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之書雜談三種

2020-11-24 鳳凰網

現存中國撰述中最早提到《問論》一書的,是宋初天台宗中興祖師知禮的文集《四明尊者教行錄》。

圖一:《論史學之邏輯》上的楊丙辰籤名

 圖二:俞頌華籤贈張東蓀的《柏拉圖政治教育學說今解》

《法華五百問論》是否不為宋人所知

「日藏佛教典籍叢刊」去年推出了最新一種《〈法華五百問論〉校釋》(上、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作者是臺灣圓光佛學研究所的教授釋真定法師。法師在俗時名吳鴻燕,曾留學日本駒澤大學,專攻佛教學,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湛然〈法華五百問論〉之研究》於2007年由山喜房佛書林出版,而《校釋》一書就是根據該論文中的資料篇增訂完成的。《法華五百問論》(簡稱《問論》)是一部關於《妙法蓮華經》的注釋書,傳為天台宗湛然(711-782)所著,內容是專門駁破唯識宗窺基(632-682)的《妙法蓮華經玄贊》。《問論》久佚於中國本土,但在日本卻一直有寫本和刻本流傳。真定法師以日本僧人本純(1702-1769)所撰《〈五百問論〉箋注》的刻本為底本,以日本華嚴宗古德宗性的抄本等為校本,用現代學術方法對《問論》做了系統而精細的整理校注,使這段天台、唯識教學之爭的歷史完整地呈現出來,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現存中國撰述中最早提到《問論》一書的,是宋初天台宗中興祖師知禮(960-1028)的文集《四明尊者教行錄》(有王堅點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北宋鹹平六年(1003),日本天台宗高僧源信(942-1017)因弟子寂昭入宋求法,藉機就天台宗教理中的疑義撰成二十餘問,託寂昭請知禮答釋。源信和知禮的問答,後人輯為《答日本國師二十七問》,收入《四明尊者教行錄》卷四,其中第二十七問就同《問論》有關:「二十七問:《五百問論》題下,雲妙樂大師(引者按:湛然曾住妙樂寺,故後人以「妙樂大師」稱之)造。疑者云:此論似多訛謬。……若是大師所制,不可不通。答:此論宋地闕本,茲不得而評論矣。」真定法師在《校釋》一書的「解題」裡評論說:「……知禮回答源信第二十七問時,很有可能是(引者補:宋代天台僧)首次知道《問論》的存在。」但仔細體會知禮的答語「此論宋地闕本,茲不得而評論矣」,其中並未透露「首次知道《問論》的存在」的意思。從邏輯上說,「宋地闕本」並不妨礙宋地學僧已知此論的存在。知禮完全可以從其他渠道事先知道《問論》的存在,但因向來只聞其名而無法知曉其內容,所以才會說「此論宋地闕本,茲不得而評論矣」。這樣也是講得通的。

真定法師在「解題」中還說:「……在後世遵式、宗鑑、志磐,對窺基《玄贊》毫不留情地批判下,對於湛然曾經對《玄贊》抱持種種疑問而撰作的《問論》,未曾提及隻字片語。很顯然地,宋天台僧對《問論》可能是毫不知情。」我們先不管遵式和宗鑑如何,單來考察一下志磐(生卒年不詳,活躍於南宋鹹淳年間的天台宗學僧)是否對《問論》「未曾提及隻字片語」,「可能毫不知情」。近讀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刊道法法師校注的志磐《佛祖統紀》(上、中、下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發現卷八有小字夾注云:「案《二師口義》云:吳越王遣使,以五十種寶往高麗求教文,其國令諦觀來奉諸部,而《智論疏》《仁王疏》《華嚴骨目》《五百門》等不復至。」類似文字又見於《佛祖統紀》卷十:「於是吳越王遣使致書,以五十種寶往高麗求之。其國令諦觀來奉教乘,而《智論疏》《仁王疏》《華嚴骨目》《五百門》等,禁不令傳。」

