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猶豫中迷失了自我:布裡丹效應

2021-01-15 億林叔叔

首先先給大家講個故事:有一頭小驢,在乾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由於拿不準先吃那一堆好,結果在無限的選擇和徘徊之後餓死了。後來我們把這種長時間的猶豫和遲疑不定的決策稱之為布裡丹效應。

其實這頭驢的悲哀就在於他無法在兩個選擇之中進行理性的判斷,以至於他已經忘掉了自己最初想要什麼。最初對於這頭驢來說他所需要的只是能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但是因為看到了兩堆草,他的注意就隨之轉移到了「吃哪一堆草更好」,最終導致他在這種無意義的抉擇之中餓死。

其實我們也和這頭驢差不多,也常常在生活之中面臨著種種抉擇,重大的選擇對於我們人生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們都希望得到最優的選擇,所以在選擇之前,就會像驢子一樣權衡利弊。

我們的大腦一直會對選擇的結果進行反覆的比較,這種高負荷的工作總是伴隨著緊張、焦慮、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特別是當我們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情緒會更加的強烈,持續性更強,直至選擇結束。但是多數情況下,機會是不會給你足夠的時間讓你斟酌的。如果你不能當機立斷機會隨時都有可能消失。

例如日前公安部發出通知,6月1日起將開展「一盔一帶」,依法查糾摩託車等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以及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受新規影響頭盔價錢暴漲。

記者採訪了一名身處溫州的頭盔作坊老闆,老闆說:我對這個完全不懂,就是看到這個消息,就投了錢開始做(頭盔)了。」頭盔作坊老闆透露,「這一波200萬的本錢已經回來了,純利潤賺了不少於800萬。」

兩臺機器,十天賺了800萬。

緊接著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下發通知,對頭盔漲價進行整頓。就在公安部官宣幾小時,各大電商平臺價格暴跌。

排除得到信息速度的因素,先進入的人賺得盤滿缽滿。搖擺不定後進入的人哀嚎遍野。當你還在猶豫吃那堆草的時候,人早已把眼前的草吃光,當你終於決定要吃的時候草已經被風吹走了。

最後記住這句話:「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人生有很多時候,只有及時抓住機遇,並迅速執行,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成功。

不要再因為失去機會而追悔莫及。

最後評論區寫出你錯過最遺憾的一次機會吧

往期文章回顧:

黑人被暴力執法致死,為何無人相助——責任擴散效應

首因效應——顏值高的人賺的錢更多

你是否在某一瞬間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閃回現象為何頻頻出現

巴納姆效應?看完這個你還相信星座嗎?

