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這些西方人不僅向大熊貓扣動扳機,還吃熊貓肉

2020-12-03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導今年5月16日,旅美大熊貓「白雲」搭乘航班回到了闊別23年的家鄉四川,大熊貓「小禮物」也跟隨媽媽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

「白雲」1991年9月出生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1996年9月,「白雲」前往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小禮物」2012年7月出生在美國,為「白雲」的第6隻幼仔。這對大熊貓母子返回故鄉,是因為與聖地牙哥動物園的保護租借協議到期。

聖地牙哥動物園從今年4月初起,舉辦了三周的送別會。外媒報導稱,有上千名美國訪客前去與大熊貓道別。聖地牙哥動物園發表聲明,對深受喜愛的大熊貓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對中國致以衷心感謝,同時表示該園今後將繼續致力於保護大熊貓物種。

這依依惜別的一幕在今天看來,並不罕見——但凡全球各地租借的大熊貓到期要返回中國時,都會出現類似的一幕,這似乎已經成了大熊貓這種世界級「萌寵」的標準禮遇。

不過,如果不是看了亨利·尼科爾斯寫的《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我真的以為西方人對來自中國的大熊貓的溫情脈脈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想到在90年前,西方人曾經拿著獵槍到處尋找這種珍奇的動物,甚至對著她(他)們扣動扳機。

這是2019年5月16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拍攝的大熊貓「小禮物」。(新華社)

沒錯,自從1869年西方人第一次目睹(有記載的)這種神奇動物至今,西方人對大熊貓的興趣從未衰減,但是,尼科爾斯這本關於人與大熊貓互動歷史的著作也揭示了西方人從大熊貓獵殺者到保護者的角色轉變過程。

尼科爾斯在著作中還原了西方人獵殺大熊貓的歷史:據說這場「競賽」發生在一位名叫歐內斯特·威爾遜的植物學家提出「誰可以成為第一個成功獵殺這種動物的人?」之後。在威爾遜之前,西方已經認識了這種動物,並且獲得了大熊貓的標本——這裡不得不提下阿爾芒·戴維這個人。這位為巴黎自然博物館搜集中國珍稀物種的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四川發現了熊貓的蹤跡,並留下了西方關於這種珍稀動物的最早記錄。戴維向當地獵人賞以重金,最終獲得了大熊貓遺體並將其製成標本,將其運回西方並保存於巴黎自然博物館。戴維1869年在四川的發現刺激了其他熱衷於搜集中國珍稀物種的西方人,其中就包括威爾遜,他在前往中國尋找熊貓後撰寫的遊記中提出「這是中國西部最值得狩獵家去追尋的獵物」。

在威爾遜的挑動下,曾有不少西方人試圖成為名副其實的「熊貓狩獵者」,但都由於各種原因無功而返,直到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小西奧多·羅斯福與克米特率領的「菲爾德博物館華南遠徵隊」抵達四川。1929年4月13日,這對兄弟獵殺到了第一隻大熊貓,並將這段經歷寫進之後出版的遊記中:

「它慢慢地往竹林走去時,搖搖晃晃地,看起來昏昏欲睡」,

就是這只可憐的熊貓,成了羅斯福兄弟的槍下之鬼。

「我們同時對著逐漸消失的熊貓身影開了槍」,它急忙逃走,但在雪地中留下了一串血跡,

兄弟倆循著這道痕跡,最後發現了這隻大熊貓,「兩發同時命中」。

《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一百年》一書封面(資料圖片)

1930年,這只不幸的大熊貓作為標本在美國菲爾德博物館展出後,擁有名人光環的羅斯福兄弟的狩獵熊貓的故事一度「十分風行」,也進一步刺激了此類冒險行為。此後還不斷有西方的「熊貓狩獵者」前來,比如「塞奇華西遠徵隊」。據記載,他們不僅獵殺熊貓,甚至還「舉行了宴會,大啖熊貓肉」。