《智論疏》和《仁王疏》是天台宗創立者智顗(538-597)的著作,《華嚴骨目》則是湛然的作品。緊接在《華嚴骨目》之後的《五百門》,我認為就是《法華五百問論》。真定法師在《校釋》「解題」中提到:「湛然撰《法華五百問論》三卷,又稱《五百問論》《五百門論》《釋疑》,此等名稱見載於東大寺古寫本……」原來《五百問論》別稱《五百門論》(古寫本中「問」「門」兩字容易抄混),而《五百門》顯然就是《五百門論》的略稱。《二師口義》為繼忠(1012-1082)所集,題中的「二師」指知禮及其弟子尚賢,而繼忠則是尚賢的弟子、知禮的法孫。《二師口義》中的這段話,講的是吳越王時遣使高麗尋求中國久佚的天台宗章疏,高麗學僧諦觀來中國獻書一事。其中有關《五百門》「不復至」和「禁不令傳」的記載,似是知禮、尚賢師徒得自天台宗內部關於高麗諦觀獻書一事的某種舊傳。若真如此,則吳越國時中國人已知有《問論》(但因某種原因未能重新輸入),本無待於鹹平年間日僧源信的跨海提問了。

總而言之,至少繼忠、志磐這些宋代天台宗僧人對《問論》並非「毫不知情」,在他們的著作中關於《問論》也不是「未曾提及隻字片語」。只是他們同知禮一樣,僅知《問論》之名而未曉其內容罷了。這一點是真定法師未能徹底釐清的。

Kon-Tiki和維根斯坦

去年有部挪威電影可以看看,叫Kon-Tiki,中文翻成《孤筏重洋》。電影講的是挪威探險家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1914-2002)為證明玻里尼西亞人最早的祖先是從南美洲西岸坐木筏順洋流向西飄到玻里尼西亞的,在1947年4月28日到8月7日,同五個夥伴一起乘木筏「Kon-Tiki號」(Kon-Tiki是南美和玻里尼西亞神話中太陽神和祖先的名字)從秘魯出發橫渡南太平洋,最終成功抵達玻里尼西亞臘羅亞島的故事。海爾達爾關於這次探險寫的旅行記在1950年由F. H. Lyon從挪威語譯成英語(Kon-Tiki: Across the Pacific by Raft,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 1950),成為當時乃至現在的一大暢銷書。

我檢索了一下,Kon-Tiki一書有兩個漢譯本,分別是《太陽神號海上歷險記》(麻喬志譯,地質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和《孤筏重洋》(朱啟平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重慶出版社,2005年10月再版)。還有一本《南十字星下的神跡》(林克編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怎麼看都像是改寫自《太陽神號海上歷險記》的偽譯本。

去年校讀《回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增訂版的漢譯本(李步樓、賀紹甲譯,商務印書館,2012年8月第一版),發現在維根斯坦寫給作者馬爾康姆(Norman Malcolm, 1911-1990)的最後一封信裡也提到過海爾達爾的這本Kon-Tiki。漢譯本是這麼說的:

謝謝你寄給我的書《康·蒂基號》。我常常聽人說起這本書,它一定是很有趣的。

(Thanks for sending me the book Kon-Tiki. I've often heard of it & it's bound to be interesting.) 這封信在1951年4月16日從劍橋發出,十三天後(1951年4月29日)維根斯坦就去世了。他生前來得及讀完這本書嗎,我沒查,不知道。

這封最後來信本來沒什麼難懂的地方,但漢譯者翻得實在糟透了。我舉一個例子。維根斯坦在信裡提到最近碰見過摩爾(G. E. Moore)兩回,並和他有所討論(I saw Moore twice recently & had discussions with him)。緊接著的一句漢譯者翻作:

一個人很是糟糕,另一個人則相當地不錯,我應為這個糟糕的人變得糟糕而承擔責任。

(One very bad one, the other fairly good. I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bad one's being bad.)

