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 | 大熊貓為什麼吃竹子?

2021-01-20 每日雙語經濟學人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20190202期)

背景介紹: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一種稀有動物,目前全球僅有不到3000隻。眾所周知,大熊貓通常只吃竹子,那麼它是從古至今一直以竹子為食呢,還是因為某種原因在進化的過程中才形成這種獨特的飲食習慣,本文將探討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的原因。


Panda evolution

熊貓的演化


The giant panda’s unusual diet may be the result of human pressure

人類的壓迫可能導致了大熊貓不同尋常的飲食習慣


Civilisation’s rise drove it into China’s bamboo forests

文明的崛起把大熊貓趕進了中國的竹林


The giant panda is beloved of conservationists. It is the mascot of the WWF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formerly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and, with its striking black-and-white pelage, is one of the most recognisable large animals in the world. 

大熊貓深受自然資源保護者的喜愛。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前身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吉祥物,有著引人注目的黑白毛髮,是世界上最具辨識度的大型動物之一。


It is also evolutionarily weird. It is a type of bear, and therefore a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ammals known, after their usual dietary habits, as the Carnivora. But it is an obligate herbivore.

從物種的演化來看,大熊貓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它是熊科動物的一種,因而根據它們通常的飲食習慣,大熊貓應該是屬食肉目的一種哺乳動物。但它卻是一種專性食草動物。


And it is rare. Optimistic estimates put the global panda population at between 2,000 and 3,000 individuals—with all those not living in zoos occupying a few fragments of bamboo forest in central China. Pessimists reckon those numbers are on the high side. 

大熊貓是稀有動物。據樂觀估計,全球大熊貓的數量大約為2000-3000隻,這還包括那些生活在中國中部地區幾片殘存的竹林中的野生大熊貓。悲觀主義者認為這個數據有所偏高。


It is ironic, then, that this icon of the natural world might actually be an accidental consequence of human activity.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熊貓這個自然界的明星很有可能是人類活動所導致的一個意外產物。


Yet this is a plausible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just published in a paper in Current Biology, by Wei Fuwen of the Institute of Zoology, in Beijing.

不過,這只是北京動物研究所的魏輔文最近在《當代生物》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對這一結果所做的一種合理的解釋。


Pandas are not merely herbivores, they are monovores—eating bamboo to the exclusion of almost anything else. Dr Wei wondered when this transition to monovory happened. The answer was, far more recently than anyone had expected.

大熊貓不僅僅是食草動物,還是單食主義者,它們除了吃竹子外,幾乎不吃其他任何東西。魏輔文想知道這種向單一飲食轉變的過程是何時發生的。答案是,比所有人預想的時間都要早得多。


Past estimates of changes in pandas』 diets have depended on studies of their skulls and genes. The jaws of 4m-year-old fossils suggest that the ancestors of modern pandas were already by then eating a lot of tough vegetable matter. 

過去對大熊貓飲食變化的估計依賴於對它們頭骨和基因的研究。400萬年前的顎骨化石顯示,現代大熊貓的祖先已經開始食用很多難嚼的蔬菜了。


Analysis of a gene called Tas1r1, responsible for the taste sensation called 「umami」, which detects glutamic acid, a common component of meat, tells a similar story. 

對Tas1r1基因的分析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這是一種負責「鮮味」味覺感受的基因,可以讓大熊貓察覺到穀氨酸(肉類食物中常見的成分)的存在。


It indicates that selective pressures in favour of this gene started to relax about 4.2m years ago. By around 2m years ago, conventional theory has it, pandas had completed the transition to an all-bamboo diet. 

研究發現,大約420萬年前,對這一基因有利的選擇壓力開始逐漸降低。傳統理論認為,大約200萬年前,大熊貓就已經完成了全竹飲食的轉變。


Dr Wei has, however, brought a third line of evidence to bear. This is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animals』 bones and teeth.

而魏輔文又提出了第三條證據,依據的是大熊貓骨骼和牙齒的同位素組成。


Dr Wei studied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in the bones of a dozen ancestral pandas, dating from between 11,000 and 5,000 years ago,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ose of modern pandas. 

