主體的人物攝影,同時也含照相館業務。世界上幾乎很少有與人毫無關係的專題,有專題必有人物攝影,不論專題何種內容,那裡都有要通過描寫記錄人的情感與足跡來完成專題的全部流程。因此專題攝影除了選好題材、主題思想和必要文字需求外,重要的是如何去拍好適合那個題材內容的人物群,甚至是特定的人物專訪、特寫。人物行為的採集與創作成為專題創作的核心內容和施展作者才華的基本功。

我選出幾部分老照片,分出國外人物攝影部分和國內人物攝影部分。兩大部分的照片涵蓋了新聞攝影、紀實攝影、藝術攝影以及創意攝影等門類。這些照片都是在國內外即拍專題又拍單幅截選的,還選了70至80年代我拍的部分老照片。除個別是20年前在美國法院門前拍總統大選打官司、遊行場景的重大新聞攝影題材外,還摘選了有專題痕跡的印度、尼泊爾、納米比亞、中國西藏、新疆等地的照片,其它照片均按單幅而獨立呈現。試圖通過這些零散照片,談談攝影創作中對人物形象、肢體語言、氣質風度、精神狀態、情節、細節等諸多方面在專題與非專題創作中相互關係的作用與把控;談談人物攝影中,人文精神、思想靈魂對託出作品主題內涵的統領作用。

我簡要把人物攝影創作概括為八個突出。

第一突出思想:凡是以人為主體的採風創作更需體現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體現在視覺平面上是情感、狀態、符號、元素等影像因子所綜合構成隱寓的作品主題思想。思想性的萌生常常是攝前縝密思考、設計構思和攝前想像力與預見力的高遠,專題攝影常處於這種創作狀態。但也有諸多作品並不都是在攝前考量的,而是在長期經驗教訓積累中,觸景生情,激發創作靈感而應運而生。

第二突出真實:人物攝影最基本要素是真實,真人真事真現場,真實的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狀態和走向。筆者認為我們不應用過多筆墨去研討紀實攝影(包括新聞攝影)拍得是不是真人真事,還是假人虛事,或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事物。這就需要作者有其較高的思想水平、敏銳的觀察力、精準的判斷力來作出是非判斷選擇。雖然歷史上曾有作者的取材取向發生錯亂從未停止過。但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作品真實性是經得起歷史推敲的。從學理與實踐中講,不論揭露還是讚美、糾正還是傳承都是真實的而不是虛擬的(除某些抽象人像、某項藝術人文創作、超現實人物設計以外)。

第三突出故事:單幅、多幅、專題都應發掘被攝人物具有故事情節內容的拍照與編輯線索,用故事的文脈來延伸作品的價值意義,讓受眾者在動心、動情的審美中受益。實踐證明,人物攝影首先是在精選故事,而不是選人,選出有時代印記、有鮮活思想啟迪、有豐富多彩的感人業績、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有點燃讀者激情的細節,甚至有典型的環境、氛圍、時節,才能使讀者有了生活取材的源泉,在作者富有想像和預感的思考與提煉中,故事才能縷出點線面的文脈,湧現出你想感悟和表現的時代人物。

第四突出情懷:攝影的本質意義早已不再是繪畫的附屬工具,不僅有記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情景交融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新聞趣事、社會百態的多維影像,向人們詮釋百科案例、描述曠世驚奇,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攝影成為表達人生態度、家國情懷、凝心聚力的心靈窗口和表達意識形態的文學藝術載體。情懷的表達不能單純靠編寫文字來抒懷,主要靠作者對專題思想有深度、有高度、有溫度的把握。主要靠作者鏡頭對人物形象氣質、心理活動、形態舉止、真情實感的傾情刻畫,把融入心靈的純情喻意、萬般風採轉化為可視化、可想、可回味的視覺語言。把好的作品通過人物的情節、細節、環節以及主人公動容的形態和感人肺腑的心靈之美,給人們帶來向上、向善的精神與力量。

第五突出形神:攝影創作與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作品都有形神兼備的共同特徵。筆者認為,風光攝影越拍越難,弊端在於風光攝影的景致大都是大自然固化、亙古不變又可再度複製的天然物體,為突破創新帶來挑戰。而人物攝影創作範圍、題材變換、觀察視角浩如煙海、豐富多彩,從相對角度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本體又區別於他人的獨有形象、不可複製、不可再生。影像中既有人物表象的肢體語言,又有人物內象的視覺語言,人的眼神光、人的肌膚質感與力量、人的音容笑貌的相映成趣,都會構成區別於他山之作~人的體態之美、心靈之美、服飾之美、生存環境之美、人與社會之美、自然之美都會為攝影帶來無以窮盡的構思與夢想。

