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教授在東南大學精彩演講

2020-12-06 未來網高校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30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8月27日晚,應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和數學學院的邀請,著名華裔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張益唐先生做客東南大學「吳院大講堂」,為東南大學學子帶來了「我對數學的追求」的專題講座。來自吳健雄學院、數學學院和各院系的300餘位師生在九龍湖校區現場聆聽了張益唐教授的精彩報告。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家茂在講座前親切會見了張益唐教授一行。

在一個小時的講座中,張益唐教授生動詼諧地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對於數學的追求經歷。他從小廣閱書籍、即使發燒做夢也在背誦各國首都的名字。就算是當工人,也要抱著看不懂的《數論導語》進行研究等,這一個個有趣的童年往事拉近了張益唐教授和在座學生的距離。他結合自身實際,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張益唐教授所講述的成年後曲折的求學經歷,也讓在座同學了解到人生之路並非坦途,只有不輕言放棄、始終拼搏向前,才有機會贏得成功。張益唐教授在孿生素數猜想中的突破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他對現場聽眾直言,自己與外界的相對封閉,使他沒有被當時美國數學界的絕望情緒所沾染。他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解開了這一被認為不可能解決的難題。有人對此成果的評價,甚至超過了對陳景潤先生「1+2」的證明。張益唐教授勉勵在座學生:做學問,要獨立思考、謙虛謹慎、腳踏實地。講座結束後,張益唐教授耐心傾聽並認真解答了同學們的疑問,啟發同學們的數學思維。活動結束後,吳健雄學院2018級新生和張益唐教授合影留念。本場講座由吳健雄學院主辦,是「吳健雄學院2018級新生集訓營」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吳健雄學院高層系列演講活動。

張益唐是享有盛譽的著名華人數學家,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2013年5月,張益唐在權威學術刊物《數學年刊》發表了一篇題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 Numbers」(《素數間的有限間隔》)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比如黎曼猜想)的前提下,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此前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的道路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甚至有人認為其對學界的影響將超過陳景潤的「1+2」證明。他的論文一經發表,立馬引起數學界與新聞界的巨大轟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教授愛德華·弗倫克爾稱他的證明蘊含著「文藝復興的美感」。從此,張益唐教授躋身世界一流數學家的行列,而且在最近的世界數學家大會上做1小時的邀請報告。由於在數論領域的傑出成就,張益唐先生獲得2018年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2016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4年Rolf Schock數學獎(首位華裔獲獎者),2013年晨興數學特別貢獻獎,2014年美國數學會的科爾數論獎及2014年MacArthur天才獎。