但是從前後文的意思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one、the other和the bad one說的不是「一個人」(維根斯坦)、「另一個人」(摩爾)和「這個糟糕的人」(維根斯坦),而是指維根斯坦和摩爾兩次碰面時所做的兩次討論。所以正確的譯法應該是:

一次(討論)很差,另一次則很好。很差的那次搞得那麼差全是我自個兒鬧的。

《回憶維根斯坦》增訂版的漢譯文質量較差,我另有長文評述,此處不贅。

德國哲學家施特恩貝格的兩個中國讀者

最近在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書庫查書,翻出一本德國新康德派哲學家施特恩貝格(Kurt Sternberg,1885-1942)寫的小冊子《論史學之邏輯》(Zur Logik der Geschichtswissenschaft, Berlin: Verlag von Reuther & Reichard, 1914)。這本書本身倒沒有什麼,引起我注意的是某人在書名頁右上方用德文題寫的三行字(圖一)。請教了熟悉德文手寫體的朋友,得以確定這三行字寫的是:

Yang Dschen-wen

Berlin, Charlottenburg,

den 9. Juni 1915.

這位Yang Dschen-wen不是別人,正是民國著名德語翻譯家楊丙辰。楊丙辰本名震文(即Dschen-wen),是河南南陽人,有說他生於1892年,也有說生於1896年,不是很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楊丙辰曾於1913年夏到柏林留學,一戰期間一直住在德國,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德語教授、河南大學校長等職,參與創立中德學會,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去世。這本《論史學之邏輯》正是楊丙辰的舊藏,是他於1915年6月9日在柏林夏洛滕堡得到的,當時他在德國已經住了大約兩年的時間。

楊丙辰不一定是施特恩貝格的第一個中國讀者,但他肯定不是施特恩貝格的最後一個中國讀者。在他之後,俞頌華(江蘇太倉人,1893-1947)也注意到施特恩貝格,而且還翻譯了他寫的一本《柏拉圖政治教育學說今解》(商務印書館,民國十三年11月第一版)。從1921年到1924年,俞頌華一直在柏林擔任上海《時事新報》和北京《晨報》的駐德特派員,同時在柏林大學旁聽各種課程。1924年春,他在回國途中將《柏拉圖政治教育學說今解》譯出,由張東蓀和張君勱作序,交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書庫藏有一冊《柏拉圖政治教育學說今解》,封面右上題「東蓀先生惠存 譯者贈」,竟然是俞頌華籤贈張東蓀的本子(圖二)。這真是極好的現代哲學史史料。

施特恩貝格是猶太人,後來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除了楊丙辰和俞頌華之外,我想一定還有其他中國人接觸過他的著作吧。■

