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也能感應磁場?而且死的磁化性能更強

2020-12-08 DeepTech深科技

自然界有很多生物都能夠感知磁場並且利用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鳥類。事實上,還有一類鮮為人知的具備磁感應能力的生物是美洲大蠊(Americancockroach),又稱美洲家蠊或美洲蟑螂,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這種生物被放置於磁場中時能夠迅速被磁化。

近年來,關於「這些生物如何使用這種磁感應能力」的討論成為了熱門研究課題。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對這些磁感應生物的生物磁場(biomagnetic)傳感機理的深入理解,將有助於工程師們設計更好的傳感器,並應用於諸如微型機器人導航等其他領域。

當然,在此之前工程師們首先需要更好地了解這些生物(如蟑螂)如何感應外部磁場,以及它們如何在外部磁場作用下被磁化。

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Ling-Jun Kong及其同事通過實驗研究了美洲大蠊(美洲蟑螂)被磁化的方式。在實驗過程中,研究者獲得一個重大發現:活蟑螂的磁化性能與死蟑螂的磁化性能具有顯著的差異性。並且,研究者找到了這種差異性的由來。

該實驗的設計非常簡單直接,Kong及其同事將一組活蟑螂和死蟑螂置於1.5千高斯(磁場單位)的磁場中,這個磁場強度大約比冰箱的磁場強度高100倍。研究人員讓這些「小強們」在該磁場下作用20分鐘,然後再測量它們各自被磁化的程度以及這種磁化衰退所需的時間。

實驗結果十分有趣。一旦蟑螂被移出所施加的外部磁場,研究者能夠很容易地測量所有蟑螂(無論活著或者死亡)相關的磁場量。測量結果表明:活蟑螂自身的磁化磁場在大約50分鐘內衰退,而相比之下,死蟑螂的磁化磁場完全衰退則需要花費將近50個小時。

這就出來一個問題:為什麼活蟑螂和死蟑螂磁化性能有如此大的差別?

為了尋找答案,Kong及其團隊對磁化過程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研究者假設蟑螂的磁化是其內部的磁性粒子與外部磁場對準的結果。當外部磁場作用移除時,由於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引起蟑螂內部磁性粒子再次隨機對準,從而導致蟑螂的磁化衰退。

同時,研究者還研究了磁化衰退時間隨著包裹磁性粒子的介質的粘度(viscosity)是如何變化的。結果顯示,隨著介質粘度的逐漸增加,直至變得更玻璃態,磁化衰退時間會隨之增加。

這就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蟑螂之所以能夠被(外部磁場)磁化,是因為其自身內部含有磁性粒子,能夠與外部磁場對準。在活蟑螂體內,這些磁性粒子處於一種低粘度的流動介質中,而一旦蟑螂死亡,這些包裹磁性粒子的介質開始逐漸硬化,粘度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致磁化衰退時間的增加。

Kong團隊的這項有趣的研究工作,幫助解答了蟑螂如何與外部磁場相互作用的一些重要問題。但是,其中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首先是磁性粒子性質的問題——它們究竟是什麼?生物學家在螞蟻、蜜蜂和白蟻的體內發現了一種叫做膠黃鐵礦(greigite,一種鐵硫化物)的微小磁性礦物顆粒。

所以,蟑螂體內也有可能含有膠黃鐵礦顆粒。事實上,Kong團隊的研究結果與假設存在半徑大約50納米的膠黃鐵礦顆粒的結果是一致的,但是實驗結果排除了相關的磁性礦物如磁鐵礦的存在。

另一個未解之謎是——這些磁性粒子究竟來自哪裡?

這些磁性粒子究竟是蟑螂從環境中汲取的沾染物質,還是源自於生物自身形成的?Kong及其團隊目前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Kong團隊對於蟑螂如何利用自身的這種磁化性能還是有一些見解的。

研究者表示,活蟑螂那長達50分鐘的磁化衰退時間太慢長了,所以並沒有任何生物用途。「我們的數據和模型表明,這些磁性粒子並不負責其磁感應的功能,」他們說。

所以,如果蟑螂確實使用了磁感應能力,那麼它們必須使用一些其他的機制。目前主流的說法是「自由基對機制」(radicalpair mechanism),這種機制認為外部磁場會影響蟑螂內部化學反應的結果。

許多生物物理學家甚至認為這是唯一一個切合實際的機制,因為這是唯一一個在具備生物學意義的時間尺度上對活體生物產生影響的機制。所以,或許蟑螂就是利用這一機制。「我們的實驗對其他形式的磁信號接收機制提供了支持,例如自由基對機制「,Kong及其團隊稱。

