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個月,6個平靜的星系變成了熾熱類星體,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0-12-0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幾個月內,6個平靜的星系變成熾熱的類星體,科學家們不知原委。

與人類短暫的生命相比,我們傾向於把星系尺度上的事件看作是發生得極其緩慢的,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六個星系在短短幾個月內以驚人的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它們從相對平靜的星系變成了活躍的類星體——所有星系中最亮的星體,並將大量的輻射釋放到宇宙中。

類星體是一種非常明亮的星系,它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一個質量相當於成百上千萬個太陽的黑洞。當塵埃和氣體落入黑洞時,其他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加速離開黑洞,在黑洞上方和下方形成噴流。2015年4月,VERITAS地面望遠鏡所探測到的伽馬射線就是76億年前由這種噴流發射出來的。(圖片來源: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不僅僅是令人驚奇,這個大事件還可能有助於解決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是什麼產生了某個特定類型的星系的光。事實上,這可能預示著一類前所未知的活動星系核。

這六個星系起源於低電離核發射線區(low-ionisation nuclear emission-line region,以下簡稱 LINER)星系,就亮度而言,它們有點像星系中的次子。

這些LINER星系佔所有已知星系的三分之一,它們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正在休眠的星系更亮,但不如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正在大快朵頤的活動星系(稱為塞弗特星系)明亮。

這張塞弗特星系NGC1097的照片由哈勃望遠鏡使用可見光及紅外光濾光片進行拍攝。塞弗特星系是活動星系核的一個亞型,是一類中心有明亮恆星狀天體的旋渦星系,與類星體性質相似,它是星系核有激烈活動的星系,只是光度比較低。(圖片來源:Message To Eagle)

現在,類星體星系是最活躍的星系,事實上它們也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我們看到的可見光和無線電都是由黑洞周圍的物質引起的,這些物質被稱為吸積盤。

當物質落向吸積盤中的黑洞時,它釋放能量並加熱,導致盤中的內部區域變得更熱、更亮。(圖片來源: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吸積盤包含著塵埃和氣體,它們高速旋轉,就像水順著排水管流下去一樣,同時在中心黑洞強大的引力牽引下產生巨大的摩擦力。這種摩擦產生強烈的熱和光,從黑洞極區噴出的巨大噴流會發射無線電波。

與此同時,關於LINER星系中究竟是什麼產生了光的爭論由來已久。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是由黑洞產生的,另一些天文學家則認為它是大量星暴活動(星暴中誕生了許多恆星)的結果。

這幅壯麗的圖像展示了星暴星系M82,它由碎裂的雲網和火焰狀的氫羽流組成,羽流從中心區域噴發出來,在這個區域內,年輕恆星的誕生速度比銀河系中快10倍。(圖片來源: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但是,由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天文學家薩拉·弗雷德裡克(Sara Frederick)領導的一個天文小組仔細核查了ZTF(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自動天空監測實驗前九個月的數據,並發現了六個LINER星系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弗雷德裡克說:「我們首先觀察到了六個星系中的一個天體的潮汐撕裂事件,當一顆恆星距離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太近而被撕碎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但後來我們發現,這是一個之前處於休眠狀態的黑洞,正在經歷一種天文學家稱之為『變臉(changing look)』的轉變,最終形成了一個明亮的類星體。觀測到的六場轉變全都發生在在相對平靜的LINER星系中,這表明我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活動星系核的全新類型。

藝術家創作的對比圖,展示了「變臉」前後的類星體。(圖片來源:Astronomy)

「變臉」的轉變過程並不罕見,但通常不會如此劇烈。事實上,直到2015年,才有人報導過第一個「變臉」類星體,然後它逆向轉變——一個逐漸變暗的類星體最終變成了塞弗特星系。

此外,「變臉」通常發生在不同類型的賽弗特星系之間,它們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光。這種光通常取決於星系的朝向——邊緣面朝我們還是整個圓盤面朝我們,所以這些轉變對它們自己來說也是一個謎(有朝一日也許可以解釋)。

這些塞弗特星系的轉變正是該小組著手研究的。

馬裡蘭大學的天文學家蘇維·蓋扎裡(Suvi Gezari)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發現了一類全新的活動星系核,能夠將一個弱小的星系轉變成耀眼的類星體。」

星系核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一些星系核非常明亮,以至於中心區域比其餘部分的星系還要耀眼,這些核被稱為活動星系核(AGN,Active Galactic Nuclei)。活動星系核的能量輸出主要是同步輻射、康普頓散射和受激輻射。(圖片來源:Pearson Education)

