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的太空人,明明受到引力作用,為何還會處於失重狀態?

2021-01-15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我們在看宇宙員在太空行走的畫面或者視頻時,會發現他們好像不受到任何重力作用而懸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失重狀態。但是按常理分析,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勢必會受到其它星體特別是太陽和地球的引力作用,那麼為什麼太空人沒有被因引力作用而最終墜落到這些星體之上,而是處於懸浮在空中的失重狀態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失重。從物理學定義來說,失重是指物體不被引力所作用,那麼這個不被引力作用的表述,並不是說物體沒有受到引力,因為按照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會產生作用,這個引力值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雖然宇宙空間很空曠,但也分布著無數大質量的各類天體以及其它有質量的星際物質,因此將一個物體放到太空中,它必然會受到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萬有引力作用。

不被引力作用的概念,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就是物體在太空中所受到的各種萬有引力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這就是完全的失重。其實,在宇宙中我們是極難找出這種引力完全處於平衡狀態的點位,因為物體在各種引力源所構成的引力綜合場中,其也是處於每時每刻地運動之中,也就是說相對於這個物體,引力源的共同質心總會在發生著變化,當綜合引力的平衡出現相應微弱變動時,這個物體實際上所處的環境就是微重力環境。

在物理學中,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完全處於失重狀態有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物體的組成部分之間沒有相互的作用力,比如壓力、拉伸、剪切等應力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和第三定律,當物體與支持物之間的壓力為0時,這個物體和支持物的整體運動加速度應該等於它們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當a=g時,才能夠使得支持力等於0,對外才表現出失重的狀態。

那麼,從受力效果來看,當一個物體在地球上作自由落體運動時,它的加速度就等於重力加速度,這個物體也是處於失重狀態的。而如果太空人在地球的外部作太空行走時,其也受到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過這個數值會因距離地球質心的距離拉大一些而有所減弱,我們根據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g=GM/(r^2),當一個太空人在地球上方200公裡的軌道上時,其重力加速度與在地表的9.8米/(秒^2)相比,僅降低了6%左右,而相對於與太陽的距離來說,其距離的變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此時受到太陽引力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大約為地球提供的60%。那麼,在這樣的引力環境下,根據上面的分析,太空人勢必會受到另外的作用力,使其運動加速度與受到的地球、太陽引力的重力加速度相當,這另外的作用力又是什麼呢?

無論是月球圍繞地球,還是地球圍繞太陽,這種運動形式都是周期性的公轉,這種公轉的產生來源於星體誕生之時所吸聚物質所具有的角動量,在角動量守恆定律的條件下,吸聚的物質越多、距離核心區越近,這個轉運的速度也會越快。而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這個引力的作用效果起到了維持星體轉運的向心力的作用。因為作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運動方向時刻在發生改變,那麼就必然存在著一個能夠改變加速度的外力作用,萬有引力在此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所受到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正好指向引力源的質心,數值也正好等於引力提供的重力加速度。因此,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在太空環境中的太空人,他也處於與地球或者別的星球的公轉慣性參照系內,其之所以會表現出失重狀態,是因為引力充當了向心力的作用,使得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從而沒有表現出被吸引墜落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與自由落體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那麼,又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何感覺自由落體明顯下墜,而太空人在漂浮呢?我們假設太空人處於地球上空同步軌道內,那麼這位宇宙員就會擁有著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相同的運動速度。太空人相對於地球來說,在引力作用,其實他也是朝著地球墜落的,只不過這個引力充當了他繞著地球同步轉動的向心力,結果是雖然在做著朝向質心的自由落休整運動,只不過擁有著與地球赤道自轉線速度一樣的切向速度(465米/秒),那麼在下落的過程中,由於地球的表面也發生著彎曲,這個速度保證了宇宙員與地面的距離始終是固定不變的,從而不會落到地球上。

同樣的道理,太空人在地球上空的同步軌道內,也會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這個引力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數值也不小。只不過,太空人也會跟著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擁有與地球一樣的公轉線速度(30公裡/秒),太空人其實也是在向太陽作自由落體運動,不過太陽的引力也充當了向心力,由於太陽表面也是彎曲的,在這樣的速度下,太空人在墜落的過程中,其切向速度也保證了太空人與太陽的距離始終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數值,不會墜向太陽。

