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

2020-10-18 博科園

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物理學家創造出:創紀錄的量子運動!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使離子(帶電原子)精確地顯示量子級運動的數量——任何特定的100包能量或「量子」,是之前17包能量的5倍多。量子力學,原子世界的基本理論,指出能量被釋放或吸收在被稱為量子的小塊或包中。原子通過放射光子或光的量子來釋放光能,當陷入陷阱時,原子的運動能量由聲子或運動量子攜帶。

除了創造單個量子數,NIST團隊還控制了離子的擺振運動,以同時顯示出兩個不同數量的運動量子:0(最小運動)加上任何數字(最多18)。這種兩種狀態的「疊加」是量子世界的一個標誌。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可以用於任何量子力學振蕩器,包括像單擺一樣振動或像彈簧一樣振動的系統。這些技術可能導致使用聲子作為信息載體的新型量子模擬器和傳感器的出現。此外,調整疊加態的能力可以改善量子測量和量子信息處理。

採用離子疊加作為頻率測量儀器,比傳統的離子振動頻率測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科學家表示:如果能對一個物體進行量子控制,就能『彎曲』經典規則,以犧牲其他方向更大的不確定性為代價,降低某些特定方向的不確定性。然後可以用量子態作為標尺來測量一個系統的性質。量子控制能力越強,尺子上的線間距就越小,這就能夠越來越精確地測量數量。實驗是在一個冷凍電磁阱的金電極上方40微米處用一個鈹離子進行。新結果是可能的,因為NIST科學家能夠將不需要的因素最小化。

比如雜散電場,雜散電場與離子交換能量並破壞離子。為了給離子添加聲子,NIST科學家在兩個離子的「自旋」狀態或內能構型的頻率差上下交替使用紫外雷射脈衝。每一次脈衝都會將離子從「自旋向上」翻轉到「自旋向下」,反之亦然,每次翻轉都會增加一個離子搖擺運動的量子。為了創造疊加,科學家僅將這些雷射脈衝應用於離子波函數的一半(粒子位置和自旋狀態概率的波狀模式)。波函數的另一半處於第三種自旋狀態,不受雷射脈衝影響,保持靜止。離子靜止狀態(或基態)的疊加和更高聲子數使NIST科學家「量子增強」了測量靈敏度或精度。

用離子作為幹涉儀,這是一種將兩種部分波分離和融合的儀器,能產生一種幹涉圖樣,可以通過分析來表徵頻率。NIST科學家使用幹涉儀測量離子的振蕩頻率,其不確定度小於正常情況下的可能值。具體地說,測量精度隨運動量子數的增加而線性增加,直到在0和12疊加狀態下達到最佳性能,這種疊加狀態靈敏度是經典行為量子狀態(技術上由一組數態組成)的兩倍以上。這種0和12的疊加狀態也比最簡單幹涉儀0和1的疊加狀態精確7倍以上。為了理解為什麼疊加態有助於更精確地測量離子的振蕩頻率,科學家建議想像一個帶輻條的輪子。

在描述離子位置和動量的某個抽象空間中,振蕩用旋轉來表示,科學家希望能夠非常精確地測量這種旋轉。離子基態的運動疊加和更高數態是測量的重要標尺,因為在這個抽象的表示中,可以被想像成一個帶輻條的輪子。這些輻條可以用來確定狀態旋轉的幅度。數字狀態越高,輻條就越多,就能更精確地測量這種旋轉。疊加態所提供的測量靈敏度應該有助於表徵和降低運動中的噪聲,這是研究人員在用捕獲離子處理量子信息時,想要最小化的一個重要誤差來源。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參考期刊《自然》《arXiv》

