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葉揚波做客明德數學講堂 漫談黎曼猜想

2020-11-30 人大新聞網

12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明德數學講堂系列第六講舉辦。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系教授葉揚波應邀作了題為「漫談黎曼猜想」的學術報告。數學學院副院長韓麗濤主持,數學學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報告會。

葉揚波首先從微積分調和級數引出Riemann zeta function,分析了Riemann zeta function和素數的關係,並提出可以用級數的斂散性證明素數有無窮多個。同時,從複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素數的表達。他用通俗的語言向非數論專業的師生介紹黎曼猜想的提出、掌故、推論、難度、進展和可望的證明思路。最後,葉揚波總結了三點:一、距離黎曼猜想的證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二、所有已發表的關於黎曼猜想的證明都存在缺陷;三、在通向黎曼猜想的證明之路上,數學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據悉,葉揚波系清華大學77級本科畢業,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在就任高等研究院member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之後,現為愛荷華大學數學系教授。他同時兼任山東大學長江講座教授、齊魯醫學院高等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數論和醫學成像。

相關焦點

  • 著名數學家張壽武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合肥大師論壇」和「華羅庚...
    6月3日至6月6日,應學校邀請,著名數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張壽武教授訪問我校,做客「合肥大師論壇」並主講數學科學學院慶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60周年「華羅庚講堂」。5104教室主講「華羅庚講堂」,報告題目是「Heights and L-functions」,報告會由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麻希南教授主持。
  •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尤裡•高果奇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12月12日電 12月10日下午,美國著名納米材料專家、ACS Nano副主編、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傑出教授尤裡•高果奇(Yury Gogotsi)訪問清華並做客清華大學海外名師講堂,發表了題為《MXenes: 二維納米材料領域的新秀
  • 著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教授在東南大學精彩演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30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8月27日晚,應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和數學學院的邀請,著名華裔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張益唐先生做客東南大學「吳院大講堂」,為東南大學學子帶來了「我對數學的追求」的專題講座。
  • 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做客中國人民大學「科學大講堂」
    12月1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科學大講堂」在匯賢大廈舉行,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作題為「科學與歷史——中國基礎科學發展」的講座。
  • 中大教授朱熹平破解數學世紀難題龐加萊猜想
    中大教授朱熹平旅美數學家曹懷東破解龐加萊猜想該猜想為七大數學世紀難題之一據新華社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即「國際傑出數學貢獻獎」,數學家最高獎項)得主丘成桐昨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100多年來,無數的數學家關注並致力於證實龐加萊猜想。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數學家瑟斯頓教授因得出了部分證明結果而獲得菲爾茲獎。
  • 數學與家鄉——訪溫籍數學家季理真 | 曾經,中國主要大學的數學系主任1/3是溫州人
    1946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任職。1952年獲美國杜倫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後被聘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曾任研究生部主任和數學系主任。1968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2年列名《美國名人錄》。他專長於代數拓撲和拓撲變換群,主要成就是建立拓撲學中的「楊忠道定理」。出版《淺論點集拓撲、由面和微分拓撲》等論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
  • 湖南大學教授破解Moser-Trudinger不等式最佳常數猜想
    湖南大學教授破解Moser-Trudinger不等式最佳常數猜想 華聲在線9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通訊員 蔣晶麗)近日,湖南大學數學研究所桂長峰教授與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論文「The sphere covering inequality and its
  • 著名電磁學專家Raj Mittra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著名電磁學專家Raj Mittra教授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主講微波和毫米波通信的新發展方向  清華新聞網10月24日電 10月21日,著名電磁學專家,IEEE終身會士,Guggenheim會士獎、IEEE百年紀念獎章獲得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系電磁學實驗室主任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是微分幾何領域最高級別的專業期刊,主編是國際數學領袖丘成桐教授。「吳文俊講席教授」、國際著名幾何分析學家,2018 年成為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的創始所長。
  • ...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吳建福做客清華海外...
    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吳建福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清華新聞網5月31日電 5月29日下午,美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知名統計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系Coca Cola講座教授吳建福(C.F.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11 月 8 日,新華社報導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 - 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 20 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京都大學宣布教授證明「ABC猜想」!
    來源:共同網、超級數學建模 編輯:雙一流高校 4月3日,京都大學宣布,該校數理解析研究所的教授望月新一(51歲)成功證明了30多年未被解決的數學難題「ABC猜想」。
  • 國際數學大師評丘成桐:在哈佛,一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國際數學大師、阿貝爾獎獲得者辛格評價丘成桐:  「即使在哈佛,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數學界的國王》是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丘成桐人物報導的標題,此報導更是《紐約時報》歷史上篇幅最長的科學家報導。
  • 數學猜想的羅生門
    雖然在開玩笑的時候,丘成桐會戲謔地稱這位有30多年交情、喜歡衝浪、旅遊和交女朋友的老友「Playboy」,但提起他的數學成就,卻只有稱讚和惺惺相惜。1972年,丘成桐和李偉光合作,發展出了一套用非線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研究幾何結構的理論。丘成桐用這種方法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並因此獲得菲爾茨獎。1979年,在康奈爾大學的一個討論班上,當時是史丹福大學數學系教授的丘成桐見到了漢密爾頓。
  • 京都大學宣佈教授望月新一解決「ABC猜想」
    本文全文轉自日本共同社中文網站《共同網》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共同社4月3日電】京都大學3日宣佈,該校數理解析研究所的教授望月新一(51歲)成功證明了30多年未被解決的數學難題「ABC猜想」。
  • ...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認為,「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
  • 北大教授做客高新一中「名家講堂」
    央廣網西安11月2日消息 10月26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辛德勇教授做客西安高新一中「名家講堂」,為師生作了題為《由海昏侯劉賀考古發現談談認識歷史的態度和方法》的精彩講座。講座中,辛教授以海昏侯劉賀為中心,詳細講述了漢武帝晚年到漢宣帝時期的連續宮廷鬥爭,在講述詳細考證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史料實證原則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辛教授透過人物看時代,再通過對時代的深刻分析更深刻的認識人物,讓同學們在妙趣橫生的講述中對海昏侯劉賀有了較為完整客觀的認識,也學會了研究歷史、思考問題的方法與態度。
  •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之一 中國科學家破解龐加萊猜想
    據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丘成桐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
  • 龐加萊猜想被證實 中國科學家破解百年數學難題
    中新網6月4日電 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據新華網報導,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
  • 中國科學家徹底證明龐加萊猜想破解百年數學難題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記者李斌)國際數學界關註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近日被科學家完全破解。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3日在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國科學家的工作基礎上,中山大學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已經徹底證明了這一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