說實話,作為一位中國讀者,看到這一細節,我承認身體產生嚴重不適。(當然,我們並不否認當時也存在當地人射殺大熊貓的現象,但是就連尼科爾斯都承認,那是因為熊貓遊蕩到他們的村子,偷吃他們的作物。也有一些當地人是被西方人唆使。)

作者在分析西方人一度熱衷獵殺大熊貓的原因時認為,主要動力還是為了彰顯男子氣概。換言之,在當時的西方人眼中,大熊貓是與野牛一樣的猛獸(實在不知道西方狩獵者是怎麼把這麼溫存的動物和野牛畫等號的),獵殺大熊貓與獵殺野牛一樣,可以揚揚自誇。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熊貓狩獵者」獲得成功,關於這場狩獵狂歡在西方社會的熱度也開始消退,此時,西方人已經不滿足於得到大熊貓標本,而是活生生的大熊貓。一些西方人開始想方設法將活體大熊貓運回老家。一場關於熊貓的新的競賽開始了。眾所周知,最後拔得頭籌的是一位名叫哈克尼斯的女士,關於她的傳奇經歷在書中也有涉及。

(不理解西方人當年這種看別人家東西好就往自己家裡搬運的嗜好……)

當然,西方人通過合法途徑把大熊貓請到家那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不過,活體熊貓在西方展現出的巨大觀賞和研究價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西方人從熊貓狩獵者到保護者的角色轉變。

作為中國讀者,可能至今也無法理解甚至原諒這種曾經的野蠻行為,但更為重要的問題是,西方人為什麼當時可以在中國對大熊貓為所欲為?

在尼科爾斯的書中,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由於清廷不斷地對外國強權退讓,歐洲面孔在中國越來越常見……」

「當列強將清廷推向全面崩潰之際,西方探險家則持續採集著中國野外的奇珍異寶」。

「如此多的西方人可以在中國境內為所欲為地幹盡殖民主義的勾當,這就表示繼清朝瓦解之後成立的中華民國,其實無力伸張其主權。」

其實,看看同時代其他中國國寶的遭遇也就不難理解當時大熊貓的命運了。

就拿莫高窟藏經洞的遭遇來說吧:1900年6月22日,舉世聞名的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祿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4世紀至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5萬餘件。後因遭到英、法、日、美、俄等國探險家的盜竊掠奪,藏經洞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僅剩下少部分留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5月16日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拍攝的大熊貓「白雲」。 當日,旅美大熊貓「白雲」「小禮物」回到位於四川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青城山基地。 (新華社)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熊貓不是可以移動的生物,以及分布較為分散和隱蔽,而是集中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們的命運可想而知(估計和非洲渡渡鳥的命運差不多)……

然而,與其他國寶的起伏相似,隨著「中國掙脫殖民壓榨的羈絆,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裝,崛起成為今日令人生畏的強大國家」,大熊貓的命運終於真正掌握在他所屬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手中。

「在1949年10月1日的典禮上,毛澤東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西方對熊貓的剝削就此結束。」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熊貓的命運我們並不陌生:

1957到1982年,這一時期大熊貓以「親善大使」的身份被贈送給友好國家。

1982年以後,出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需要,我國不再向國外贈送大熊貓,但大熊貓的出國之路並沒有因此中斷。1984年,我國提出大熊貓租借方案,從前想得到大熊貓的國家可以採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請大熊貓到當地的動物園進行巡展。當時,租借對象多是有過大熊貓飼養經驗的國家。

1994年至今,為解決大熊貓出國帶來的種種問題,更好地保護大熊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中國動物園協會與國際動物保護機構達成協議,中國可以將一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送至其他國家進行為期10年的合作研究,其間繁殖的後代歸中方所有。若大熊貓意外死亡,其遺體也歸中方所有。

