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原子」使量子處理和通信成為一體

2020-08-27 工程學習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量子計算架構,該架構可以執行低錯誤量子計算,同時還可以在處理器之間快速共享量子信息。這項工作是向完整的量子計算平臺邁出的關鍵一步。

在此發現之前,小規模量子處理器已經成功地以比傳統計算機快幾倍的速度執行了任務。但是,很難在處理器的遠處之間可控制地傳遞量子信息。在經典計算機中,有線互連用於在計算過程中在整個處理器中來迴路由信息。但是,在量子計算機中,信息本身是量子力學的且易碎的,因此需要從根本上採用新的策略在晶片上同時處理和傳遞量子信息。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研究員,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副教授威廉·奧利弗(William Oliver)表示:「縮放量子計算機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使量子位不在同一位置時能夠相互交互。」電子研究實驗室主任。「例如,最近的量子位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交互,但是我該如何使連接量子位在遠處的&39;呢?」

答案在於超越常規的光-物質相互作用。

儘管自然原子相對於與它們相互作用的光的波長來說很小,並且呈點狀,但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超導「人造原子」不需要如此。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從以可調結構連接到微波傳輸線或波導的超導量子位或量子位構造了「巨原子」 。

這使研究人員可以調整量子位-波導相互作用的強度,從而可以保護脆弱的量子位免受退相干或波導管在執行高保真操作時可能會加速的自然衰減。一旦執行了這些計算,量子位-波導耦合的強度就會重新調整,並且量子位能夠以光子或光粒子的形式將量子數據釋放到波導中。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和論文的第一作者巴拉特·坎南說:「將量子位耦合到波導通常對量子位操作非常不利,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量子位的壽命。」 「但是,為了在整個處理器中釋放和路由量子信息,波導是必不可少的。在這裡,我們已經證明,即使量子位與波導牢固耦合,也可以保留量子位的相干性。然後,我們就有能力確定我們何時要釋放存儲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我們已經展示了如何使用巨型原子來打開和關閉與波導的交互。」

研究人員說,由研究人員實現的系統代表了一種新的光-物質相互作用機制。與將原子視為小於與它們相互作用的光的波長的點狀對象的模型不同,超導量子位或人造原子本質上是大型電路。當與波導耦合時,它們形成與它們相互作用的微波波長一樣大的結構。

巨型原子在沿波導的多個位置以微波光子的形式發射其信息,從而使光子相互幹擾。可以調整此過程以完成破壞性幹擾,這意味著qubit中的信息受到保護。此外,即使實際上沒有從巨型原子釋放光子,沿波導的多個量子位仍然能夠彼此交互以執行操作。整個過程中,量子位保持與波導的牢固耦合,但是由於這種類型的量子幹擾,它們可以保持不受波導管的影響,並受到退相干的保護,而高保真地執行單量子位和二量子位操作。

「我們利用巨型原子啟用的量子幹擾效應來防止量子位在需要它之前將其量子信息發射到波導。」 奧利弗說。

坎南說:「這使我們能夠實驗性地探索一種新的物理機制,而這是自然原子難以達到的。」 「巨大原子的作用極其清潔,易於觀察和理解。」

坎南補充說,這項工作似乎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巨大潛力。

「我認為驚奇之一實際上是超導量子位能夠相對容易地進入這個巨大的原子態。」 他說。「我們採用的技巧相對簡單,因此,可以想像將其用於其他應用程式而不會產生大量額外開銷。」

納入巨型原子的量子比特的相干時間,即它們保持在量子狀態的時間,大約為30微秒,對於未耦合到波導的量子比特,相干時間幾乎相同,其範圍在10到100微秒之間。給研究人員。

此外,研究表明,保真度為94%的兩個量子糾纏操作。這代表研究人員首次對與波導牢固耦合的量子位引用兩個量子位的保真度,因為在這種架構中使用常規小原子進行此類操作的保真度通常較低。Kannan說,通過更多的校準,操作調整程序和優化的硬體設計,可以進一步提高保真度。

