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億光年外,哈勃發現星系「大戰」的遺蹟,一星系被打出巨洞
本文所講的正是這其中之一,即:在108億光年外,哈勃發現星系「大戰」的遺蹟,一星系被打出巨洞哈勃的觀測數據顯示,「R5519」星系距離我們大約有108億光年,這是一個比我們銀河系小得多的星系,其直徑約為4.2萬光年,而引人注目的是,在結合了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收集的光譜數據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後,天文學家發現「R5519」星系的恆星絕大部分都分布在外圍區域,而在它的中心區域卻是一個直徑約為1.7萬光年的巨洞,在這裡幾乎沒有什麼恆星,整個星系呈現出非常罕見的「甜甜圈」形狀。
-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130億光年,兩個星系正在慢慢融合
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成功觀測到了兩個正在合併的星系,它的名字叫做B14-65666,距離太陽系大概130億光年,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正在融合的宇宙天文現象!
-
科學家發現134億光年外的最古老星系,卻可能沒有生命存在!
目前北京大學的天文團隊確認了134億光年外的GNz11星系可能是最古老的星系,這也是人類發現距離最遙遠的星系,GNz11星系大約是宇宙大爆發4億年後就誕生出來了,天文學家們研究了GNz11星系的紅移才最終確認了這個星系的距離,它發出的暗紅色光芒在空間中穿越了134億光年的距離才到達地球上。
-
科學家觀測到2億光年外的星系碰撞,38億年後的銀河系也會如此
雖然空間非常廣闊,宇宙中的星系大都距離遙遠,並且它們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彼此遠離而去,但有些距離較近的星系會在引力的作用下互相靠近,並且最終互相碰撞。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就發現了距地球約2.28億光年外的大星系碰撞融合景象,NGC 6052星系位於武仙座,距離地球大約2.28億光年,直徑大約11萬光年。
-
螺旋星系鼻祖在120億光年外被發現:中心隆起暗示已被黑洞佔領
編者按:SPT0418-47星系是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螺旋星系之一,形成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3.8億至4億年之間,堪稱螺旋星系的鼻祖,與我們的距離超過120億光年。深入觀測SPT0418-47星系存在中心隆起,暗示其中心已經被黑洞佔領。
-
神秘的塞弗特星系,這個星系具有一個非常亮而又非常小的核
【每日科技網】 神秘的塞弗特星系舉例來說,這些類星體必定非常明亮,光度至少應該是整個普通星系光度的30倍~100倍,才能在如此遙遠的地方仍然顯得那麼亮。 然而,如果真是這樣,並且類星體具有一個星系的形式和外表的話,那麼,一個類星體含有的恆星數目應該是一個普通星系的100倍,而且其大小也應該是一個普通星系的5倍或6倍。即使是它們那樣遙遠的距離,在大型望遠鏡裡也應該呈現出清晰的卵形光斑。
-
首次發現120億光年外的星系被光環包裹:像極了我們的銀河系幼年
距地球120億光年的SPT0418-47星系被發現,外觀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火環。科學家為了深入研究SPT0418-47星系,動用了ALMA阿塔卡馬望遠鏡對其進行觀測,從時間上看,我們看到的其實是SPT0418-47星系120億年前的模樣。
-
120億光年外的「火環」星系-愛因斯坦環
「火環」星系存在於120億光年之外,當時的宇宙年齡僅為現在15%。
-
細數那些已經合併的星系,這是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也會經歷的事
不過這個過程還要持續起碼上萬億年,下面來看看那些率先合併的星系吧簡介:B14-65666是 正在合併的兩個星系,距地球130億光年,位於六分之一星座,它是130億年前合併的兩個星繫結合體,只能被觀測到紫外光譜,通過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碳氧塵埃的無線電波輻射,它還處於演化的最初階段。
-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
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奇特合併星系/圖天文學家發現「侏羅紀時期」遠古合併小星系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天文學家在宇宙星系「後花園」裡發現「史前生命」:兩對較小的遠古星系等待100億年後才結合在一起。
-
中科大:在3300光年外的活躍星系中,發現超高能中紅外耀斑
天文學家在一個名為MCG-02-04-026的恆星形成星系中發現了中紅外耀斑,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研究試圖解釋是什麼導致了觀測到的耀斑事件。觀測表明,活動星系中的許多瞬變事件都伴隨著中紅外(MIR)耀斑,一般持續幾到十年。眾所周知,這些耀斑增強了星系的中紅外輻射,雖然它們的來源仍有爭議,但最可信的假設之一是:它們來自瞬變事件的塵埃回波。
-
中科大:在3300光年外的活躍星系中,發現超高能中紅外耀斑!
