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30日訊(記者 胡曉萌 通訊員 林釗宇)8月27日晚,應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和數學學院的邀請,著名華裔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張益唐先生做客東南大學「吳院大講堂」,為東南大學學子帶來了「我對數學的追求」的專題講座。來自吳健雄學院、數學學院和各院系的300餘位師生在九龍湖校區現場聆聽了張益唐教授的精彩報告。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家茂在講座前親切會見了張益唐教授一行。
在一個小時的講座中,張益唐教授生動詼諧地向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對於數學的追求經歷。他從小廣閱書籍、即使發燒做夢也在背誦各國首都的名字。就算是當工人,也要抱著看不懂的《數論導語》進行研究等,這一個個有趣的童年往事拉近了張益唐教授和在座學生的距離。他結合自身實際,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張益唐教授所講述的成年後曲折的求學經歷,也讓在座同學了解到人生之路並非坦途,只有不輕言放棄、始終拼搏向前,才有機會贏得成功。張益唐教授在孿生素數猜想中的突破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推動。他對現場聽眾直言,自己與外界的相對封閉,使他沒有被當時美國數學界的絕望情緒所沾染。他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解開了這一被認為不可能解決的難題。有人對此成果的評價,甚至超過了對陳景潤先生「1+2」的證明。張益唐教授勉勵在座學生:做學問,要獨立思考、謙虛謹慎、腳踏實地。講座結束後,張益唐教授耐心傾聽並認真解答了同學們的疑問,啟發同學們的數學思維。活動結束後,吳健雄學院2018級新生和張益唐教授合影留念。本場講座由吳健雄學院主辦,是「吳健雄學院2018級新生集訓營」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吳健雄學院高層系列演講活動。

張益唐是享有盛譽的著名華人數學家,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教授。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年本科畢業;1982-1985年,師從著名數學家、北京大學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獲博士學位。2013年5月,張益唐在權威學術刊物《數學年刊》發表了一篇題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 Numbers」(《素數間的有限間隔》)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弱化形式: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比如黎曼猜想)的前提下,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此前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的道路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甚至有人認為其對學界的影響將超過陳景潤的「1+2」證明。他的論文一經發表,立馬引起數學界與新聞界的巨大轟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教授愛德華·弗倫克爾稱他的證明蘊含著「文藝復興的美感」。從此,張益唐教授躋身世界一流數學家的行列,而且在最近的世界數學家大會上做1小時的邀請報告。由於在數論領域的傑出成就,張益唐先生獲得2018年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的終身成就獎,2016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4年Rolf Schock數學獎(首位華裔獲獎者),2013年晨興數學特別貢獻獎,2014年美國數學會的科爾數論獎及2014年MacArthur天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