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智銷雲打不開_app 華為手機識別不了oss雲圖片報錯443...

2020-11-23 CSDN技術社區


當大家沉浸在搶購iPhone 11的虛假繁榮之中,庫克忙著為創新打補丁的時候;誰還記得21天前三星發布的Galaxy Note10?

「明明是我先來的啊」。

說它虛假多少有點苛刻,畢竟iPhone 11系列全球首批訂單量預計也有800萬臺左右,只是比去年iPhone X上市時減少了10%;但iPhone 11在5G元年交了一份白卷這也是事實。

說庫克打補丁則是因為人家花了100分鐘「致創新」,可我們依舊不解其中深意,直到庫克用一句「創新不一定是改變,而是為了做得更好」重新定義創新;庫克這是有多「熟練」才會表達得無懈可擊?

難道這100分鐘的守望毫無意義?

當然,到目前為止依舊還能熬夜看蘋果發布會的人,估計也快絕跡了!

不過,吐糟歸吐糟,該買的人相信也不會手軟。

這不,iPhone 11的搶購絡繹不絕,暗夜綠更是被搶購一空;只是少了黃牛黨的推波助瀾,這一波安利來得快去得更快。

不提iPhone用劉海破壞了全面屏之後又想用三攝破壞手機後蓋美感的居心,以及iPhone 11搭載的超寬帶(UWB)技術U1空間感知晶片的用意;稍微理智一點就能發現:iPhone 11離創新最近的那一刻大概只有發布會的主題「By innovation only」。

相比於蘋果習以為常的唏噓,世界另一極三星遭遇的問題就不是人設崩壞那麼簡單了?

蘋果還好,只是賴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怎麼「掙扎」也不怎麼「努力」。

三星面對的卻是不論做出何種努力感動的依舊只有自己:四款不同的Galaxy S10、四款Galaxy Note 10以及即將推出的兩款Galaxy Folds,十款旗艦機的豪華陣容依舊泥牛入海,除了幾篇老調重彈的軟文和幾個屁股決定腦袋的網站,這一波操作簡直讓人窒息。

後者漸變色、5G、摺疊屏該有的應有盡有;前者依舊是百試不爽的彩虹色,5G還要等一等,摺疊屏目前還只是個專利。

但擋不住原本高高在上的蘋果放下身段,用降價的方式縮減預期值放大性價比;至於三星該做的都做了,甚至搖身一變作為「KlaytnPhone」內置加密錢包和區塊鏈應用程式銷售,可它的前景依舊堪憂。

尤其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這兩撥創新除了視覺上的改觀又有何意義?

三星持續性頹廢、蘋果間歇性振作,能拯救2019下半年手機市場的就只剩下了華為Mate。

我知道依舊有不少人懷念三星的機皇、憧憬蘋果的生態;但時至今日我們有必要認清這樣一個現實:三星的十款機型都是旗艦,也就是說沒有一款「能打的」;而蘋果離開了創新和審美也只剩下價格這個能夠反覆刷新的底線了。

而這就是華為和它們的不同?

華為和三星的不同在於:華為雖然和三星一樣都是不依賴於手機的龐然大物,但華為的業態在通訊行業更集中,而在手機領域華為和榮耀涇渭分明,旗下系列品牌針對不同細分人群玩得還是「養蠱模式」。

華為和蘋果的不同在於:一個忙著拓展軟體生態、一個著眼於硬體生態;但它們手上幾乎都沒什麼大牌,蘋果是一時真的「技窮」,華為還憋著一枚微型核彈。

當然,華為和三星、蘋果的最大不同在於:

雖然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到了拐點,三星和蘋果進無可進,但華為還有機會在晶片和系統上攻城拔寨。

而且,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三星賭上了5G、蘋果湊齊了5大系統;但華為卻同時能夠在5G、晶片、系統、智能硬體等領域全方位向iOT進軍。

回到Mate 30、Galaxy Note 10和iPhone 11上,這三款華為、三星和蘋果押注於未來的手機;雖然不至於因為一個發布會就能決定各自的前景,但手機之間的較量和它們品牌各自的「潛力」息息相關,這卻是毋庸置疑的。

而華為和三星、蘋果之間的「勝負」,在Mate 30上線以後我們就能可見一斑。

舞臺準備好了,三星、蘋果塵埃落定,就看華為如何「技驚四座」?


