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省平頂山來的11歲男孩冀未東,在他不滿3歲的時候就被診斷為「再障貧血」,至今已經8年了。本來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經歷了疾病的折磨後,不僅性格變得孤僻,而且由於藥物的刺激,他的容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遠遠看去,成了一個「小老頭」。冀未東每次出門幾乎都會受到同伴的嘲笑,這使他感到自卑,變得沉默寡言,漸漸地不想再出去了。
冀未東唯一的快樂時光就是姐姐來看他,哥哥和姐姐都有聊不完的話題。今年,冀未東病情加重,醫院建議冀未東做移植手術,9歲的妹妹冀佳怡勇敢地站起來為弟弟做配型。母親問姐姐怕不怕疼,她偷偷告訴母親,她也怕疼,可是親眼目睹了哥哥這麼多年吃藥打針的情景,比自己受一時之痛還算不上什麼,哥哥是她的小英雄。
小孩的母親高會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冀團和,兩人結婚不久,大兒子冀未東出生,這給他們這個小家庭增添了不少歡樂。母親為了多給兒子些陪伴,便帶著冀未東和丈夫去浙江打工。老公去鞋廠上班,高會在家轉家帶兒子。
儘管出門在外日子不輕鬆,工作辛苦,經濟拮据,但一家人在一起還是很幸福的。剎那間,冀未東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母親開始為孩子的上學做準備。但是,高會轉夫婦無意中發現,三歲的冀未東已經無法踏進校園了。
高會轉夫婦發現兒子面色黯淡,牙齒慢慢變黑,便決定帶著兒子回老家檢查。到當地市醫院做完檢查後,醫生告訴高會轉夫婦,孩子貧血嚴重,需要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夫婦兩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立刻帶著冀未東來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經抽血,CT片掃描,骨穿等一系列檢查,冀未東被診斷為再障。由於病情嚴重,醫生立即安排冀未東住院治療。冀未東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住院二十多天後,病情穩定後才得以出院回家。
離開醫院後,一日三餐都要吃藥,剛開始孩子還能乖乖聽話,還時常安慰媽媽說:「藥好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冀未東開始產生抵製藥物的心理。小孩生病後,吃的藥盒可以裝幾個麻袋,這其中所經歷的痛苦只有做父母的人最清楚。
但冀未東的病情並未因藥物治療而好轉。由於冀未東在出院九個月後病情加重,高會將兒子轉至鄭州市兒童醫院,再次進行骨穿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冀未東再次診斷為「再障」,醫生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服用藥物,輸液,輸血,輸血小板,這些都是冀未東每次住院都要做的。8年來,高先生一直在家中和醫院之間奔波,帶著兒子。每當冀未東發燒住院時,高就像與死神搏鬥一般,一次又一次地將他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去年底,冀未東因高燒再次住院。在查看了冀未東的各項指標後,主治醫生找到了高會轉,談到:「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孩子必須做移植手術,費用至少要準備30萬元。這一結果曾多次出現在高會轉的夢中,她很想放聲大哭,但8年來兒子治療期間,眼淚早已哭幹。高會轉說,他們並沒有放棄,兒子堅持了那麼久,做父母的更沒有理由放棄。
在了解到哥哥需要做移植手術後,女兒冀佳怡勇敢地站出來做配型。她堅持做完了骨穿檢查,那一刻她才明白哥哥受的苦,更佩服哥哥這麼多年的堅強。佳怡說:「我要和我弟弟一起戰勝那個病人。」檢驗結果顯示,佳怡和哥哥的配型100%一致,這讓他們全家又看到了希望。
三十萬的移植費用,是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障礙。多年來兒子生病,冀團和常年在浙江鞋廠打工,沒日沒夜的工作,其他的工友他也還在加班,經常是晚上十一二點下班。冀團和一個月只有四千多元的工資,對於兒子平時的治療費用都難以保證。夫婦只能硬著頭皮東拼西湊,這樣才能籌夠了冀未進倉的30萬。
六月,冀未東順利進行了一次移植。移植後第9天,冀未東開始出現腹痛、拉肚子、吐血、尿血等症狀。高會轉見小孩在床上疼得滾來滾去,心如刀絞。九天來,冀未東一直在滴水不進,最後他都無力掙扎。倉裡日有三十五天,對冀未東來說,就像是人間煉獄。在被針刺得像馬蜂窩一樣後,每次看到針管,他都會顫抖。
冀非東出倉後未再出現再次排異,數月來血樣指標極低,只能進行二次骨髓移植。手術費用和康復費用又一次擺在他們面前。高會轉夫婦無法選擇,孩子康復的希望就在眼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堅持讓他們沒有理由放棄,勇敢的冀佳怡再次站出來為哥哥捐獻骨髓,做父母的還有什麼理由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