魏輔文對12隻古代大熊貓(可以追溯到1.1萬至5000年前)骨骼中的碳同位素和氮同位素進行了研究,並將它們與現代大熊貓骨骼中兩種元素的同位素進行了對比。


The ancient animals had a wider range of 15N/14N and 13C/12C ratios in their bones than did the modern ones. That suggests they had broader diets. 

與現代大熊貓相比,古代大熊貓的骨骼中15N/14N值和13C/12C值的變化範圍更大。這表明它們的飲食範圍更廣。


Oxygen isotopes collected from fossil teeth told a similar story. The ancient pandas had more variable 18O/16O values, suggesting that they lived in more varied environments than do their modern kin.

從牙齒化石中收集的氧同位素也證明了這一點。古代大熊貓的18O/16O值變化較大,這表明它們生活在比現代大熊貓更多樣化的環境中。


The question is, what made them change?

問題是,是什麼讓他們改變了(飲食和居住環境)?


Dr Wei does not speculate. But there is one obvious possible culprit: the spread of Homo sapiens. 

雖然魏輔文沒有做出任何推測,但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罪魁禍首:人類的擴張。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s could easily have displaced the ancestors of modern pandas to fringe areas where there was little to eat but bamboo. And if bamboo is all there is to eat, then those that prefer to eat it will be at an evolutionary advantage. 

不斷增長的人口迫使大熊貓的祖先們轉移到了邊緣地區,在那裡除了竹子幾乎沒什麼可以吃的。如果竹子是唯一可吃的食物,那麼那些喜歡吃竹子的大熊貓將在進化上處於優勢。


The modern, bamboo-eating panda—symbol of animals under pressure from man—may thus have been made the way it is by precisely such human pressures.

以竹子為食的現代大熊貓是受到了人類壓迫的動物的代表,可能正是由於人類的壓迫,它們才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紅色標註詞為重難點詞彙) 


本文翻譯:Vinnie

校核:Vinnie

編輯:Vinnie


       通過對大熊貓頭骨和基因的研究,動物學家發現原來大熊貓以前並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而是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這種特殊的飲食習慣。北京動物研究所的魏輔文最近通過對大熊貓骨骼和牙齒同位素組成的分析也證實了這一點。《經濟學人》認為是人類的壓迫導致大熊貓不得不遷往竹林,最終演化為以竹子為食的飲食習慣。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觀點。


mascot ['mæskɑt] n. 吉祥物;福神

recognisable ['rekəgnaɪzəbl] adj. 可辨認的;可認識的;可承認的

obligate ['ɑblɪ,ɡeɪt] vt. 使負義務;強使,強迫;對…施以恩惠 adj. 有責任的,有義務的;必需的

fragment ['fræɡmənt] n. 碎片;片段或不完整部分 vt. 使成碎片 vi. 破碎或裂開

culprit ['kʌlprɪt] n. 犯人,罪犯;被控犯罪的人

每天一篇雙語經濟學人沒有看夠!