一家非典型中國企業的崛起?

在Mate30上市之際,撇開偏見,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華為的發展史。

說不清1976年誕生於車庫的蘋果,還是1987年創立於破舊廠房的華為誰更偉大?

但2007年誕生的iPhone和2019年長日當空的華為,它們卻各自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

對於個人來說,重新定義智能機交互的賈伯斯自然無人可及,甚至一度被果粉神化。

對於國家來說,幾乎以一己之力讓中國製造在全球通訊行業佔據一席之地的任正非自然舉足輕重,從通信器材、通訊標準、晶片到系統不再讓人掣肘更可謂是傳說。

相比於賈伯斯的個人魅力、現實扭曲力和他一手締造並挽救蘋果的神話,任正非的履歷顯然低調了許多;沒有趕上矽谷、沒有遇見佛教,也不曾和那些科技史上熠熠生輝的人斡旋;他出生於貴州安順的一個貧困山村,1963年就讀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1974年應徵入伍成為基建工程兵、1987年從南油辭職集資21000元創立華為公司。

創立初期,華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換機獲得第一桶金。

1992年,任正從美國回國後孤注一擲投入交換機研發。

1993年,華為研發成功的C&C08交換機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三分之二,為其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

1995年,華為營業額為15億元人民幣,但與國際電信巨頭相比不過九牛一毛。

1996年,華為與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訊合作,第一次走出大陸。

1997年,NEC、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國際巨頭相繼撤離;華為趁勢進軍俄羅斯開始國際化之路,並於年底花了20億向IBM取經。

1998年,華為嘗試沿著中國外交路線「以國家品牌提攜企業品牌」的策略開拓拉美市場。

1999年,華為進軍泰國,本著「質量好、價格低、服務好」的宗旨,在泰國有著比較好的美譽度。

2001年,華為以10G SDH光網絡產品進入德國為起點,與當地著名代理商合作陸續進入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等發達國家。

2003年,由於李一男等人出走,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思科起訴華為及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再加上押寶CDMA失敗,任正非一度和摩託羅拉談好想要以75億美元賣掉華為。

2004年,華為終端公司正式成立,並獨立海思半導體研發部,開始自研晶片。

2005年,華為獲得生產資質,先後又與西門子等電信公司成立合資企業,國際化進程加速。

2006年,華為甘願「淪為」沃達豐代工者也要抓住3G的機遇。

2007年,華為投入巨資完成新加坡電信公司準備上馬的NGN項目之後,業務有了突破性進展。

2008年,華為第四代基站問世,技術優勢太明顯,一舉奠定了無線的優勢地位。

2009年,華為率先發布100G通訊傳輸解決方案,同年首發安卓智慧型手機又恰好趕上蘋果和HTC的崛起,任正非一度想要賣掉手機業務。

2010年,華為超過電信巨頭西門子,成為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

2011年,iOS和Android大獲成功,華為意識到手機市場的潛力開始面向消費者而不是運營商做手機;並於年底刊文透露華為的人人股份制,創立CEO輪值制度。

2012年,華為從154億元中拿出125億元作為年終獎,15萬華為員工人均年終獎可達8.33萬元!

2013年,華為以科技潮牌為切入點,主打潮流設計和極致性能成立榮耀品牌。

2014年,在研發12年ASIC晶片後,海思發布麒麟910晶片;同年,因為蘋果「豔照門」和三星Note4的設計失誤,Mate 7成為一大批國內政企要人的首選。

2015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突破一億部,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前三。

2017年,華為&榮耀牢牢佔據國產手機出貨量第一的位置,而這其中榮耀佔比超過60%。

2018年,華為年初給東莞工作的員工低價分房;並於3月份發布公告,任正非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變為董事會成員;同年,榮耀宣布徹底從華為體系中脫離,成立獨立子公司。

2019年1月,華為搶在高通之前發布5G基帶晶片巴龍5000,走在了5G商業化前沿。

2019年2月,華為亮相巴塞隆納,5G和摺疊屏解決方案驚豔全場。

2019年8月,華為向全球發布其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鴻蒙OS,並於次日發布鴻蒙首款落地產品榮耀智慧屏。

2019年9月,任正非在接受《經濟學人》的採訪中表示對於6G研究,華為也是領先世界的;並有意向西方公司出售華為的5G技術,目的是製造一個能在5G上與華為競爭的對手。


驚濤拍岸?