錄入編輯:李琪

相關焦點

  • 太歲 生肖運勢 符籙雜談 二
    前言: 前幾日發布了一篇,太歲,生肖,符籙雜談一,今日我們繼續討論。古人曾說:太歲為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其作用於一個人的力量之大可想而知。古人有詩曰"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太歲 生肖運勢 符籙雜談 一
  • 雨果雜談:跨境老司機解密摩斯密碼——爆款listing布局
    雜談背景: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首先要清楚產品的標題,圖片拍攝角度,產品特點,價格,描述,關鍵詞,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因為這些與listing布局有關,高效巧妙的listing布局才能有高轉化,成就爆款。
  • 燈魚雜談 | 長鬚飄飄——龍鬚燈
    本文配圖除作者拍攝之外均來自網絡》》》燈魚,往期分享:燈魚雜談 | 南印度觀賞魚~紫衣飛燕燈魚雜談 | 紅目公主燈燈魚雜談 | 鑽石紅蓮燈不止一種!燈魚雜談 | 青眼燈三兄弟燈魚雜談 | 世界最小的魚-露比精靈燈燈魚雜談 | 綠晶燈-綠色的精靈燈魚雜談 | 珍珠燈燈魚雜談 | 鑽石紅蓮燈燈魚雜談 | 糖果燈燈魚雜談 | 尼格羅紅兩點燈魚雜談 | 玻璃血心燈魚雜談
  • 論武雜談,剛相有多強?僅次於玄冥二老級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是本文作者【金書無敵神拳門過三拳】論武雜談,剛相有多強?僅次於玄冥二老級別!剛相有多強?可以看一下他師兄宇文策有多強,宇文策也就是阿三,同為西域少林的傳人,阿三外號八臂神魔,二十年前曾在長安將薛氏五雄盡數擊斃,另有華山、峨嵋派中的幾位高手也死於其手。
  • 吳夜雨︱雜談魯迅先生與宋版書影箋及永樂大典箋
    我對宋版書影箋並未特別留意,但見過的也有三十幾種,對當時愛書愛箋之人,肯定可以說「總有幾款適合您」吧!宋版書影箋種類雖多,但帶圖案的卻非常少見。我有幸收到兩紙,頗可一觀。其一為榮寶齋制箋,寬二十釐米,高二十九釐米,取宋版書一面,尺幅寬闊,箋色仿古。
  • 18款速騰二代MIB德賽西威187B倒車影像安裝
    在這裡我告訴大家是可以安裝倒車影像的,很多4S店為了誤導車友故意說不可以安裝,其實是可以的,有三種方法安裝倒車影像。 本店可以安裝發貨原廠拉手攝像頭以及專用解碼攝像頭。此圖為原廠拉手攝像頭效果 第三種為專用解碼攝像頭,產品由德賽西威內部工程師研發,主要針對德賽西威系列一代和二代MIB所用,為拉手攝像頭,現分為一代產品和二代產品,全部無損安裝
  • 錄取通知書用VR遊戲歡迎新生 遊戲名為「西工大夢幻之旅」
    【錄取通知書用VR遊戲歡迎新生】據媒體報導,今年西北工業大學的的錄取通知書使用了先進的實景VR技術,設計了「西工大夢幻之旅」動漫小遊戲。錄取通知書用VR遊戲歡迎新生,網友直呼很有創意,也表現出院校的文化氛圍。
  • PC裝配式施工之疊合板工藝雜談
    導語今日特分享「pc構件安裝工程-疊合版」,政策大力扶持下的PC裝配式產業蒸蒸日上,帶來了這個建築產業的飛速發展,小編有幸能對一個「PC疊合板」構件安裝的工程進行參觀,特寫此文章,對目前的PC產業做一個雜談,也算是一個分享。
  • 成都風水雜談:四維矩陣與雪山四靈
    《淮南子·天文訓》雲, 「日冬至,日出東南維,入西南維; 至春秋分,日出東中,入西中; 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這裡明確將 「維」 與太陽的運行聯繫到了一起,可見「維」在古代中國也是不可忽略的方位。
  • 山海經:西次二經全怪獸圖解
    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如鸞之聲也,後改為鑾」鸞鳥大量見於《山海經》、如《海外西經》諸夭之對,《海內西經》開明西,《大荒南經》栽民國、《大荒北經》附禺之山.《海內經》都廣之野等。郭璞《圖贊》曰;「鸞翔女床,鳳出丹穴:拊翼相和.以應聖哲。擊石靡詠,韶音其絕。」
  • 合肥之西 生生不息
    西,秋方也,《說文》曰:「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西。」無論甲骨文、金文還是小篆,「西」字都是一個象形字。日落西山,百鳥歸巢,故「西」字又引申為棲息,休息之意。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的今天,合肥之西也正應了此意,無論是多彩生姿的四季花海、西擴公園,還是昔日「廬陽八景」蜀山雪霽所在之處的「天然氧吧」大蜀山,還是以西命名的肥西、塘西河公園、都是宜居、舒適的代名詞,它們承載了合肥的文化和歷史,推動著這座城市的文明,也和合肥這座欣欣向榮的城市一起,奮力向前,不負守望,生生不息。
  • 北宋初期詩壇: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