關注微信公眾號:考研英語同源外刊

每天推送一篇最新雙語同源外刊文章


相關焦點

  • 大熊貓吃竹子,為什麼不會被竹子劃傷嘴巴?
    大熊貓為什麼吃竹子不會劃傷嘴巴,其實是因為它挑食,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挑食,甚至因為挑食把自己變成了國寶。不信,你看。但由於大熊貓非常挑食,只吃竹子,使得它能夠從竹子中獲取的營養物質有限,所以大熊貓只能每天醒來就吃竹子,吃完就睡才勉強活到了今天。如果不是遇到了人類,或許它也已經滅絕了吧。大熊貓為什麼不會劃傷嘴巴?大熊貓吃竹子之所以不會劃傷嘴巴,這要涉及到它挑食的另外一個方面了。
  • 竹子如此鋒利,為什麼大熊貓吃竹子不會被扎到?
    大熊貓是吃竹子「高手」,就吃竹子的本領來看,在自然界中沒有動物能出其右。表面上看,大熊貓吃竹子非常的輕鬆,但實際上,大熊貓吃竹子也是有技巧的。不然堅硬的竹子很有可能會將大熊貓扎得滿嘴是血。那麼,大熊貓吃竹子有什麼技巧性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竹子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真有那麼好吃嗎?國寶熊貓長得憨厚可愛,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歡。除了大大的「黑眼圈」,熊貓還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特徵,愛吃竹子。其實大熊貓屬熊科,體型大,同樣有著尖銳的犬牙,本應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 大熊貓為什麼喜歡吃竹子,你知道嗎?
    媽媽聽了微微一笑,回答道:"不是我們不給它吃好的,竹子對大熊貓來說,就是它最好的美食了啊!"小明不解地看著媽媽。媽媽繼續說道:"你有所不知,其實啊,大熊貓的祖先原本是食肉動物,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經歷了冰川導致的氣候突變,大熊貓大部被滅亡,只有少數殘存在我國的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那些地區除了生長著大量竹子外,卻很難有供大熊貓捕捉的活的獵物,大熊貓不得不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存下去,於是從最初食肉,經過進化後主要吃竹子了。
  • 大熊貓喜歡吃竹子,為什麼不會被竹子扎破嘴?不愧是國寶
    世界上的大熊貓都是中國產出的,看著憨態十足、圓滾滾、胖嘟嘟的貓熊(別名)靈活地像水蛇一般瀟灑自如。沒有人不為之心動。連本國人都為之痴迷,熊貓娃娃幾乎是每個小朋友的玩偶!更不用說在世界各國的遊客為了目睹大熊貓千山萬水專程趕來擠爆中國的「門檻」。
  • 大熊貓喜歡吃什麼樣的竹子? 除了竹子它還會吃什麼?
    大熊貓喜歡吃什麼樣的竹子? 除了竹子它還會吃什麼?時間:2015-12-25 09:2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熊貓喜歡吃什麼樣的竹子? 除了竹子它還會吃什麼? 大熊貓的食物裡一共包括63種竹子,真不少呢。
  • 大熊貓明明是肉食動物,為什麼偏偏吃竹子?或許是這個原因!
    在動物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熊貓不是在吃竹子,就是在睡覺,有時甚至還和飼養員撒嬌,很多人都被它憨憨的模樣折服,認為它是一種溫和性的動物,但實際上大熊貓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牙齒的鋒利程度僅次於鱷魚,似乎與它吃竹子的形象非常不符,很多人都納悶了,為什麼大熊貓有著如此鋒利的牙齒,只吃竹子不吃肉呢?
  • 大熊貓和「始熊貓」到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從吃肉變成吃竹子了?
    大熊貓和「始熊貓」到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從吃肉變成吃竹子了?只要我們提到熊貓,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一種胖乎乎軟糯糯的生物,一直以來這個生物給我們帶來的印象都是十分可愛的,但是在野外的熊貓並不是蠢萌蠢萌的,市一中戰鬥力非常高的兇猛生物。
  •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
    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它們要吃竹子呢?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相信每次提到熊貓大家腦海中出現的都是一個胖胖的萌熊,一直以來熊貓給人的印象都是可愛萌萌噠,然而熊貓的本性並不是這樣的,熊貓的戰鬥力非常強,它的牙齒的咬合力僅次與鱷魚,只是現在生存環境沒有能夠威脅到他們的,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熊貓給你的感覺就是可愛,那麼如此可愛的大熊貓的祖先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和熊貓的本性一樣,還是走可愛風呢?
  • 因吃不到新鮮竹子,將提前被送回國,大熊貓最早為何要吃竹子呢