華為的崛起,這是不容置喙的事實。

它從「倒爺」開始自研交換機;在一衣帶水的香港嘗到甜頭之後堅持在歐美電信巨頭都不看好的俄羅斯和拉美市場開荒;在東南亞以及中東、非洲等區域次發達國家打開局面之後又試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找到突破點;從一家破舊廠房開始布局全球為全球170個國家提供超過1500種的手機通信服務,華為用了32年才堪與蘋果、三星齊平,海思用了15年已然成為百年IBM、50年英特爾的「眼中釘」,這樣的華為怎能不叫人「肅然起敬」?

但也正是這樣練就了一身「降龍十八掌」的華為,讓我們有了太多複雜的情緒。

1、狼性文化

華為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異類」,這是它的文化決定的。

在任正非的眼中華為的文化基因是「生生不息」,但華為人在早期與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網絡等百年企業廝殺的過程中,寧願賠本也要拿下項目的「狼群」戰術固然讓華為有了強悍的生命力,但也在國內國外處處樹敵。

而近年來「狼性文化」更是被不少網際網路企業曲解,讓求職者產生了不少牴觸。

2、34歲

2017年華為就已經傳出「45歲一刀切」的流言,2018年45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激進的40,甚至是剛擺脫大學畢業生稚氣的34歲。

在流行的996文化之後,華為又一次站在了廣大求職者的對立面。

3、愛國賊

不知何時「不用華為,就不愛國」這樣反智的言論大行其道。

我們當然知道「愛國賊」這個詞其心可誅,但在混雜在部分真假難辨的華為「水軍」之後,連正兒八經的「花粉」都似乎低人一等。

華為的輿論底線也在這一刻「失守」;哪怕任正非不止一次強調華為只是個商品,如果你喜歡你就用,不喜歡就不要用,不要和政治掛鈎。

4、P月門

華為P月門想必就不用多說了吧:三星壞屏無人問,華為P月天下知!

國內大部分測評媒體的傾向性讓人心寒。

如果你多看了幾篇通訊廠商的文稿,底下的評論就會讓你見識:什麼叫做華為被「控評」了?

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腦補出世界末日。

5、5G

對於華為引爆的這場5G大戰,乃至於中美「貿易戰」,美國動用國家力量做過什麼,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而華為在這一次「無妄之災」中又是怎麼做的?

它抗住了壓力獲得超50個5G商用合同,發貨20多萬個5G基站;這其中的經濟形勢和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6、鴻蒙OS

華為在歐美隨時都能禁用系統和晶片的情況下發布的自研系統,國外都已然反應過激了,國內卻還在一個代碼一個字節的「挑錯」。

有這個工夫,方舟不是已經開源了麼?

7、麒麟990

iPhone 11系列搭載的A13晶片功能強於華為P30 Pro麒麟980,這在友商破天荒的操作下有目共睹。

但非要拿三星預計在今年年底才開始大規模生產的「PPT晶片」Exynos 980,和華為在9月6日發布並於9月19日登陸華為Mate 30系列的麒麟990對比,就有點混淆視聽。

人家蘋果都不敢這麼幹。

其實,我們並不討厭有人雙標,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自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但在三星、蘋果和華為這裡雙標成這樣,想必也是世間少有。

蘋果說創新不一定是改變你們就信了,華為一直在變得越來越好你們為什麼就不信呢?

三星炸機壞屏區別對待你們還是原諒了,華為5G摺疊你們又顧左右而言他?

