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相濡以沫」這個成語,最適合用於形容患難夫妻。你看,一處小水坑,馬上要乾涸了,坑裡有兩條小魚,互相銜點泥水,吐點唾沫泡泡,溼潤於對方的嘴唇。讓人不得不感動於它們的真情。殊不知,這句話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本就只是一個假設,而且莊子根本就不主張把日子過成這樣。原文如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意思很明確,與其出現在這種場合,互相扶持於死亡的邊緣,倒不如回到江海湖泊,相互忘卻,對於雙方都好。
儘管我們可以說,後半句是一種境界,前半句是一種感動,但是,畢竟前半句只是假設,而後半句才是結論所在,更是莊子所要宣揚的生命真諦。這裡的真諦無非就是「求真」,莊子又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他告訴我們,求真是人生的起碼追尋,也是最高價值,思想家探求真理,科學家去偽存真,而消費者希望貨真價實,社會角色渴望真誠的友誼,真心的幫助甚或感受到善意謊言之下真心的愛護等等。可見,我們讀書做學問,倘要求真,還真是不容易。
前不久,讀過這樣一則報導,說某校老師用一堂課的時間教學生撒謊。起因是有一個上級教育督導檢查組馬上來校,班主任要告訴學生怎麼回答問題。比如:(檢查組成員)如果問:「作業多不多?」學生就得答:「一點都不多,加起來四五十分鐘就能做完。」如果又問:「科學實驗課有沒有安排?」學生應該答:「平時經常使用試驗器材,很喜歡做實驗。」如果再問:「平時課程會不會佔用體育和音樂課的時間呢?」就得回答「體育課和音樂課也是我們喜歡的課程,從沒被佔過……」這是一位家長透露的,細節又是孩子回家轉述的。家長和學生心裡跟明鏡似的,真實的情況就是作業多,沒什麼科學試驗機會,音體美課程多數只在課表上。可是你看校方設計的標準答案是多麼的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和成長需要啊!可見,我們要了解這個社會,想要獲得真相,更加不容易。
而與真相對應的便是「假」,網絡上虛假廣告的鋪天蓋地,生活中人造美女的日漸時尚,足見人們對於「假」似乎愈發寬容。但這是否也意味著,人們對於「真」的追求也愈發淡漠了呢?放眼大街,多少女人拎著二百元一個的Lv包包,美滋滋地邁著貓步,卻不知早已被別人看穿!事物的真假就好像白天和黑天,而最美的景色只在清晨和傍晚。真和假就像啤酒的有泡沫和沒泡沫,沒有泡沫的啤酒口感並不好,但我們常常懶得為一點泡沫而要求換一種啤酒,當然也是有些擔心,商家永遠會強調這一款就是不生泡沫的啤酒,況且,誰又能保證另一種啤酒會真有泡沫!於是,假貨閃亮登場的背後,一定是真貨被冷落被誤會的悠長而寂寞的影子。
許多時候,「真」和「假」的區別便模糊在借鑑和抄襲之間!利益驅使下的操弄與炒作,使真假更難貼近客觀。有些事情或許我們會去分辨,但這種分辨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只要花上五萬元,便可以買到一百萬張網絡選票;因為,真話就像耳語一樣鮮被關注,而假話卻被高分貝的滿世界宣揚。被「假」包圍著的我們,又如何確認自己堅信的「真」便是真正的「真」呢?
而當我們看明白真假的時候,卻才發現真便真了,假便假了,分辨出來又能如何?花花世界中,我們早已被都市的霓虹燈眩暈了雙眼;虛擬網絡上,我們被紛亂的八卦信息擊潰了理性。究竟怎樣,才能保持內心純淨,撥開迷霧,洞見世事的真相,返璞歸真,做回真實的自我呢?超市紅茶,速溶咖啡,偶像劇,言情劇,肥皂劇,流水線上量產的感情把我們的靈魂排擠到體外,像浮遊生物似的懸浮著。難道真要找個山溝貓著,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才算是回歸了本真嘛?然而並不是,大千世界,真真假假奈若何!且喜藍天白雲是真,呼吸心跳是真,家人關心是真,平常日子平常過法是真――其他的,我們無力糾正,更無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