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塞弗特星系

如果類星體真像紅移顯示的那樣遠的話,那麼,天文學家就會面臨一些迷惑難解的問題。舉例來說,這些類星體必定非常明亮,光度至少應該是整個普通星系光度的30倍~100倍,才能在如此遙遠的地方仍然顯得那麼亮。
然而,如果真是這樣,並且類星體具有一個星系的形式和外表的話,那麼,一個類星體含有的恆星數目應該是一個普通星系的100倍,而且其大小也應該是一個普通星系的5倍或6倍。即使是它們那樣遙遠的距離,在大型望遠鏡裡也應該呈現出清晰的卵形光斑。但是即使是在最大的望遠鏡裡,它們依然是星狀的點。因此,儘管它們特別明亮,但在體積上可能比普通星系小得多。
一個體積如此小而亮度又如此大的天體,其耗費能量的速率必定非常大,因而儲存的能量不會持續長久。一些計算表明,一個類星體

以如此巨大的速率放出能量,只能維持100萬年左右。這樣看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類星體是在不久之前才形成的。
在天文學家中,認同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的並不普遍。美國天文學家阿普就認為,類星體的巨大紅移可能不是宇宙學紅移,而是因為它們與附近天空的星系有物理上的聯繫,這些星系由於某種原因正急速遠離我們而去。
另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類星體內部的射電源似乎在以幾倍於光速的速度分離開去。按照目前的物理理論,超過光速的速度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設想類星體果真如想像中那麼遙遠,這種超光速就有可能存在;如果它們實際上距離比較近,則它們分離的速度就會比光速小。
然而,類星體距離我們比較近的觀點也沒有得到多數天文學家的贊同。一般的觀點是:支持宇宙學距離的證據佔絕對優勢;阿普的有關物理聯繫方面的證據並不充分;而超光速則是光學幻覺的結果。

那麼,類星體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最可能的答案要追溯到1943年,當時美國天文學家塞弗特觀測到一個奇特的星系。這個星系具有一個非常亮而又非常小的核。後來,他又陸續觀測到了幾個同類型的星系。現在,我們把這些星系統稱為塞弗特星系。
塞弗特星系會不會是介於普通星系與類星體之間的天體呢?它們明亮的中心所呈現出的亮度變化,使它們的中心顯得像類星體一樣小。如果它們中心的亮度進一步增強而星系的其餘部分進一步暗弱的話,它們將變得與類星體無法區別。塞賽弗特星系只有中等的紅移,而目,並不十分遙遠。類星體會不會是非常遙遠的塞弗特星系?這些星系遠得使我們只能看到它們亮而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