一點「雞毛蒜皮」非要撕出個「血肉淋漓」,這樣的輿情太不正常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

華為本身的文化基因,和它這麼多年來堅守的價值觀,如此種種,給人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距離感。

再加上它近年來在營銷上的「用力過猛」,在產品上的縱橫捭闔就難免讓人抓住馬腳。

因而一向低調的任正非這幾年不得不三天兩頭「上電視」。

而華為也不是不知道它被黑得有多厲害,但是節奏不能停。

1、智慧型手機

9月8日,餘承東在IFA記者見面會上表示由於谷歌服務的不確定性,明年3月發布的華為P40可能是第一款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

9月9日,The 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華為即將發布的Mate 30、Mate 30 Pro以及可摺疊手機 Mate X均不會搭載任何谷歌應用和服務。

9月17日,在距離9月19日的發布會還有兩天之際,華為官方博客接連更新預熱視頻,曝光了華為Mate 30系列的主要功能賣點;繼側邊操控、隔空玩手機之後,華為Mate 30系列又有三項升級曝光,包括:無線快充、超慢動作視頻以及超強夜拍。

2、智能電視

華為手機吸引了大部分火力,智能電視也沒落下。

雖然8月10發布的榮耀智慧屏有些中規中矩,但作為鴻蒙OS的落地產品也有其實驗性價值。

而在9月19日,作為壓軸登場的華為智慧屏能否在榮耀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我們拭目以待。

3、智能眼鏡

9月13日,華為與GENTLE MONSTER聯姻發布的智能眼鏡:SMART EASTMOON-01、SMART JACKBYE-01;SMART ALIO-01、SMART ALIO-C1以及SMART SOUTHSIDE-01正式開售。

4、智能耳機

9月6日,華為首款搭載麒麟A1晶片的無線藍牙耳機FreeBuds 3面世;並於9月14日宣布攬獲11項IFA大獎!

5、智能手錶

華為智能手錶HUAWEI WATCH最早於2015年9月發布。

9月19日,華為發布的智能手錶Watch GT 2,作為第一款搭載鴻蒙OS的智能手錶,亦會同步搭載華為自研的麒麟A1晶片。

6、華為地圖

8月10日消息,華為透露其釐米級精度,僅對海外開發者開放的地圖服務Map Kit。

面向海外的華為地圖服務能力,將會開放6大類25種API接口,覆蓋海外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支持40多種語言。通過Map Kit,開發者可以實現自定義地圖和添加標記、實時路況和路線規劃、精準定位和AR導航與標記。

7、華為AI

9月12日,華為在第24屆世界能源大會期間發布基於5G和人工智慧的系列能源行業創新解決方案。

9月18日,華為在第四屆全聯接大會上發布昇騰Atlas 900(由1024顆昇騰910組成)全球最快的 AI 訓練集群;表示將向2015年發布的開發者賦能計劃「沃土計劃」投入 15 億美元,匯聚 500 萬開發者。

而在此之外,8月25日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了國內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企業山東天嶽(全球第4家也是唯一4家碳化矽襯底材料量產的企業),持股 10%。

9月11日,華為將首次在境內發行公募債券,規模30億,期限3年。

9月12日,華為與長沙市籤署了鯤鵬產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雲,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


美國陷阱?

連續兩個月的「爆發」,固然是華為對於這一路走來「冷嘲熱諷」的回應,它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華為的「漸進式創新」是有意義的。

但如此高密度的「爆發」也從側面反應出華為的「焦慮」,雖然它抗住了美國的壓力,看起來對一切都毫不在乎,但是國外的貿易戰和國內的輿論攻勢卻切切實實看不得華為「健康」發展。

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有被歐美「卡脖子」的警覺。

而這個時間段,美國眾議院稱中國兩家通信企業華為及中興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試圖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兩家中資企業擋在美國市場門外。

且不說美國從來就沒有信任過我國企業製造的通信設備,長臂管轄張張嘴皮子就來。

2018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首先表示禁止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向該國行動電話運營商提供5G技術。

11月,紐西蘭政府禁止該國一家大型電信運營商使用中國某公司的5G設備;英國和加拿大則稍微體面一點,並沒有由政府出面禁止,而是由本國電信企業自查自糾。

12月,日本政府決定將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技術和中興通訊的產品排除出政府採購清單。

「五眼聯盟」圍堵,日本添堵自不必說。

美國還在2018年底教唆加拿大政府逮捕孟晚舟,而這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2019年5月,美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實體清單、ARM 晶片斷供、Google 暫停部分業務、IEEE 禁止華為員工參與對華為展開全方位圍剿。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68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5月20日,美國商務部發布一項為期90天的「臨時通用許可」,允許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從事「特定活動」,以保證美國現有相關網絡的持續運營,為美國現有的相關移動服務提供支持。

