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子與人造原子耦合,打開進入量子世界的新大門

2021-02-15 學術幫

示意圖顯示,在一個固體表面,右側的人造原子發出漣漪狀的聲波,這種聲表面波被左側的「麥克風」捕捉到。

原子和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在量子光學領域獲得了廣泛的研究,但若想用聲子取代光子與原子進行互動,則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任務。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成功地讓聲子與一個人造原子耦合,首次證明利用聲音也可與人造原子進行溝通,由此演示了用聲子取代光子的量子物理學現象。這項成果將刊登在《Science》雜誌上。

「通過與原子交談並傾聽它們的聲音,我們已經打開了一扇進入量子世界的新的大門。」研究小組負責人珀·德爾辛說,「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要利用量子物理學,使我們從其規則中受益,比如研製超高速計算機。我們通過製造服從量子定律以便於我們控制和研究的電路來實現這一點。」

人造原子就是這種量子電路的一個例子。就像普通的原子一樣,人造原子也可以被充滿能量,隨後以粒子的形式散發出去,通常情況下是光粒子。但據外媒報導,該研究團隊實驗中所使用的原子,被設計成為通過聲音的形式來發射和吸收能量。

這個人造原子是由超導材料製成的,直徑0.01毫米,被放置在一枚微晶片上。實驗中使用的聲音頻率為4.8千兆赫,接近現代無線網絡常用的微波頻率,相當於比大三角鋼琴的最高音還要高出大約20個八度音。在如此高的頻率下,聲的波長短到足以被引導著沿微晶片表面行進。

「根據上述理論,原子發出的聲音被分裂為量子粒子。」論文第一作者馬丁·古斯塔夫森說,「這樣的粒子是我們可以探測到的最弱的聲音。」

由於音速比光速慢得多,這個發聲的原子可為操控量子現象開啟全新的可能性。「因為聲音的速度慢,我們就有時間對行進中的量子粒子進行操控。」古斯塔夫森說,「這一點是無法利用移動速度快10萬倍的光粒子來實現的。」

音速慢也意味著聲的波長比光的波長要短。一個與光波相互作用的原子通常比光的波長小很多,不過,若與聲的波長相比,原子卻要大得多,這意味著它的特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例如,科學家可以設計只與特定聲頻耦合的原子,或者增強原子和聲子的相互作用。

編輯圈點

量子論被公認是科學史上最成功的、被實驗結果符合最好的理論,但另一方面,它和人類日常生活的經驗如此格格不入。不過,它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卻無比巨大。量子力學的產物——電子學革命將我們帶入了計算機時代;光子學革命又將我們帶入了資訊時代。如今,「聲子可代替光子與原子相互作用」這一獨特量子物理學現象的發現,無疑將推動量子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其帶來的現實影響或將無可估量。(科技日報)

原文:Propagating phonons coupled to an artificial atom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4/09/10/science.1257219