相關焦點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張益唐夫婦。紐約《僑報》)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採訪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夫婦。張益唐儒雅平和,標準的學者形象,一直安靜地獨自坐在休息區沉思。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
  • 攻克世界數學難題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已有新方向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北京大學北美校友大會14日舉行,作為北京大學校友,四年前榮獲麥克阿瑟獎(MacArther Award)的美國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受邀參加。美國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受邀參加2018北京大學北美校友大會。
  •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張益唐 資料圖「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7月23日消息: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公開簡歷顯示,張益唐,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至1985年,張益唐師從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張益唐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於2018年受聘為北京大學閔嗣鶴數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於2019年受聘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 隱沒多年,華裔數學家完成「孿生素數猜想」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美國《僑報》日前採訪了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夫婦。張益唐儒雅平和,標準的學者形象,一直安靜地獨自坐在休息區沉思。如果不是夫人孫女士引見介紹,沒入休息區零零散散遊客中的張益唐並不引人注意。
  •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原標題 [數學家張益唐破譯「孿生素數猜想」]  張益唐是個對數字「極其敏感」的人,他能把大學同班同學的出生日期背得「滾瓜爛熟」,並在每個人過生日時發去一封祝福郵件。  同為恢復高考後北京大學數學系第一批學生,美國普渡大學數學系教授沈捷就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二、陶哲軒(1975.7.17~現在)當代最年輕的著名華裔數學家,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 磯分校(UCLA)數學系,是澳大利亞唯一榮獲數學最高譽「菲爾茨獎」的澳籍華人數學教授,也是繼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美國出版的《探索》雜誌評選出美國20位40歲以下最聰明的科學家,有兩名華裔科學家入選。
  • 《紐約客》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這個牛人取得了什麼成就?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Peter Bohler 圖       2013年5月,張益唐在純粹數學領域知名刊物《數學年刊》上發表《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證明了存在無數多個素數對(p, q),其中每一對素數之差,即p和q的距離,不超過七千萬。從此,來自新罕布夏大學的一位默默無聞的大學講師(現為教授),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思源樓大報告廳內早已坐無空席,人頭攢動,200多人悄然等待著那個貼滿美好標籤(『成就堪比陳景潤』」、「要麼沉寂,要麼讓學術界驚豔」、「任教美國無名大學還是個「臨時工』」)具有傳奇色彩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的到來。這群等待的人群中,不乏著名的院士,也不乏現任的數學院領導,科研人員及研究生更是慕名而來,聽他講解題為「 Prime Gaps and Related Problems」的報告。
  • 北大畢業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取得重大成就 孿生素數猜想或有突破
    根據《自然》雜誌網站的報導,在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方面,此前的一個學術裡程碑出現在2005年,其時,美著名解析數論專家、聖何塞州立大學教授DanGoldston和他的兩位同事提出,存在無窮多個之差小於16的素數對。但這個推論,還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證明。張益唐的最新研究,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的前提下,發現存在無窮多個之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
  •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證明「弱孿生素數猜想」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在其經典著作《幾何原本》中用反證法證明了素數有無窮多個。圍繞素數存在很多的數學問題,較為著名的有梅森素數、費馬素數、孿生素數等,它們吸引著眾多的數學家孜孜以求地鑽研;其中孿生素數(也稱雙生素數)是指一對素數,它們之間相差2,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等等都是孿生素數。
  • 北大客座教授、著名數學家張益唐答北大學生問,問的問題都很經典
    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最近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意味著這位曾在數論研究領域作出裡程碑式貢獻的學者將與北大開展更為密切的學術合作。上周,趁著暑期學校《模型式選講》課程的間隙,同學們和張教授進行了一次對談——作為教師重返北大是什麼體驗?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成功解決,名揚數學界
    數學家覺得這是個好兆頭,既然是遞減的,那就有規律。於是,世世代代的科學家都投入了這項工作。不過大多數都折戟了,其中還包括希爾伯特這樣的大數學家。陳景潤大器晚成的數學家張益唐張益唐是華裔數學家,他不如陳景潤出名,也不是個天才
  • 國際頂尖數學家張益唐:數學中並不總有靈光一現的時刻
    而在獲得成就以前,他過往58年人生的「傳奇故事」倒是所有人都津津樂道的:一個北大的數學天才,一個落魄的賽百味員工,一個50多歲籍籍無名的普通大學講師,憑一篇論文一舉成為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 算起來,那已經是6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來,類似的演講邀請在國內數不勝數。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擔任終身教授的張益唐每年有兩個月的時間回國度過夏天。
  •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專訪:中國學生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專訪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新華社記者彭茜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短期來訪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拿出幾頁寫滿公式的演算紙,等待與研究生們討論。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同領域裡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數學家正在崛起,但中國學生還需要更多挑戰性思考。
  • 張益唐:「彎路」裡走出的數學天才
    新華網北京8月28日電(孫雲帆、苑蘇文)華裔數學家張益唐近日受清華大學邀請,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偉倫樓報告廳,以「我的數學人生」為主題發表演講。演講還沒開始,可容納三百餘名觀眾的報告廳早已座無虛席,連走廊和後門也擠滿了觀眾。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在北大學習期間,張益唐做過學生會主席,參加過演講,對音樂和文學也很感興趣,還是NBA的球迷。北京作為全國頂尖的高校,專業知識訓練嚴密苛刻,給張益唐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但同時他對數字的敏感也讓周圍的師生嘆服。他不需要備忘錄就可以輕鬆念出班裡人的生日,每年都毫無差錯地給朋友們發郵件表示祝賀。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華人3大世界級數學家,一位在國內很出名,另外兩位無人知
    華裔數學家在外國很出名,但在國內卻不為人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下面這三位華裔數學家來回答! 正是因為張益唐的堅持,所以後來終於得到了一個高校的認可,讓他當代課老師,主要教授微積分。 在這一過程中,張益唐依舊在研究數學,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終於在中年跨入老年之際,他如同靈光一閃一般解決了孿生素數的猜想。
  • 「暮年成名」張益唐:探索數學之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教授愛德華·弗倫克爾稱張益唐破解這一難題的證明有「文藝復興之美」。猜想之後  美國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的夏天乾燥而炎熱。  英國《自然》雜誌稱張益唐的工作為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如今,全世界數學家在張益唐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縮小這個距離數。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為此設立全球性項目,研究團隊目前將無窮多個素數的差縮減到246。  「目前來看是最小,原則上還可能再縮小,但難度會越來越大。要得到更好的結果,牽涉到理論計算的東西就越來越複雜。」張益唐說。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近日,著名華人數學家、被稱為「數學界掃地僧」的張益唐受聘成為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這位恢復高考後最早的北大數學系畢業生,輾轉半生,又回到了燕園。2013年4月17日,張益唐發表了一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間隔》的論文,為解決「孿生素數猜想」提供了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