「有理論認為,類星體的形成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但這些觀測結果表明,這個過程可能發生得非常迅速,它告訴我們這個理論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曾以為塞弗特星系的轉變是主要的難題,但現在還有更大的問題亟待解決。」

這張哈勃發布的圖像顯示了塞弗特星系2xmmj143450.5+033843,它距離地球近4億光年。(圖片來源:ESA/Hubble & NASA)

這些星系的恆星形成並不是很活躍——最活躍的就是每年產生相當於1.27個太陽的恆星。而其他研究顯示,許多(但並非全部)LINER星系似乎也沒有高的恆星形成率。

這並不意味著這六個星系是所有低恆星形成率LINER星系的體現,而可能意味著它們是一種完全不同類型的星系。

但這些發現也意味著我們對類星體的了解也可能是錯誤的。這些星系的變化在人類時間尺度上如此迅速而顯著,這個事實與當前的類星體理論是不一致的。無論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極端變化,它一定非常劇烈。

星系中間的黑洞(圖片來源:ESO/L. Calada, CC BY 4.0 )

「這六個轉變過程如此突然並富有戲劇性,它告訴我們在這些星系中正發生著完全不同的事情」弗雷德裡克說。

「我們想知道大量的氣體和塵埃是如何突然落入黑洞的。我們捕捉到了這些轉變發生的過程,這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來比較星系核在轉變前後的樣子。」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MICHELLE STARR-胖頭魚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驚天逆轉:黑洞竟然能變成類星體
    如果沒有較全面的了解,的確很難把黑洞和類星體聯繫起來。能夠吞掉一切的黑洞,怎麼就變成了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了呢?首先要先了解類星體。類星體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天體。它是一種明亮的點狀射電源,是在射電天文學出現後才被發現的,但在發現之初,人們並不知道它們是什麼。
  • 類星體可以引發海嘯,撕裂星系,扼殺恆星的形成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
  • 類星體引發的海嘯足以撕裂星系、阻止恆星誕生
    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當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貪婪地吞噬巨大吸積盤上的物質時,類星體會在太空中噴射出大量的輻射。 更厲害的是,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放射出的射線在其周圍的星系中傳播時,就像海嘯一樣,將物質以接近百分之幾光速的速度向外推。
  • NASA用哈勃望遠鏡觀測到了橫掃星系的類星體「海嘯」
    它們從類星體發出,像海嘯一樣橫掃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類星體包含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的燃料來自於墜入黑洞的物質,這些物質的亮度是由幾千億顆恆星組成的主星系的1000倍。
  • 這顆類星體在宇宙眨眼的瞬間消失
    圖片:Jessica Rossier for Quanta Magazine天文學家們通過歸檔數據進行了搜索,發現了50到100個不斷變化的類星體。其中一些類星體比拉瑪薩的發現黯淡了很多,還有一些在一兩個月的時間裡就發生了轉變,其他一些類星體在消失後又重新出現。
  • 星爆星系如何漸漸走向寂滅?類星體或給出答案
    這些如今死寂一片的區域,被稱為多塵星爆星系,它們是如何淪為星系死區的,這一直是個不解之謎。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愛荷華大學的天文學家給出了線索。他們認為,類星體(一種潛伏在星繫心髒的強大能量源)可能要為這些多塵星爆星系不再誕生恆星負責。
  •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6.7億年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6.7億年,打破了3年前的最遠類星體記錄。
  • 類星體可以觸發橫穿星系的海嘯並扼殺恆星形成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眾所周知,類星體是宇宙中最發光的星系,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從巨大的吸積盤中吞噬掉大量物質,從而在整個太空中散發出瘋狂的輻射。天文學家發現,類星體發出的輻射爆炸像海嘯一樣,在它們擴散通過周圍的星系時,以接近光速百分之幾的速度向外推動物質。
  • 類星體流出物,星系形成過程的絆腳石
    它們來自類星體,像海嘯一樣穿過星際空間,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巨大破壞。  類星體是非常遙遠的天體,釋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類星體包含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些黑洞由不斷湧入的物質提供燃料,其亮度是其宿主星系(由數千億顆恆星組成)的1000倍。  在黑洞吞噬物質的過程中,熱氣體環繞著它並發出強烈的輻射,從而形成了類星體。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黑洞和類星體為什麼我們的發現會受到大家如此重視?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大家對黑洞的好奇。前幾個月很火的電影《星際穿越》,更是把大家對黑洞的興趣又點燃了。顧名思義,黑洞是不發光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只要物體的半徑縮小到某一個半徑(史瓦西半徑)以內,該物體就會變成一個黑洞。任何物質,包括光,都無法從黑洞的這一半徑內逃出。
