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舒適化治療」成為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要求。口腔舒適化醫療的核心是提高患者口腔就醫體驗感,讓患者在主觀感覺舒適的情況下,完成口腔的相關診療過程。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創新診療方式,為患者提供安全、無痛、舒適的診療體驗。
慈麗華為患者拔牙。
微創手術 讓拔牙不再可怕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拔牙過程就好像一場噩夢。不少患者對拔牙的恐懼來自於不敢面對各類錘子、鉗子、鑿子等治療器械在口腔裡「作業」:渦輪機的尖銳嘈音、榔頭敲擊的震動、刺鼻的血腥味,感官的不適使很多患者對拔牙望而卻步。那麼,有沒有一種拔牙方法不用錘子敲、鉗子撬呢?當然有。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通過微創技術,大大減少患者的恐懼心理和創傷程度,讓拔牙不再是「夢魘」。
市民姜女士因為長智齒,經常出現牙痛、張不開口、面部腫脹,痛苦不堪的姜女士也曾想過拔掉智齒,但每每因懼怕「拔牙」而作罷。近日,聽朋友說在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拔牙「微創、無痛」後,姜女士便趕緊趕過來「拔智齒」。「不到半個小時就拔除了一顆牙,整個拔牙過程沒啥感覺,如果知道這樣,真應該早點兒過來拔智齒。」拔牙後的姜女士對微創拔牙給予了高度肯定。
和姜女士因智齒導致的反覆牙痛、面部腫脹不同,市民叢先生的智齒沒有導致明顯不適,而是在補牙過程中的一次X線片中發現的。「患者的智齒水平位,抵在了前牙根部,如果不拔除,隨著時間的推移,阻生牙的壓力會引起第二磨牙牙根吸收,損壞前牙,所以我們建議患者及早拔除智齒。」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副主任慈麗華說,患者智齒水平長在牙槽骨下,要想拔除難度非常大。為此,威海口腔醫院專家團隊為患者制定了精密的手術方案: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後,切開牙齦,去掉部分牙槽骨,將牙冠露出來後,用高速渦輪機將智齒磨碎,再通過精細的微創拔牙器械將磨碎的智齒一塊一塊取出來。「手術需要慎之又慎,因為術中一旦損傷下牙槽神經,會導致患者不可逆性神經損傷,引起下嘴唇麻木症狀。」慈麗華說。
據了解,在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水平位牙齒、殘根牙、死髓牙、埋伏牙等,大都採用微創拔除,由於不使用鑿子和錘子等工具,微創拔牙較傳統拔牙少了許多敲、鑿等恐怖動作,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懼感。
STA麻醉系統 患者接受程度高
眾所周知,拔牙通常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拔牙時,基本感覺不到疼痛。但不少患者認為「拔牙前打麻藥針還是痛!」看著那尖尖的針頭伸到嘴裡,仍讓人不寒而慄。「打麻藥的疼痛,更多的是推麻藥的脹痛。」慈麗華說,為減少牙病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和老年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對口腔麻醉的恐懼、抵抗,威海口腔醫院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美國STA計算機控制口腔麻醉系統。「STA是一款口腔局部麻醉傳輸系統,與傳統注射器及早期的無痛麻醉儀相比,優勢明顯。」
據介紹,STA麻醉系統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般傳統的麻醉方式是以手推針筒進藥,往往因力道不平均,引起患者疼痛及腫脹感,STA則是自動勻速給藥,傳輸的麻醉劑流速低於病人的疼痛閾值,患者感覺更加舒適;傳統的口腔注射治療,醫生活動空間小,操作困難,STA的自動給藥系統克服了這一難題,在針刺入表皮後即慢速均勻給藥;傳統注射會因針頭偏離,效果打折,STA採用持筆式設計,可使針尖精確到達目標位置,且針頭前方持續噴射的麻醉藥劑有如表面麻醉的功效,降低因針頭穿刺組織時造成的撕裂疼痛;STA均勻給藥,吸收率高,STA將給藥的流速與流量比值,控制在人體非常好的吸收範圍值內,實現了以較少的麻藥劑量完成期望的麻醉效果;與傳統注射器比較,STA的手柄外觀不具「威脅性」,可以躲開患者視線,免除患者對注射器產生的焦慮心理。
據了解,威海口腔醫院北院區頜面外科,除了微創拔牙、無痛麻醉等深受患者好評,黏液性囊腫切除、舌系帶修整、牙外傷脫落牙齒復位固定等也贏得患者一致點讚。
慈麗華特別提醒,牙外傷導致牙齒脫落者,最好將脫落的牙齒含在舌下或者泡在牛奶中,第一時間將脫落的牙齒帶到醫院,如果脫落的牙齒條件較好,大多數經過復位固定後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來源:威海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