    導語:因吃不到新鮮竹子,將提前被送回國 ,大熊貓最早為何要吃竹子呢最近這段時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難以從我國運輸新鮮竹子;加拿大官方表示:旅居加拿大的兩隻中國大熊貓「二順」和「大毛」,將被提前兩年送回中國。
  • 大熊貓作為食肉動物為什麼只喜歡吃竹子?科學家們說竹子是肉
    從動物的分類上來看,大熊貓本身是屬於食肉動物一類的。他的腸子也比食草動物的腸子更加的發達,而大熊貓卻每天都堅持只吃竹子這一種食物,著實讓許多人無法理解。不過最近科學家們或許真的找到了一種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答案。
  • 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不是竹子也不是竹葉
    作為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了。我們知道,大熊貓是主食是竹子,但是實際上大熊貓應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肉食性動物,直到今天,大熊貓的消化器官仍然保留著食肉動物才有的特點,比如說他們的消化道非常短,而且沒有盲腸。那麼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
  • 大熊貓力大無窮,堪稱食物鏈頂端生物,為何選擇了吃竹子?
    在所有熊類生物中,沒有一個比大熊貓更受關注,也沒有一個比大熊貓更「慫」的。別的熊吃肉,再不濟也抓抓魚,吃一吃山裡的野果,但大熊貓不,大熊貓的一生主要食物只有竹子,雖然它體型龐大,力大無窮,像極了森林王者。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強大,最後卻選擇了吃竹子。
  • 吃不到新鮮竹子旅加大熊貓將提前歸國,大熊貓真就只吃竹子嗎?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加拿大難以運來足夠的新鮮竹子,所以加拿大的卡爾加裡動物園將提前兩年將兩隻大熊貓「二順」和「大毛」送回中國。大熊貓咱們都知道他們喜愛吃竹子,食素食,但是他們的祖先卻是以食肉為主的。大家知道嗎?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
  • 為什麼國寶大熊貓只靠吃竹子就能活,其它熊類就不行呢?
    大熊貓為什麼能靠吃竹子為生呢?按生物學分類,大熊貓應該是一種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動物,和肉相比,竹子的營養成分是非常低的,如果你給北極熊、棕熊只吃竹子,它們肯定餓死了。那為什麼大熊貓能活下來呢?《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揭開了這個秘密。
  • 熊貓,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竹子呢?
    關於大熊貓從雜食到植食的演化過程,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大熊貓正走進演化的死胡同,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物種,它是從80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因此,大熊貓本來就是食肉動物,幾百萬年來一直以難以食用、味道不佳的竹子為食,如何消化這些纖維?
  • 大熊貓為何依然愛吃竹子
    原標題:大熊貓為何依然愛吃竹子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25日發布消息稱,該基地科研人員牽頭的一項研究證實:大熊貓並不能從竹子的纖維素中獲取必需能量,它們選擇竹子作為主要食物的原因是這種食物分布廣泛、生長迅速且擁有高含量澱粉等,是一種生存「性價比」較高的食物。
  • 國寶大熊貓吃竹子三部曲,竹子再硬也不怕
    提到大熊貓糰子,想必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一個黑白相間的圓滾滾的「肉球」正在一本正經地享用著竹子美餐,憨態可掬。大熊貓作為我們的國寶,吃穿住行都特別講究的。可是我們都知道竹子是很硬的,還很容易被刺傷,那為啥熊貓們吃起來如此享受呢?
  • 從吃肉到吃竹子,能否說明大熊貓進化的失敗?
    肉不好捉,竹子遍地都是。所以僅僅從吃肉到吃竹子說熊貓進化失敗是很不妥當的,在清朝時熊貓的數量還相當可觀,它們能生存了800萬年,正說明其進化的成功。而且但是如今的大熊貓也不是絕對不吃素,只是對一種動物而言,食物是最重要的生存因素,而肉食難以捕獲,隨處可見的竹子卻很難被消滅,因為竹子的繁殖能力很強,靠根系就可以繁殖。於是熊貓轉而吃竹子,但是竹子為草本植物,能過夠為熊貓提供的營養很少,因此它們就需要一天大多數時間用來吃喝。
  • 吃竹子的猴子你見過嗎?比大熊貓更愛竹子,卻因人類瀕臨滅絕
    說起來,如果問大家大熊貓最喜歡吃的食物,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竹子,這也讓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誤區,誤認為大熊貓是草食性動物,不過,事實上大熊貓卻是如假包換的肉食性動物。經過動物學家的研究,在遠古時期,大熊貓也是吃肉的,不過,後來大熊貓體內的基因發生了變化,這讓大熊貓覺得肉吃起來一點都不美味,反而是青青綠綠的竹子,看起來更要清脆可口,於是,竹子就取代了肉,成為了大熊貓最愛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