第六突出個性:人物攝影大都融入某一門類攝影中,為其作者所關注的內容服務。但藝術創作的規律告誡我們,尤其是涉獵到人物、甚至是特寫,更需把握與選擇好人物的個性特徵、人物的入鏡入心入情的典型瞬間,讓動人心弦的人物未受外界任何幹擾,自由自覺自然地步入作者主觀的心靈世界,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從直覺與心靈深處領悟到影像主人翁個性的魅力與思想上的感染力。個性不光是肖像的光彩,還有本土、選擇題材命題的個性,還有作品的品質、氣派、風格、特色等要素。

第七突出創新:創新是21世紀人類呼喚與踐行頻率最高的使命。而中國攝影創新是追夢文化強國目標的可續動力。創新決不僅僅追求的是樣式創新、內容創新和傳播方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理論創新、觀念創新、思維方式的創新,以及思想性與藝術性、人民性與時代性、主觀性與客觀性、傳承性與獨創性兩者關係有機融合的創新。專題攝影不同於一般性憑藉興趣隨機採風,他具有某行業、某領域、某項目、某些群體、某件事物的目的性很強的專訪活動。我們只有緊緊植根於中華文化之沃土,才能從深層學創中,激活理論細胞,把攝影學科,拓展到其它學科領域。深化於本土文化、屬地文化的滋養中,發掘和提升出更適應時代需求的專題攝影創作文案和其他個案攝影創作題材與水平。

由此可見充滿生機、生命活力的人文攝影、肖像寫生、個人專訪,會加速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第八突出價值:攝影步入這個世界180餘年間,它的本質、本真、本體、本色不斷在毫無邊界的浮光掠影收益價值中,被人們不斷地修正改寫對它的價值判斷和境界的評估。攝影作品在多媒體、網際網路的高速傳播中,圖片的實證價值、文獻價值、信息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市場價值以及社會價值也在翻番增值。充滿激情熱血的精神力量與人性光輝的人文攝影越來越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和心靈的期盼。能在各門類攝影中關注人文精神的發掘與拓展是攝影人時代的擔當。提升其作品價值就應深扎大地,研究那裡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被拍攝的主客體,懂你方能找到精神層面的切入點,充分把握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典型情節、典型亮點、典型時段,拍出熟悉中的陌生、滿意中的驚喜、契約中的深情。新的創作約定,正在以無標準的答案,驗證作者幾個主要的能力:①選擇策劃能力;②調研採訪能力;③觀看思辯能力;④把控選擇能力;⑤文字編輯能力;⑥設計傳播能力。

以下利用我未公開發表的零散老照片作為案件,僅供大家批評糾正。

人物攝影案例摘錄 劉志超 攝影

作者:劉志超,遼寧大學二級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原遼寧大學副校長、副書記、博士生導師、省政府參事。現任遼寧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旅遊攝影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高教學會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新華社中國圖片社特聘攝影師。

1977年至1980年任遼寧大學校報編輯、1981年作為遼寧大學歷史系檔案專業創始人之一,創立了縮微攝影等教學體系。2003年作為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創始人之一,創立了攝影專業。從1993年至2016年先後擔任省攝協副主席7年、省文聯委員、副主席、省攝協主席16年。

從1991年至2016年出版學術藝術著作20餘部,其中國家級4部,發表國家省級論文40餘篇,承擔國家級、省級多項重點研究課題,2部著作獲遼寧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2項―等獎,其中與攝影有關的畫集10部。中攝協成立五十周年榮獲「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曾獲全國高校攝影專業委員會最高獎「中國攝影教育紅燭獎」、瀋陽市、遼寧省勞動模範。省攝協成立60周年榮獲「突出貢獻攝影工作者」。2018年至今為遼寧《影像評論》創始人之一。

