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把膠體掰歪,一篇《Science》!——為新一代向列型液晶打開大門!

2020-12-06 騰訊網

曲率對細長的微觀構件的功能和自組裝有著巨大的影響,例如在生物世界中,彎曲的杆狀細菌在表面生殖和遊泳效率上都優於直線形細菌,這使得它們在海洋環境中無處不在。許多細胞功能,如細胞分裂或內吞作用,都依賴於「banana shaped」蛋白在細胞膜上產生彎曲的能力。曲率在分子尺度上也很重要,例如,香蕉形或彎曲的核心分子表現出一系列新的液晶相,具有諸如大分子手性和極性等獨特特徵,這使得人們對香蕉狀液晶的興趣激增。無論是從基礎研究還是從技術角度來看,它們不僅是研究非手性分子體系中自發手性對稱性破缺的理想體系,而且是實現顯示技術中達到更快的開關速度的理想選擇。

95℃加熱下,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棒狀膠體轉變為香蕉狀膠體

近日,牛津大學Roel P. A. Dullens團隊開發了一種利用聚合物和紫外線改變彎曲分子曲率的方法。研究中他們還發現,了解在分子自組裝過程中導致彎曲的材料構件是學習如何使它們以期望的方式彎曲的關鍵。這項工作從沒有曲率的SU-8光刻膠分子開始,然後利用紫外線燈產生的熱量來激發彎曲。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可以通過共聚焦顯微鏡觀察棒狀物的彎曲度。最後,他們發現能夠誘導棒狀物研究廣泛的相行為,例如近晶相(極性和反極性)以及雙軸向列相。他們還驚奇的發現,彎曲的材料能夠激發一種八字彎曲型向列相,這在實驗室中是一項罕見的成就。該研究以題為「Shaping colloidal bananas to reveal biaxial, splay-bend nematic, and smectic phases」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上。

同時,裡斯本諾瓦大學(University NOVA of Lisbon)的Godinho教授在同一期《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評述文章,概述了該小組所作的這項新工作。並認為這項工作為生產一系列新型向列相膠體液晶打開了大門,當然,這些液晶也具有巨大的潛力被用於電子設備的各種顯示器中。

【製備策略】

如何製備結構精美的粒子?

製備SU-8香蕉形膠體粒子的方法包括四個主要步驟,如圖1A所示:(i)棒的合成,(ii)紫外線曝光,(iii)加熱,和(iv)紫外線固化。第一步, 在粘性介質中,通過強力剪切SU-8液滴的乳液,合成了長度約為20 um的多分散棒狀SU-8。在第二步中,通過環氧基在弱光照下的開環反應部分交聯。隨著時間的增加,環氧樹脂的曝光量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減少。在第三步中,通過在95°C烘箱中加熱棒狀粒子,使棒狀變形為香蕉形狀,從而形成光滑彎曲的多分散香蕉狀膠體。最後,通過高強度紫外光照射,粒子完全交聯,產生可分散在水性和非水性溶劑中的高度穩定粒子。

圖1.製備粒子的主要步驟。

【形狀精準調控】

成功製備了粒子後,又該如何對其結構進行精準調控呢?

作者研究發現,香蕉形粒子的形成是由SU-8棒的交聯密度和加熱過程中產生的界面力相互作用控制的。SU-8的交聯密度決定了它的硬度和玻璃化轉變溫度,並且兩者都隨著紫外線照射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在實驗中,作者觀察到加熱後的三種不同反應,這取決於紫外線曝光時間。在短暴露時間(tUV=1分鐘),即低交聯密度,棒的加熱導致其兩邊變圓,這意味著棒被加熱到高於玻璃化轉變溫度的溫度。在中間暴露時間(tUV=25 min),棒的加熱仍會導致圓邊的形成,這導致棒長度的初始減少和棒的直徑增加。但是隨著交聯密度的增加,即剛性增加,通過彎曲導致香蕉形顆粒的形成,在加熱過程中使用共聚焦顯微鏡直接觀察。加熱20分鐘後出現彎曲,其中粒子長度和直徑不再發生顯著變化。在長時間暴露(tUV=120 min)下,即高交聯密度,未觀察到邊緣的圓整,這表明棒被加熱到低於其玻璃化轉變的溫度。因此,在加熱過程中沒有觀察到形狀變形,長度、直徑和曲率都是恆定的。最後,在黑暗中進行實驗,即不發生交聯,總是會形成球體,這就證實了界面力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棒的不同紫外線誘導剛性對控制最終顆粒形狀的關鍵作用。

圖2.粒子的形狀調控。

【膠體粒子價值連城】

實現膠體粒子的結精準調控後,如何讓膠體粒子價值連城?

