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螃蟹。女兒拿著螃蟹的大鉗子在那揮舞的時候,我就問她:「螃蟹的外殼硬不硬啊?」
女兒說道「當然硬啦,這可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骨頭呢!」
這個切入點真是完美啊,孩子自己說到了知識點。老母親趕緊問:「你能摸到螃蟹的骨頭,那你能摸到大象的骨頭嗎?」女兒跑到書架上,拿出那本大大的《骨頭之書》,開心地說「可以呀,不僅能摸到大象的骨頭,還能摸到長頸鹿、大藍鯨好多動物的骨頭呢!」
這本《骨頭之書》靠著自己可觸摸的骨架、輕鬆有趣的對話還有鮮豔的畫面,輕易就得到了小姑娘的青睞。
就像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語言生動活潑,內容奇妙精彩,大人也會看得津津有味!更別說小孩子啦。
01 可觸摸的骨架,創紀錄的骨頭,滿足孩子關於骨頭的奇思妙想
想讓孩子有深刻的印象,就得來點不一樣的。書中的磨砂工藝,讓動物們藏在肉裡的骨頭清晰可見,而且可以摸得到具體的位置。這種獨特的觸覺體驗讓孩子大呼過癮。
看這頭大藍鯨,箭頭指出的地方就是磨砂的骨頭。想像不到這樣一個大塊頭,骨頭原來是這樣的。
關於骨頭,孩子總會問一些讓人摸不到頭腦,需要去問度娘的問題。比如說,誰的骨頭最重,誰的骨頭最薄,誰的骨頭長得最快等等這些讓人頭大的問題,這本書可以一次搞定。
書中選擇了10種創紀錄的動物骨頭,還有動物們的奇趣知識,極大地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
比如說,蝙蝠的手指頭又細又長,單純這樣說的話,孩子並不能感受到細長的程度。可是,書中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的指骨跟我的一樣又細又長,那麼你的小指就會細得像頭髮一樣。然後向下生長越過你的腳趾!」
是不是腦海中浮現出來了一幅誇張的畫面?這種對照到孩子身上的寫法,能夠更好地讓孩子理解到蝙蝠的骨頭特點。
02 輕鬆有趣的對話,可視化的敘述方式,讓孩子開啟興趣盎然的探索
第一口吻的敘述方式,就像小動物們在和小朋友在對話一樣,輕易就吸引到孩子們的注意。而且,好玩的線索提示,就像玩尋寶遊戲一樣,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頁。
在誰的骨頭最尖這一節,太陽角蜥開頭就說道「小朋友們,快來瞧一瞧我頭頂上尖銳的骨頭。」頭頂上還有尖尖的骨頭?
而且他的線索提示中說「我可以從眼睛裡向外噴射鮮血。」這種奇怪的線索尤其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
乾巴巴的數字,對於小孩子來說最是無趣,因為他們並不能清晰地了解到數字指示的概念。
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就是,把數字描述的特徵,通過身邊的事物進一步表達清楚,這種可視化的敘述,讓孩子理解起來更輕鬆。
說到藍鯨的下頜骨時,書中說到「因為我有巨大的下頜骨,所以我長大嘴後,可以讓你的100個朋友坐在我的舌頭上。」提到藍鯨每天需要吃掉40000000隻磷蝦的大飯量,書中又進一步說到,「相當於吃下24000盆像豆豆軟糖般大小的魚。」瞬間就讓孩子對於藍鯨吃多少東西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這種對話式的口吻,還有將數字通過生活中的事物進一步表達的方式,讓看起來略顯枯燥的科學知識更有趣味。原來,科普書也可以這麼有意思!
03 鮮豔的顏色,充滿美感的畫面讓閱讀更有樂趣
這本《骨頭之書》並不是只有動物的骨架,動物們生活化的場景既貼合實際,畫面也十分美好。
優雅的長頸鹿一直是孩子的最愛,看,書中的長頸鹿正伸長脖子,去吃樹枝上的嫩葉。周圍還圍繞著幾隻小鳥,身後的朵朵白雲,也在暗示著長頸鹿的身高,果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呀!背景是茫茫無際的非洲大草原,有一叢叢的草,棵棵大樹,黃色的樹與紅色的天空與長頸鹿身上的斑點,相映成一幅溫暖的畫。
《骨頭之書》通過有趣的獨特視角,將動物們的特點與內部形態展示給每一個人,將科學知識的普及以一種有趣的方式講述出來,既能夠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也是一本頗有特色的科普書。
科學也可以是有趣的,骨頭也可以被摸到,探索動物骨頭中的奧秘,就從《骨頭之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