8月19日,美國商務部19日決定將一項「臨時通用許可」再次延長90天,獲得「臨時通用許可」的美國企業可向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公司出口、再出口和轉讓「特定」和「有限的」產品或技術,以避免禁令對美國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

按照目前的局勢來看,該名單很可能會在2個月之後生效。

屆時,谷歌的安卓系統將沒法在華為手機上使用、微軟的Windows系統將沒法在華為電腦上使用、英特爾的晶片也沒辦法支撐華為5G的運行;舉目望去,華為孤立無援。

五眼聯盟的圍堵就已經逼得華為不得不向英國、德國、印度等國家妥協,意願籤署所謂的「無後門」協議。

美國方面的施壓更是沒完沒了。

9月2日,美國和波蘭籤署5G安全聲明,稱要對5G供應商開展「是否受控於他國政府的審查」。

面對如此局面,華為能做的:

一是4月份對蘋果釋放出善意,表示願意考慮將5G晶片出售給蘋果,幫助其研發下一代5G智慧型手機。

二是5月份宣告備胎海思晶片轉正,後續逐漸湊齊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鴻蒙OS和支持多種程式語言、多種晶片平臺的聯合編譯運行的方舟編譯器。

三是9月份提出一次性出售5G技術,製造競爭對手的可能。

華為的善意很顯然蘋果忽視了、海思轉正爭議不多、但鴻蒙和方舟卻有不少齟齬,至於出售5G技術也不是不可能,但以歐美的秉性未必願意接受這根橄欖枝。

毀滅你,需要理由嗎?


決戰5G之巔?

雖然華為的供貨渠道受阻,美國相關產商的損失數以萬計,但誰叫人家掌握4G時代的絕對話語權,而它們還想在5G普及之前「一明一暗」再掙扎一下。

畢竟,偶像包袱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認輸的。

而在5G如火如荼之前,我們面對的主要戰場還是4G時代最後的「冠軍侯」之戰;這將會是一場有關於「存量」的慘烈競爭。

專業調研機構GFK的數據顯示,華為和榮耀的市場份額已經從2018年8月的30.59%激增到2019年7月的37.32%,OPPO和vivo的市場份額之和從34.65%上升到37.95%;兩大陣營的市場份額已經創紀錄達到了75.27%,算上小米和蘋果各10%左右,六大巨頭之外的其他品牌份額連5%都不到。

華為&榮耀、OPPO&vivo侵掠如火,小米、蘋果不動如山,六大巨頭牢牢的把持中國市場,想要再進一分就必須在他人的盤子裡「搶食」。

華為&榮耀、OPPO&vivo孰勝孰負尚且不知,小米和蘋果也都有各自存在的價值;而當華為品牌的高端化出現勢能高地、小米的全球化出現中國銷量低谷、蘋果再無新意的時候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焦點悄然變成OPPO、vivo和榮耀之間的競爭。

而這三者白熱化競爭又都回歸於同一個高地:5G。

君不見,榮耀趙明官宣V系列All in 5G;

君不見,OPPO陳明永心繫高通5G晶片手機;

君不見,vivo沈煒話裡話外都是5G。

而在這之外的華為卻頗有感觸。

第一:華為被孤立

華為和三星、蘋果自然無話可說。

8月19日,幾大國內手機廠商實現了罕見的「大和諧」,小米、OPPO、vivo宣布聯合成立「互傳聯盟」,三大品牌也是默契地在同一時間發布了微博;打通以後,三家廠商的手機將支持跨品牌的文件互傳以及數據遷移,近期開啟公測。

小米、OPPO、vivo劍指何人?

自是不言而喻。

聯盟之後,小米、OPPO、vivo將會成為國內Android生態唯一的代言者,畢竟谷歌已經不帶華為玩了。

第二:華為的敵人

蘋果一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對5G敬而遠之。

但在5G華為和4G蘋果之間,蘋果的代差已經產生這是事實。

而三星雖然特別努力,但是扛不住前塵往事,就只能追隨美國的號角。

在國內華為的對手就只剩下了小米、OPPO和vivo;但在2018年榮耀獨立之後,華為放眼望去,就只有對手,沒有隊友。

此前,華為、中興、小米和OV等都是通過搭載5G外掛晶片完成5G連接。

而這一次華為面對的將是與高通結盟的小米、OPPO,以及與三星結盟的vivo。

第三:華為的軟肋

華為的軟肋在哪?