天文學家在一個名為MCG-02-04-026的恆星形成星系中發現了中紅外耀斑,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研究試圖解釋是什麼導致了觀測到的耀斑事件。觀測表明,活動星系中的許多瞬變事件都伴隨著中紅外(MIR)耀斑,一般持續幾到十年。
-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直徑為5億光年
1 宇宙噴泉: 「阿普194」(Arp 194),由多個星系及向四周延伸10萬光年的恆星、氣體、塵埃等「宇宙噴泉」組成。此螺旋星系的螺旋臂交錯扭曲形成一個獨特的結構。「宇宙噴泉」總共由數百萬個恆星構成。
-
在巨大的合併星系團中,發現罕見無線電遺蹟,比銀河系還大7倍
利用平方公裡陣列探路器(ASKAP),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一個名為SPT-CL 2023-5535的合併星系團中探測到了一個無線電遺蹟,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無線電遺蹟是發源於同步加速器彌散、拉長的射電源。它們以壯觀的單對稱弧或雙對稱弧形式出現在星系團的外圍。天文學家特別感興趣的是在合併星系團中發現這樣的來源,因為與合併衝擊相關的射電遺蹟數量仍然很少。
-
為什麼哈勃能看到100億光年外的星系,但卻看不清冥王星?
哈勃觀測到了宇宙「邊緣」的星系,那些遙遠星系發出的光到達地球時已經非常微弱,亮度只有人眼所能看到的100億分之一。哈勃發現的最遠星系是134億光年外的GN-z11(目前固有距離320億光年),這幾乎是哈勃所能觀測到的最遠極限,也接近了所能觀測到的宇宙極限。
-
3億光年外,三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合併
我們地球在運行時,偶爾會遇到隕石等小天體,而太陽系這些星系在運行時,則可能會遇到其他的星系。當星系相遇時,可能會出現兩大星系碰撞、合併的情況,最後形成一個更大的星系。這樣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常見,現在有研究表明,在宇宙深處又發現了星系的合併,而且是三個星系正在合併。這些星系相遇的情況,其實是宇宙中一個很壯麗的景象,經常會展示在我們光學望遠鏡的鏡頭下。
-
3.3億光年外,兩個黑洞開始合併,科學家擔憂人類的未來
當星系合併之後,這些星系中心的黑洞也在不斷地擴大,最後就形成了質量超級大的大黑洞。那麼問題來了,在宇宙當中星系合併真的很常見嗎?科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存檔數據找到了三百多個星系,又通過凱克天文臺找到了九十多個星系,這些星系當中有十多個正在合併的星系,綜合來說在宇宙當中星系合併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而且這些星系距離地球平均在三億光年,質量大小和銀河是很接近的
-
遙遠星系的黯淡中心,400億倍太陽質量,我們發現了什麼?
圖源:NASA) 在距離銀河系7.4億光年外住著一個「巨人」。它是來自Abell 85星系團的Holm 15A星系。Holm 15A是Abell 85星系團中最亮的星系,也是我們附近最亮的星系。 星系的黯淡中心 這個超大黑洞的發現歸功於天文學家觀察Abell 85星系團時,注意到Holm 15A星系中心有一暗斑。這很奇怪,Holm 15A星系中恆星質量總和約為2萬億太陽質量,按道理來說,那裡應該是明亮的。「通過以往的研究,我們知道,在大型星系中,像這樣黯淡的中心通常是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合併形成的。
-
黑洞能合併在一起?最終可組成新的星系系統!
來源:新浪科技多個望遠鏡捕捉到的SDSS J084905.51+111447.2星系系統的圖像。這是一個由三個合併的星系組成的系統,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該星系中有三個正處於碰撞過程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新浪科技訊 9月29日消息,科學家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罕見的景象,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以相當近的距離聚在一起,看起來即將合併。這項新研究報告稱,這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的SDSS J084905.51+111447.2星系系統中。
-
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