相關焦點

  • 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
    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研討活動順利舉行 2020年11月21日 14:07:58 來源:四川新聞網 > 四川新聞網消息(高惠玥)11月20日,德陽市數學文化視域下小學數學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專題研討活動在德陽市第一小學校順利舉行。
  • 解讀譯者行為批評視域下的翻譯忠實觀
    且「忠實」主要用於檢驗譯文結果,而「求真」用來說明譯者行為,兼及評價譯者行為下譯文的質量。  周領順論述過翻譯和翻譯活動性質之別。基本層/翻譯內/翻譯性質:翻譯是語碼(意義符號)的轉換和意義的再現;高級層/翻譯內外/翻譯活動性質:譯者以語碼轉換和意義再現為基礎併兼顧各要素的目的性活動。
  • 視覺隱喻視域下的軍事攝影批評初探
    解構文本的意義系統,研究其「含蓄意指」的生產機制,是軍事攝影領域一個值得關注的研究視角。一、當前軍事攝影批評與視覺修辭的學術研究鏡像(一)圖像理論視角下的軍事攝影研究成果不足美國著名媒介批評家羅伯特L·薩勇曾說,批評大眾媒介便是對人類的探索,從孕育人類命運的用意上看,這比登上月球重要。
  • 「人像」攝影不同於與一般的「人物」攝影
    我們這裡的所說的「人像」攝影不同於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課程視域下研學旅行與教育掛鈎卻又因課程化過度和課程化不足而阻礙了研學旅行發揮教育價值。教育存在論揭示研學旅行以質料多樣、可供選擇、可供體驗而具有教育性。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性指:參與研學旅行的主體生成自己的價值性意義和事實性意義,教育發生,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得以展現。給教師和學生放權,讓學生體驗、生成、自評與互評,教師為督導,能夠讓研學旅行的教育性充分發揮,促使其成為教育的新增長點。
  • 人物肖像攝影怎麼拍?攝影培訓入門技巧_上海攝影培訓
    攝影是當代年輕人喜愛的一門技術,想要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需要學習專業的攝影知識、技能,而人物肖像攝影是攝影入門階段必不可少的內容,今天尚鏡攝影培訓班就來教大家人物肖像攝影應該怎麼拍。人物肖像攝影首先,在拍攝人物肖像的時候,光線和影調起到重要的作用。
  • 人物攝影的5個技巧,太實用了
    對於攝影,我不只是熱愛,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攝影可以幫我留住回憶,留住我記不住的那些永恆。我相信一個真正的攝影師是很少見的。 這裡有5個人物攝影技巧,太實用了,能夠讓你快速學會人像拍攝。人物攝影技巧1、使用合適的焦距。運用廣角鏡頭拍照時畫面會容易變形。因而,通常狀況下,不要用小於35mm的焦距拍照。在拍照大場景的人物畫面時,50mm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在拍照特寫時50mm的焦距段都會發作形變,主張運用更長的焦距段進行拍照。
  • 《十八洞啟航》:精準扶貧視域下的鄉村敘事範本
    劉知英在精準扶貧視域下,報告文學作品《十八洞啟航》既秉持求真寫實的基本態度,全景式地呈現出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脫貧歷程,更從村志、民族志的維度,橫向剖析了鄉村變革中農民的精神變遷史,深度還原中國鄉村社會的沒落與振興。
  • 中國攝影年度人物:2020的影像史詩
    以「致敬時代——尋找中國攝影符號」為主題的「2020(第12屆)中國攝影年度人物」評選日前揭曉,十位攝影家榜上有名。今年評選出的十位年度攝影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拍攝一個領域,他們也被譽為各個領域的活化石,國寶級攝影家。這正契合2020中國攝影年度人物評選的關鍵詞:專注、匠心、責任、使命、擔當、情懷、 奉獻、精神。
  • 一組人物照片,歡迎賞析!人物攝影學問深
    攝影,是展示美的重要方式!所以,我愛上了攝影,也喜歡別人拍的攝影作品。雖說我只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但還是很喜歡拍攝一些風景和人物照片。畢竟,攝影是展示美的過程!欣賞攝影作品,也是一種好的享受。人物攝影照片,往往給我們愉悅的感受!特別是看到別人拍攝的一些好的作品,那更是一種享受。攝影,其實也是一個辛苦的過程。
  • 手機攝影之人物剪影