相關焦點

  • Nature:「巨型原子」使晶片同時處理和收發量子信息成為可能
    在經典計算機的計算過程中,在處理器中來回傳輸信息使用的是有線線路連接;然而在量子計算機中,信息本身是量子力學的,而且很脆弱,需要全新的策略來同時在晶片上處理和傳輸量子信息。我們已經展示了如何使用巨型原子來開啟和關閉與波導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說,他們實現的這個系統展示了一種新的光-物質相互作用機制。與將原子視為比它們所接觸光的波長更小的點狀物體的模型不同,超導量子比特,或者說人造原子,本質上是大型電路。當與波導耦合時,它們會產生一種結構,其尺寸與和它們相互作用的微波光的波長相當。
  • 量子信息周報:日本發力量子計算機;麻省理工人造「巨型原子」
    start=0——技術研究——Nature:麻省理工人造「巨型原子」問世,量子處理和量子通信合二為一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量子計算架構,它可以執行低錯誤的量子計算,同時在處理器之間快速共享量子信息。
  • MIT人造「巨型原子」誕生!量子處理與通訊融為一體 2量子比特糾纏保真度高達94%
    在這一發現之前,小型量子處理器已經成功地以比經典計算機指數級快的速度執行了任務。然而,在處理器的不同部分之間控制量子信息的通信一直很困難。在經典計算機中,有線互連用於在計算過程中在處理器中來迴路由信息。然而,在量子計算機中,信息本身是量子力學的,而且很脆弱,需要全新的策略來同時在晶片上處理和通信量子信息。
  • 海南將建成天地一體量子通信環島網絡及量子通信國際業務總部
    在未來的全國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中,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成為重要的一環。據介紹,項目由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與國科量子通信網絡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包括「天地一體」量子通信衛星接收站、環島量子通信總控中心、量子通信空間實驗中心、量子衛星試驗場等。文昌國際航天城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起步區分八門灣西片區和航天超算產業片區,明確了「將航天城起步區建設成國際一流、對外開放、融合創新的航天城先行發展示範區」的綜合定位。
  • 原子之間驚人的通信可以改善量子計算
    超高真空室,其中紅寶石原子被雷射冷卻和興奮來源:德尼茲·亞武茲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組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相對遙遠的原子之間相互交流的條件,這種方式以前只在原子之間更緊密地看到,這種發展可以應用到量子計算。物理學家的發現發表在10月14日出版的《物理評論A》雜誌上,為產生糾纏原子開闢了新的前景,這個術語被賦予了遠距離共享信息的原子,這對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非常重要。
  • 中國引領量子通信發展,海南加入星地一體系統,為何這樣布局
    ,"星地一體"優勢突出,系統布局引領發展近些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那麼,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與衛星航天有何聯繫?原來是由於量子信號不可複製、易受環境影響的特性,地面上的量子中繼技術仍未成熟,天基衛星就成為了量子通信網絡的現實續航手段。
  • 日本「富嶽」榮登全球超算榜首 官民一體布局量子密碼通信
    日本富士通和理化學研究所研發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連續兩次奪冠。圖片由富士通提供本報駐日本記者 陳超2020年6月,在超級計算機的全球500強排名中,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以每秒41.5億億次的運算速度排名世界第一,同時在模擬計算方法、人工智慧學習性能、大數據處理性能等項目上也力拔頭籌。11月,「富嶽」再次以每秒44.2億億次的運算速度打破此前紀錄。
  • 產生光子以在量子計算系統中進行通信
    在量子計算機中,信息本身是量子力學的且易碎的,因此需要新的策略來同時處理和傳遞信息。「超導量子比特是當今的一項領先技術,但它們通常僅支持本地交互(最近鄰居或非常近的量子比特)。問題是如何連接到遙遠位置的量子比特,」威廉·奧利弗(William Oliver)說。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研究員,量子工程中心主任,電子研究實驗室副主任。
  • 量子通信還是量子加密通信?
    通信的基本解釋是將信息從信源(發信者)經過信道(有線和無線兩種)傳到信宿(受信者)。說到量子,它並不是存在的一種粒子。我們知道,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例如原子是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可再分(依據現有科學技術),那麼它也許是最基本的單位,稱之為量子。
  • 量子通信之量子隱形傳態,到底能不能實現「瞬移」?
    曾經小說電影裡出現的超能力:意念操控,現在不就是成為了現實了嗎?雖然還只是初級階段,但是也許10年20年後就可能大規模推廣使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那麼瞬移到底能不能成為現實?很多人認為「量子隱形傳態」也許能讓它成為可能,那「量子隱形傳態」是什麼呢?