Cite: arXiv:1807.1193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利用量子規則創造出一種新型晶體
    科學家們利用雷射將鋰原子限制在真空室內的一個區域內,創造了一種基於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新型晶體。物理學家5月8日發表於arxiv.org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原子可能非常排斥重疊,以至於它們形成了一種晶體般的排列,即使它們沒有相互施加任何力。這種結構叫做泡利晶體,是量子力學規則的結果,也叫做泡利不相容原理。 科學家此前曾預測過泡利晶體的存在,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觀察到它們。
  • 創紀錄的實驗,物理學家糾纏了15萬億個原子
    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15萬億個原子組成的熱湯連接在一起,產生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製造更精確傳感器的重大突破,可以用於探測被稱為引力波的時空漣漪,甚至是被認為遍及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理論上可能的最低溫度!製造出最冷的分子量子氣體!
    (JILA)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壽命長、溫度創紀錄的分子氣體,這種氣體遵循量子力學的波型,而不是普通經典物理學中嚴格的粒子性質。這種氣體的產生提高了在設計化學和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進展的可能性。在2月22日的《科學》期刊封面上,研究小組製造了一種鉀銣(KRb)分子氣體,其溫度可低至50納米埃爾文(nK)。這是開爾文的50億分之一,或者略高於絕對零度,理論上可能的最低溫度。這些分子處於可能的最低能量狀態,構成了所謂的簡併費米氣體。
  • 物理學家將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物理學家將一種15萬億個原子連接在一起,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這是一種稱為量子糾纏的奇異現象。這一發現可能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可以創造出更精確的傳感器來檢測時空中的波動,稱為重力波,甚至可以認為是遍布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物質。
  • 量子淺說(二):量子理論的萌芽
    光量子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假設,它直接地向經典物理體系挑戰,關鍵性地促成了量子力學的早期發展,擴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設,首先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波粒二象性。這篇題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試探性的觀點》的論文,後來贏得了諾貝爾獎。
  • 物理學家創造出奇怪的「裡德堡極化子」分子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美國和奧地利物理學家利用雷射將超冷鍶原子轉化為複雜的結構,這與之前在自然界看到的結構不同。萊斯大學物理學家湯姆基利安說:我很驚訝我們發現了一種原子聚集的新方式。它表明物理學和化學定律有多豐富。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談到:"在已經基本建成的科學大廈中,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暴露了經典物理理論中的隱患,指  出了經典物理學的局限.物理學只有從觀念上,從基本假設上以及從理論體系上來一番  徹底的變革,才能適應新的形勢.
  • 圈量子引力理論預言的空間像原子一樣
    假如我們能在足夠小的尺度上進行探測,那麼會看到空間的「原子」嗎?這裡的「原子」即指空間存在無法被進一步分解的單元。同樣,對於時間:自然是連續變化的嗎?或者說世界是否像計算機那樣,通過一系列極小的步驟運轉?
  • 物理學家設計出僅由幾百個原子組成的光學鏡面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設計出了最輕的光學鏡。這種新型的超材料是由一個僅由幾百個相同原子組成的單一結構層構成的。這些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光學晶格的二維陣列中。該研究成果是在最近才興起的亞波長量子光學這個有序原子新領域的首次實驗觀測。到目前為止,這種鏡子是唯一的一種。該成果今天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25 年前,人類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 由此,這一量子態便成為了量子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
  • 創造新紀錄!物理學家實現 15 萬億個熱原子的量子糾纏
    北京時間 7 月 1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創造了一項新的記錄,他們將 15 萬億個原子組成的 「熱雲」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關聯起來。該發現或許將成為一項重大突破,幫助科學家製造更精確的傳感器,用於探測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質。
  • 2900個原子?錯了!「量子糾纏」原子數量再創紀錄
    量子理論預測,大量原子能發生量子糾纏。此前,科學家曾展示了2900個原子的量子糾纏現象。近日,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研究中,展示了1600萬個原子在一個1釐米見方晶體內的量子糾纏,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量子糾纏,是根據量子力學理論預測的一種物理現象,描述的是一對或一組粒子在量子態上的相互作用。
  • 國際空間站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量子世界探索新路徑
    由此,這一量子態便成為了量子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工具。25 年後,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中再次創造出 BEC,並在國際空間站中進行試驗研究,首批研究結果已在《Nature》發表,題為「Observ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n Earth-orbiting research lab」。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我們知道,我們見到的常規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組成分子的最小單元就是原子,原子是保持物質具有某種性質的基本單元,不同的原子組合會形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就組成了不同的物質。原子與原子結合依靠的是原子間的化學鍵,這些化學鍵就像彈簧,通過震動來化解原子間的伸縮振動,從而保持物質的狀態。
  • 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原標題:美宣稱創造出負質量超流體   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聶翠蓉)1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刊登了一項重要成果: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在實驗室成功製成一種具有負質量的超流體,當推動它時,它不會像普通物體那樣向前加速,而是向後運動。
  • 疫情隔離,物理學家用量子技術遠程製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
    在疫情隔離期間,Gadge博士只能在離實驗室約三公裡外的自家起居室裡工作,但她還是用電腦控制雷射和無線電波,創造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劍橋大學量子系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第一次有人通過遠程操作,在之前從未製造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實驗室裡製造出了這種物質狀態。
  • 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邁出了一步!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烏得勒支、聖塞巴斯蒂安和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群物理學家創造出一種新的人造分子,這種分子內部絕緣,但其角落裡有電子狀態。這些狀態具有零能量,因此,對分子中的缺陷具有彈性,並可能用作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上。
  • 國際空間站創造出新奇物質第五態:探索量子世界
    -愛因斯坦凝聚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獨特的微重力環境下製造了一種新奇的物質狀態,並以此來探索量子世界。當一組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原子開始聚集在一起,表現得如同一個巨大的「超級原子」。這是一種氣態的、超流性(完全缺乏黏性)的物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幾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形成一個宏觀的量子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橫跨由經典物理控制的日常世界與遵循量子力學規則的微觀世界。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讀書時代的你是否曾經也為物理而苦惱呢?來膜拜這些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吧牛頓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不過現在人們仍不知道萬有引力等力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