是開源方舟不給力?

還是為內核鴻蒙不堪大用?

又或者是華為生態無法取代谷歌微軟?

這些都能決定華為今後有可能去往何方,但卻又沒那麼關鍵。

華為的軟肋在於華為面對所有的內憂外患之時,能夠依靠的核心依舊是任正非。

雖然他老人家暫時還不會考慮退休,但任總退休卻是必然。

華為是否能夠抗住來自國內外的所有壓力,順利的過渡到5G時代;任正非的坦誠、睿智、平和、遠見、謙遜和自信,這些特質都至關重要。

就像庫克無法成為下一個賈伯斯,至少到現在為止,餘承東也無法成為下一個任正非。

當我們沉浸在蘋果的「致創新」中吐糟5G還不成熟的時候,誰關心過華為在過去10年為5G研發投入的40億美元,獲得的2570個5G專利,以及佔全球20%以上的市場份額。

當我們沉浸在2月份Mate X 一萬七的天價吐糟摺疊屏華而不實的時候,誰關心過華為在發貨量上超越蘋果,可在手機利潤分配上卻只能望其項背的尷尬。

當我們沉浸在鴻蒙和方舟的「早熟」之中吐糟它們不堪大用的時候,誰關心過歐美對於中國網際網路創新企業的封殺;小米、OPPO、vivo固然能夠倖存,但這樣被人卡著脖子真的「爽」麼?

當我們抱怨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破壞了傳統經濟,誰在意過華為沒有重蹈聯想的覆轍,而是專注於研發。

當華為短時間內成為網上熱議,不是蹭熱點就是秀優越,誰還記得它現在還活著啊?

誰的成就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華為抓住了3G的稻草,在4G時代大展拳腳,而這一次它在5G時代揭竿起義,以世人眼中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之名挑戰歐美市場網際網路的頂層「話語權」;而它正在以及將要面對的,卻是一個時代的「惡意」。

我們能夠原諒蘋果的傲慢和偏見、原諒三星的區別對待,為什麼就不能原諒華為有那麼一點「曖昧」的宣發呢?

而現在華為最缺的其實不是人才、不是技術、不是時間,而是我們對於華為的善意啊!

在中國偌大一個市場、在歐美卡脖子的大環境下,我們難道還不能稍微清醒一點「呵護」一個只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態嗎?

