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的分類上來看,大熊貓本身是屬於食肉動物一類的。他的腸子也比食草動物的腸子更加的發達,而大熊貓卻每天都堅持只吃竹子這一種食物,著實讓許多人無法理解。不過最近科學家們或許真的找到了一種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答案。
最近有一篇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文章,很好的解釋了大熊貓只吃竹子的真相。而根據文章中的研究可以發現,原來大熊貓只吃竹子並不是因為大熊貓有問題,而是竹子有問題!研究中表明,竹子的蛋白質含量很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卻很低,而這種成分配比更像是肉類動物的食物,而並非食草動物所常吃的食物。所以根據這種情況來看,竹子對於大熊貓而言就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肉。
而國外的研究小組在對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熊貓進行跟蹤調查後,還有更加細緻的發現。他們發現熊貓在一年中有將近8個月的時間都在啃食一種低地竹子,而當它們有高蛋白的嫩枝長出後,熊貓就會吃這些嫩枝。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嫩枝的蛋白含量更高,有接近32%的蛋白質,而竹葉中僅僅只有19%的蛋白質,所以熊貓在啃食竹子時更多的會以竹子的嫩枝為主。
而研究小組在對熊貓的糞便進行分析後,發現他們的內臟正在從竹子中提取更多的蛋白質,而留下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時要知道的是,食草動物有20%的能量來自於蛋白質,而食肉動物是完全不同的,熊貓據統計一共有50%的能量來自於蛋白質,它的能量分布和貓或狼的能量分布相接近。而這一發現也可以更好的詮釋出竹子對於熊貓來說更像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