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裡來?——《尋找另一個地球》展覽印象之二

2021-02-23 北京天文館

面對浩瀚的宇宙,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慨嘆與思考: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面對這些疑問,

人類又曾有過怎樣的探索?

從北京天文館的展覽中

你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迪與頓悟。

在本欄目中,

我們將與小夥伴們一同分享

《尋找另一個地球》的展覽印象與哲思。

《尋找另一個行星》展覽主題牆

(攝影:北京天文館 喻京川)

沿著《尋找另一個地球》展覽的邏輯展線,從「『運河』縱橫」單元開始,緩步「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他們在哪」、「估算銀河系」、「生命的形式」、「繁星點點」、「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別有洞天」、「何處可棲」等單元,仿佛經歷一次時空之旅。蘇格拉底面對落日餘暉的第二聲追問——我從哪裡來,讓我在展覽的每一個環節尋找著我自己。

我從哪裡來?繞過宇宙起源最為燒腦的前沿話題,我們可以如此追問:地球生命從何而來?自尼古拉斯·哥白尼將地球請出宇宙的中心,扶太陽歸位,地球與其他行星坐在了同一位次,既不再眾星拱之,也隨著系外行星的搜尋而擁有了眾多的堂兄和表妹。地球雖然降尊,但迄今為止,仍是唯一所知的孕育出生命乃至智慧文明的星球!

宜 居 帶

基於人類對地球生命的理解,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關鍵成分,由此引出了一個重要概念:宜居帶。簡而言之,宜居帶是恆星周圍一個不遠不近的區域,那裡溫度適宜,行星表面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擁有生命存在的最高可能性。

宜居帶與生命。宜居帶是恆星周圍一個不遠不近的區域,那裡溫度適宜,行星表面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擁有生命存在的最高可能性。(攝影:北京天文館 喻京川)

地球恰好在這個窄窄的空間區域圍繞太陽旋轉,可以說,這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天我們可以在茫茫宇宙中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星球上思考:我們從哪裡來?

孕育生命的溫床——地球,

有理由是一顆稀缺星球嗎?

進而我們的追問會自然而然地深入一步:遙遠的恆星,會不會照耀另一個「活著」的星球?在那些恆星周圍,不乏也有所謂的生命宜居帶的存在,也有如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的存在,這就使得地球之外另一塊生命的綠洲成為可能。

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在尋找我們自己(攝影:北京天文館 張恩紅)

對地球生命起源的認識,定然也外推於對宇宙生命的認識,我們習慣性採用「地球模擬」的方式來尋找外星生命,在寂靜虛空的宇宙側耳傾聽生命聖歌中的孤單旋律。於是,我們懷揣微茫的憧憬在那些恆星照耀的星球上,當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寄居時,承載星際移民的諾亞方舟能有一個靠岸停泊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從哪裡來,決定了我們將到哪裡去!

