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南省平頂山的11歲男孩冀未東,在不滿3歲時被確診患有「再障性貧血」,如今已有八年時間。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經歷了病痛的折磨之後,不僅性格變得孤僻,因為藥物刺激,他的容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遠遠看著成了一個「小老頭」。冀未東每次出門幾乎都要遭到同伴的嘲笑,這讓他心裡充滿了自卑,變得沉默寡言,漸漸地他不再想出門。
【點擊視頻了解詳情 愛心捐款連結:再障男孩急需移植】或者打開微信-支付-騰訊公益-搜索:再障男孩急需移植。
冀未東唯一快樂的時光是妹妹來看他的時候,兄妹倆有聊不完的話題。今年,冀未東病情加重,醫院建議冀未東做移植手術,9歲的妹妹冀佳怡勇敢地站出來給哥哥做配型。媽媽問妹妹怕不怕疼,她偷偷地告訴媽媽,她也怕疼,但親眼目睹了哥哥這麼多年吃藥打針的場面,比起自己受的一時之痛算不上什麼,哥哥才是她的小英雄。
孩子的媽媽高會轉經人介紹認識現在的丈夫冀團和,兩人婚後不久,大兒子冀未東出生,這給他們這個小家增添了許多歡樂。媽媽為了給兒子多一些陪伴,便帶著冀未東和老公一起前往浙江打工。丈夫冀團和在鞋廠上班,高會轉在家帶兒子。
雖然漂泊在外的日子並不輕鬆,工作辛苦,經濟拮据,但一家人在一起非常幸福。轉眼間,冀未東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媽媽開始籌備起孩子上學的事情。可是,高會轉夫婦不經意的一個發現,三歲的冀未東再也沒有能踏進校園一步。
高會轉夫婦發現兒子臉色晦暗,牙齒也在慢慢地變黑,他們決定帶著兒子回老家檢查。在當地的市醫院做完檢查後,醫生告訴高會轉夫婦,孩子貧血嚴重,需要去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夫妻倆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立即帶著冀未東來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經過抽血、拍CT片、做骨穿等一系列檢查後,冀未東被確診為:再障性貧血。因為病情嚴重,醫生立即安排冀未東住院。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治療了二十多天以後,冀未東的病情穩定才得以出院回家。
出院以後,一天三頓都要吃藥,剛開始孩子還能乖乖聽話,還時常會安慰媽媽說:"藥很甜"。但是時間一長,冀未東開始對吃藥產生了抗拒心理。自從孩子生病後,吃過的藥盒可以裝幾麻袋,這中間所經歷的辛酸只有做父母的最清楚。
然而,冀未東的病情並沒有因為藥物的作用有所好轉。在冀未東出院九個月後病情加重,高會轉把兒子送往鄭州市兒童醫院,重新做了一次骨穿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冀未東再次被確診為「再障性貧血」,醫生確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吃藥、輸液、輸血、輸血小板,這些已經是冀未東每次住院要做的。就這樣,8年時間,高會轉帶著兒子在家和醫院之間奔波。每次冀未東發燒住院,高會轉如同與死神抗爭一般,把兒子一次又一次從死亡邊緣線拉回來。
去年年底,冀未東再次因為高燒住院。主治醫生在看過冀未東的各項指標後,找到高會轉談話:「孩子必須要做移植手術,才能保住他的命,手術費用最少需要準備30萬。」這個結果曾在高會轉的夢裡多次出現過,她很想放聲大哭,但是在兒子治療的8年時間裡,眼淚早已哭幹。高會轉說,他們沒有退路,兒子堅持了這麼久,做父母的更沒有理由放棄。
女兒冀佳怡在得知哥哥需要做移植手術時,勇敢地站出來做配型。她堅持做完了骨穿檢查,那一刻她才體會到哥哥受的苦,更加佩服哥哥這麼多年的堅強。佳怡說:「我要和哥哥一起打敗那個病魔。」檢查結果顯示,佳怡和哥哥的配型100%完全吻合,這讓他們一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30萬元的移植費,是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障礙。兒子生病這些年以來,冀團和常年在浙江鞋廠打工,沒日沒夜地工作,其他工友都走了他還在加班,經常是夜裡十一二點下班。冀團和一個月只有四千多元的工資,對於兒子平時的治療費都難以保證。夫妻倆只能硬著頭皮東拼西湊,這才籌夠了冀未東進倉的30萬。
今年6月,冀未東順利地做移植手術。在做完移植的第9天,冀未東開始出現肚子痛、拉肚子、吐血、尿血等症狀。高會轉看到孩子疼得在床上翻滾著叫媽媽,心如刀絞。9天時間裡,冀未東滴水未進,最後的他都無力掙扎。在倉裡的35天,對冀未東來說,如同人間煉獄。他的身體被針扎得如馬蜂窩,之後每次看到針管,他就瑟瑟發抖。
冀未東出倉以後沒有出現再次排異,幾個月的血樣指標很低,只能做二次骨髓移植。30萬的手術費和康復費用再次擺在他們面前。高會轉夫婦無從選擇,孩子康復的希望就在眼前,一次又一次的堅持讓他們沒有理由放棄,勇敢的冀佳怡再次站出來給哥哥捐獻骨髓,做父母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勇敢呢?
如果您願救助孩子,請您點擊右側括號內的捐款連結:【再障男孩急需移植】 ,進入騰訊公益樂捐頁面,為孩子獻上一點愛心。或者打開微信-支付-騰訊公益-搜索:再障男孩急需移植。(圖文/ 劉小範 編輯/黑土影像工作室 畢大鵬)更多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黑土影像。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