  • 量子通信技術核心——量子計算算法
    量子計算和量子計算機是現代通信科學的重大議題,量子的疊加性、糾纏性和相干性為量子計算提供一種創新的計算方法,在對信息的運算、保存和處理方面遠超過經典運算。  量子通信是計算機科學與量子學相結合的產物,根據Moore定律可知:當計算機的存儲單元達到原子層次時,顯著地量子效應將會嚴重影響計算機性能,計算機性能決定量子通信質量。量子通信的進一步發展需要藉助新的原理和方法,量子計算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可能的途徑。  根據量子計算原理設計的量子計算機是實現量子計算的最好體現。
  • 光的量子特性——通信發展的重要推手
    光子雖無質量,但卻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系統的重要元素。近日,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利用光子進行長距離信息交換的通信網絡開發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該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由磁性材料和半導體材料製成的納米級節點,它可以利用雷射發射、接收光子,與其他節點互動。
  • 量子科技的兩塊試驗田: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丨前途有「量」
    >接下來,商業化將成為「量子」進一步的努力方向。 而在量子通信方面,大眾層面的「重大進展」還得說是我國於2016年8月16日發射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際上,我國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也已經於2017年建成,而潘建偉院士本人持股的國盾量子也在今年登陸科創板,成為「量子第一股」。
  • 量子科技的兩塊試驗田: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丨前途有「量」
    ,接下來,商業化將成為「量子」進一步的努力方向。,為大家介紹「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奧秘。 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都是輔助人類進行計算的工具,但它們處理數據以獲得答案的方式是根本不同的。量子計算是利用疊加和糾纏等量子現象來進行計算。
  • 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 中國量子通信重大突破!論文再登Nature,天地一體4600km通信網絡
    同時,衛星對地QKD技術的平均密鑰傳輸速率達47.8kb,比之前的「墨子號」衛星實驗提高40倍以上,其信道損耗量與對地靜止衛星與地面之間的信道損耗相近,這使得通過地靜止衛星構建更多功能和超長量子鏈路成為可能。  基於此,研究人員通過結合光纖和自由空間QKD鏈路,將QKD網絡擴展到2600公裡外的遠程節點,使網絡內的任何用戶都能與其他人進行通信。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如今,這項前沿技術正成為「國之重器」。10月16日,第十九屆第二十四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的議題正是「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兩個狀態作為信息處理單元,一次只能處理一個非0即1的單一狀態。但目前量子計算成熟度低於量子通信。目前量子計算仍處於發展早期,即便「九章」也只能在處理特定問題上有優勢,而量子保密通信已可以實現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來保護信息安全。
  • 中國量子通信重大突破:論文再登Nature,展示天地一體超4600公裡...
    同時,衛星對地QKD技術的平均密鑰傳輸速率達47.8kb,比之前的「墨子號」衛星實驗提高40倍以上,其信道損耗量與對地靜止衛星與地面之間的信道損耗相近,這使得通過地靜止衛星構建更多功能和超長量子鏈路成為可能。基於此,研究人員通過結合光纖和自由空間QKD鏈路,將QKD網絡擴展到2600公裡外的遠程節點,使網絡內的任何用戶都能與其他人進行通信。
  • 中國的量子科技現狀:通信領先,計算和測量有待追趕
    實際上,以量子信息為代表的量子科技,正在推動著第二次量子革命。第一次量子革命主要是利用微觀粒子系統的物理規律,誕生了半導體、雷射和核能等新技術領域。而第二次量子革命,則是通過直接觀測和操控微觀粒子系統,對量子信息進行運用。和信息技術包含信息獲取、處理和傳遞三個部分類似,對量子信息的運用,可細分為量子測量、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
  •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為歷史,中國電信搶先布局為安全加碼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這是時隔一年,前沿科技領域再度成為國家高層集體學習的內容。在量子信息技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這也是各主要科技大國重點搶佔的戰略技術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