關注學術,關注科研,請加微信:xueshubang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他們提議採用微小的機械振動,通過「聲子」實現原子之間的相互耦合,聲子是振動或者聲波的最小量子力學單位。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特性,例如疊加和糾纏。量子物理催生了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量子傳感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等。量子技術是現今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改善量子通信的糾纏聲子新技術
    在一篇新論文中,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PME)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量子通信技術,該技術完全繞開了這些通道。通過將兩個通信節點與一個通道連結,他們證明了這種新技術可以在節點之間以量子力學方式發送信息,而無需佔用連接通道。圖為首次糾纏了兩個聲子,為潛在的新技術打開了大門。
  • 新技術改善量子通信,糾纏聲子
    -聲音的量子粒子-為潛在的新技術打開了大門量子通信-通過粒子(通常是糾纏的光子)發送信息,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安全通信通道。在一篇新論文中,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PME)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量子通信技術,該技術完全繞開了這些通道。通過將兩個通信節點與一個通道連結,他們證明了這種新技術可以在節點之間以量子原理方式發送信息,而無需佔用連結通道。
  • 量子聲學新進展:利用聲子晶體,簡化混合聲動力裝置結構
    人造原子同時與電磁以及聲學系統相耦合。微波光子激發一個人造原子(量子比特),原子又將聲子轉化為聲子晶體。(b)樣品示意圖。電磁波通過共面傳輸線傳播,並與被塑形為transmon的人造原子相互作用。量子比特並聯電容由Np = 140個相同的電極對(金屬條)組成。相應的機械基板表面振蕩以顏色梯度形式表示。(c)樣品的顯微照片。圖中所示為聲子晶體與SQUID薄結構。
  •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新進展。
  • 電子與碳納米管間存在內在自旋—機械耦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科學家從理論上研究了將電子自旋和碳納米管量子點耦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結果顯示,碳納米管機械振動會極大影響它所捕獲電子的自旋狀態,而碳納米管本身也會受到電子自旋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種內在的強自旋—機械耦合對研究磁性與物質納米傳感器、量子計算及其他納米應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科院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 MIT人造「巨型原子」誕生!量子處理與通訊融為一體 2量子比特糾纏保真度高達94%
    在7月29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自然原子相對於它們相互作用的光波波長來說是微小而呈點狀的,研究人員指出,超導的「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s)並不需要這樣。相反,他們用超導量子位元(或稱量子位元)構建了「巨型原子」,並以可調的配置連接到微波傳輸線(或稱波導)上。
  • 中科大:實現相干聲子動力學,並且證明了聲子之間的信息傳遞!
    各種應用的實現需要不同聲子模式之間的相干操作。以前已經報導過相鄰聲子模式之間的相干操作,而空間分離聲子模式之間可控的相干信息傳輸在技術上仍然具有挑戰性。圍繞這一目標,研究人員在之前成果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裝置。利用石墨烯特殊的電子和力學性質,實現了中心聲子模介導的非相鄰聲子模之間的可調諧強耦合。
  • 聲子是怎麼產生的?量子幹涉技術為你揭曉!
    量子幹涉技術揭示:相干聲子的產生!東京理工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科學家們研究了用超快雙泵浦探針雷射激發和探測極性半導體砷化鎵中光產生的相干聲子。想像一下這樣一個世界:計算機可以以指數級的速度存儲、移動和處理信息,使用我們目前所說的浪費振動——熱量和噪聲。雖然這可能讓我們想起科幻電影,隨著納米時代的到來,這將很快成為現實。這項研究的前沿是量子領域的一個分支:量子光學。物理定律幫助是我們理解自然界的有效方式。
  • 「巨型原子」使量子處理和通信成為一體
    儘管自然原子相對於與它們相互作用的光的波長來說很小,並且呈點狀,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超導「人造原子」不需要如此。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從以可調結構連接到微波傳輸線或波導的超導量子位或量子位構造了「巨原子」 。
  • 大連化物所觀測到摻雜量子點中的「聲子瓶頸」動力學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在半導體量子點熱電子馳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觀測到了銅摻雜量子點中熱電子馳豫的「聲子瓶頸」效應。  研究人員曾預測半導體納米晶(或稱量子點)可能具有長壽命的熱載流子,原因在於量子限域效應使得量子點出現類原子的分立能級,這些能級間的能量差異高達幾百meV,使得熱載流子很難通過發射聲子的形式進行弛豫,這就是著名的「聲子瓶頸」現象。然而,迄今報導的各種量子點(核/殼結構除外)都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電子馳豫,並未觀測到「聲子瓶頸」效應。
  • 半導體所等實現半導體中光學聲子的可分辨邊帶拉曼冷卻
    他們兩位在過去數十年裡,在光與原子(離子)相互作用的最基本層面上,即單量子態水平上展現腔量子電動力學效應。實驗技術的進步促使人們又開始關注基於固體量子態的腔QED效應及其量子調控。  固體與單原子(離子)相比,有著更豐富的量子態,這為發現更多新穎的腔QED效應提供難得的機遇。而單個聲子態的雷射冷卻和調控在量子態的製備和操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人造原子」賦予量子計算機更穩定的計算
    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量子工程師詳細介紹了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的方法,該方法可以提高穩定性。在這些微小的空間內,電子被用作量子位(量子信息的基本單位)。早在2013年,科學家就在矽材料上首次製造出了量子比特的雛形,但真正讓人興奮的是,最新的研究發現,擁有更多電子的人造原子,其量子位元比之前認為的要強大得多。更多的電子意味著在量子計算機中進行計算時更可靠。「這很重要,因為僅基於一個電子的量子位可能非常不可靠。
  • 矽「量子點」中的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創建穩定的量子位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量子工程師在矽晶片中創造了人造原子,為量子計算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 ,新南威爾斯州量子計算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在矽「量子點」中創建人造原子,矽是量子電路中的一個微小空間,其中電子被用作量子位(或量子位),即電子的基本單位。量子信息。
  • 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
    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離子(帶電原子)精確地顯示量子級運動的數量——任何特定的100包能量或「量子」,是之前17包能量的5倍多。量子力學,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指出能量被釋放或吸收在被稱為量子的小塊或包中。
  • 中國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
    我科學家提出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方案科技日報長沙12月16日電 (記者俞慧友)在量子晶片中,跟超導比特耦合的聲子諧振器,是連接轉換光電信號和執行量子邏輯操作的關鍵部件。這類相干聲子器件,在量子信息、納米力學與熱電材料、超靈敏傳感及無損檢測與地質勘探等諸多領域具廣泛的應用價值。不過,這一關鍵部件的製造,存在著一個技術「困擾」,即信號質量和計算精度易受環境噪聲的幹擾甚至破壞。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景輝,提出了一種單向量子聲子雷射技術,既能實現信號高保真度的定向放大,又可明顯抑制反向噪聲對晶片功能的幹擾或損害。
  • 世界上第一臺只有三個原子大小的量子冰箱誕生
    據 Nanowerk News 2 月 1 日報導,新加坡的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只有三個原子大的冰箱。這種量子冰箱不會讓你的飲料冷卻,但它是它是物理學在最小尺度上運行的絕佳證據。
  • VNL-ATK應用文章: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
    QuantumWise和DTU Nanotech聯合發表了題為「第一原理方法計算電子-聲子耦合和電子遷移率:在二維材料中的應用」的文章(P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