文章作者:北京天文館 張恩紅

文章編輯、排版:北京天文館 李珺

北京天文館

微信公眾號 : 北京天文館

新浪微博:@北京天文館

相關焦點

  • 尋找另一個地球——天文館新展迎賓
    2020年8月18日,北京天文館「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在A館東展廳迎來第一批觀眾。展覽由「運河」縱橫、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他們在哪、估算銀河系、生命的形式、繁星點點、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別有洞天、何處可棲等13個單元組成。
  • 尋找另一個地球——天文館新展迎賓
    2020年8月18日,北京天文館「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在A館東展廳迎來第一批觀眾。展覽由「運河」縱橫、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他們在哪、估算銀河系、生命的形式、繁星點點、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別有洞天、何處可棲等13個單元組成。
  • 另一個地球在哪裡?
    今日凌晨時分,在霍金宣布啟動一億美金尋找外星人項目之後,美國航天局(NASA)宣布:在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了一顆迄今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NASA表示,這個由於和地球相似度達到0.98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地球「表兄弟」的行星已經存活了60億年。
  • 到天文館「尋找另一個地球」
    8月18日,北京天文館「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開啟試運行,在A館東展廳迎來第一批觀眾。展覽由「運河」縱橫、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展項中,系外行星發現時間軸線銘記著人類「尋找另一個地球
  • 尋找另一個地球
    我們來自哪裡?宇宙如何開始?它背後一切的意義和設計是什麼?外太空有人嗎?……真正的科學可能比科幻小說更奇特,也更令人滿意。——《十問:霍金沉思錄》夜幕降臨、仰望星空,人們總是好奇,在璀璨星空的某個地方是否有和我們類似的星球,也許有生物存在其中,也許有類似我們的智慧文明。但,這樣的星球真的存在嗎?所謂宜居行星大致跟我們的地球類似。
  • 另一個地球我們來了!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舉報   宇宙浩瀚無邊,地球本就不應該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可是,外星生命們又都在哪裡呢
  • 北京時間是從哪裡來的?來這個展覽找答案
    我們常說的北京時間是從哪裡來的?探測衛星「悟空號」如何幫我們尋找暗物質?量子通信為何能讓信息傳輸更安全?……在12月27日開幕的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上,觀眾可以找到答案。據悉,本次展覽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行,預計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
  • 漳州哪裡好玩的景點推薦之漳州旅遊必去的打卡地印象半徑,好玩!
    作為一名吃貨、旅遊達人,我經常性遇到圈裡的朋友諮詢,漳州哪裡好玩,有什麼好的景點推薦。今天我就來好好說!,買二送一,賺到了),就進入了景區。,當朋友問我漳州哪裡好玩時,我毫不猶豫就推薦來印象半徑鄉村旅遊景區,這裡度假就是一種享受、安靜。
  • 補番推薦《奧特曼》劇情淺析之二——故鄉是地球
    美蘇爭霸時期,某國發射的宇宙探測船由於事故沒有返回地球,太空人賈米拉緊急降落在某個無水星球上,身體變異成不懼怕火焰但是對水敏感的怪獸。為了向拋棄自己的地球人復仇,幾十年來,賈米拉苦心研製了高速飛船,並破壞地球和平會議,製造透明的屏障,襲擊各國首腦的飛機和船隻。
  • 尋找另一個地球 科學家有四大法寶
    仰望星空,在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宜居的星球?這個問題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關於宜居行星的探測,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利用克卜勒項目數據確認找到了一個新「太陽系」後不久,科學家又宣布在38億光年之遙的太空找到了一群行星,把人們尋找行星的目光拓展到銀河系外。
  • 唐能翻譯為莫奈《日出·印象》展覽開幕式提供法語翻譯服務
    談及「印象畫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也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今,印象派的開山之作終於來華了,「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9月16日在上海開幕,唐能翻譯為展覽開幕式提供了法語口譯翻譯服務。
  • 「另一個地球」到底有幾顆?
    新發現的Kepler-452b成為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從左:Kepler-22b、 Kepler-69c、剛宣布的Kepler-452b、Kepler-62f和 Kepler-186f。
  • 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之《平行危機》在平行宇宙尋找另一個自己
    本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從地球出發》之《平行危機》,便講述了一個在平行宇宙間尋找自己的故事。3個周小雅突然相遇 這一場殊死搏鬥誰能存活?這天,周小雅(种丹妮 飾演)正在附近便利店採購,一個穿著怪異的女孩突然來到旁邊。
  • 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尋找另一個「地球」
    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科學,也只有科學,才可能解答這些永恆的疑問。宇宙學超越了諸如信念或意義之類人為訂立的概念。這正應和了愛因斯坦在上世紀初說過的話——這個世界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除此之外,我們對它們實在知之甚少。這宇宙的陰暗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這未知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新物理?在試圖解開宇宙奧秘的過程中,我們又會有什麼其他的發現呢?現在,大多數宇宙學家同意大爆炸模型是解釋宇宙起源與演化的可信理論,儘管現在人們只了解其中5%的物質與能量。
  • 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舉行開幕式
    展覽由北京大學寶石鑑定中心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和城市傳媒廣場聯合承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支持。展品包括鎮館之寶——長達6.7米的鄧氏貴州魚龍化石,以及海藍寶石、綠色螢石等200餘件實物展品。
  • 地球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水對於地球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地球上不存在水,那麼生物根本無法在地球上出現。所以我們在尋找外星文明時,會把是否有液態水當做一個重要的因素去考核。既然水對於地球生命這麼重要,我們今天就好好聊一聊,地球上的水究竟是怎麼來的。地球上的水是怎麼來的?其實地球上的水,早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了。
  • 推薦 | 4月的我和展覽有個約會
    展覽名稱「尚之以瓊華」取自《詩經·齊風》之《著》篇,意為「以美玉點綴」,與此次展覽相得益彰。時間:2017.04.11 - 2017.07.02地點:午門展廳票價: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即可參觀「清初四僧」(以下簡稱「四僧」)是指活動於明末清初的弘仁、髡(kun)殘、八大山人、石濤四人。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使用最先進的雷射冷卻技術來大規模地冷卻反氫原子。這些技術的應用將會極大地促進反物質的研究並且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探測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科學家開始通過各種方法去尋找反物質。根據宇宙射線中發現正電子的成功經驗,他們試圖在宇宙射線中尋找反質子,但並未發現。1954年美國加州伯克利開始運行高能質子同步穩相加速器Bevatron。
  • 【節水課堂】地球之水哪裡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據測算地球表面的71%都是被水覆蓋的,總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水作為生命之源,更是無時無刻的存在於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那麼請問您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從何而來的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日出·印象》代表著希望之光與萬象更新
    在新冠疫情讓全球深陷磨難之後,願此次展覽能為我們帶來希望之光與萬象更新。」 ——《莫奈:日出·印象》序 剛剛過去的2020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莫奈《日出·印象》離開它的館藏地巴黎瑪摩丹莫奈博物館,來到了上海,這是這件名作首次來華展覽。