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熊貓為什麼吃竹子不會劃傷嘴巴,其實是因為它挑食,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挑食,甚至因為挑食把自己變成了國寶。
不信,你看。
大熊貓的食物
其實大熊貓的胃部根本消化不了竹子,這是因為竹子中有非常多的纖維素,消化系統無法消化這些食物,所以大熊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拉很多粑粑,粑粑中有非常多的纖維素,有一些廠家會回收大熊貓的粑粑,用粑粑中的纖維素來製作紙張。
食草動物之所以能消化植物中的纖維素,是因為食草動物有四個胃,其中最大的是瘤胃,而瘤胃並不是用來消化食物的,而是相當於一個發酵缸,瘤胃中的胃酸很低,所以微生物能夠在這裡會將食物分解,分解之後的營養物質才能夠被食草動物吸收。
除此之外,反芻動物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將瘤胃中的食物反芻到嘴巴中,嘴巴研磨之後再次進入到瘤胃中。也就是說,食草動物吃的草根本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餵給自己體內的微生物,自己吸收的是微生物分解後的營養物質。
而大熊貓,在遠古時期屬於猛獸,以肉食為生,結果在遭遇能量危機之後,當地的大型動物減少,使得它只能以植物為生。然而它的胃部仍舊是消化肉類的胃部,也就是只有一個胃,而且胃酸極高,微生物根本沒法在胃部生存,所以也沒微生物幫助它們分解竹子中的殘渣,導致它們只能吸收非常少的營養物質。
我們知道,竹子本身營養價值非常低,如果大熊貓以植物為食時,能夠換一種口味,以營養價值較高的植物為食可能就不至於像今天這樣瀕臨滅絕。但由於大熊貓非常挑食,只吃竹子,使得它能夠從竹子中獲取的營養物質有限,所以大熊貓只能每天醒來就吃竹子,吃完就睡才勉強活到了今天。
如果不是遇到了人類,或許它也已經滅絕了吧。
大熊貓為什麼不會劃傷嘴巴?
大熊貓吃竹子之所以不會劃傷嘴巴,這要涉及到它挑食的另外一個方面了。大熊貓不僅對食材挑食,就連食材的品種也挑。
我們國家有非常多品種的竹子,就連大熊貓所在地四川都有300多種種子,但是大熊貓只挑其中的20多種吃。這還不算,它們還尤其喜歡其中的兩款竹子:冷箭竹和缺苞箭竹。
這是因為這兩種竹子富含水分,營養價值相對較高,大熊貓在吃這兩種竹子時,輕易不會劃傷嘴巴。
雖然大熊貓比較喜歡這兩種竹子,但它們可不是什麼部位都吃的,而是非常的有講究。
大熊貓在不同的季節,食用的竹子部分不一樣,在春天時,它們會吃鮮嫩多汁的竹筍和嫩竹,此時的竹筍和嫩竹營養價值較高,富含水分,使用起來不扎口。
在夏季時,大熊貓會食用當年新生的竹子,此時的竹子還沒有木質化,沒有較厚的纖維片,吃起來也不費力氣。除此之外,大熊貓在吃竹子時,並不是什麼竹子都吃,它們會挑挑揀揀,只撿自己喜歡的部分吃。
在秋冬季節時,雖然沒有了竹筍和鮮嫩的竹子,但它們也不會直接以竹竿為食,而是只吃竹葉。相信你一定看到過國外的報導,大熊貓的食材竹子每周都要空運過去,這是因為大熊貓對食物的新鮮度要求非常高,一旦食材不新鮮,它們就會絕食抗議。
也就是說,大熊貓雖然以竹子為食,但它才不會傻到吃又硬又幹又沒有營養價值的竹竿,人家吃的可都是竹子中的精華。
看到這裡,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大熊貓能夠是國寶了吧。
總結
大熊貓之所以以竹子為食,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這是因為大熊貓所在的地方,缺乏大型動物,而捕食小動物所耗費的能量,比獲取的能量更多,非常不划算,所以它們只能以植物為食。
當地的植物雖然較多,但只有竹子隨處可見,能夠讓它們不用長時間尋找食物,在家門口就能夠獲得食物。
即使如此,大熊貓能夠從竹子中獲取的營養價值也有限,為了生存,它們只能儘可能地節約能量,所以它們的行動速度非常慢,做什麼事都是慢悠悠的。
幸好它們生活的地方也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大熊貓不必奔跑躲避它們,才使得大熊貓能夠在當地僅靠竹子就存活到現在。
不過,遇到人類之後,大熊貓的生活明顯改善了,雖然它們仍然以竹子為食,但飼養員們也會時不時地為它們加一些營養價值更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