  •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來自遙遠宇宙的它,為何如此暴躁?
    簡介:在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補充叢書》(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ary series)特別版的六項研究中,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了13個類星體的外流——也就是從遙遠的類星體中湧出的一陣陣高速輻射。
  • 我們的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可能已經相撞了
    我們一直認為,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合併要再過40億年,但是最新的發現表明,仙女座星系周圍籠罩著一個巨大的星系氣體雲,這意味著它和銀河系可能已經發生了接觸。研究表明,這個巨大的雲主要由熾熱的離子化氣體構成,直徑至少有200萬光年。
  • 類星體揭示宇宙的關鍵信息,它與活動星系之間有何關聯?
    當然,即使個別類星體比數百個星系的組合看上去還要明亮,但許多類星體都比我們太陽系的大小更小。類星體的很多特性,都於其周圍所處的環境有關,比如,大質量黑洞、活動星系等,研究人員通過對它的研究,也為宇宙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提供了很多關鍵信息。
  • 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
    在宇宙中有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天體,它能夠照耀到100億光年以外的區域,它的體積遠遠小於星系但是它所能爆發出的能量是一個星系的千萬倍之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天體所擁有的能量能夠超越整個銀河系,這就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類星體。
  • 類星體到底是什麼鬼?竟噴射出超越人類認知100倍的噴流!
    最近,俄羅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天文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觀測技術的改進,發現了這道非同尋常的熾熱的類星體噴流。這道類星體噴流的溫度超越了人類想像的極限,比科學家原先所認為的高出了100倍,最大值竟然高達10萬億攝氏度。
  • 最新證明:黑洞驅動的類星體,能夠撕裂星際空間,阻止恆星形成!
    這些射流出來自類星體,撕裂星際空間,類似於地球上的海嘯,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遙遠星系中明亮而緻密的核心,類星體亮度可以達到宿主星系(通常由數億顆恆星組成)的1000倍。類星體是黑洞吞噬物質時產生的,因此會發出強烈的輻射,在來自黑洞熾熱輻射壓力的推動下,衝擊性爆炸將物質從星系系中心噴出,加速到光速的幾個百分點。這些外流對於理解星系的形成至關重要,它們每年推動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
  • 類星體的能量之謎
    類星體,是遙遠宇宙中最明亮的一類天體。它發出光學輻射的區域很小,只有幾光天到幾光年。如此小的發光區域,每秒鐘釋放的能量卻比大小是它幾十萬甚至千萬倍的普通星系還大上千倍。那麼,類星體的巨大能量來源是什麼呢?超大質量黑洞對周圍物質的吸積,是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那麼,黑洞到底如何吸積周圍物質?如何產生盤風和噴流,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寄主星系的演化?
  • 黑洞釋放出巨大能量,驅動類星體產生,亮度超過整個星系
    這種能量創造了一個明亮而強大的星系核心,稱為類星體,它的光可以大大超過其宿主星系。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類星體的能量是限制大質量星系增長的原因。在未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後不久,科學家們計劃在一個名為Q3D的計劃中,研究精心挑選的三個類星體對其宿主星系的影響
  • 宇宙深處發現一個奇特星系,紫外光度堪比類星體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通過分析斯隆數字巡天重子振蕩光譜測量項目中5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的光譜,以及加那利大型望遠鏡和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的觀測數據,首次發現了紫外光度與類星體相當的星系。哈勃定律指出,星系退行速度與星系距離成正比,而星系退行越快,紅移值就越大。因此,可以通過測量星系的紅移值來測算星系距離。具體到BOSS-EUVLG1,紅移值2.47意味著它大約處在宇宙創生僅20億年之際,它的星光在宇宙中穿行了一百多億年才抵達地球被我們觀測到。
  • 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宇宙大爆炸一般被視作萬物的開端:約138億年前,可觀測宇宙發生了一場劇烈爆炸,一切也隨之從無到有。但在大爆炸之前,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簡單的回答:不知道。長一點的回答:大爆炸之前可能有很多很多東西,每一種都極其複雜、令人頭疼。我們首先要理解宇宙大爆炸究竟為何物。「宇宙大爆炸是時間的一個瞬間,而不是空間中的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