由此還衍生出「大熊貓外交」這個詞彙。

尼科爾斯在後來接受採訪談對「中國大熊貓外交」的看法時曾說,隨著中國將大熊貓外交提升至全新的高度,該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將「繼續增加」。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大熊貓保護離不開國際合作。比如,如果沒有世界自然基金會(該機構最初標誌的靈感來源就是根據中國大熊貓姬姬)的合作,四川臥龍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設想也不會輕易實現。正是這一合作為拯救大熊貓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遷地保護,增加大熊貓種群數量,實施人工圈養繁育,人工野化培訓提高圈養熊貓的野外生存技能,最終能讓人工繁殖的大熊貓重歸大自然。作為西方人,尼科爾斯在書中對此也多有著墨。

不過,我認為本書的最大貢獻還是在於,相對客觀呈現了西方人對於熊貓從獵奇到保護的態度轉變,也讓中國的年輕讀者們(該書中文版被列入三聯書店「新知文庫」系列,正好是該系列的第100輯)意識到,我們的國寶今天在面向世界時贏得尊重之前,又經歷了怎樣漫長的時光。

原標題:《參考讀書 | 他們不僅向大熊貓扣動扳機,還吃熊貓肉……》

相關焦點

  • 這人誤殺大熊貓後,嫌熊貓肉不好吃,拿去餵豬了,只要了熊貓皮
    這人誤殺大熊貓後,嫌熊貓肉不好吃,拿去餵豬了,只要了熊貓皮。按這是怎麼回事呢?此人叫冷志中,1957年出生,為四川汶川縣臥龍鄉臥龍關村的村民。1983年1月3日,家裡很窮的冷志中為了養家,就學著別人的樣子在「五一棚」一帶安放獵套。
  • 1983年四川獵殺大熊貓案,熊貓肉餵豬,律師:他的罪行沒那麼嚴重
    1月23號這天他再次進山查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雪地裡的一串腳印,他以為是人,當他走到一個網套前時,發現一隻戴著無線電頸圈的大熊貓鑽進了他布下的陷阱,已經被勒斃。兩邊繫繩的樹不算粗,大熊貓倘若不是鑽進了網套,本可以輕而易舉就咬斷這些樹,可是系在樹上的一根不粗的繩子卻輕鬆地取了她的性命。
  • 養熊貓,吃熊貓肉,這些事古人都幹過
    並不是,古人不僅見過,還吃過,甚至還把大熊貓當寵物養過。讓我們產生古代沒有熊貓這個錯覺的原因是,古代大熊貓另有其名。01連熊貓肉都不放過的古人古代的大熊貓,並不是四川特產,它廣泛的分布在中國各個地區。考古專家在雲南和浙江,都有發現大熊貓的遺骸(雲南祿豐的晚中新世古猿的地層發現了大熊貓的祖先型化石,浙川縣下王崗遺址也曾發現大熊貓上頜骨和牙齒),既然雲南都有大熊貓了,四捨五入等於大熊貓全國遍地跑了。同樣的也是考古發現,古人竟然有過吃熊貓的歷史!
  • 熊貓肉好吃嗎?盤點中國三大獵殺大熊貓案,嫌疑人:只能拿來餵豬
    熊貓肉好吃嗎?盤點中國三大獵殺大熊貓案,嫌疑人:只能拿來餵豬開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大熊貓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寶」,私捕和獵殺都是違法行為!一:1989年陝西獵殺大熊貓案,家住陝西佛坪縣嶽壩鄉的村民李傳才,當時國家已經意識到保護熊貓的重要性,在鎮、鄉、村都開展宣傳工作。但就是這樣的背景下,李傳才明知故犯,妄圖通過販賣熊貓皮獲利。在他的遊說之下,村民馬國宏、周明貴也加入他的計劃中,三人持獵槍在山上打死一隻熊貓,帶下山輾轉在另幾位村民家中藏匿,聯繫好買家後轉手賣得一萬元。
  • 殺個大熊貓不就坐牢7年嘛,還能吃熊貓肉炫耀下,法官:牢底坐穿了解...
    曾經貼吧上出現過這樣的一段話:「殺個大熊貓不就坐牢7年嘛,還能吃熊貓肉炫耀下,」看到這樣的話,你是什麼心思? 假如不站在小編的位置上,我真的很想打死他。這句是題外話,我們說正文。   看到大熊貓被傷害,我們的心都是疼的,有網友直言:敢打我們國寶,槍斃100次。這話當然是嚴重了,那麼究竟是如何量刑的呢?