通過以上的分析,太空人之所以會懸浮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主要是其受到的重力加速度與自身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加速度加等。而萬有引力提供了圍繞其運動的向心力,滿足了失重的條件,在圍繞地球和太陽運動的同時,雖然在墜落,但是由於地球和太陽表面是彎曲的,其橫向運動速度達到的數值,確保其永遠墜落不到引力源中心。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為何沒有被太陽引力吸引?
    我們需要明白何為失重。失重,並不代表不受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理論上講引力的作用範圍是無限大的,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照樣會受到太陽引力作用。那麼,太空人為何會失重呢?這裡就以在地球上方的空間站為例。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感受到的失重,通俗地理解其實就是「太空人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太空人感受到了失重。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體會到失重的感覺,簡單的跳起來,下落的過程其實就是失重,氣不過這個過程太短暫了,加上我們的視角仍舊停留在地面附近,所以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失重。如果你乘坐電梯時「有幸」遭遇到了電梯失靈,電梯自由落體下落,你就能對失重身臨其境了!
  • 太空人在太空中 為何會「失重」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 宇航失重,是指物體失去了重力場的作用,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除了自身重力外,不會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場影響。所謂重力,是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的一個分力(大小几乎等於引力)。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相當於在真空環境中漂浮,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2020-11-22
  • 星球在太空中沒有失重,為何人類卻會失重?
    審核:小文引言:毫無疑問,地球引力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失去了重力,生命活動將會陷入無盡的混亂。但是當人類去到距離地表十幾公裡的地方時,又會出現失重現象,難道地球引力就真的不過如此嗎?從一些以太空為題材的科幻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太空人在距離地表十幾公裡的地方就幾乎不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縛而感覺身體輕盈、自由自在,因此很多人就此認為一旦人體與地表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地球對人體的引力就完全消失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引力作為宇宙四大基本力之一,它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作用範圍可以無限廣。
  • 人在太空會失重,星體為何卻不會失重?
    審核:小文小時候我們看喜之郎廣告時,都會看到太空人在太空中是漂浮著的,並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行走。以至於到了長大我們所看的航天電影裡面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也是漂浮著的。這從物理的角度來說,就是失重。那麼就會有人提出疑問:離開地球表面才幾十公裡,為什麼人在太空就會失重了呢?難道是引力消失了嗎?還是人的重量被偷走了?首先,我們要排除引力消失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因為離開地球表面幾十公裡,引力是不會消失的,甚至都沒啥變化。而對於人在太空中失重是與引力消失有關的這個問題,嚴格來說,與引力消失也是沒有關係的。
  • 太空處於失重環境,太空人都吃什麼?中國的飲食令人羨慕!
    太空處於失重環境,太空人都吃什麼?中國的飲食令人羨慕!人人都有求知慾,對未知領域難免充斥著好奇心。尤其是浩瀚的太空,擁有太多的未解之謎,誰都想揭開其中的秘密。自科學技術全面提升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於地球旅行,紛紛將目光投入到太空或者海洋中,對太空的探索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然而太空豈是隨意溜大的地方,無論環境還是其他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一直以來,人類都想要去太空看一看。除了太空人之外,幾乎沒有誰有能力去太空。
  • 身處太空時為何會失重?並非引力逃跑,而是物體重量被轉移了
    引言:你知道失重和超重的含義嗎?生活中你經歷過失重或超重狀態嗎?當事物處於失重狀態時,是否意味著它身上的引力消失了? 失重指的是物體所受支持力小於其重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將失重理解為物體實際質量小於其原本質量,失重現象多出現在星球軌道上或太空中。
  • 為什麼人在宇宙會失重?引力沒有消失,難道重力也會被偷走?
