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區新聞辦說,昨晚22時,隨著位於紅松路(合川路、虹中路)等路口的圍擋被移除,紅松路(新涇港—虹梅路)新建道路正式通車啦!
紅松路位於虹橋鎮,定位為區域內部的交通性客運通道。工程分為東西段兩段,西段西起新涇港橋西側,東至合川路;東段西起虹中路,東至虹梅路。道路工程合計全長995米。詳見↓
圖中圍擋已經移除
工程全長995米,設計速度30km/h
紅松路位於虹橋鎮,為區域內部東西向城市支路,功能定位為區域內部的交通性客運通道。此前由於新涇港及沿線建築的阻隔,紅松路形成了多個斷點,其交通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周邊居民出行則必須從附近其他道路繞行。
為滿足區域內的交通需求,支撐區域戰略功能布局,分擔區域內路網交通壓力,紅松路作為建設任務被提上日程。
由於紅松路(合川路—虹中路)段為住宅配套實施項目,配合此次道路新建也同步完工。
據了解,此次紅松路(新涇港—野奴涇)道路紅線寬度為24米,其中15米的車行道,兩側各預留4.5米人行道,設計速度為30km/h。
紅松路(新涇港—野奴涇)道路標準橫斷面設計圖
紅松路(野奴涇—虹梅路)道路標準橫斷面設計圖
打造暢通路,不需再繞行
此次新建工程還涉及新建兩座橋梁,新涇港橋和野奴涇橋。兩座新橋建成後,將紅松路(新涇港—虹梅路)徹底連成一線。
此前新涇港河道圖
新涇港河寬約為26米,此前河上有簡易混凝土管道橋,無法滿足通航要求及周邊居民出行要求。
建成後的紅松路新涇港橋
此次工程規劃河道藍線河口寬度為40米,為了滿足通航要求,橋梁採用三跨簡支梁結構,橋梁結構設計採用結構高度低、結構簡潔、輕盈、視線開闊的梁式橋。
新橋建成後,橋面鋪裝分2層,下層為肋鋼筋網砼鋪裝層,上層為瀝青砼面層,中間鋪設防水層。現場可以看到橋兩側人行道欄杆採用鋼材欄杆,橋面排水通過縱坡排入道路上的排水系統。
由於紅松路(新涇港西側—合川路)、(合川路—虹中路)、(野奴涇—虹中路)被隔斷並不暢通,此次道路新建工程將這些路口全部打通,從龍柏地區居民到虹梅路不用再繞行其他道路,紅松路周邊居民出行也更加便捷。
排水、照明、綠化配套完善
據了解,此次道路新建工程,對汙水和雨水管道也做了改造。新涇港至合川路段汙水由西向東排入合川路汙水管;虹中路至野奴涇段南北兩側為新建地塊,兩邊地塊汙水排至紅松路新建汙水管,通過汙水收集排入紅松路下遊汙水管,再經合川路汙水管排走;野奴涇至虹梅路段汙水由西向東排入虹梅路,後經虹許路汙水幹管後最終排入虹許汙水泵站。
此前,紅松路無現狀雨水管道,與紅松路相交的合川路、虹中路、虹梅路均有現狀排水管道。此工程雨水系統屬於原虹許系統,改造後將虹許、虹梅系統合併為一個大系統,最終進入合川路規劃雨水提升泵站。
作為道路照明工程,路燈設置於人行道上,布燈間距約30米,選用新型LED光源,擁有舒適的照明環境和高效的節能特性。據介紹,路燈LED光源內置具有調光功能,在夜靜人稀、交通流量很小的時段,降低燈具功率,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達到有效節能的目的。
資料:閔行區新聞辦
編輯: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