  • 因為窮,3人打起了大熊貓的主意, 熊貓肉被吃掉,熊貓皮賣出天價
    因為窮,3人打起了大熊貓的主意,熊貓肉被吃掉,熊貓皮賣出天價!那這是怎麼回事呢?1989年,家住陝西佛坪縣嶽壩鄉村民李傳才因為自己有點懶,不願意勤勞致富,所以家裡窮,生活一直過得緊巴巴的,十分不如意。
  • 從古自今,獵殺熊貓的行為一直存在,上世紀還有人拿熊貓肉去餵豬
    寶興縣在20年時間裡有19隻野生大熊貓被殺害。2014年12月,雲南昭通有人殺害野生大熊貓事件,並將熊貓肉出售,最終主犯被判刑13年。也就是說,6年前還有人敢殺害大熊貓,大熊貓在古代的處境可想而知。實際上,大熊貓是在最近幾年被飯圈文化捧上神壇的,在本世紀之前,大熊貓在民間的地位並不高,暗地裡殺害大熊貓的事件數不勝數,據說上世紀有電視臺去四川採訪,當地村民直接說熊貓肉太粗,不好吃,把記者都驚呆了。
  • 為什麼大熊貓可以在全世界各個國家這麼受歡迎呢?
    從漢代《爾雅》至清代《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禽蟲典》,在文獻中記載的中國各地對大熊貓的稱謂達30多個。這些記載多是文字的,很難找到古代文物中有關熊貓的藝術形象。大熊貓在中國古代的待遇和很多猛獸一樣,主要是作為皮草原料和蛋白補充劑。古代中國人有錢了也能買頓熊貓肉嘗嘗,並不犯法。
  • 是誰扣動了你的扳機?
    如果說弩距離現代的我們也比較遙遠,那麼不妨看一下熱兵器,其實也有弩的影子——在槍枝(結構最相似的是左輪手槍)裡我們稱為扳機,整個子彈的擊發過程如圖:現在腦海中已經有了戶樞和弩牙(或者說扳機)的結構、功能,我們可以返回來理解樞機:於建築而言,即使房屋已經有了門板,但門板若是需要發揮門的開關作用,還需要有門軸和樞,不然就是一塊木板而已
  • 特種兵面對面刺殺敵一號人物 扣動扳機後尷尬發現:衝鋒鎗卡殼了
    5月27日上午,海德裡希的車如約而至,加比希克從路邊衝出來,和海德裡希的座車幾乎面對面,他迅速完成了瞄準動作,扣動了扳機。但尷尬的是,衝鋒鎗居然卡殼了!他立即跳到一旁,差點被撞飛。這時,另一名隊員及時投出了特製的手榴彈,才將海德裡希炸成重傷。隨後眾人開始迅速撤離。
  • 美媒:中國有錢人不吃什麼?答案是大熊貓
    這種熊會從山上下來,尋找竹子、鐵或銅製的器皿,它可以把城門上的釘子都吃得乾乾淨淨。美國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喬治·B·沙勒在1993年的著作《最後的大熊貓》中指出,中國人曾經為了獲取皮毛而捕獵大熊貓,因為他們相信睡在熊貓皮上可以驅邪,並且有助於調節婦女的經期。他們還認為熊貓尿可以化解卡到喉嚨裡的刺。  雖然人類顯然曾在史前時期食用大熊貓,但現代中國人很少吃這種動物。
  • 手機玩太久 手指成「扳機」
    原標題:手機玩太久 手指成「扳機」   專家:年輕人玩觸屏手機或平板電腦,避免一直採用同樣的姿勢太久   一握拳,手指咔咔作響,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不過,28歲的小劉握拳再把手指伸直,除了有彈響聲,還伴隨一陣疼痛。他來到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手足外科被診斷為「扳機指」、「彈響指」。
  • 他是首個怒殺大熊貓的人,得70斤肉賣了4800元,被發現後懲罰來了
    ,這哪裡是什麼熊,分明就是大熊貓! 在幾十年以來,大熊貓作為國寶,已經深入人心,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而野生大熊貓已經是鳳毛麟角,這還是雲南,乃至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野生大熊貓的蹤跡,同時是一隻雌性大熊貓,有著更多產下後代的可能,卻沒想到是以這樣一種形式!面對警方的詢問,王氏兄弟交代了自己捕獵大熊貓的經過。