這項研究十分有趣,有助於研究者在未來更好地了解生物磁場感應原理,更好地將這種生物磁化能力應用於新一代傳感器。


相關焦點

  • 搞笑諾貝爾獎——磁化後的死蟑螂與活蟑螂的不同之處
    他們的研究思路非常簡單,首先把死蟑螂和活蟑螂放到一個強磁場中進行磁化所謂磁化就是指把物體放在一個強磁場中,原本對外不表現磁性的物體,會對外表現出類似於磁鐵的性質,其背後的物理原理是大量無序的磁偶極子在強磁場作用下變得有序排布,從而表現出磁性。
  • 磁化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一)
    水經過一定強度的磁場,就成為「磁化水」。目前研究表明水磁化後會產生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其中的機理尚不能肯定。一些學者認為磁場會破壞水原來的結構,使原來較大的締合水分子集團變成較小的締合水分子集團,甚至是單個分子。而且分子中的氫鍵也會有部分因為洛侖茲力的作用下正負離子反方向旋轉而斷裂。
  • 超過10萬T的強磁場,會把電子云壓縮成雪茄狀,至人瞬間死亡
    》準確的說,這個防護系統是一個強大的磁場發生器。當來襲的飛彈穿越磁場的時候,會產生感應電流,只要感應電流足夠強,就會把來襲的飛彈或者是炮彈融化。這種裝置是鋪設在裝甲車外的一系列超導線圈。為線圈提供絕熱絕緣的是一種特殊的陶瓷套管。用來產生磁場的電流使用炸藥驅動。
  •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強磁場下的基礎科學問題
    磁場作用下產生的各種霍爾效應、磁電阻、磁阻抗、磁電耦合等物理效應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基礎物理問題,而且被廣泛應用於傳感器、磁存儲等技術領域。這些物理效應在強磁場下可能會產生全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內容。近年來,強磁場在實現室溫量子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等前沿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強磁場也為發展更先進的實驗測量技術提供了條件。
  • 水在高速旋轉時會被磁化
    他在一系列的實驗中表明,自由懸掛的鐵磁棒在高速旋轉時會被磁化。更重要的是,他測量的效果的大小接近正確的值,即使它當時看起來是錯誤的。現在,紐約大學的Tycho Sleator和Mohsen Arabgol測量了核中的「Barnett效應」,而不是電子。這樣做比較困難,因為質子和中子遠比電子重,這意味著它們具有小得多的磁矩。
  • 打不死的小強是否能在火星上存活?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打不死的小強是否能在火星上存活?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文/猿飛日月我們都知道,在周星馳的電影中,有一種動物叫做小強,這種動物非常的神奇,它們的生命力比我們人類還要頑強,而且繁殖力旺盛,如果你在家中,發現了一隻小強的蹤跡,那麼你無需懷疑,小強可能很多哦!
  • 華師這間「蟑螂房」養著上萬隻「小強」!「小強」為啥打不死?這裡...
    蟑螂是被稱作「打不死的小強」的古老昆蟲,它究竟為什麼這麼強,昨天國際上有了最新研究進展,而研究者就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李勝團隊。  「蟑螂為啥叫『小強』,因為環境適應能力和再生能力非常強!」李勝介紹,蟑螂什麼都能吃,萬一吃了有毒的物質,還能通過自身複雜的解毒酶系統進行解毒,這就是為什麼蟑螂對殺蟲劑有耐藥性。此外,蟑螂在髒亂差的環境中活動,卻對病原微生物有很強的天然免疫機制,因此生命力非常頑強。
  • 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和磁化曲線
    鐵磁物質是一種性能特異、用途廣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等都無不用到鐵磁材料(鐵、鈷、鎳、鋼以及含鐵氧化物均屬鐵磁物質)。因此,研究鐵磁材料的磁化性質,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有重大的意義。
  • 打不死的小強能活多久?蟑螂怎麼消滅?
    【滅除蟑螂公司東方漢諾】面對打不死的小強,你是否常常感覺無能為力、束手無策?蟑螂到底能活多久?蟑螂難以消滅的原因有哪些?5個因素來解釋! 1、蟑螂難以消滅的5個原因 (1)蟑螂小強的適應能力強 蟑螂適應藥物、環境和擴散能力非常強。
  • 人的大腦也能感應磁場的變化?「第六感」或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是因為鴿子具有感應地球磁場的能力,這體現在它們能夠辨別方向。那麼人類是否也具有類似的能力呢?21世紀,人類通訊技術空前發達,現在的人們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實現遠距離的信息傳遞,而這一切的技術基礎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然而在古代,如果人們想要進行長遠距離的通信的話,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 中強磁場標準裝置完成驗收 支持4支磁場探頭同時檢測