    手機攝影 | 剪影 ken_wagppeng@米拍 創作 photo by iPhone 器材:iPhone 8 Plus iPhone 8 Plus back dual camera 3.99mm f/1.8 關注 米拍攝影社區,每天都有新的攝影故事手機攝影 | 剪影 ken_wagppeng
  • 文心講堂:手機攝影專題知識講座開講
    金山網訊 12月3日下午,鎮江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座無虛席,近120位老幹部參與了鎮江市圖書館和鎮江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聯合舉辦的《手機攝影的技巧》專題攝影知識講座。資深手機攝影老師袁丹和沈燕的講課,讓大家學習手機攝影的興趣和熱情高漲。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前來學習的8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半數。他們年紀雖然大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學習的專注度。老幹部們非常認真地跟著攝影老師的講解操作,做筆記的、拍照片留存的,錄音的……「聽了這次講座,我覺得明顯提高了我們手機應用水平和拍攝的層次,可以通過手機把美好的東西更好的留存下來。」
  • 《夕陽下的人物剪影》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夕陽下的人物剪影【第1幅圖】此作品由秦皇島攝影愛好者糜先生在著名的保定地區拍攝夕陽下的人物剪影【第2幅圖】此作品由柳州攝影愛好者單先生在著名的泰安地區拍攝夕陽下的人物剪影【第4幅圖】此作品由惠州攝影愛好者於先生在著名的無錫地區拍攝夕陽下的人物剪影
  • 人像攝影——拍攝人像照片的6個基本拍攝技巧
    對於人像攝影來說,由於各種表情、肢體語言等影響畫面表現的因素非常多,因此不同的景別對人物的表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將針對不同的人像景別分別做詳細的講解。(柔和的光線下,人物看向遠方,畫面別有一番味道)三、利用前景渲染意境前景是襯託場景氣氛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前景與主體之間,二者均可作為畫面的清晰或模糊的元素,他們可以表現出的意境各有不同,前者更注重在意境中對人物進行表現,而後者則更為含蓄,主要是以前景的元素進行意境渲染,同時又可以襯託畫面中的人物。
  • 地理學視域下的程朱理學及其書院文化
    眾所周知,「理學」之名是從程顥、程頤兄弟創建的學說而來的,因其以「理」為最高哲學範疇,故名「理學」。而二程的理學同時又被稱作「洛學」,這便帶上了明顯的地理學和地域色彩。所謂「洛」,即今河南洛陽之地。中國南北方之分一般以長江與黃河間的秦嶺淮河為界,而河南恰處於淮河以北,又因位於中國中東部,稱「天下中原」。
  • 攝影技巧:人物剪影拍攝方法,你需要掌握這些!
    人物剪影是踐行「減法攝影」原則的一種人像拍攝技法,由於畫面輪廓鮮明、畫面對比強烈,可以呈現出特殊的藝術效果,受到很多影友的喜愛:拍攝剪影照片並不難,對器材的要求也簡單,有相機自然更好,沒有相機手機也完全沒有問題:拍攝剪影人像要點如下:一、
  • 攝影基礎知識:初學者必學的十種人像攝影構圖法!
    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拍攝風光,構圖都是畫面美感的重要考量因素;構圖的好壞都直接影響到畫面的視覺享受。這就是為什麼在拍攝同樣景物時有些人拍的好看,而有些人拍的就不是很好看的原因之一。今天我們來學習人像攝影中常見的10種構圖法。
  • 【名家名作】津門網萬毅「平民人物肖像」攝影作品欣賞
    擷 影 傳 神 神 傳 意 得 ——萬毅「平民人物肖像」賞意 胡國欽 隨著人類科技的疾速發展,我國的攝影事業也呈現出更多元的態勢。
  • 認知人類學視域下的文化研究
    認知人類學文化研究的積極價值認知人類學對於更科學化、更符合人類實際的研究文化問題提供了新的視域。文化研究面臨著兩大發展任務:一是如何更科學地研究文化問題;二是如何更符合人類的真實面貌和行為。人類的文化現象是獨特的,一方面,人是具有欲望、意圖、目標和價值觀的社會人,人們為生存而奮鬥。從這個角度看,需要關注個人層面的心理行為問題。
  • 日本名人專題報導(十六)下村脩
    他的兒子下村努是資訊安全及計算物理學方面的專家。由於父親是日本陸軍軍官,因此下村脩在滿州國和大阪等地度過其年少時光。之後舉家遷往長崎諫早市,下村脩16歲時曾見證1945年8月的原子彈爆發。他克服萬難在11年後完成其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