作者通過製備三種不同彎曲程度的膠體粒子並用共焦顯微鏡成像,研究了香蕉形狀顆粒的相行為,以及曲率對其的影響。在圖3中,作者展示了三種不同彎曲度的膠體粒子在不同填充分數下形成的結構共聚焦顯微鏡圖。高彎曲的香蕉狀粒子[曲率(k)=0.25 um 1]僅在所有填充部分顯示各向同性相(I),如圖3A所示。中間曲率的香蕉,k=0.10 um 1,在低填充分數下也表現出各向同性有序性,但在較高填充分數下,自組裝成雙軸向列相、極性和反極性近晶相。彎曲度最小的香蕉(k=0.07 um 1)的相行為更加豐富,並在低填充分數下觀察到各向同性相。

圖3.不同曲率的膠體粒子的相行為。

《總結及未來挑戰》

通過實驗,作者總結了不同彎曲度的香蕉狀膠體的相行為圖:對於彎曲度最大的粒子(k=0.25 um 1),只觀察到各向同性相;對於具有中間曲率(k=0.10 um 1)的粒子,發現了I-Nb-Sm的相序;彎曲度最小的粒子(k=0.07 um 1)表現出I-Nb-NSB-Sm相序。對八叉彎曲向列相的實驗觀察證實了光滑的粒子曲率或多分散性對該液晶相穩定性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彎曲核狀分子的典型的扭曲和純度可能是該相尚未在分子中觀察到的原因之一。作者將實驗中NTB相的缺失歸因於重力效應和樣品池中平底壁的存在。在向列型指向矢垂直於外場的情況下,像重力場或電場這樣的外場可以將NTB相轉變為NSB相。此外,平面壁的存在有利於雙軸序形成,直接觀察NTB相的膠體類似物仍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實驗挑戰。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突破!一篇《Science》——為新一代向列型液晶打開大門
    95℃加熱下,共聚焦顯微鏡下觀察棒狀膠體轉變為香蕉狀膠體,概述了該小組所作的這項新工作。並認為這項工作為生產一系列新型向列相膠體液晶打開了大門,當然,這些液晶也具有巨大的潛力被用於電子設備的各種顯示器中。
  • 《Nature Commun》:重要突破!液晶液滴流場下的行為研究
    近日,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Raffaele Mezzenga等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澱粉樣蛋白為基礎向列型和膽甾型類晶團聚體,通過其形狀的流動變形,進行了有序-有序轉換。
  • 《Nature》子刊:重要突破!液晶液滴流場下的行為研究
    近日,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Raffaele Mezzenga等研究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澱粉樣蛋白為基礎向列型和膽甾型類晶團聚體,通過其形狀的流動變形,進行了有序-有序轉換。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213-x液晶液滴,或稱為珠狀體,通過自組織在濃縮水懸浮液中形成的,其特點是界面張力極低;以絲狀膠體為基礎的錐蟲的界面張力約為10-7 N m-1,比典型的水油乳液的界面張力小約
  • 剛發Science,今日再來一篇Nature:膠體自組裝又火了一把
    Pine)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使用部分壓縮的膠體團簇來指導膠體自組裝的新方法,通過使用貼片-貼片粘合結合空間互鎖機制(選擇所需的交錯鍵方向)來寫入粒子的形狀,以可靠的自組裝成金剛石結構的膠體,從而可以實現該結構的低成本
  • LCD液晶顯示器的類型有哪些
    打開APP LCD液晶顯示器的類型有哪些 今日頭條 發表於 2020-05-26 15:27:09   按照應用範圍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另外一種桌面計算機液晶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在我國目前是較為常見的液晶產品,它與電腦其它部件是連為一體的。
  • 科學家發現新液晶相 有望打開新材料宇宙之門
    這一發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德拜(Peter Debye)和馬克斯·博恩(Max Born)開始思考一種新的液晶,這種液晶的特點是分子排列整齊,方向一致,而不是隨機地指向左邊或右邊。研究人員很快就發現了表現出這種行為的固體晶體,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在受到電場的作用下能夠翻轉。
  • 液晶顯示器的排布方式分類
    根據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分為:窄視角的TN-LCD,STN-LCD,DSTN-LCD;寬視角的IPS,VA,FFS等。 其中TN-LCD,STN-LCD和DSTN-LCD三種顯示原理相同,只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而已。 TN: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液晶分子扭曲角度為90度。
  • 含硫高偏旋光性液晶材料 改善液晶應用
    日本研究出偏旋光性更高的液晶材料及其製程,可望改善液晶面板性能。圖為具偏旋光性的方解石,讓底面文字一分為二的展示。
  • TN玻璃液晶屏和VA玻璃液晶屏的區別
    打開APP TN玻璃液晶屏和VA玻璃液晶屏的區別 發表於 2020-04-20 08:52:35 液晶屏的製作材質有很多的種類,在眾多材質類型的液晶面板中TN液晶面板使用的最多,VA液晶及其他材質的液晶面板也有會運用,那麼TN屏和VA屏的區別在哪裡?