相關焦點

  • 生活中常見的六種心理效應
    塔瑪拉效應初入職場時,有沒有人提醒過你,要多做事、少說話?為什麼很多「過來人」都要給新人這樣的忠告呢?這是因為,言多必失,一不小心說錯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當你還沉浸在口吐蓮花的美妙感覺中時,聽者可能已經面露不屑,或是揚長而去。因為你可能說中了人家的隱私,或是觸及別人的禁地;還有可能你只顧說話而忘記了做事,光是紙上談兵,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兒,被領導視為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標杆。真正聰明的人,能在事業上所有建樹的人,往往都堅持一個原則:多做事,少說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塔瑪拉效應。
  • 身邊的江湖-大腦中的小毛驢
    其實猶豫不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因慎重才會猶豫,但是猶豫過頭了就會變成一種折磨和痛苦。有時你一直猶豫不決,等到終於下定決心了,謝幕時間也到了。了解猶豫不決產生的原因和環境,實時把握猶豫的程度,可以對我們的高效生活產生很好的指引、啟發、覺醒作用,讓我們的人生不留遺憾。下面我們看看布裡丹小毛驢的故事,希望能得到更多啟發。
  • 個人解讀《西部世界》——威廉(上),找尋自我or迷失自我
    老男神威廉我們可以看到整部劇講威廉找尋到了自我但我感覺威廉更像是在西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從前的那個青年滴酒不沾,義氣風發,年少有為,甚至是提洛公司老總的成龍快婿。西部世界中,白帽代表善良,黑帽反之當撿起掉落的罐子時,程序使他愛上Dolores,但後來威廉發現,德妹是不同的,從德妹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善良聰慧而又感性,這些品質深深地吸引著他,而使他真正愛上了德妹,
  • 趣味心理效應之動物篇--中國數字科技館
    一個國王準備打一場關乎國家存亡的戰爭,於是命令馬夫給他的馬換馬掌,但馬夫在操作過程中給馬掌少釘了一個馬蹄釘,國王騎著這匹馬出徵了。在拼殺衝刺時,馬掌掉落,馬摔倒了, 國王也被亂軍踩死。戰爭輸了,整個國家也隨即滅亡了。  的確,生活中萬物都有聯繫,一件看似極其微小的事情,也有可能引起其它事物的巨大變化,這就是「蝴蝶效應」。
  • 北大自殺女生之謎———「戀愛腦」女孩在戀愛中如何不迷失自我?
    鄭爽「戀愛腦」女孩的一旦戀愛,智商為零、迷失自我、低至塵埃、全心奉獻。今天我且談談「戀愛腦」女孩如何在戀愛中不迷失自我。一、定位自我。其一,感情定位。智商為零,這是「戀愛腦」女孩最顯著的特徵。女孩戀愛時發現自己有「弱智」表現,此時應靜下心來,疏理自己在這段感情裡的定位,覺得不合適不恰當,應適時做出調整或及時止損。比如:對方哪件事明明是做錯的,我為什麼認為他是對的。
  • 如果你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請用心感受擁有的一切
    我們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果我們在夢想或目標中迷失,請認真的感受自己身邊的一切,愛人從身邊醒來的愜意安心,冬風從臉上吹過的冷冽,剛剛扇著翅膀飛向天空的白色鴿子,還有帶著各類噪音呼嘯而過的車流~如果我們是魚,終其一生,一直在尋找海洋,但卻忽略了我們本身就生存在水中,這水呀,很多時候就是海水啦
  • 心理學:不要被承諾迷失了心智,否則,你就會被「騙」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董事長,創始人: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解析人性之中「陰暗面」的特點,幫助你認知人性的醜陋,認知自我,掌控自己的人生,開發自身的潛能,超越當下的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實現自我人生的跨越。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人們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暗示,從而導致自我知覺出現偏差,總是認為一種十分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就十分準確地揭示並概括了自己的真實特點。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 孩子太過自我?巧用「投射效應」,避免孩子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2、潛意識所致其實孩子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也就是「童言無忌」,由於潛意識的思想,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別人,脫口而出那些傷人的話。孩子太自我不可取,孩子不僅人際關係緊張,成長也會受阻,父母要重視。關於投射效應,父母早知道,早幫助孩子。投射效應有哪些表現形式?
  • 人的本能自我保護——霍桑效應
    別盯著他人看安全感在自己心裡誰都想給他人留下好印象心理學原理——霍桑效應又稱霍索恩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人們被觀察時的不自然,除卻為了展示更好的自己而刻意改變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本能的自我保護。一個人當發現被他人,特別是一些陌生人觀察時,會產出本能的自我保護。擔心自己不美麗的一面是不是被發現了,如果自己很美麗,那麼對方會不會圖謀不軌?
  • 自我誘導依賴效應,是如何坑你的
    但在你被診斷結果嚇唬到/安慰到之後別忘了還有一個東西名叫「自我誘導依賴效應」↓多年以前,我和我的一個學生安妮·貝內文託研究了給勝任感貼標籤所導致的效應,我們把這一效應叫做「自我誘導依賴」(self-induced dependence)。
  • 墨菲定律之拆屋效應:不要拒絕自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人們在聽到比較困難的問題或被人提出難以接受的要求時,人們就會猶豫,如果再次降低,人們一般就會答應了。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再拒絕,另一方面是感覺這問題與要求自己也能解決或滿足。在工作中,人們也常常會有這種心理,當老闆布置個難度比較大的任務是,一般大家都會打退堂鼓。難度那麼大,很難完成,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大多數員工都會這麼想。二如果老闆把工作的難度降低一些,就會有人接受了。
  • 《密封罐子》:玻璃罐子隱喻的隔閡真相,遊戲背後的自我迷失
    它總是先把你帶入或輕鬆、或有趣的氛圍中,又突然洩露一股濃烈的傷痛,百爪撓心。這傷痛放佛與你無關,又放佛就是你,讓人鬱悶至極,又欲罷不能。說起來這感受和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有些相似。不同之處在於,三毛是一種歷盡人世艱難,努力重拾生活卻難以掙脫泥淖的傷痛;而本書作者,看起來從一開始就將自己隔絕在生活之外,他的傷痛像是與生俱來。讀這本書,你很難不對它的作者產生好奇。
  • 「巴納姆效應」並非自欺欺人,心理學:合理利用能幫娃完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巴納姆效應」,肖曼·巴納姆是一名著名的魔術師,他的魔術表演讓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對此他也毫不避諱的說,因為自己的魔術包含所有人都喜歡的部分,所以每一刻都有人上當。
  • 「青蛙效應」啟示錄
    這就是傳說中的」青蛙效應「。02「青蛙效應」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幾乎都是在安逸舒適的環境裡,不知不覺的讓人產生了惰性。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馬伊俐飾演的羅子君,她的婚姻之所以走向破裂,正是青蛙效應所致。因為羅子君安逸於現狀,她的自我滿足感,讓她不思進取,每天碌碌無為。除了逛商場購物,就是去美容院享受服務。
  • 《穆斯林的葬禮》梁冰玉:陰差陽錯的愛,卻沒有迷失自我
    她是一個在親密關係中極端的保持自我的女人,她是梁冰玉。因此,她成為書中最獨特,也是那段歷史中最獨特的存在。她無須被深深庭院緊緊壓制,沒有像姐姐一樣失去本真的自我,但是她在親密關係中,維持自我的選擇又過於極端,為了保持自我,不顧倫理,不顧責任。一手釀造了許多悲劇的產生。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又偏偏是另一種極端,在親密關係中極易委曲求全,失去自我。
  • 假如太空人迷失在太空中,會以何種方式終結?
    電影《地心引力》中有一段經典的片段,太空人在太空梭的艙外工作時,突遭隕石撞擊脫離了飛船,主角在經歷種種自救後成功返回地球,但另一名太空人則徹底迷失太空。那麼在現實中,如果太空人徹底脫離宇宙飛船後,會以何種方式終結?
  • 迷失在別人的故事中,註定無法走出自己的路
    水,消失在水中;人,迷失在故事化的人群裡。從小到大,我們是在聽著別人的故事、講著自己的故事中成長,故事化的生存是常態。講學習,有鑿壁偷光、牛背讀書的故事,講孝順,有臥冰求魚等24孝的故事;講精忠報國,有嶽母刺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