    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北宋初期的詩壇的三種傾向: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以及歐陽修的詩跡。北宋初期詩壇上出現三種傾向:一種是以王禹俗為代表,學習白居易,提侶語言淺顯明白,有現實內容和社會意義的詩歌,稱為白體。但他的《山園小梅》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向來膾炙人口,被稱為詠梅絕唱。王禹偁的白體,林逋等人的晚唐體,在宋初詩壇都未能形成一種轉變唐末五代柔靡詩風的力且和運動,瀰漫詩壇約半個世紀之久的是西崑體。
  • 展會|「耳機與雜談年度盛典 IN 深圳」深圳的燒友們,讓你們久等了!
    不知不覺,耳機與雜談年度盛典已經辦到第五屆了,又回到了很有紀念意義的深圳,因為第一屆耳機與雜談年度盛典就在深圳舉辦,那時候場地很小,時間也只有一個下午,但擋不住燒友們的熱情,直接將
  • 二分裂與無絲分裂生殖方式異同比較
    在這幾種分裂模式中,無絲分裂是真核生物的一種分裂模式,而真核生物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無絲分裂這三種形式,而二分裂只是針對原核生物才有的一種分裂模式,這是最根本的區分。其次,關於這幾種分裂形式,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具體闡釋。
  • 罷免二階連署書被刪除1.3萬份,陳水扁之子回應了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之子、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陳致中罷免案二階連署書經查對被刪除1萬3373人,刪除後尚缺1萬2417人。陳致中昨晚說,尊重選委會審查。罷免團體表示,待收到正式公文再決定往後怎麼走。發起罷免陳致中團體11月2日宣布,二階連署達標,已將2萬9000多份連署書送件到高雄市選委會。不過,經高雄市選委會12月9日查對結果,原連署人人數計2萬9018人,不合規定依法應刪除人數計1萬3373人,經刪除後連署人人數為1萬5645人,不足規定人數1萬2417人。
  • 三種方式帶來改變,從量變到質變,「西雀」為財稅公司升級助力
    ,總結出了三種不同的方式來依次解決。在這套基本的流程幫助下,「西雀」讓多家財稅公司實現了從零起步再到累積客戶最後質變。 「西雀」智慧財稅管理系統讓財稅公司更懂業務,這個業務不止是簡單的業務處理這個過程,更重要的是以系統為主導,來促進行業標準化發展。眾所周知財稅行業在經歷了前期的高速發展後,中間進入了很多公司都想來這個行業分一杯羹。可是,這樣就產生了問題,那就是行業沒有標準化。
  • 消防車簡史之二
    但是,《武經總要》並不講滅火的書,而是講軍事作戰的書,在這本書中唧筒的另一種又被稱為猛火油櫃,是一種專門用於放火的攻擊性武器。這種武器以猛火油為燃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石油。當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時,蘇格拉底坐在雅典的廣場上與不同的智者討論公平、公正的理想國。當漢武帝為驅逐匈奴揮師西進時,羅馬的凱撒大帝滅了迦太基統一了義大利,開始東徵。由於高山阻隔,東西文明並沒有發生碰撞,直到2000年後的鴉片戰爭。我們講文化自信,並不是指否定外來文化,因為文化的交融才會讓這個世界更和諧。
  • 陰謀論(二)——道西戰爭
    卡斯楚發覺的這個「道西基地」是一個人類史上最恐怖變態的生化實驗室,其他一些同事也開始發現這個地下基地的恐怖之處,他們感到不安、恐慌,並且一些人想要反抗這裡。卡斯楚職責上就是要阻止他們並向上司會報,但是卡斯楚決定遵從自己的良心,聯合同事一齊告發「道西基地」真相。後來經過一些好心的蜥蜴人的指引,他們得知第7層還隱藏著更可怕的真相。
  • 從東洋刮來的西學風
    ;二是一衣帶水,距離短,風俗近;三是費用低。張之洞就說:「至遊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一、路近省費,可多遣;一、去華近,易考察;一、東文近中文,易通曉;一、西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若自欲求精求備,再赴西洋,有何不可?」
  • 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原標題: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曾經的海岸線,現在的華僑城溼地公園被高樓大廈包圍著,這片城市中的溼地,顯得十分珍貴。  大規模填海破壞大部分西海岸線生態  據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劉海軍博士介紹,我市的天然溼地資源主要包括近海與海岸溼地和河流溼地兩類,面積為39414公傾,佔全市溼地總面積的84.17%。如何在適度圍填海造地和保護天然溼地之間取得平衡,是深圳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深圳建市30多年來,溼地一直為經濟發展「讓路」,面積一縮再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