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在飛船裡為何要調姿,太空中有上下左右之分?簡直自由落體

2020-12-03 公眾娛樂頭條

太空人在飛船裡為何要調姿,太空中有上下左右之分?通常情況下,在自由落體失重的環境中,太空人會選擇頭衝著的方向為「上」,腳踏的方向為「下」。太空人在空間中需要完成各種任務,這需要自己進行調整姿態。有了上、下的定位,左右就不是問題了。也就說上、下方向全靠太空人自己的主觀選擇。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引力定律表明,自由落體運動中,無論質量有多大,物體都會以相同的加速度墜落。處於地球軌道的空間站也處於自由落體狀態,實際上空間站河和裡面的成員、物品都在朝向地球墜落。人處於自由落體狀態時,感覺會非常特別,在地球上最接近自由落體狀態是漂浮在水池中,會有種輕飄飄的感覺。

在失重狀態下太空人的移動會顯得非常輕鬆,他們只需用手指輕輕一觸,身體便會在空間站中飄起來。所以太空人在工作、吃飯或休息時,通常需要固定住自己的身體。

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想做前、後空翻顯得易如反掌,而且一旦開始就不會停下來。太空人還可以像蝙蝠一樣倒掛在天花板上吃飯,還可以在空中擠出水球在空間站中漂浮,睡覺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倒立方式,他們甚至還能倒立著上廁所。