    引力是一種長程力。它永遠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引力的範圍可以延展到無限遠的地方。其實有上述那些不正確的想法也不意外,因為在一些關於航空航天的視頻或者圖像中,太空人總是飄浮在空氣中,處於一種失重狀態。而且一些不嚴謹的書籍中,還會直接說人類在宇宙中就會失去重力,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有人就會疑惑了,剛才你不是說太空人在宇宙中會失重,那為什麼失去重力就變成錯誤的說法呢?
  • 為什麼太空人從太空回來一定要坐輪椅?
    我們地球因為重力問題,人類在長期的生存進化中為了克服引力對血液供應問題,心臟是非常有力的。當太空人開始處於太空失重狀態,血液在失重狀態下加上心臟的壓力強,會造成太空人血液加快,血壓升高,會出現頭暈,頭疼等現象。但習慣以後會消失。劇烈運動心跳加快是常識,這是由於身體缺氧造成,太空中太空人各方面體能損耗小了以後,心跳便會放緩。
  • 太空人在飛船裡為何要調姿,太空中有上下左右之分?簡直自由落體
    太空人在飛船裡為何要調姿,太空中有上下左右之分?通常情況下,在自由落體失重的環境中,太空人會選擇頭衝著的方向為「上」,腳踏的方向為「下」。太空人在空間中需要完成各種任務,這需要自己進行調整姿態。有了上、下的定位,左右就不是問題了。也就說上、下方向全靠太空人自己的主觀選擇。
  • 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後,身體通常會發生什麼變化?
    太空中的惡劣環境 由於太空環境相較於地面環境,最明顯的幾個區別就是微重力、低氣壓、超低溫、強輻射,對於低氣壓和超低溫大家很好理解,而微重力說白了就是完全失重狀態
  • 太空人太空失重環境中
    南方網訊 早在4年前美國太空人只是乘坐自己的太空梭每周或每兩周飛向太空一次,總之沒有像最近這樣長時間逗留在失重的太空,現在美國太空人也產生了像原先在「和平」號軌道站上逗留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太空人一樣的健康問題。
  •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失重?其實並不是引力消失,而是被轉移了
    相信學過物理的人,都會知道,宇宙萬物都是有引力的存在,太陽有引力,所以,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轉,地球有引力,所以所有在地球上的物體都乖乖的待在地面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束縛你的引力消失了,你可能會想「自由飛翔」。
  • 太陽和地球都非常重,為何它們不向下墜落,而是飄在太空中?
    地球的質量為60萬億億噸,太陽的質量更是達到了2000億億億噸,這麼大的質量,按理說非常重,為什麼它們可以懸浮在太空中,而不是向下墜落呢?太陽系中行星的公轉軌道基本上都處於同一個平面,看起來似乎地球等行星懸浮在太空中。
  • 關於外太空的最大神話是什麼:失重是因為沒有引力!
    應該是傳說中的無重力狀態吧,但你知道嗎?這種說法其實是錯的,人們對失重是什麼,很多其實並不了解,當他們看到太空人在宇宙空間站的內外漂浮時,就倉促地得出空間站沒有重力的結論。只要存在任何質量和空間,就有重力的存在。重力是由於質量的存在而產生的時空曲率。太空中的太空人同樣可以感受到太陽引起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引力影響。
  • 俄太空人介紹自己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後長期處於失重狀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0月28日消息 10月22日從國際空間站返回的俄羅斯太空人阿納託利∙伊萬尼申表示,由於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他至今仍很難走過門框。伊萬尼申在「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舉行的飛行後在線記者招待會上說:「直到現在,我都很難走過門框,情況一天天在好轉,降落後的頭些天,用一次走不過去。」
  • 太空中失重是怎樣的感受?眼淚流不出,味覺不敏感
    2020年10月12日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2日電 人們都知道太空零重力,但失重到底是怎樣一種感受?在地面上習以為常的一些小事,到了太空中又會發生哪些改變?圖為9月25日拍攝的太空中心模擬太空人訓練的「三維滾環」。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攝  眼淚汪汪  如果在太空中突然想哭會是怎樣?
  • 地球明明重達60萬億億噸,為什麼還會飄在太空中,不會掉下去
    地球明明重達60萬億億噸,為什麼還會飄在太空中,不會掉下去大家都知道,因為受到萬有引力的影響,地球上面的所有的物體,都會受到這樣的一個力,而墜向地心,而且物體的質量越大,受到的引力也會越大,但是對於地球本身來說,地球的質量就達到了60萬億億噸,在這樣的質量之下,地球應該也會出現一個下墜的樣子
  • 太空艙內集成廁所浴室,如果有女太空人,她們是如何保護隱私的?
    為了能夠出色的完成任務,太空人們要在狹小的太空艙內平均待2天以上,在這期間,不管是上廁所還是洗澡亦或是吃飯等,他們都要在狹小的太空艙內完成,毫無疑問這些太空人都是非常偉大的。然而我們在感嘆這些有勇氣有魄力的太空人的同時,還為一件事情感到好奇,那就是如果機艙內有女太空人,她們是如何保護隱私的呢?首先是洗澡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外太空的環境不同於地球,外太空是沒有引力的,所以太空人用水洗澡的時候水會處於失重狀態漂浮在太空人的頭部,一不小心可能還會有溺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