外國的月亮雖然「圓」,但它終究不是自己的。

當然,這種呵護不是嬌生慣養、也不是過分溺愛,只要有那麼一點耐心、多一點理智、少一點口水不行麼。

至於Mate 30、Mate X和華為接下來萬物互聯最後的成色如何,請大家稍安勿躁。

畢竟,我們越來越接近後網際網路時代的那塊「處女地」。

PS:部分素材來自於@虎嗅

相關焦點

  • 華為又有黑科技發布,華為雲鯤鵬雲手機,估計美國也沒想不到吧!
    最近華為又有黑科技發布,估計美國也想不到吧! 最近有消息稱,華為發布雲手機,大家應該沒聽過吧,雲電腦我倒聽說過。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華為的雲手機是基於華為鯤鵬裸金屬伺服器,可以虛擬出原生安卓系統,同時也可以虛擬出多個安卓系統
  • 雲電腦還是雲手機,為何阿里、華為都要做?
    無影」是一臺長在雲上的「超級電腦」,在本地沒有主機,也看不見電腦CPU和硬碟的影子,因為這些硬體設備都集中在雲端的數據中心。根據發布現場的展示,在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上,通過指紋開機登錄後即可接入雲電腦服務。只需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雲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進行設計建模、動畫渲染等操作。無獨有偶。就在前一段,華為雲手機也曾經被媒體爆炒過。
  • 華為雲銷售的是什麼_華為雲銷售是做什麼的 - CSDN
    根據2020年2月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Q3跟蹤》報告,華為雲2019年Q1至Q3在IaaS+PaaS市場連續三個季度的增長超過300%,華為 雲IaaS+PaaS和IaaS市場份額都超過7%,排名均上升到第四。
  •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攜手華為雲 新版地震預警APP上線
    基於雲服務的新版地震預警APP上線,可滿足千萬級甚至億級手機用戶的地震預警信息服務需求,並能夠保障將來用戶數量繼續快速擴展的需要。6月17日,四川長寧6.0級地震時,減災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給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60秒預警,取得減災實效,迅速在朋友圈刷屏。
  • 手機丟失不要怕,華為雲空間能遠程操作,鎖死丟失手機保護隱私!
    如今的人們出現可以不帶現金也可以不帶鑰匙,但是唯獨不會少的就是手機,畢竟手機既可以滿足基本的通訊、還能支付和充當門禁卡。所以手機的丟失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不僅僅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便,最重要的是還會隱私洩露和財產安全的洩露。
  • 旗艦新機 華為Mate40 Pro(256G)報7888-華為 Mate40 Pro_成都手機...
    話不多說下面我們就開始帶大家來上手體驗一下這部華為Mate40 Pro。目前華為Mate40 Pro(8GB/256GB/全網通/5G版/玻璃版)手機在商家「盛世鴻運通訊」處售價7888元。等格式視頻支持支持3GP/MP4等格式圖片支持支持JPEG等格式多媒體技術華為Histen,立體聲雙揚聲器
  • 華為P20手機丟失怎麼辦?如何定位手機位置?做好手機防盜
    華為手機丟失怎麼辦?如何用華為定位服務定位手機位置?你是如何被女票定位到位置的?本文將帶您全面了解華為雲空間的作用。定位手機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已經登錄華為帳號打開了查找我的手機。已經打開定位服務。手機需要在聯網狀態。
  • 雲戰爭升級,華為雲要求團隊少看朋友圈,不被網際網路公司帶到溝裡
    自2011年以來,華為的二次創業無不是大跨界——手機業務起步時,一名歐洲大客戶CTO專程來華為諫言:千萬不能做手機,你們做不好。結果到今年二季度,華為手機銷量超越蘋果。2012年,鄭葉來擔任IT產品線總裁時,內外也疑慮重重:誰會認華為的伺服器存儲等IT產品?這可不是華為傳統的優勢。
  • 你所不知道的華為與華為手機
    1997年我買了第一臺電腦,14寸顯示器的英特爾MMX166,是攢了很久的錢買的,非常的珍惜,但自打進了實驗室後我就把它封存了,因為我在實驗室用的是HP圖形工作站,花上萬美元直接美國購置的,顯示器20多寸,用它打遊戲非常爽,玩三角洲部隊我喜歡用狙,用自家電腦開瞄鏡看遠處的人頭就是個色塊,用HP圖形工作站的大屏幕看就是張人臉。
  • 宜昌華為P30 Pro手機合美手機網報5488元
    (ZOL湖北行情)宜昌華為P30 Pro手機合美手機網報5488元。麒麟 980機身顏色天空之境,極光色,珠光貝母,赤茶橘,亮黑色,嫣紫色,墨玉藍解鎖方式屏幕指紋識別,面部識別觸控螢幕類型電容屏,多點觸控(十點)主屏尺寸6.47英寸主屏材質OLED主屏解析度2340x1080像素屏幕像素密度398ppi窄邊框2.27mm屏幕佔比88.61%其他屏幕參數全曲面屏核心數八核GPU型號Mali-G76 720MHzRAM容量8GBROM容量256GB存儲卡NM卡,支持exFAT