在太空中行走是太空人的一大挑戰,他們穿著的太空衣重達177公斤。牛頓第一定律規定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所以太空人做動作時都是緩慢的,因為他們一旦動的很快,慢下來也不容易。專業的練習是成為太空人的先決條件。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為何沒有被太陽引力吸引?
    失重,並不代表不受太陽等天體的引力作用,理論上講引力的作用範圍是無限大的,所以太空人在太空中照樣會受到太陽引力作用。那麼,太空人為何會失重呢?這裡就以在地球上方的空間站為例。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感受到的失重,通俗地理解其實就是「太空人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太空人感受到了失重。
  • 宇宙中星球為什麼是懸浮的,沒有上下左右之分,天文學家給出答案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達叔說天文》我是小編「達叔」,今天咱們來聊聊為什麼宇宙中沒有上下左右之分,在宇宙中的星球又為什麼是懸浮著的呢?喜歡的朋友記得分享和關注哦!宇宙中星球為什麼是懸浮的,沒有上下左右之分,天文學家給出答案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過文天學或者宇宙學,就知道我們所處的宇宙是非常廣大的,可以說是無限寬廣的。
  • 在太空中的太空人,明明受到引力作用,為何還會處於失重狀態?
    從物理學定義來說,失重是指物體不被引力所作用,那麼這個不被引力作用的表述,並不是說物體沒有受到引力,因為按照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會產生作用,這個引力值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雖然宇宙空間很空曠,但也分布著無數大質量的各類天體以及其它有質量的星際物質,因此將一個物體放到太空中,它必然會受到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萬有引力作用。
  • 在太空飛船中,我們會體驗到加速感嗎?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從未有機會進入太空,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夢到它,想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在各種各樣的科幻節目中,你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表現,說明加速度是如何影響每個人和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在這樣一艘太空船上,把自己限制在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物理定律之內,你會真正體驗到太空加速感嗎?
  • 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原標題:伽利略自由落體理論通過太空驗證   等效原理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之一,400多年前,伽利略提出自由落體理論並在義大利比薩斜塔對等效原理進行了當時最精確的實驗測試。現在,這種自由落體理論首次在太空獲得驗證。
  • 自由落體定律
    亞里斯多德的論斷影響深遠,在其後近2000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信奉他的學說,從來沒有懷疑過,直到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傳聞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
  • 一個人從280公裡高的太空自由落體,落到海裡,能活下來嗎?
    有人問:一個人從280公裡高的太空自由落體,濺落大海,能活下來嗎?一個人從280公裡的太空跳下,基本上不可能自由落體,因為你能到達那裡,說明不管通過哪種方式——坐火箭也好,從國際空間站跳下也好,你已經具有了環繞地球運行的7.7公裡/秒的速度,你不會自由落體,而是會圍繞地球螺旋式墜落,在幾個月後進入大氣層燒毀。
  • 一個人從280公裡高的太空自由落體,落到海裡,能活下來嗎?
    有人問:一個人從280公裡高的太空自由落體,濺落大海,能活下來嗎?一個人從280公裡的太空跳下,基本上不可能自由落體,因為你能到達那裡,說明不管通過哪種方式——坐火箭也好,從國際空間站跳下也好,你已經具有了環繞地球運行的7.7公裡/秒的速度,你不會自由落體,而是會圍繞地球螺旋式墜落,在幾個月後進入大氣層燒毀。但有一種情況可以例外,那就是正在熱議中的太空電梯建好後,你乘坐電梯到達太空。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科普,太空人在太空中吃住是什麼樣子的,你都有多少的了解呢
    太空裡沒有空氣,幾乎是一個真空環境,溫度在一270℃左右,還有許多有害射線、宇宙微流星體等。航天服為何能在這種特殊環境中保護太空人?航天服是科學家專門為太空人設計的、能防止各種環境因素危害的密閉裝備。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人在太空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只有保證睡眠充足,才能使科學實驗工作順利進行。那麼,太空人在太空中怎樣睡覺呢?在太空睡覺不能像在地面那樣躺在床上,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太空人的身體會飄浮起來,所以他們要鑽進特製的睡袋裡睡覺。
  • 太空飛船如何安全返回地球?經歷哪幾個階段?了解一下
    馬斯克公司的「龍」號太空飛船兩個月前從佛羅裡達發射升空,返回艙降落在距彭薩科拉海岸約40英裡的平靜海灣水域,這是美國太空人45年來的第一次以濺落方式返回,也是人類第一艘商業建造和操作的載人飛船,讓以後的商業太空旅行充滿了可能。
  • 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睡覺?太空人在太空中連吃飯都要小心翼翼?
    太空人在太空中睡覺很特別,在失重的環境裡站著和躺著沒有區別,於是科學家給太空人提供了一種睡袋。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太空人們在睡袋裡睡覺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睡覺時太空人要將雙手放進睡袋,並放在胸前,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他們在無意中碰到設備開關,太空人們在睡袋裡即可以靠著艙壁睡,也可以靠著天花板睡,總之,就是想怎麼睡都可以。
  • 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世界首名太空行走太空人病逝
    在該任務中,列昂諾夫拴著5米長的安全繩,離開宇宙飛船到達太空環境中進行了12分鐘的活動,在太空中渡過了大約24分鐘,其中自由「漂浮」12分鐘,有幾次離開飛船的距離達5米,成為首個完成出艙活動的人類。在返回時,列昂諾夫由於太空衣膨脹而被卡在了氣閘艙艙口。在多次排放掉太空衣內氣體後他才最終進入太空艙內。鑑於其出色的表現和對航天領域的突出貢獻,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兩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 有犧牲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嗎,他們的遺體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但在此後的太空活動中,如前文所述,有30名太空人犧牲,在太空中犧牲的有18人,多是死於缺氧、體液沸騰,飛船解體等原因,遺骸也無法找到。那麼如果有太空人死於其它事故,比如在飛船或者空間站裡猝死,遺體又將會如何處理呢?
  • 菲利克斯3.9萬米處自由落體 時速超音速1.24倍
    YouTube昨天宣布,全球有800多萬人通過YouTube觀看了直播,刷新用戶同時觀看一場視頻節目的最高紀錄。  ●乘坐熱氣球 起跳在太空邊緣  這是一次自由落體運動。在地球上空3.9萬米的地方(確切數字是39044米),菲利克斯的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342公裡,比音速還快了1.24倍。
  • 宇宙中有沒有上下左右之分?星球為什麼都是懸浮的呢?
    宇宙非常的浩瀚,但它是卻不是無邊無際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有界無邊」。如果你能夠擁有足夠強的視力,那麼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後腦勺。那麼,在如此大的區域內,宇宙中有沒有上下左右的方向之分呢?答案是否定的,宇宙中不僅沒有上下之分,連東南西北都沒有。首先我們要知道,方向這種東西是人類在地球上的萬有引力作用下的產物,也就是指向地心的方向為下,反之為上,也就是說人類確定方向的前提是必須有參照物。
  • 真實的太空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資深太空人:令人著迷也讓人痛苦
    對於這個問題,無數的科幻電影在其中都展現過,在電影中,太空中的生活都很愜意,時不時可以到某個星球上去轉一轉,厲害一點還能打打外星人,說不定打著打著還能時空穿梭一下。但是,真正的太空生活也這樣嗎?來自美國NASA的資深太空人Tom Jones,他擁有25年的航天經驗,在太空中停留過33天,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他就表示太空的生活確實很有趣。在空間站中,如果你是個愛看風景的人,那麼你會很高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太空跳傘:超越音速的自由落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藉助太空飛行器已實現了太空漫步的夢想。但如果離開太空飛行器,人類有沒有勇氣在數萬米高空往下跳?  隕石墜落時,因為大氣阻力產生燃燒,發生耀眼光芒。那麼,太空跳傘員又如何克服大氣阻力產生的巨大熱量,一躍之後安全回到地面呢?
  • 太空探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祖母給了他一本介紹太空飛行的書,從此點燃了他通往星空的夢想之旅。後來他參與了4次太空任務,其中進行了3次太空行走,完成了美國「命運號」實驗室與國際空間站的安裝連接工作。他共在太空中工作、生活了33天。這便是NASA資深太空人湯姆·瓊斯。
  • 如果自由落體的距離無限,物體的速度有可能達到光速嗎?
    而當一個物體只受到重力作用時,我們把這種運動稱為自由落體運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等於它受到的力相加除於它的質量。因為自由落體的物體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它只受到一個重力作用。而物體的重力等於地球的萬有引力常數G稱上自身的質量。這樣一來,兩個公式中的質量被約去了。也就是說,任何物體的自由落體速度的數值都等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