  • 第一個怒殺大熊貓的人,將70斤肉賣掉淨賺4800元,發現後懲罰來了
    農村經常遇到國家保護動物,有的村民把它私自圈養或者獵殺,這些都是犯法的行為。正確的做法是聯繫林業局的人把它帶走。如果國家保護動物破壞了自家的農作物,可以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依法在財產遭受損失之日起15日內向當地人民政府提出補償申請,具體賠償由當地政府決定。
  • 大自然扣動「扳機」:新冠爆發、北極圈著火,一切都太晚了?
    今年,大自然似乎對人類扣動了「扳機」: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已感染1300萬人,造成了全世界近60萬人死亡;一場源於東非的大蝗災,如今在印度再度掀起滔天巨浪;而在歐亞大陸最西端,一場「超級乾旱」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
  • 大熊貓吃竹子,為什麼不會被竹子劃傷嘴巴?
    大熊貓的食物其實大熊貓的胃部根本消化不了竹子,這是因為竹子中有非常多的纖維素,消化系統無法消化這些食物,所以大熊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拉很多粑粑,粑粑中有非常多的纖維素,有一些廠家會回收大熊貓的粑粑,用粑粑中的纖維素來製作紙張。
  • 因自家羊被咬死,怒殺大熊貓賣79斤肉的雲南村民,最後怎樣了
    後來有媒體指出這個錯誤,但是大熊貓這種叫法早已經深入人心。習性大熊貓整體頭部圓潤,尾巴粗短,更方便隱匿蹤跡,他們的毛髮黑中還帶著褐色。熊貓最大的問題就是繁育,不少熊貓都有生殖缺陷,發情期還很短,幼崽數量也很少,並且幼崽出生時只有老鼠大小。所以野生的大熊貓越來越稀少,甚至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自家羊被猛獸咬死,他怒殺大熊貓,還得70斤肉賣4800塊,下場如何
    這些珍稀動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雖然說人類現在對於這些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已經覺醒了,但是這一條保護瀕危動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熊貓發情期短,很多熊貓還存在生殖缺陷,即便幼崽出生,存活率也很低。因為稀有,所有後來熊貓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王文林的為了報仇殺羊熊貓普遍情況下是非常友好的,只有在食物不充足的情況之下才會進行攻擊,當時在雲南境內首次發現了大熊貓,不過這隻大熊貓最後的結局卻很悲慘。
  • 大熊貓吃的竹子營養極低,為何它還這麼胖?這要從200萬年前說起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好吃懶做,靠人們養著它,但實際上大熊貓自己能夠掙回飼料費,別國租它一對的話,費用高達345-690萬左右,如果在租賃期間產子的話,費用另算。當然也不是有錢就行了,租熊貓的條件非常苛刻,比如當年荷蘭租我們的熊貓,就努力了15年之久。
  • 《三體》影視化的黑暗森林裡,誰向林奇扣動了扳機?
    不知熟讀小說多少遍的遊族網絡CEO林奇會不會想到,無需跨越種族與物種,他在現實中創立的公司已然有了黑暗森林的味道,而他更難以預料的是,他親自扶持的三體宇宙開發人,會成為向他開槍的「獵人」。12月23日下午,有爆料稱,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被高層投毒,林奇經ICU搶救後腦幹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