  • 高分子液晶的物理性質及其應用
    如4,4』-二甲氧基氧化偶氮苯: 分子上兩極性基團間相互作用有利於形成線性結構,從而有利於液晶有序態結構的穩定。由固態到液晶態和液晶態到液態的過程都是熱力學一級轉變過程。 液晶分近晶型、向列型、膽甾型三種結構類型。 近晶型:棒狀分子互相平行排列為層狀結構,長軸垂直於層平面。層間可相對滑動,而垂直層面方向的流動困難。這是最接近結晶結構的一類液晶。
  • 實現液晶顯示器低溫顯示的方法
    電極的作用主要是使外部電信號通過其加到液晶上去。液晶盒中玻璃片內側的整個顯示區覆蓋著一層定向層。定向層的作用是使液晶分子按特定的方向排列,這個定向層通常是一薄層高分子有機物,並經摩擦處理,也可以通過在玻璃表面以一定角度用真空蒸鍍氧化矽薄膜來製備。在TN型液晶顯示器中充有正性向列型液晶。
  • 液晶(liquid crystal)
    > 液晶液晶是一種性能介於液體和晶體之間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它既有液體的流動性,又有晶體結構排列的有序性。
  •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破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普及腦科學 新民網9月12日消息,今日(9月12日),一部展示腦科學領域令人驚嘆的發展進步和潛力誘人的機遇的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向全球發布,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
  • 超越1000公裡距離,量子通信大門是如何被「墨子號」打開的?
    雖然全世界科研人員都在深入研究量子通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量子通信的大門卻一直未能打開,究其原因是因為量子通信目前還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但是,現在,"墨子號」突破一千公裡的技術突破將打開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大門。
  • 新一代光鑷--全息光鑷
    摘要光鑷技術在分子生物學、膠體科學、實驗原子物理等領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光鑷本身也不斷發展並產生許多衍生光鑷技術。它是由高度匯聚的單束雷射形成的,可彈性地捕獲從幾nm 到幾十μm 的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微粒 (球) 、細胞器等,並在基本不影響周圍環境的情況下對捕獲物進行亞接觸性、無損活體操作。光鑷自1986 年發明以來,以其非接觸、低損傷等優點,在雷射冷卻、膠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實驗研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中國大亞灣實驗功成身退 打開中微子研究新大門
    孫自法 攝主持大亞灣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表示,大亞灣實驗取得的重要成果,不僅讓中國在基礎科學國際前沿的中微子研究領域躋身全球第一方隊,更為未來中微子研究指明方向,打開了新一代中微子研究大門。
  • 發一篇science之後,該校又發一篇NC!
    發一篇science之後,該校又發一篇NC!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石景明博士,通訊作者為李印威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固體研究所王賢龍教授。壓力是獨立於溫度和化學組分的物理學變量,高壓會引發眾多常壓下難以觀察到的新奇物理現象,對於豐富和發展凝聚態物理具有特殊的優勢;高壓下物質呈現眾多的新結構和新性質,是發現和截獲具有新穎性質的新型材料的重要源泉。
  • 聲子與人造原子耦合,打開進入量子世界的新大門
    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地讓聲子與一個人造原子耦合,首次證明利用聲音也可與人造原子進行溝通,由此演示了用聲子取代光子的量子物理學現象。這項成果將刊登在《Science》雜誌上。「通過與原子交談並傾聽它們的聲音,我們已經打開了一扇進入量子世界的新的大門。」
  • [圖說]一組圖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上)
    這組圖來自「尼康微觀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可以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 一組神奇的圖片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這個神奇的世界到底還有多少是我們想不到的,我們可以從書本和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其實還有很多神奇的事物等著我們去了解,來跟隨小編看一看這25張圖片,一起來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這裡面應該有很多圖片是你從來沒見過的,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