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們常常聽過有很多小時候被父母寵愛的孩子長大之後就變成了巨嬰,他們生活完全依賴父母,而且一點兒動手能力都沒有。這樣的孩子一旦失去了父母的照顧,那麼他們就很難在社會生存了。
有種"巨嬰"叫楊鎖,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23歲終餓死家中:
我們在家裡常常說再不起來活動就會被懶死,本以為這只是一種開玩笑的話,但是確實有位小夥子23歲懶死家中。他叫做楊鎖。楊鎖出生於河南一個去痛的家庭。因為是家中獨子,楊鎖小的時候就備受父母疼愛,家裡什麼活都不讓他幹,生怕他累著。久而久之,楊鎖連一點生存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在他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
之後他的生活就一直有他的母親照顧著。而當他18歲的時候母親也去世了。失去了雙親的楊鎖依舊什麼事都不會做。他的堂哥給他找了工作,他嫌棄太累於是回了家。後來堂哥來家裡看他的時候,他早就餓死家中。這是一個多麼悲慘的事。而這樣的事情也足夠引起不少父母的思考。
巨嬰是怎麼養成的?
究竟這樣的巨嬰是怎麼養成的,失去了父母之後就連生存的能力也沒有了。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巨嬰的存在呢?
1,父母的溺愛。
父母的溺愛是首要的,根本的原因。孩子出生後,父母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父母的溺愛和無條件的給予只會讓孩子逐漸喪失了尋求自我發展的能力,他們認為父母在,這個世界就不會崩塌,自己也不需要去學習怎麼照顧自己,甚至也沒有一點點上進的想法。可以說,父母的溺愛就是毀掉孩子的那雙手。
2,沒有自我追求。
當然,除了父母的溺愛之外,孩子本身如果對自己沒有任何的追求,只是想要無所事事地躺著家裡,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的話,也會逐漸把自己培養成巨嬰。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但他們無法為我們的未來負責,如果自己也沒有對未來的思考的話,就會慢慢走進了被社會唾棄的地步。
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成為"巨嬰"?
1,適度的愛。
每個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有分寸,不能是沒有節制,沒有原則的愛。父母應該要對自己的愛有所把握。父母的愛應該是適度的,對孩子平時的教育要嚴格,而且對孩子無理的要求要拒絕。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2,多點實踐活動。
父母還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去體驗一些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選擇性地放手讓孩子去學習和成長。讓孩子懂得收穫的同時也是要付出的,一個人不可能一味等著別人的給予,因為這樣的給予不可能長久地保持。這樣的實踐活動會大大地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3,培養獨立能力。
最後,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去獨立。父母要明白,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對孩子的未來只能是一種傷害。應該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還要增強孩子的責任感。這樣孩子在面對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才會有動力去完成。
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體現對孩子百般的守護,而是讓孩子逐漸發展,去適應生活,適應社會,並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實現,那樣父母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成功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