    空間或磁性材料中磁通、磁通密度、磁通勢、磁場強度等的測量。是磁學量測量的內容之一。空間的磁通密度與磁場強度成比例關係,空間磁場強度的測量,實質上也是磁通密度的測量。近日,江蘇計量院的中強磁場標準裝置完成驗收。該裝置由高精度直流源、霍爾磁強計,亥姆霍茲線圈等組成。
  • 「第六感」真的存在,人能對磁場產生感應,為什麼我們感應不到?
    我們傳說中的第六感其實是人類對於地球磁場產生的一種感應。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感覺稱之為磁感。在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非常著名的腦科學研究團隊,在網上發表了一篇真人類的大腦,不僅能夠感應到磁場,還會對磁場的變化做出非常強烈反應的論文。
  • 蟑螂為什麼叫「打不死的小強」,小強真的打不死嗎
    蟑螂真的是讓人煩透了一種生物,但是很無奈,我們的生活中倒出都是蟑螂,由於生命力頑強我們給了蟑螂小強這個名字。
  • 人的大腦能感應磁場的變化,「第六感」被證實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選擇,而且這些選擇往往是沒有對與錯的,所以有時只能憑感覺來做出決定,很多人經常會將這種感覺稱為「第六感」。為什麼會叫為「第六感」而不是第四、第七感呢?因為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味覺、嗅覺、聽覺、視覺以及觸覺,五大感來感受外界的刺激。
  • 強磁場下的基礎科學發展態勢分析
    最近的實驗表明,在低溫下,強磁場可能導致量子自旋向列相、在阻挫磁體中誘導出磁化強度平臺、在金屬 — 有機框架材料中導致共振量子磁電耦合效應、巡遊電子體系或反鐵磁體系的磁結構改變等新奇物理現象。目前對於這些行為還缺乏深入的認識,值得未來進一步依託強磁場條件開展系統的研究。
  • 順磁性:氣體也可磁化,像指南針似的始終與磁場保持平行的趨勢!
    如果在一個長方形石英管裡注入氧氣,並且把它放進磁場,你就會發現氣體被磁化了。由於氧分子是一些小的磁體,於是它們就會像指南針似的始終與磁場保持平行的趨勢,這樣我們就看見了氣體磁化的現象。也許你會誤認為它們都與磁場的單一方向平行,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如果你增加磁場,氧氣中的磁化作用也隨之增強,更多的氧氣分子就會趨向於這個方向。磁化效應會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而增強,它們之間是一種正比例的關係。這個例子是純粹統計定律中最為清楚明晰的。
  • 為什麼火星磁場消失40億年了,而地球的磁場還完好無損?
    與地球磁場相比,火星現存的感應磁層要弱很多倍,科學家們也將太陽風和火星磁場之間的作用場景描繪了下來。從根本上來說:這個磁場形成,其實始於太陽風中流動的磁化等離子,以及行星自身尚未被磁化的電磁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太陽風噴射出的粒子流從未停止對周圍世界的衝擊,雖然它們自身已經在這個過程中被磁化,但它們要穿過尚未被磁化的火星大氣卻極具難度。 另一方面,當電流在電離層中產生,便會意味著磁場會變得更強大,而感應磁場便就這樣產生了。
  • 方太磁化恆溫熱水器:比起飲用水,我們更關心你的沐浴水!
    方太磁化恆溫熱水器就是率先將「磁化水」的概念引人沐浴的燃氣熱水器。它獨有的PPS+永磁磁鐵磁化裝置中,內置的永久磁體產生的超高強磁場,在不改變水原有的化學成份條件下,使水中礦物質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讓普通水以一定流速,沿著與磁力線垂直的方向切割,通過一定強度的磁場,普通水就會變成磁化水。
  • 2020高考物理磁場、電池感應複習攻略
    磁場、電磁感應和交變電流是整個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磁場和 電磁感應又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內容和命題熱點.原子與原子核早已由選考內容變為必考 內容,由「新貴」變為「新常態」.  深入研究發現,2019年高考物理全國卷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試卷中的試題不偏、不怪、不求新穎,物理情境也不複雜.
  • 和電磁感應現象有什麼關係?
    那麼自然界的磁石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產生的,它和物理學上的電磁感應又有什麼關係呢?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知道,麥可·法拉第一般被認為是最早研究和發現了電磁感應的人,電磁感應現象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會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稱為感應電動勢或感生電動勢,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