  • 5G+雲+AI使能產業升級,華為雲助力企業智慧化轉型
    在全社會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積極擁抱5G、雲計算、AI等前沿技術,產業網際網路熱度不減並逐漸成為企業界應對轉型的共識。如何應用好新興技術推動企業降本增效?2020年11月19日「華為雲專屬月」江蘇泛網際網路行業高端閉門會在南京舉行。會上,華為雲的專家與嘉賓一道為參會企業提供了華為雲在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經典案例和前沿信息。
  • 6款雲手機性能排行它竟然第一?內附雲手機換IP免費教程
    雲派雲手機的頁面簡約,只扣除雲手機服務項目花費,腳本製作充足且永久免費,適用手遊的高度放置掛機,能與此同時瀏覽多臺雲手遊時實狀況,遊戲截圖時實更新,適宜遊戲多開遊戲玩家,公眾號推送每日任務系統進程、手遊斷線維護、背包已滿、戰鬥失敗等時實狀況雲派雲手機的性價比高是6款手機遊戲輔助專用工具裡最多的,並且不用等候上傳圖片遊戲時間,找腳本製作時間,點一下即玩,自帶人工智慧輔助每日任務快捷提升就可以運作
  • 華為EMUI10的狂想曲:掙脫手機「枷鎖」
    一個手機會帶給你什麼?清晰的通話,流暢的遊戲,抑或是炫酷的娛樂?不,在未來這些還遠遠不夠!9月26日華為Mate30系列國內發布會上,全新作業系統EMUI10黑科技不斷湧現,為手機應用拓展了新的邊界。 打破手機「枷鎖」 產生新交互方式一個手機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 華為如何退出百度雲盤登錄不了_華為雲計算ie 培訓 百度雲 - CSDN
    包括大數據計算、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搜索與分析、數據開發、大數據應用等在內的大數據系列產品,包括智能語音交互、圖像搜索、自然語言處理、印刷文字識別、人臉識別、機器翻譯、圖像識別、視覺計算、內容安全、機器學習平臺、城市大腦開放平臺等在內的人工智慧(AI)系列產品,阿里雲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另外,企業應用、物聯網應用、開發與運維工具服務......阿里雲也都有所深耕。
  • 什麼是雲手機?未來手機新形態!
    或許未來雲手機就會是這樣的形態!近日華為發布了鯤鵬雲手機。那麼什麼是雲手機呢?簡單來講,就是運用伺服器虛擬出帶有原生安卓系統,同時具有虛擬手機功能的雲伺服器。本質上說,將手機上的應用轉移到雲上的虛擬手機來運行!雲手機有什麼用?
  • 華為手機怎麼樣-太平洋IT百科手機版
    華為手機怎麼樣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世界500強企業,目前在國內手機市場,華為排名在前三位,並且在用戶當中享有不錯的口碑,以華為mate來舉例說明一下華為手機怎麼樣。一起來看看。
  • 華為雲人工智慧大賽出妙招
    7月30日,華為雲正式啟動「華為雲人工智慧大賽·垃圾分類挑戰杯」。該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個人、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創客團隊等均可報名參賽。本次垃圾分類挑戰杯的報名、組隊等截止時間為7月30日至9月9日12點。
  • 華為雲XR雲服務 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
    原標題:華為雲XR雲服務,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不遠的未來,你還可以坐在虛擬的會議室跟你虛擬的小夥伴們開一場雲上會議,在虛擬的智慧教室上一堂多人互動課程、做一場模擬實驗,甚至進入虛擬世界進行真實的設計、製造,虛擬和真實之間,邊界不再那麼明顯。這一切,都得益於XR(VR,AR,MR)技術的應用。   XR技術,究竟依賴哪些核心能力呢?華為雲最新發布的XR雲服務,給了我們答案。它提供了五大核心技術和能力,打開未來新視界。
  • 微秒級數據處理,華為雲存儲的「快」節奏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就在這次大會上,華為也發布了雲存儲All-Flash戰略,並推出戰略落地的首個產品——全新一代極速IO雲硬碟,這標誌著華為推動著雲存儲正式從毫秒走向微秒時代。 張宇昕說,「更換為Flash介質之後就完全不存在這種問題,隨機讀寫的性能表現非常不錯。但是對於Flash來說,我們需要保證不在某一個位置持續、頻繁地讀寫,所以在算法上也要進行調整。」而對於這一點,華為雲的工程師們進行了大量、複雜的算法優化工作,在提升性能、降低時延的同時,也保證了Flash介質的壽命和應用可靠性。
  • 雲手機的未來發展成幾種趨勢?怎樣利用換IP軟體輔助雲手機?
    今年,華為發布了自已的雲手機,在科技圈裡爆炸了,有人說他會像老喬推出iPhone4一樣能夠引發智能機界或者科技界的一次轉型,下面大家就來聊聊「雲手機」真得能夠成為未來手機的趨勢嗎?的高呼不在少數。那麼,如今的雲手機也可以這般不可思議嗎?未來手機會成為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